问题

如何看待英媒称「法国考虑让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该消息随后被法国总统府辟谣?

回答
最近英国媒体爆出一条关于法国可能退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的消息,这可真是掀起了一阵不小的涟漪。不过,很快法国总统府就出面辟谣了,表示这纯属子虚乌有。这事儿怎么看,咱们得好好掰扯掰扯。

首先,从消息源头说起。一般来讲,国际政治领域的消息,尤其是涉及大国博弈的敏感话题,来自权威媒体的报道往往会引起相当大的关注。如果报道属实,那无疑会是国际关系格局上的一个重大事件。法国作为五常之一,其在安理会的席位是其国际地位的重要象征,也是其参与全球事务的重要平台。所以,英媒放出这样的消息,立刻就能抓住全球的眼球。

为什么会是英媒呢?这其中可能包含了一些政治博弈的考量。英法之间在欧洲事务上一直存在着微妙的竞争关系,有时是合作,有时也免不了摩擦。英国在“脱欧”之后,一直在寻找自身在全球舞台上的新定位,而法国作为欧洲大陆的核心国家,其在国际组织中的一举一动,自然是英国关注的焦点。不排除英国媒体在报道这类消息时,会夹带一些自身的战略意图,比如试图影响法国的决策,或者制造话题来凸显英国在全球治理中的作用。

再来看看法国总统府的反应,这是关键。总统府第一时间迅速且明确地辟谣,这说明法国政府对此事持有非常坚定的立场。通常情况下,如果这种猜测一旦出现,并且背后有一定依据,法国政府可能会采取更为模糊或者谨慎的回应,而不是直接否认。这种迅速而有力的辟谣,反而印证了消息的不可靠性,或者说法国政府认为有必要立即打消这种猜想,以避免不必要的混乱和猜测。

那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传言呢?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分析。

一方面,国际政治的“风向”变化。 联合国及其安理会在当今世界上面临着诸多挑战,比如成员国之间的分歧加剧,否决权滥用等问题,这导致安理会的效率和代表性受到质疑。一些国家和评论员会就安理会的改革提出各种设想,包括增加常任理事国席位,或者改变现有机制。在这样的背景下,即便法国没有主动考虑退出,但围绕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的讨论本身就很多。一些媒体捕风捉影,将这种普遍性的讨论嫁接到具体国家头上,也不是不可能。

另一方面,法国自身在国际舞台上的战略调整。 法国一直致力于在欧洲和全球扮演领导角色,但近年来也面临着一些国内外的挑战。比如,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的内部矛盾,法国在一些国际热点问题上的立场调整,以及其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等,都可能引发外界对其国际战略的猜测。当然,这些猜测不一定意味着法国真的会放弃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但确实可能成为一些媒体关注和解读的焦点。

再者,也有可能是英法之间的一种“信息战”或者政治试探。 在一些复杂的国际议题上,国家之间可能会通过媒体释放一些信息,来测试对方的反应,或者为自身的谈判地位争取优势。如果法国真的有什么战略调整的考虑,也可能不会直接公开,而是通过某些渠道“试探性地”放出风声,看看国际社会的反应。而英媒在这种时候报道出来,也可能是其中一个环节。

不过,从法国总统府如此坚决的辟谣来看,至少在目前这个阶段,法国并没有考虑放弃这个席位。毕竟,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对于法国而言,不仅仅是一个荣誉,更是其在国际事务中拥有发言权和否决权的重要工具,是其大国地位的基石。放弃这样一个席位,对法国来说,代价实在太大了,也与法国一直以来追求的国际影响力不符。

总而言之,这次英媒的报道,更像是一次没有实证的猜测,或者说是一种信息层面的“放风”。法国政府的回应也表明,至少在官方层面,这条消息是站不住脚的。但这样的消息出现,也反映了国际社会对联合国及安理会未来走向的普遍关注,以及各国在复杂国际环境中进行的各种战略博弈和信息传递。对于这类消息,我们既要关注其可能反映的国际政治动向,也要保持审慎的态度,等待更可靠的信息源和更确凿的证据。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虽然出让安理会五常席位不可能,但按照马克龙的提议,很可能会作为一个谈判筹码。

而所有的目标都凝聚于一点:促进欧盟军队计划。

按照每日电讯报的报道,消息来自于马克龙在欧洲议会党派中的成员,Sandro Gozi,前意大利欧洲事务副官。他的原话是说:这“可能”作为“摆上台面的方案”

这个方案要做什么呢?就是让欧盟能拥有独立于北约之外的、专属于自己的部队。

事实上,从2007年开始,欧盟已经有1500名部队成员待命了,但从未被真正部署过,而完成部署则需要欧盟所有成员国一致同意;在那时,最大的反对者是谁呢?

