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媒体曝光号称可以抗癌的韩国磷虾油存在质量掺假问题,身为消费者应如何辨别「纯」磷虾油?

回答
看到媒体曝光韩国磷虾油存在质量掺假的问题,消费者确实会感到担忧。毕竟,我们花钱购买产品,追求的是健康和品质,而不是被欺骗。对于那些号称能抗癌的磷虾油,这种担忧就更甚了。那么,作为普通消费者,我们该如何擦亮眼睛,尽量辨别出“纯”磷虾油呢?别急,我来给大家掰扯掰扯,把那些看起来高深莫测的鉴别方法,用大白话讲透彻。

首先,咱们得知道“纯”磷虾油里到底有什么,又有什么是它不该有的。

纯磷虾油的“硬通货”:
Omega3脂肪酸(EPA和DHA): 这可是磷虾油的核心价值所在,尤其是EPA和DHA。它们是人体必需的脂肪酸,对心血管健康、大脑功能、抗炎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癌症患者之所以关注磷虾油,很多时候也是看中了它可能存在的抗炎和辅助治疗作用。
虾青素(Astaxanthin): 这是让磷虾油呈现天然橘红色的关键。虾青素是一种非常强大的抗氧化剂,其抗氧化能力远超维生素E。它不仅能保护细胞免受自由基的伤害,还有助于提高免疫力。所以,颜色是磷虾油一个重要的“身份证明”。
磷脂(Phospholipids): 磷虾油的Omega3脂肪酸是以磷脂的形式存在的,这使得它比鱼油更容易被人体吸收利用。这也是磷虾油比鱼油更受欢迎的原因之一。

掺假磷虾油可能有的“冒牌货”:
普通植物油: 比如大豆油、菜籽油等,这些油本身价格便宜,但Omega3含量很低,甚至没有。
鱼油: 鱼油也富含Omega3,但它通常是以甘油三酯(Triglyceride)或乙酯(Ethyl Ester)的形式存在,吸收率不如磷脂型。而且,鱼油的来源和纯度也需要关注,有些鱼油可能存在重金属污染。
其他添加剂: 为了掩盖异味、增加颜色或者所谓的“疗效”,商家可能会添加一些不明的添加剂。

好了,了解了“好人”和“坏人”,咱们就开始“侦查”工作。

第一招:看“身份证”——标签信息是关键!

这是最直接、最重要的一步。拿起产品瓶,仔细查看标签上的信息,就像看一个人的简历一样,越详细越好:

1. 成分列表(Ingredients):
“磷虾油”(Krill Oil)是唯一的或主要成分: 好的磷虾油,成分列表里应该清晰地标明“磷虾油”或“南极磷虾油”(Antarctic Krill Oil)。如果前面列着一大堆什么“植物油”、“鱼油”之类的,那就要警惕了。
Omega3含量(Omega3 Fatty Acids): 明确标出EPA(Eicosapentaenoic Acid)和DHA(Docosahexaenoic Acid)的总含量。注意,这里指的是“纯”Omega3的量,而不是其他脂肪酸。一般来说,每份(serving)建议在200500毫克之间。含量越高,通常价格也越贵,但也越纯。
磷脂含量(Phospholipids): 优质磷虾油会标注其磷脂的含量,通常磷脂的比例在40%60%之间。含量越高,代表其Omega3以磷脂形式存在的比例越高,吸收率越好。
虾青素含量(Astaxanthin): 虾青素是磷虾油天然的抗氧化剂,它的含量也会影响磷虾油的抗氧化能力。通常,每份含量在0.51毫克之间。注意,这里标注的应该是天然虾青素,而不是人工添加的。
其他添加剂: 看看有没有额外的“填充物”或“助剂”。虽然有些如明胶胶囊、甘油是正常的,但如果出现不明的香料、色素、防腐剂等,就要多留个心眼了。

2. 来源信息(Source):
产地: 最好注明是“南极磷虾”(Antarctic Krill),因为那里的磷虾生长环境最纯净,污染最少。
捕捞方式/可持续性认证: 一些负责任的品牌会强调其可持续的捕捞方式,例如获得MSC(Marine Stewardship Council)等认证。这不仅是环保的体现,也间接说明品牌比较注重品质和规范。

3. 生产标准/认证(Certifications):
GMP(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 这是药品和保健品行业的通用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意味着生产过程受到严格控制。
第三方检测报告: 一些高端品牌会提供第三方权威机构的检测报告,证明其产品的纯度、效力以及不含重金属、污染物等。如果能找到这样的信息,那会是非常有力的证据。

第二招:观“色”察“形”——视觉和嗅觉的辅助判断!

