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外媒称「中国准备对谷歌发起反垄断调查」?

回答
关于“外媒称中国准备对谷歌发起反垄断调查”的说法,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需要强调的是,这仅仅是外媒的报道,并非中国官方的确认。因此,我们在解读时需要保持审慎和多方求证的态度。

以下是一些可以深入探讨的方面:

一、 报道的来源与可信度分析:

谁发布的报道? 是哪家知名媒体?这些媒体的报道风格和过往对华报道的立场是什么?例如,某些美国媒体可能倾向于从地缘政治或贸易竞争的角度解读中国政府的行动。
报道依据是什么? 是基于匿名消息人士的说法?还是有可查证的公开信息或迹象?匿名消息来源的可靠性往往需要打个问号,但也可能捕捉到一些尚未公开的风向。
报道的时间点选择有何意义? 此时此刻放出这样的消息,是巧合,还是有特定的背景或意图?例如,是否与中美贸易摩擦、科技竞争升级、或者中国国内的某些政策调整有关?

二、 中国反垄断执法的大背景与趋势:

近年来中国对互联网平台的反垄断执法力度。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背景。自2020年以来,中国政府明显加大了对互联网平台的反垄断监管力度,包括对阿里巴巴、腾讯等巨头的巨额罚款和整改要求。这表明中国正在致力于营造更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保护消费者权益,以及防止平台经济的无序扩张和垄断行为。
反垄断执法的目标。 中国政府强调反垄断是为了维护市场公平竞争,促进经济健康发展,保护消费者利益。这与全球许多国家推行的反垄断原则是一致的。
谷歌在中国市场的地位与过往。 谷歌在中国大陆市场长期面临封锁问题,其搜索引擎、Gmail等服务在中国无法正常使用。但是,谷歌通过其他方式仍然在中国市场有业务,例如通过其在华的关联公司、提供部分在中国可以访问的服务(如翻译、地图等),以及在安卓应用商店中通过其他方式推广其应用。中国可能会关注这些业务是否存在垄断行为。

三、 潜在的调查方向与谷歌可能涉及的垄断行为:

如果中国真的对谷歌发起反垄断调查,可能会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滥用市场支配地位:
搜索结果排名与广告推送: 尽管谷歌搜索在中国大陆受限,但其在某些领域的服务(例如在华的关联公司提供的服务)或通过其他间接方式接触到的用户,是否利用其在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市场支配地位,对相关服务(如地图、翻译、YouTube等)在中国市场推广时,存在不公平的竞价排名或阻碍竞争对手的情况?
对第三方应用的限制: 谷歌在其可以触及的平台或服务中,是否对第三方应用采取歧视性待遇,例如限制其在谷歌自家应用商店的曝光,或者要求捆绑销售其自家服务?
数据的使用与隐私: 谷歌是否利用其收集到的用户数据,进行不公平竞争,例如通过精准广告投放,对竞争对手构成实质性影响?
不公平竞争行为:
“二选一”模式: 尽管在中国的公开市场难以推行,但是否在某些特定领域或通过与其他公司的合作协议,变相实施了类似“二选一”的限制性条款?
掠夺性定价或不合理定价: (虽然在谷歌中国市场受限的情况下可能性较低,但理论上仍需考察其相关服务的定价策略。)
对中国本土科技企业的挤压: 随着中国本土科技企业(如百度、搜狗在搜索领域,以及其他在不同服务领域竞争的企业)的崛起,谷歌在某些服务上的影响力,即使是在相对受限的环境下,是否对中国本土创新和公平竞争造成了不利影响?
与中国本土企业的合作或投资: 谷歌在中国是否有投资或合作关系,这些关系是否构成不正当的竞争优势,或者是否存在滥用市场地位的嫌疑?

四、 中美科技竞争的地缘政治背景:

“科技战”的延伸? 很多时候,对中国政府行动的解读离不开中美两国在科技领域的激烈竞争。谷歌作为美国科技巨头的代表,其被调查的说法也可能被视为中美科技战中的一个环节。
报复性措施? 一些分析认为,如果谷歌被调查,可能是中国针对美国对中国科技企业(如华为、TikTok等)采取限制措施的一种回应。然而,也有观点认为中国反垄断执法是基于国内市场秩序的考量,与外部因素并非直接挂钩,但地缘政治背景会影响外界的解读和中国的实际操作。
数据主权与网络安全: 在全球范围内,各国都在加强对数据主权和网络安全的重视。中国作为拥有庞大互联网用户和数据体量的国家,自然也会关注外国科技公司在其境内的数据收集、使用和安全问题。

五、 调查可能带来的影响:

