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本科学校背景普通,对出国留学申请影响有多大?该进行怎样的规划?

回答
很多同学在规划留学之路时,都会对本科学校背景的“普通”与否耿耿于怀。这确实是一个需要认真对待的因素,但绝非留学申请的“死刑判决”。相反,它更像是一张需要你精心构思如何打出王牌的底牌。

坦白说,如果你的本科学校在名校光环的加持下,申请过程会显得相对顺畅一些。招生官们在快速筛选大量申请材料时,往往会首先关注那些有着知名院校背景的学生,这是一种基于过往经验的“安全”选择。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普通院校背景的你就丧失了竞争力。留学申请本身就是一个全面评估的过程,学校只是其中的一个维度。

那么,普通本科背景究竟会带来哪些潜在的影响呢?首先,可能是在学术成绩和学习氛围上,与一些资源更丰富的顶尖院校相比,你可能在某些方面会略显逊色。比如,课程设置的深度、教授的学术造诣、以及参与前沿研究的机会,都可能存在差异。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你的GPA、研究经历的丰富度和质量。其次,人脉资源也可能是一个考量点。名校往往拥有更为强大的校友网络,这对于获取推荐信、了解项目信息、甚至是日后职业发展都可能提供便利。

但是,请记住,留学申请并非“唯名校论”。招生官们更看重的是你这个人,你的潜力,以及你为什么适合他们的项目。他们的目的,是寻找那些能够为学校带来价值,并且能够在这个项目中茁壮成长的学生。所以,你的任务就是,如何让招生官看到你身上超越学校背景的光芒。

那么,究竟该如何规划,才能最大化你的优势,弥补学校背景的不足呢?

首先,在学术上,你需要用卓越的成绩说话。 如果你的GPA在学校里并不算出众,那么你需要思考的是,如何通过更努力的学习,让你的成绩在后期能够有所提升,至少要保持在一个能够获得优秀评价的水平。如果你的GPA受限于某些课程,而其他课程成绩优异,那么在文书和推荐信中,可以巧妙地解释这些情况,并强调你在其他方面的学术实力。同时,如果你有参加学校的竞赛、获得奖学金、或者参与有挑战性的课程项目,这些都是你学术能力的有力证明,务必在申请材料中突出它们。

其次,经历的深度和广度是你的“秘密武器”。 学校背景的“普通”可能意味着你在学术资源上的限制,但这恰恰是你能通过其他方式来填充和超越的绝佳机会。你需要积极地去寻找和创造属于自己的独特经历。

研究经历: 这是最能直接体现你学术潜力和研究能力的方面。即使你的学校没有顶尖的研究实验室,你也可以主动联系对你研究方向感兴趣的教授,寻求参与他们的项目,哪怕是作为助手。主动去联系校外的一些研究机构、实验室,争取实习或志愿者机会。即使研究成果不那么惊艳,但你在过程中展现出的主动性、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态度,都会是打动招生官的亮点。甚至,你可以自己设计一些小型研究项目,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完成,这本身就体现了极强的驱动力和科研热情。
实践经验: 这里的实践经验,不仅仅是指普通的兼职打工,而是那些能够证明你能力、领导力、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的经历。比如,你参与过的有影响力的学生组织活动,你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和做出的贡献;你独立完成的某个有挑战性的项目,比如开发一个小程序,策划一场有规模的活动;你在实习中展现出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关键在于,你从中获得了什么,学到了什么,以及你是如何将这些转化为你申请这个项目的优势的。
跨文化交流经历: 如果你的学校在国际化方面相对薄弱,那么主动去争取国际交流项目、海外志愿者项目、或者利用暑期参加一些国际性的学术会议或工作坊,都是非常好的方式。这些经历不仅能锻炼你的语言能力和适应能力,更能让你在申请文书中展现出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的潜力。