没错,大陆均势的倡导者、欧盟内部的搅屎棍、美利坚在大西洋另一端的坚定盟友,英国

而2018年的时候,英国已经退群,特朗普又要求北约的欧洲盟友把军费提升至GDP的3%以上,让欧盟内部讨论着:我进北约其实就是为了蹭你美国的安全保护,现在让我提升自己的军费,我还要再北约干嘛?

原先以为拜登上台后,不会作此要求,但未经通知就撤退阿富汗、以及这次AUKUS联盟毁约事件,让欧洲各国又开始意识到:美国无法做长期依赖,我们需要找到自己的定位。

法国作为欧盟内目前唯一的五常,就站了出来,又一次提出了把欧盟部队建立起来的构想。

恰好,德国也一直对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这个位置非常在意,我觉得马克龙很可能在内部讨论过,我用这个位置作为诱饵,谈判的时候增加筹码,让德国同意建立欧盟部队,岂不是美滋滋?

这次放出来,估计也是个口风的试探。

我觉得如果真正构建起来,美国会发现一个很尴尬的问题:一直想控制在手下的欧盟,开始真正走向独立了。

晚上可能会考虑在公众号写篇关于这方面的文章,大家喜欢的话可以关注一下~

user avatar

听听就行了别当真,你想想法国退出后谁最想替代他呢?谁又可能填这个核潜艇的行星坑?

地球上最大肥羊又在哪里!?

早不说,晚不说,生意掉了就放风忽悠人!过了,过了!

2021 年 9 月 ,马克龙总统与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讨论了在印太地区的合作。马克龙办公室的一份声明说,两位领导人周二进行了电话交谈,期间他们还讨论了阿富汗危机等问题。马克龙和莫迪在电话会谈中表示,他们将“在一个开放包容的印太地区共同行动”。马克龙还向莫迪保证,法国将继续“致力于加强印度的战略自主权,包括其工业和技术基础,这是建立在信任和相互尊重基础上的密切关系的一部分”。 像不像亲戚找你借钱的时候和你唠家常?

说点延伸的,可读可不读,这次400亿撬单事件影响太大,法国人不找补找补是不大可能的:

袋鼠自己算的全建造维护周期12艘潜艇,总费用超过1000亿(又一说1500亿),撬单直接打碎了法国海军集团版的空客梦:海军集团指望着靠着这笔生意和资金慢慢整合欧洲造舰业务,打造海军版空客!

去年在3月24日退休前的最后一次新闻发布会上,法国海军集团首席执行官吉鲁说: “在过去的15年里,我们看到中国、俄罗斯、韩国、日本、新加坡、印度等国家进入了海军防务市场。这正造成相当大的挑战,这就是欧洲(海军工业)必须整合的原因。”吉鲁还补充说,法国海军集团将会是未来的海军“欧洲空中客车”模式集团的核心部分,“因为我们有这样做的能力和愿望……而其他公司没有。”

吉鲁表示,2009年至2018年间,中国生产了136艘军舰,其中11艘用于出口。俄罗斯生产68艘,其中14艘出口。韩国的现代重工和大宇(现已合并为一家企业)生产了40艘船,其中13艘出口。日本的造船厂造了19艘,均用于国内市场。而美国造船商中有两家制造了78艘船,其中6艘出口。欧洲的12家造船厂生产了80艘船,其中49艘用于出口市场

“还需要说什么呢?”吉鲁在周五的新闻发布会上说: “我们是世界上唯一需要出口一半以上产品才能生存的海军行业体系。”

美国造船厂因为国会山的姥爷家大业大,一向都是随缘吃饭!导致现在有单子没人做!

据美国媒体《福布斯》网站报道,美国海军正按计划采购一大批新型导弹护卫舰(10亿一艘的星座级,比055还贵,也就是军事不容易出口,不然全球的造船厂都得围着哭)。这项耗资200亿美元的计划,将在未来15年内为美国海军配备至少20艘新的“星座”级护卫舰,这不仅有助于海军的发展,还可能有助于支撑美国日渐衰弱的造船工业基地。在美国会的大力支持下,美国海军正努力实现在2030年左右从目前的大约300艘军舰增加到至少350艘的目标。

但造船厂产量的不足已经阻碍了现役舰船的维护和修理工作,也阻碍了新军舰的建造,国会一直希望以扩大生产来降低单体成本和研发费用。

至于波音现在被空客踩在脚丫下摩擦我就不多说了(2020年,空客和波音合计交付了723架,空客566架),你还想整一个海军版空客????

user avatar

说的是这篇报道吧?