对谷歌在华业务的影响: 如果真的被调查并被认定存在违法行为,谷歌在中国市场的业务将受到严重影响,可能面临巨额罚款、业务调整甚至部分业务的限制。
对中国互联网市场的影响: 如果调查属实并促使谷歌进行整改,可能会进一步促进中国互联网市场的公平竞争,给本土企业带来更多发展空间。
对中美科技关系的影响: 这样的事件无疑会增加中美两国在科技领域的摩擦,可能引发更多的相互限制和报复。
对全球互联网公司在华策略的影响: 任何针对谷歌的调查和处罚,都会让其他跨国互联网公司在中国市场的合规经营面临更严格的审视和更高的风险认知。

六、 需关注中国官方的回应与后续进展:

中国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SAMR)的动向。 这是中国负责反垄断执法的最高机构。如果SAMR发布任何官方声明、启动调查程序,或者对外发布相关通知,将是判断报道真实性的最直接证据。
中国商务部等相关部门的表态。
后续的公开信息和调查报告。

总结一下,如何看待“外媒称中国准备对谷歌发起反垄断调查”的说法,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 保持审慎: 不要轻信任何未经官方证实的消息,区分“报道”与“事实”。
2. 结合背景: 理解中国近年来加强反垄断执法的整体趋势,以及中美科技竞争的地缘政治大背景。
3. 分析潜在动机: 无论是中国国内的市场治理需求,还是国际政治经济因素,都可能影响这一事件的发生和解读。
4. 关注证据与细节: 如果真的有调查,关注调查的具体内容、谷歌可能涉嫌的垄断行为,以及官方的执法依据。
5. 拭目以待官方信息: 最终的判断需要等待中国官方的明确信息或行动。

总而言之,这则报道提出了一个可能性,但其真实性、具体细节以及最终走向,都需要我们保持高度关注,并结合多方面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1、互联网并没有包含在WTO协议之中,因此不属于受条约保护的范围。

要在一个国家发展业务,理论必须遵守所在国的法律。

2、由于美国开着航母做生意,绝大多数习惯了顺从美国当忝苟,所以谷歌所向披靡。

3、以至于到了我们这边,谷歌自己不愿遵守我们的法律而选择主动退出,还显得我们不厚道似的。

4、我国的互联网企业即使在美国发展业务,也遵守了美国的自己法律。

5、原本美国的互联网可以在全世界跑马圈地大口吃肉,我们的互联网企业跟着喝点漏下来的汤。

但由于资本的贪婪性,当我们的互联网企业在美国抢了他们一点点蛋糕后,美国的本土企业就开始构陷和打压我们。比如扎勃搞我们的TT,思科搞我们的华为。

6、然而这不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了嘛,欧洲乘机有样学样搞起了数字税(美国暂停数字税谈判并威胁关税报复 或引发新一轮贸易战

7、要不是美国的精力被我们牵制和耗费了,大懂王早就用汽车关税还击欧洲数字税了,欧洲也没有这个胆量敢搞起数字税。

现在美国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欧洲搞他们的互联网企业。再说汽车关税打的是德国,数字税发起的却是法国。

8、所以说,美国这些举动就是标准的: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当今的世界秩序原本美国是最大的受益者,却非要自己砸烂自己的体系,自作自受。

我们只是在现在世界秩序中喝了几口汤,因为起点低猥琐发育,显得亮眼。实际砸烂现有体系,新的体系谁来主导还不一定呢。

旧体系不砸烂,我们连一丁点机会都没有。

9、各国的互联网的壁垒重新树起来之后,将来必然会有一个针对性的谈判。不论谈判的结果如何,美国互联网在全球犁地的局面都将会受损

只要各国不“割肉事美”,美国割不到足够的韭菜,美国的力量就很难以继续做大。

user avatar

中国到底是反对对商业行为政治化呢还是支持?

user avatar

一下子炸出好多替谷歌不愤者,国与国之间的较量哪有那么多公平正义,更多的是用实力说话,美国首先发起贸易战搞中国公司,中国政府现在要反击,对谷歌反垄断调查很正常,居然有一大群自诩正义者认为中国政府做错了,理由是谷歌在中国没有业务,太可笑了,谷歌在中国是有不少业务和收入的(例如知乎开屏广告就有谷歌),并且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在国际上做生意,难道谷歌不涉嫌垄断吗?!不管是利用gms的支配地位强断华为的gms服务打击了华为手机国际业务,还是利用谷歌搜索的支配者地位打压降权对华友好的信息放大西方媒体的话语权,这都涉嫌垄断和不正当竞争。

谷歌刚宣布明年开始对应用商店收费提成30%,并只能用谷歌支付通道,难道不涉及垄断吗?!

另外,当竞争对手所在的政府和企业讲公平、正义的时候我们也要坚持公平、正义,但是当对手只讲立场的时候我们也要讲立场,否则就是对我方的不公平!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