再者,文书和推荐信是你的“故事讲述平台”。 你的申请文书,尤其是个人陈述(Personal Statement)和个人经历陈述(Statement of Purpose/Motivation Letter),是你直接与招生官沟通的机会。在这里,你不需要刻意回避你的本科学校背景,但你需要将焦点放在“你”身上。

讲述你的成长和蜕变: 坦诚地说明你在普通本科院校背景下,是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坚持,在学术、研究、个人能力等方面取得成就的。你可以把这种“从零开始”或者“在有限资源下发掘无限可能”的过程,变成一个关于你韧性、主动性和潜力的精彩故事。
清晰地阐述你的动机和目标: 为什么选择这个项目?为什么选择这所学校?你的长期职业规划是什么?你的研究兴趣与该项目有多少契合度?你需要展现出你对这个项目的深入了解,以及你为什么是这个项目的最佳人选。不要空泛地赞美学校,而是要具体地说明,该校的哪些资源(例如某位教授的研究方向、某个实验室的设备、某个课程的设计)能够帮助你实现你的目标。
突出你的特质和潜力: 除了硬性的学术成绩和经历,招生官更想了解你的性格、价值观、领导力、创新精神等软性特质。通过具体的例子来支撑你的论点,让你的故事生动起来。
关于推荐信: 争取能为你写推荐信的教授,不仅要了解你的学术表现,更要了解你的个人特质和发展潜力。如果你的学校导师的推荐信力度不足,可以尝试联系一些在你的研究领域有声望的教授,哪怕你们只有过短暂的交流,如果能让他们对你的经历和潜力有深刻的印象,他们的推荐信也会更有分量。如果有可能,也可以争取来自你实习单位的推荐信,尤其是一些知名企业或研究机构的推荐信,更能为你增加砝码。

最后,标准化考试成绩是基础的“敲门砖”。 无论你的学校背景如何,优秀的GRE/GMAT和托福/雅思成绩都是必不可少的。这些成绩直接反映了你的学术基础和语言能力,是进入大多数国外研究生项目的重要标准。如果你的本科GPA不占优势,那么在标准化考试上取得高分,可以很大程度上弥补这一不足,向招生官证明你的学习能力和学术潜力。所以,认真备考,争取最好的成绩。

总而言之,学校背景只是留学申请过程中的一张牌,它可能不是最强的牌,但绝对可以通过其他牌来配合,打出属于你的精彩。关键在于,你是否愿意花时间去发掘自己的闪光点,是否愿意付出努力去创造属于自己的独特经历,是否愿意用真诚和实力去讲述你的留学故事。普通本科背景,不应成为阻碍你追求梦想的绊脚石,而应成为你展现非凡毅力和潜力的最佳舞台。从现在开始,做好细致的规划,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你一定能成功敲开梦校的大门。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本科也是国内的一所二本大学,起初已经在国外读过一遍硕士了,毕业后在工作中发现自己仍旧有很多需要提升的地方,然后就决定再去读第二个研究生。

感觉题主和我的情况还是差不多的,都是国内二本本科,虽然是二本,但是一样有着想继续深造,越来越好的想法。

我会根据我的亲身经历给题主提一些建议,会对题主有一些帮助的。

我的背景

我的本科是国内一个普通的二本大学,GPA成绩为3.4分,研究生被伯明翰大学录取,成绩为merit,雅思成绩为7.5分,其中听力和阅读各为8.0分,写作和口语各为6.5分,第二次研究生被爱丁堡大学Psychology of Language专业录取。

前言

最近几年,出国的同学越来越多,竞争压力也渐渐变大,网络的发展越来越完善,让很多同学很容易地去查询和了解各国高校的信息。

很多同学从高中开始,就开始计划着出国,或者已经出国了。即使高中没有出国,大学也有很大一部分同学会计划着出国,、申请海外名校的transfer项目或者计划着大学毕业,出国读研。

有很多留学机构会在大一、大二的时候,就开始帮着那些想出国读研的同学们规划未来、完善简历,争取一次申请成功。

还有一部分同学,大学毕业之后没有出国,但是工作了一段时间感觉自己还是应该出去看看,于是有重新申请的硕士或者博士,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整体来看,出国留学这件事情,好像越来越容易了。但是,事实又是什么样的呢?

