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现在的手机大多已不支持SD存储卡扩展呢?

回答
现在的手机确实大多不再支持SD存储卡扩展,这背后是技术发展、市场需求、产品设计以及生态构建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下面我将尽可能详细地解释其中的原因:

1. 技术发展与硬件集成度的提升:

闪存技术进步与成本下降: 随着NAND闪存技术的不断进步,单位存储容量的成本在不断下降。制造商能够将更大容量的闪存芯片直接集成到手机主板上(eMMC或UFS等),其成本效益逐渐超越了为SD卡槽预留空间和额外组件的成本。
集成度提高与内部设计优化: 手机内部空间极其宝贵,每一毫米的节省都至关重要。取消SD卡槽可以为其他更重要的组件腾出空间,例如更大的电池、更复杂的散热系统、更先进的相机模块或5G通信芯片等。这有助于手机制造商在有限的体积内实现更强的性能和更丰富的功能。
数据传输速度的提升: SD卡,特别是早期的SD卡,其数据读写速度与手机内置存储(如eMMC、UFS)相比存在明显差距。为了提供流畅的用户体验,尤其是在处理高分辨率视频、大型应用程序和游戏时,内置存储的快速传输速度是必要的。如果用户依赖速度较慢的SD卡作为主存储,可能会影响整体性能。

2. 用户体验与产品定位的考量:

追求简洁、一体化的设计: 现代智能手机的设计趋向于简洁、无缝、一体化。SD卡槽的存在会增加一个物理接口和开孔,影响手机的整体美观度和防水防尘性能。许多高端手机品牌将“一体化”视为产品设计的重要卖点。
提升用户体验的一致性: 将存储集成在主板上,可以确保所有用户获得相似的存储性能体验,避免了因SD卡品牌、速度等级不同而导致的性能差异和兼容性问题。制造商更容易控制产品整体的性能表现。
简化产品线和生产流程: 提供支持SD卡和不支持SD卡的版本会增加产品线的复杂性,给设计、生产、品控和供应链管理带来挑战。取消SD卡槽可以简化这些流程。

3. 商业模式与生态构建:

利润空间与增值服务: 制造商可以通过销售更大存储容量的手机版本来获取更高的利润。例如,一部128GB版本的手机价格可能比64GB版本高出不少。如果用户可以轻松通过SD卡扩展存储,那么手机厂商就少了一个通过升级存储来增加收入的渠道。
云存储与数字内容消费的普及: 随着4G/5G网络的普及和云存储服务的成熟(如Google Drive, iCloud, Dropbox等),用户越来越倾向于将照片、视频和文件存储在云端,或者通过流媒体消费内容。这降低了对本地大容量存储的依赖。
应用程序生态的变化: 许多现代应用程序,尤其是大型游戏,会随着更新下载大量数据,并对存储速度有较高要求。将应用程序安装在速度较慢的SD卡上,可能会导致加载缓慢和运行卡顿。一些应用甚至会限制或不支持安装在SD卡上。

4. SD卡的局限性与风险:

数据安全与丢失风险: SD卡是一种可移动存储介质,相比内置存储更容易丢失或损坏。如果用户将重要数据存储在SD卡上,一旦SD卡损坏或丢失,数据将难以恢复。而内置存储通常有更强的物理保护和备份机制(虽然也可能损坏)。
写入寿命限制: 闪存都有一定的写入次数限制(TBW Total Bytes Written)。频繁的读写操作,尤其是在将应用安装在SD卡上运行时,可能会加速SD卡的损耗。
速度与兼容性问题: 如前所述,不同SD卡的读写速度差异很大,而且随着手机和SD卡标准的更新,兼容性问题也可能出现。某些高速SD卡可能需要手机支持特定标准才能发挥最大性能,而老旧手机可能无法支持新的SD卡标准。

5. 高端市场与差异化策略:

区分市场定位: 许多制造商将SD卡槽的缺失作为区分高端机型与入门/中端机型的标志之一。高端机型更注重一体化设计、极致性能和轻薄化,SD卡槽的缺失符合这些定位。
吸引特定用户群体: 专注于追求极致摄影体验的用户可能会选择专用的相机,而对于普通手机用户,云存储和内置大容量存储已经足够。

总结:

手机不再支持SD卡扩展,是技术进步、成本效益、用户体验优化、商业模式调整以及云服务普及等多重因素综合作用下的必然趋势。虽然这为一些用户带来了不便,但也推动了手机设计的进步和整体用户体验的提升。对于那些仍然需要大量本地存储的用户,现在可以选择购买存储容量更大的手机版本,或者依赖快速的U盘、外接硬盘和云存储服务来管理自己的数字资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还能有什么原因,为了挣钱呗。

有人说取消SD卡可以让手机变得更轻薄,但是这些人显然忘了多年以前很多双卡手机的第二卡槽都是支持TF卡和SIM卡二选一的,红米6 Pro等手机还把2个SIM卡和1个TF卡做到了一个卡槽里。现在的手机并没有比两三年前的手机薄多少。