这件事背后其实挺复杂的,不能光说一句空穴来风,内中暗含着各个国家的勾心斗角。

先来看这场戏的几个可能的角色:

1.英国。

英国脱欧之后,压力挺大。

一是苏格兰不愿意一起脱,要搞独立;二是北爱尔兰也不愿意脱,在闹。

约翰逊有点焦头烂额。

这些事背后,都有法国的身影。

英法关系之前就面和心不和,其实挺差。所以英国算计法国对澳大利亚的潜艇订单什么的,算是报复,而且只是英法关系变差的一个体现。

2.法国

单论国力,法国其实只是个中等国家。

但它现在以大国的姿态在世界现身,有三大原因:一是法国和德国一起,是欧盟的领导国;二法国带着一大票前殖民地国家,它们对法国有向心力;三是法国有个独立的军工体系。

3.德国

论经济,德国是欧洲一哥。

但它一因为二战战败国,政治地位不高;二没常任理事国地位。所以很多事情只能和法国合作,一起带领欧盟,形成“德经法政”的局面。

但德法付出和得到,是不均衡的。德国付出多,得到少;法国反之。

对这种局面,德国虽然能接受,但也不满意。

英国《每日电讯报》这个观点,不是新的。其实德国人已经提了好几年:法国人交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席位,归欧洲(当然是德国)共享,欧洲再给法国一些补偿。

观点不新,但时机选得妙。

美英撬了法国和澳大利亚潜艇订单,欧洲各国难得展现一致,谴责美英澳。说实在话,欧盟容易被人欺,是因为他们不团结,但某件事让他们真的团结起来,美英澳也是会感到很大压力的。

《每日电讯报》就钻了这个空子:一它讲的,本来就是德国的观点;二组建欧盟军队是法国的主张,也是法国为自家军事工业找出路的办法(法国国内市场太小)。

但两者一结合,就起到了破坏德法关系的作用:法国会怀疑德国在觊觎什么;法国如果否认,德国会觉得不开心。

所以,这是《每日电讯报》挑拨离间。

user avatar

法国应该把席位让给苏格兰或者孤星共和国。

user avatar

1.联合国五常最大作用是具有一票否决权。

2.欧盟的决策却要共识决,即大会一致。

3.试想一下:欧盟作为五常之一,那结果是什么呢?联合国有议题,拿到安理会讨论,欧盟26国同意,但因最辣鸡的立陶宛反对,所以欧盟不通过,最后联合国上欧盟一票否决了。

4.欧盟的规则与联合国的规则相悖。法国将常任理事国让给欧盟,那岂不相当于将法国的一票否决权变成27个一票否决权?

5.问问中美英俄有可能同意吗?

user avatar

终于玩这种舆论操控的东西玩到自己队友上去了。英媒的这条消息,开始挑衅,质疑法国的地位。一看就知道是,法国你和我们英美联盟的利益不一致啊,要不你退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吧?从核潜艇这件事之后,英美对法国的不满开始明显了。希望法国这个跪得不够彻底的的刺头最好能够自己从重要岗位上退出,好让其他听话的狗来配合。


可以说的是对法国无情的打击了。法国现在的状态就和理中客的状态一样,你说配合英美嘛,又不是完全配合,你说和中国眉来眼去嘛,也不见得。就是这种模棱两可的状态,让法国核潜艇一事吃瘪了。而且有这种前车之鉴在,法国继续跟英美混,只会是再被卖一次,还不如赶紧联合欧洲和中国展开密切合作,就让那些岛自己玩去呗,大陆国家就跟大陆国家一起耍,让世界中心回归大陆国家不香么?


像英国日本美国这些世界岛周边的边缘国家,都反客为主成了世界中心那么多年了,是时候让他们自己边缘化自己,欧亚大陆搞自己的体系了。当然,世界岛联合起来去收割边缘岛,那就更好了。哎,法国啊法国,你啥时候能硬起来?

说到法国,我来一个“哥几个又来学法语了”。我以前也学过一些法语的基础发音,非常有规律,但是也非常难记,推荐一个小姐姐给大家学学法语发音。

法语基础发音 https://www.zhihu.com/video/1424521102424596480

视频搬运自抖音博主三沐与Cici(ID:Sam.Cici),她留学法国已经有十年,有零基础法语学习和法国文化生活讲解,非常实用。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