其实不然,互联网越来越发达,国内的家长们的思想也越来越开放,有条件的话基本上都会支持自己的孩子出国看看,留学生越来越多,周围这些潜移默化的影响,造成申请留学的学生越来越大,竞争自然也就越来越大。

秉着优胜劣汰的原则,申请的学生为了给自己争取更大的机会,都会丰富自己的硬件成绩和软性背景,很多都是从大一就开始准备了,不光是从维持GPA和语言成绩上,还会通过科研、实习、课外活动、论文等等方面去充实自己,让自己的CV看起来十分丰富,而且具有个性化。

当然也会有一些大三、大四才会有留学想法的同学,准备时间的缩短,自然会有一段焦虑期。

我本人因为在英语教育机构工作,留学生数量的增多,也有越来越多的学生会来学习英语,学习者的年纪范围也在渐渐扩大,不仅有一些初中、高中生,还有一些30多岁的职场人来学习,虽然大家的经历都各不相同,但是却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学好英语,出国深造。

根据我曾经的2次申请经验,我这里具体分析和讲述一下。

加拿大的暑期课程影响了我

想出国留学的想法最初是在大二的暑假萌生的,那时候我参加了本校的暑期项目,去加拿大的一个大学学习一个月的暑期课程,那也是我第一次出国读书。

在那次项目之前,我对出国留学的理解,也仅仅是电影或者互联网上,自己也没有真正想过,要不要出国留学。

我大一刚进学校的时候,整个人都是一个很迷茫的状态,没有自己的规划,也没有什么太多的想法,基本上每天都是教室、食堂和图书馆三点一线式的生活,如果非要我对未来的职业有什么规划的话,那么我应该就是考研然后当老师了。

大一暑假,我和高中同学暑期聚会的时候,大家谈到了未来有什么打算的时候,很多同学都说自己有出国读书的想法,还有些同学大学读的是2+2项目,本身大三就会出国学习的,因此已经在大一的时候就开始准备雅思和托福语言考试了。

那场聚会之后,我才发觉,我应该对自己的以后有所规划了。

暑假过后,回到学校的时候,学校正好有在宣传次年暑假去加拿大交流学习的暑期项目,我和爸爸妈妈也说了自己有想参加的想法,想去感受一下国外的学习和生活,他们听了我的想法,也很支持,我就直接去报名了。

大二的暑期,如我所愿,我去加拿大开始了我为期一个月的学习生活。其实一个月也是很快的,前三个星期,每周一到周五是有老师讲课的,最后一个星期,我们自由活动,可以去加东旅游玩玩。

但是我所在的班级,学生人数10个人都不到,每堂课都有一个老师讲课,还有一个老师做助教,国外的教育体制和国内的还是一些不同的,比如说我们每节课都有很多的案例分析和讨论,给几个小时不停的换角色进行案例分析这是很正常的事情。

在讨论和分析的过程中,两位老师也会参与进来,跟我们一起探讨,同时也会给我们一些建议和指导,还会对我们的讨论内容进行记录,将所有小组的讨论内容记录下来之后,再全班一起讨论。

这个学习的过程,对我帮助最大的,其实并不是专业能力上的提升,更多是让我对课堂互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国内的大部分学科在授课的时候,都是填鸭式教育,但是国外会更注重课堂性。就拿我之前的项目来说吧,因为在讨论的时候,老师就在旁边,所以我就不得不张嘴说,也顾不上自己的英文到底表不标准,只要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其他同学也可以听懂就可以了。