虽然不能完全依赖,但也能提供一些线索:

1. 颜色:
天然橘红色: 纯正的磷虾油,其油体本身应该是天然的橘红色,颜色越鲜亮、越浑厚,往往意味着虾青素含量越高。
警惕过于鲜艳的红色或橘黄色: 如果颜色看起来过于“不自然”,像是人工染色的,或者非常浅,甚至有点发黄,都可能存在问题。

2. 气味:
轻微的海洋或鱼腥味(可忽略不计): 磷虾油本身带有轻微的海洋气息,有些人会觉得有点像淡淡的鱼腥味,但这种味道应该非常淡,而且很快就会消散。
强烈刺鼻的腥味或异味: 如果打开瓶子就闻到一股非常浓烈、刺鼻的腥味,甚至有腐败的味道,那很可能是品质不佳,Omega3脂肪酸已经氧化变质,或者里面掺杂了不好的东西。

3. 质地:
油体均匀: 纯磷虾油的油体应该是比较均匀的,没有明显的沉淀物或分层。
胶囊: 胶囊应该是完整、光滑的,没有破损或漏油。

第三招:闻“信誉”——品牌和口碑不能忽视!

1. 选择知名品牌: 选择那些在保健品领域有良好声誉、经营时间较长的品牌。这些品牌通常更注重产品质量和消费者口碑,不至于为了短期利益而冒险掺假。
2. 查看消费者评价: 在电商平台、论坛或专业评测网站上,看看其他消费者的评价,尤其是那些提到产品成分、效果和无不良反应的反馈。但也要注意甄别,避免被虚假好评误导。
3. 咨询专业人士: 如果有条件,可以咨询医生、营养师等专业人士的意见,他们可能会推荐一些信誉好的品牌或提供鉴别建议。

第四招:尝“真味”——(谨慎尝试,仅供参考)

这一招有点风险,而且味道也会因人而异,所以只能作为辅助参考,并且要在确保产品来源相对可靠的情况下进行。

胶囊: 咬破一颗胶囊,让油滴在舌头上。纯磷虾油的味道应该是比较温和的,带有一点点海鲜味,但不会有强烈的油腻感或苦涩味。如果尝起来有很重的鱼腥味、油耗味,或者有化学药剂的味道,那就要高度警惕了。

最后,划重点!

别被“抗癌”噱头冲昏头脑: 磷虾油虽然对健康有益,尤其在抗炎方面有潜力,但它并非万能的神药,更不能替代正规的癌症治疗。那些过度夸大疗效的宣传,本身就值得怀疑。
价格过低要警惕: 磷虾的捕捞、加工成本都不低,优质的磷虾油通常价格不菲。如果市场上出现价格异常低廉的“磷虾油”,很可能就是掺假的。
没有绝对的“100%纯”: 即使是纯磷虾油,其中也含有磷脂、Omega3、虾青素等多种成分,并非只有一样东西。关键在于这些成分的比例和纯度。

总而言之,辨别“纯”磷虾油,需要我们综合运用“看”、“闻”、“查”等多种方法,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不盲从、不轻信。从标签信息入手,结合品牌口碑和价格,尽量选择有权威认证的产品,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踩雷,买到真正对自己有益的健康产品。希望这些详细的讲解,能帮助大家在选购磷虾油时更有底气!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回答问题,为什么韩国的磷虾油掺假,会引起央视的重视。原因有两点。

第一,韩国掺假的磷虾油在我国有销售渠道,市面上能买到。

第二,这个磷虾油,没有获得我国保健品认证,我们国家目前没有承认它的效果。

磷虾,这个东西,在海洋里是最常见而且数量众多的生物。南极的鲸鱼每天吃的就是那些东西。

而磷虾之所以可以做成保健品,是因为磷虾里富含欧米伽-3的物质,这个在坚果,亚麻里也可以获取。但是,这东西在我国暂时没有列入保健品类,所以也没有统一的标准。所以普通消费者也没办法去自己辨别。

user avatar

唯一且正确的分辨方式:

号称能抗癌的非药物都不要买。
而目前唯一能称得上预防癌症的,只有HPV疫苗、乙肝疫苗。

正经的说一下。

磷虾油是什么?

“磷虾油”是国家卫生部门于2013年批准的新食品原料,可在普通食品中使用,不能代替药品,不能宣传疾病治疗、预防作用

磷虾油含有OMEGA-3必需脂肪酸、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用通俗点的话来说,就是一些「好脂肪」。

它对身体有好处吗?

在正常食用的剂量下,它确实是有益健康的,它的成分又是人体无法自己合成的成分,必须通过食物来补充。

但是过犹不及放在它们身上依然是合适的,举例说明Omega-3吃多了可能导致血糖升高[1]

所以这种东西并不是万精油,它只是我们在选择食物的过程中,必须得到满足的成分之一,保证有适量的摄入量即可。

每天从膳食补充剂中摄入的量不应超过 2 克,超过3克就有可能不安全了。

如何分辨

其他答案已经说了,我就不多说了

平时大家也可以多吃点鱼、虾、海藻、亚麻籽、某些坚果等,基本也能补充对应的成分。

最近还有618活动

参考

  1. ^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2707115/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