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外媒称特朗普禁止美国投资者投资部分中企是在给拜登使绊,对此你怎么看?拜登上台后中美关系将如何发展?

回答
特朗普的“临别赠言”:是给拜登设障,还是中国面临的新挑战?

对于“特朗普禁止美国投资者投资部分中企是在给拜登使绊”的说法,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这其中既有政治博弈的考量,也涉及到中美经济关系的复杂性以及对拜登政府未来政策走向的影响。

特朗普此举的动机分析:

政治遗产的巩固与党派斗争: 特朗普政府时期,对华强硬是其重要的政治标签和执政亮点。他此举一方面是为了巩固其在对华问题上的强硬立场,向其支持者展示他即便在卸任前也在继续“对付”中国。另一方面,他也可能是在为拜登政府设置障碍,增加其未来处理对华关系和国内经济的难度。如果拜登政府试图放松对华投资限制,可能会被共和党批评为“对中国软弱”。
“去中国化”的延续与供应链安全考量: 特朗普政府一直致力于推动所谓的“去中国化”,减少美国对中国经济的依赖。禁止投资部分中企,尤其是那些被认为可能威胁国家安全的企业,可以被视为这一战略的延续。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呼应了美国国内对供应链安全和技术自主的担忧。
经济利益与金融市场的考虑: 部分被列入投资禁令的中国企业,可能涉及美国投资者普遍关注的领域,如科技、国防等。特朗普政府此举可能旨在引导美国资本流向国内或对美国有利的海外市场,而非流入被其视为竞争对手的国家。
对拜登政府的战略施压: 通过在卸任前采取一些强硬措施,特朗普也可能是在给即将上任的拜登政府施加一种“先发制人”的压力,迫使拜登政府在对华政策上需要进行权衡和选择,甚至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接盘”特朗普的对华政策。

这是否是在给拜登“使绊”?

从“使绊”的角度来看,确实存在以下几点:

增加了拜登政府政策调整的难度: 如果拜登政府希望在中美关系上采取更为温和或务实的立场,他将面临来自共和党和国内鹰派的强大阻力,他们会指责拜登政府“背弃”特朗普的强硬政策。
可能影响美国投资者利益: 这些禁令的实施可能会导致美国投资者在某些领域无法获得潜在的高回报,或者需要重新调整投资策略,增加其交易成本。
可能引发中国方面的反制: 即使是美国投资者,其行为也会受到中国法律法规的影响。特朗普的禁令可能在中国国内引起一定的不安和警惕,不排除中国方面也会采取一些回应措施,进一步增加中美经贸关系的复杂性。
模糊了未来政策的界限: 特朗普政府的这些禁令并非针对所有中企,而是“部分”中企。这为拜登政府如何区分“部分”企业提供了模糊的界限,可能导致在执行过程中出现不确定性和争议。

然而,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也可以被视为:

特朗普对华政策的“固化”: 特朗普政府推动的对华强硬措施,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美国国内在对华战略上的一种共识或趋势的形成。他此举可能是在试图将这种趋势固定下来,让拜登政府难以轻易改变。
拜登政府可能面临的“现实”: 拜登政府即使想调整对华政策,也必须考虑到美国国内的政治氛围和民意。特朗普的这些措施,客观上已经为拜登政府设置了新的“现实”,他必须在这些既有的框架下进行操作。

拜登上台后中美关系将如何发展?

拜登上台后,中美关系的发展将是一个极其复杂和充满变数的议题。尽管有特朗普政府留下的“遗产”,但拜登政府的政策导向与特朗普存在显著差异,但又不可避免地受到特朗普政策的影响。以下是一些关键的观察点:

1. 策略上的差异与连续性:

特朗普的“单边主义” vs. 拜登的“多边主义”: 特朗普奉行“美国优先”的单边主义,倾向于通过关税、制裁等直接手段与中国对抗。拜登则更强调联合盟友,通过多边机制和国际合作来应对中国。这意味着拜登政府可能会在 G7、北约、G20 等平台推动对华协调政策,而不是像特朗普那样单打独斗。
对华竞争的核心但方式不同: 拜登政府同样认为中国是美国的主要战略竞争对手,但在竞争的定义和方式上可能有所不同。特朗普更侧重于贸易逆差和经济利益,而拜登可能会更强调民主与威权的价值观对垒,以及在人权、意识形态等领域的竞争。
潜在的合作领域: 与特朗普政府不同,拜登政府可能会更愿意在气候变化、全球公共卫生、核不扩散等领域寻求与中国的合作,尽管这种合作也将在竞争的大背景下进行,且充满不确定性。