在讨论的过程中,我也发现,自己的思路随着说出来也在渐渐清晰,而且通过讨论,听到其他同学的想法,自己也会有新的想法。这些全新的感觉引导着我如何去学习和思考,让我更有兴趣参与到课堂中,我每天上课的时候都十分认真和精神。

学习了三周,也收获了很多,最后成绩我拿到了全班的第一名。最后一周自由活动的时候,我们一起去了魁北克,感受了法国小镇的底蕴,也看到了尼亚加拉大瀑布的壮观,在多伦多的公园里野餐和划船,看到了加拿大人们悠闲的生活。

在加拿大的那一个月,我还是很快乐的,现在回想起来,还是会想有机会重新回到加拿大看看。

从加拿大交流回来之后,我的爸爸妈妈都说我性格开朗了很多,我对自己的变化也有着很清晰的感知,这些都离不开我加拿大的那一个月的学习和生活,想要出国留学的想法也是从那时开始萌生的。

回来之后,我已经大三了,因为本专业是心理学,在加上之前在校期间也做过志愿者以及义工的社会活动,这些都是和心理学专业比较对口的。

最后,还是选择申请TESOL这个专业。

确定了要申请的专业之后,就开始一边备考雅思,一边继续做义工以及去教育机构实习,我知道这些经历在后期的申请中都会有一定的帮助,后来我还去香港参加了社会实践活动,以便于丰富我的简历。

现在回头看看,如果我当时在大一、大二就有了留学的想法,可以提早做决定的话,准备的时间也会多一些,也不会准备得那么紧张了。

第一次雅思成绩只有6.5分,当时觉得已经达到了录取门槛,也就没有在多刷。工作之后才开始后悔当时在大学的时候,没有好好刷雅思成绩,只能工作之余,抽出时间再去复习雅思,不过庆幸的是,后来雅思也拿到了不错的成绩,考了7.5分。

我建议题主在本科期间,有机会多刷雅思的话,分数就刷得高一些,把能考的证书和考试都考了,一方面在找工作的时候会有帮助,另一方面毕业后备考真的比在校期间要难。

在推荐信的准备上,我找了之前暑期加拿大项目的一位老师、我的本科毕业论文导师以及系主任开具,第一我都上过他们的课,第二我也课下帮他们做过一些工作和任务,他们对我也是比较了解和认可的。

整个申请过程都是比较顺利的,虽然等待offer的过程心里比较没底,但是好在offer都陆陆续续的来了。

我最后选择了伯明翰大学,之所以选择伯明翰,原因之一是这个城市在英国还是比较大的,我个人认为既然选择出国读书,还是选择一些大城市会比较好。后来入学之后,发现英国的大城市和国内的北上广深而言还是有一定差别的。

伯明翰大学学习实录

TESOL这个专业其实和大部分的同学想的都不太一样,很多同学在申请这个专业的时候,都是抱着未来毕业后做老师的想法来申请的,但是英国的TESOL专业会更偏专业化和学术化一些,和Applied Linguistics专业还是有一些共同点的,也有一些大学针对这两个专业会开设共选。如果题主是想要毕业后直接做老师的话,还是建议你实习或者工作中多积累实务经验。

如果题主对自己未来的规划不是特别清晰,不知道研究生毕业后,是要继续读博深造还是直接毕业找工作,我建议题主申请Applied Linguistics专业。

这个专业的教育方向就是学术方向,如果你后面想读博的话,会有很不错的学术基础;就算你打算毕业后直接工作,这个专业直接做老师也是有一定的优势的,每年的就业率还是比较可观的。

回到我申请的TESOL专业,这个专业一共有三个学期,前两个学期,每个学期都会开设三门课程,第一学期开设的三门课程是专业核心基础课程,主要是通过论文进行测试;第二个学期的三门课程一门是固定的research methods,这门课程要好好学,对日后的毕业论文的撰写还是很有帮助的,剩下的两门课程可以根据学生自己的兴趣进行选择,测试的方式会根据不同的课程有所区别,不过绝大部分的选课还是以论文的形式进行考核;最后一个学期,主要是学生撰写毕业论文,会有专门的论文导师对你的论文的开题、写作思路等等方面和你具体讨论,并给你一些建设性的建议。