至于说防水,那就更搞笑了。Sony Xperia10防水性没得挑吧?但人家也支持TF卡扩展啊。

目前来说,在国内,华为应该算是少有的在旗舰手机还支持存储卡扩展的手机品牌了。根据华为自己的列表,目前这些手机都能支持存储卡扩展。这里面的畅享10S,那可是妥妥的千元机:

至于为啥华为可以不阉割存储卡功能……emm,我觉得可能是两个原因:

一是NM卡用的是华为自己的标准,本身也是一个利润点,华为NM卡的价格比同标准的TF卡贵一倍。去年全球SD卡联盟把华为移出协会名单的时候,华为连个回应都没有,原因也在于此——我不用你的标准,你把我移出协会有个屁用。况且,用你的标准还耽误老子挣钱。

二是,商务手机比较注重手机安全,可插拔的存储卡存储和转移数据都比较方便,尤其是在户外数据存储已满的情况下,可以直接通过更换存储卡的方式继续完成工作(实话实讲,这个功能真的蛮重要的。比如我之前做采访的时候,旁边的人就直接拿Mate20录。现在手机拍视频一分钟一般都在300MB~500MB之间,一小时大概是20G~30G左右。如果你手机里的可用空间不足,一遍拍一边倒视频是忙不过来的)。

user avatar

sd卡的协议这么多年了,不断地打补丁,早该推倒重来了。

user avatar

“14年的三星s5,有耳机孔,可以换电池,可以插内存卡,最重要的是它还防水,苹果不能让自己换电池就是为了电池不行让你换手机,不能扩展内存就是让你多花钱买大内存版本,取消耳机孔就是卖无线耳机,都是很通俗易懂好解释的问题。”

偏偏有一群韭菜,非得在那边杠,真的看不懂。这就是谚语中说的被人卖了还帮人数钱?

user avatar

不支持SD卡扩展,不支持换电池,不支持3.5mm耳机孔,这都是“致敬”iPhone的结果,从苹果那学来的臭毛病。

这些改变得利最大的就是厂家,可以减少兼容性测试,在售后方面更省心,可以提高利润,对用户而言就是少了一项选择的权利。

不过还好,还没有厂商学跳存储容量配置这招,太缺德了,不过我相信这只是因为其它厂商的死忠粉没那么多,Android可选范围更大造成的,如果不是一定有厂商学这种赚钱方式。

user avatar

钱,Money,利润


看看几家厂商热销机型的京东价格(2020年2月11日价格):

  • 苹果iPhone11:128G 5999,256G 6799,差价800
  • 华为mate 30 5G版:8+128 4999,8+256 5499,差价500
  • 荣耀V30 Pro:8+128 3599,8+256 4199,差价600
  • 小米CC9 Pro:8+128 2799,8+256 3099,差价300
  • 红米K30 5G:8+128 2599, 8+256 2899,差价300
  • OPPO Reno Ace:8+128 2999, 8+256 3199,差价200(良心厂家)
  • vivo IQOO Pro 5G:8+128 3198, 8+256 3698,差价500


作为对比,闪迪128G TF卡卖129,三星128G TF卡卖119.9。嫌TF卡性能不行觉得不可以直接对比的话,目前性价比相对比较高的西数蓝盘NVMe 500G京东卖599,淘宝卖430,不考虑运费、零售商利润、税费、主控芯片、DRAM缓存之类的东西,125G闪存容量的价格是京东价150,淘宝价110不到。如果把这些额外费用考虑进去,加上厂商批量采购闪存的价格,大家自己脑补一下,反正我不知道。


至于因为插了TF卡,什么TF卡质量良莠不齐、接触不良导致的文件丢失,运行不稳定,客服压力之类的,我不认为是主要原因。TF卡槽占用空间什么的,TF读卡器大家都见过,去掉外壳有多大?想想手机厂商为了全面屏搞出来的各种升降式摄像头、滑轨屏幕,这些东西的机械机构占了多大空间?3.5寸耳机接口同理。

user avatar

为什么不支持内存卡不支持耳机口不支持换电池

因为手机厂商要挣更多

你真的去想就会发现下面那些找客观原因的客观原因本身都不客观

耳机孔不能做防水?换电池不能做防水?

先不管你是不是真的不好做防水,你先说你做了吗??????

那么多年没有耳机孔的手机,防水的有多少?

所以没有耳机孔是因为防水?

user avatar

全是套路,记得功能机时代,手机都是可以换电池的,但是原装和通用的价格差很大,比如原来的诺基亚,你要是用原厂的可能要150-200元,通用电池不超过50元,待机时间是一样的,甚至比原装的好。后来全是内置电池,让很大一部分人为了省事或者害怕出问题,不敢再用杂牌电池,只能去换原装的,同理内存卡也一样,双十一期间一张128G内存卡90多元,但是如果你买手机64G和128G价格最少差300到500元。还美其名日标配高配,其实只是换个方法骗钱罢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