2. 具体政策领域的发展趋势:

贸易: 拜登政府不太可能立即取消特朗普时期加征的关税,但可能会重新评估这些关税的有效性,并可能寻求与中国进行更有针对性的谈判,而不是大规模的贸易战。数字贸易、知识产权保护等问题将是重点。
科技: 科技竞争将是中美关系的核心。拜登政府可能会延续对中国科技企业,特别是涉及国家安全和人权的企业(如华为、中芯国际等)的限制,但可能会更侧重于加强美国国内的科技研发和创新,以及联合盟友共同构建技术标准和供应链。之前特朗普禁止投资的措施,拜登政府是否会完全保留或调整,取决于其对这些企业风险评估的判断。
人权与价值观: 拜登政府预计将更加重视人权问题,并在新疆、香港等问题上对中国施加压力,这可能会成为两国关系中一个长期存在的摩擦点。
台湾问题: 拜登政府将继续奉行“一个中国”政策,但可能会在军事和外交上对台湾提供更多的支持,以维持地区和平与稳定,这仍然是中美关系中最敏感和最容易引发冲突的问题之一。
网络安全与信息战: 中美在网络安全、知识产权窃取等问题上的摩擦将持续存在,拜登政府可能会采取更精细化的应对策略。

3. 中美关系发展的关键变量:

美国国内政治: 美国国内两党在对华政策上的分歧虽然存在,但对华强硬已成为一个更具普遍性的观点。拜登政府在多大程度上能够克服党派政治的束缚,以及国内经济状况如何,都将影响其对华政策的制定。
中国国内政策: 中国如何回应美国的压力和挑战,其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以及在国际事务中的立场,都将直接影响中美关系的走向。
全球地缘政治格局: 其他主要国家(如欧盟、日本、韩国等)在中美竞争中的站队和选择,以及全球性挑战(如疫情、气候变化)的演变,都将对中美关系产生重要影响。
突发事件: 任何意想不到的冲突或危机都可能迅速改变中美关系的走向,使其更加紧张或出现意想不到的缓和。

总结:

特朗普禁止美国投资者投资部分中企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被视为他为拜登政府设置的挑战,也反映了美国国内对华战略的一种延续。拜登上台后,中美关系将继续处于复杂的大国竞争之中,但竞争的方式和策略将有所调整,更趋向于多边合作和价值输出。然而,无论是“使绊”还是“固化”,这些措施都为拜登政府处理对华关系增加了新的变量和挑战。未来中美关系的发展,将是中美双方互动、国内政治变化以及全球地缘政治格局共同作用的结果,充满不确定性,但可以预见的是,合作与竞争将长期并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最后六十多天,只要他不跟小岛建交,不卖核武器,不驻军,不宣战……

他想干什么由他去。

他都这个样子了,你们为什么不能顺从他一下。

所谓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金丝暮成雪。

一夜白头


再让他拖住拜登六十多天,美国还有这么多病人要解决。

本次医疗系统,再不崩溃就不科学了。

中国是唯一能大量供应防疫物资的。

开掌不打送货郎。要翻脸也得抗疫完成之后了。

毕竟你就算硬刚,也要拉盟友,欧洲那吊样,跟美国也差不多。人家也需要中欧专列的货物。

不然神罗皇帝跟选帝侯为几瓶消毒水抢的打架,成何体统。

等到忙活的差不多了,懂王这7000万maga,跟懂王一家,不戴口罩不要隔离,不折腾到明年甚至后年,病死的差不多,我估计是不会消停的。

然后再恢复经济,修复盟友关系,差不多就该中期选举了。

懂王不清算,就要如王者归来。毕竟在台上甩锅都一流,那么台下就更轻松了。

到时候还不知道会怎么样。

所以我估计拜登会在四年以内选择务实的做法。修复与北京的关系,与传统盟友的联系,恢复美国的经济,以做长远的考虑。

user avatar

除了让某些人借机抄个底,发笔财外,这种行为没有半毛钱的意义。

要反华希望拿出点真东西,不要搞这种毫无意义的动作,看了只会觉得好笑。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