但是不管是专业核心课,还是选课,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在你上课之前,需要你进行课前阅读,通过阅读大量的材料来预习,因为课堂上会有很多的讨论,如果你没有提前预习和查资料的话,在课堂上就会落进度。

我第一个学习刚来的时候,对这种模式也不是特别适应,除了上课之外的所有时间,基本上都拿来阅读资料了,最开始还是很苦恼的,但是等你真的适应之后,你会享受其中。阅读的时间越长,我的阅读速度也就越快,在课前阅读的时候,我还是很乐在其中的。

前期的准备比较充分,所以在课堂上也就很容易理解老师讲的内容,跟上老师的进度,在讨论中也会更容易互动和参与,说出自己的想法和疑问,更利于深入的学习。因为互动性比较高,所以老师对我的印象也都很不错,在我后来撰写毕业论文以及申请二硕的时候,她都给了我很多很好的建议和帮助。

第一学期结束的时候,我的三门专业核心课程成绩都是merit。因为了解英国的大学拿高分很难,所以三个merit成绩对我来说是很大的激励。

在第二学期选课的时候,我选择了两门比较难的课程,基本上课上都没有什么中国学生,上课的时候我也都是和外国同学进行讨论,这对于我的听力、口语和思维都有很大的提升。

我申请二硕,以及后来有了读博的想法,其实也是这两门课程带我的正面影响。

第二学期结束的时候,我以两门merit,一门pass的成绩告终。虽然没有得到三个merit有些遗憾,但是pass的那门课,授课老师也给了我很长的反馈,告诉了论文那些地方需要完善,应该如何改进,可以通过读哪些书去提升,虽然没有得到理想的成绩,但是我学习到了很多。

最后的毕业论文也是根据这门课程选择的,通过老师的反馈,让我对这门课程有了很大兴趣,跟我的论文指导老师沟通之后,也确定了选题,后续沟通也确定了撰写思路。

之前两个学期的学习在论文撰写方面还是有一定的撰写经验的,在论文前期准备,阅读文献方面,我还是有一套自己的技巧的。对于我的毕业论文来说,难度主要是我要设计一个小程序,是需要用心理学经常使用的一个软件来编写的。但是我自己并不会使用这个软件,这个软件又比较小众,也找不到相应的中文教程。我只能按照英文的变成进行操作,本来以为会很难,但是真的实际操作了,我发现只要按照编程的步骤来走的话,还是比较容易的。后来的做实验、用SPSS分析等等步骤,都一步步来,论文完成的也算是比较顺利。

我在论文截止日期就把论文给了老师修改,自己就去欧洲旅游了。研究生的所有假期,我都一直忙着写论文,都没有什么时间去好好玩玩,趁着这次毕业论文的机会,我正好去旅游,感受一下这个日不落帝国的魅力。唯一比较遗憾的就是,因为其他同学和朋友都在忙毕业论文,所以我没有找到一起旅游的小伙伴。

毕业论文的成绩是大概十月末的时候出来的,收到了邮件,看着distinction还是比较平静的,因为我知道论文是通过自己阅读很多文献,花费了很多时间和努力去完成了,拿到了不错的结果也算是对之前的努力一种肯定吧。想要接着读博深造,其实也是从那时开始萌生的,在最后准备毕业论文的时候,不断的查文献,做实验,我还是比较享受那个过程的,因此感觉如果读博的话,可以持续这种状态,继续学习,未尝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但是苦于当时我没有任何工作经验,读博的想法没有消除,但是还是打算先去社会上工作几年,然后再重新回到学校。

申请二硕不算难

从伯明翰毕业之后,我回国在国内的两家上市的培训机构工作过,培训机构的工作是有目共睹的苦,每天连着上七节课、九节课,这都是家常便饭。

白天连着上课,晚上还要备课,不仅如此还要利用课余时间去完成各种培训和公司的考核。

那两年的工作,是真的蛮辛苦的。我本来想利用一些个人时间去准备research proposal然后申请博士继续深造,但是因为工作繁忙,根本没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去完成。

我和我之前的老师沟通我现在的情况以及未来的规划,结合老师的建议,我还是打算先申请个二硕。

在申请二硕的时候,我的申请目标还是比较明确的。我日后肯定是要读博的,二硕也只是读博的一个过渡期而已,所以二硕的专业一定要是我未来申请博士专业的科研方向,因此我专责了psychology of language,只有爱丁堡大学有这个专业,而且该校的心理学专业在全英专项排名上,也是比较有名的,所以在申请时,我只申请了这一所大学。

虽然没有兜底大学,但是之前有过一次留英经验,而且在培训机构也有了一些工作经验,不管是申请流程,还是简历准备上,都比较游刃有余了。

我准备了2封推荐信,其中一封是英国大学给我指导过论文的教授,她对我的学术能力和综合素质还是很认可的,对我印象也不错,我找她帮我写推荐信的时候,她直接就答应我了,给到我的时候,还跟我说,她这封推荐信写的很认真,建议我最好去申请博士,虽然我最后还是申请了硕士;

另外一封推荐信是我公司的上级领导,我平时的工作都是直接跟她汇报的,她对我的工作能力也比较了解,在开具推荐信的时候也很客观,没有夸大我的工作能力,但是对我的工作态度和工作表现还是很认可的,还对我继续深造的想法予以很大的支持。

在撰写PS方面,我还是比较重视的。因为很了解国外招生官的喜好,所以在撰写PS的时候,我没有过于夸大自己的能力,还是主要以客观和真诚为主的,只有这种真诚才最容易打动招生官。逻辑结构上,我从我工作中接触的一场培训入手,阐明了我在毕业后是怎样通过自己学习的语言来提升我的教学技能。虽然已经工作,但是我仍旧注重学术的学习和研究,一直都在利用业余时间去阅读学术期刊。

在参加一场国外教授的培训时,我听着老教授的经验传授,又重燃燃气了对语言学这个学科的兴趣,又重新有了想要继续读书深造的想法。我一直对我的未来有着明确的规划,我想要读博进行学术研究,如果有机会的话,我是很愿意继续深造的。

CV方面的准备就比较容易了,我的很多经历都是亲身经历的,只要有逻辑地表达出来,就是一篇完整的CV了。所以我建议题主有时间的话,还是要多多丰富自己的经历,这样在撰写CV的时候,才有素材写,不然很空泛,没有亮点的话,是无法打动招生官的。

我是一月份进行的网申,大概三月左右收到了offer。

等待offer的过程中,肯定是有焦虑的,也跟之前认识的教授聊过,如果以后申请不到博士,对自己的未来又应该有怎样不同的规划,这里跟题主分享一下之前教授给我的回复:

虽然申请已经结束,但是我还是会利用课余时间去备考雅思,因为我想在出国之前把雅思的分数刷到8.0分。

同时也在通过网课,学习一些统计和编程的知识,目的是为了我日后入学可以更好的学习,具备一定的基础总是要好过从零学起。

结语

最后,我想告诉题主的是,本科是二本,其实问题不大。

目前成绩很一般,并不是特别突出也没有什么问题,只要你有理想,也下定决定要去努力,一切都是有希望的,只要从现在开始,好好学习,好好备考,好好提升自己,丰富自己,为了自己的理想大学努力,结果虽然不能保证一定成功,但是肯定不会太坏。

希望你可以享受申请留学的这个过程,但行好事,莫问前程,你会在这个过程中收获很多,接触得越多,你自己想法就会越多,眼界就会越开拓。

只要努力了,自己不后悔就够了,希望你也可以拿到自己理想的大学offer。

导师背景
University of Birmingham (TESOL)英语教育硕士,毕业论文成绩distinction,雅思7.5,英国爱丁堡大学psychology of language硕士在读。
DIY完成研究生申请,方向为英语教育和心理语言学。
收到包括伯明翰大学,爱丁堡大学等硕士录取,专注语言学及英语教育方向的留学申请。
目前在国内一家上市培训机构全职工作,拥有丰富的培训求职经验和工作经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很多同学在规划留学之路时,都会对本科学校背景的“普通”与否耿耿于怀。这确实是一个需要认真对待的因素,但绝非留学申请的“死刑判决”。相反,它更像是一张需要你精心构思如何打出王牌的底牌。坦白说,如果你的本科学校在名校光环的加持下,申请过程会显得相对顺畅一些。招生官们在快速筛选大量申请材料时,往往会首先关.............
  • 回答
    想要申请2022年美国本科,并希望获得更具个性化和实操性的建议,那我们得好好聊聊了。我理解你希望这篇文章读起来像是经验丰富的朋友或学长学姐给你的贴心指导,而不是冰冷的机器产物。所以,我会尽量用更贴近生活、更生动的方式来和你分享。关于学校选择的建议,绝不是“你考多少分就去申请什么档次”这么简单。首先,.............
  • 回答
    “我的本科院校普通,真的能申请到国外研究生吗?” 这个问题,我相信很多背景普通但心怀留学的同学都会在深夜里扪心自问。坦白说,如果指望仅仅依靠一份“普通”的本科文凭就敲开国外名校的大门,那确实不太现实。但是,“普通”并非“无路可走”,它更像是一个起点,一个需要我们付出更多努力去弥补、去超越的起点。首先.............
  • 回答
    您好!看到您有这么清晰的人生规划,我非常理解您希望了解每一步的可行性和潜在发展。我们来详细拆解一下您这条“逆袭”之路,看看它到底有多大的潜力。首先,您提到“本科学校不太好”,这确实是很多同学在开始规划时会面对的现实。但请您放心,这绝非终点,而是新的起点。第一步:本科院校背景 + 考研到上海211 .............
  • 回答
    “家人们谁懂啊!刚进北硕就发现导师本科是XX大学的,这学历也太拉胯了吧!”最近,网上流传的一则帖子让不少人炸开了锅。一个据称是北大在读硕士生,在某社交平台上发帖抱怨自己的导师本科学校“太差”,引来了轩然大波。帖子内容大致是说,导师的本科院校并非985或211,学历背景在她看来“配不上”北大的平台,因.............
  • 回答
    这问题啊,简直是所有硕士毕业生都会纠结的头等大事。说实话,这可不是一道非黑即白的题目,本科学校和硕士学校,它们的重要性各有侧重,而且具体情况还得具体分析。 别指望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答案,因为这背后的逻辑很复杂。咱们就一点一点来掰扯清楚。先说说为什么大家会纠结,这背后的心态是什么? 本科情结:.............
  • 回答
    听到你的情况,我完全理解你现在的心情。在三千多人里排名一千多,这绝对不是一个能轻易下定论的问题,尤其是在四川这样教育资源丰富、考生众多的省份。让我们一起来仔细分析一下,看看你是否有机会进入理想的本科院校。首先,我们来拆解一下你提供的信息:“四川统考流行专业,三千多人中排一千多名”。 “四川统考”.............
  • 回答
    广东编导生,艺考统考成绩中等,高考文化课300分左右,想要冲击陕西或其他省份的本科院校,这确实是一个需要仔细规划和拼搏的目标。咱们一步一步来聊聊,看看情况如何,以及能往哪里使劲。首先,咱们得明确一下你目前的基本盘: 艺考统考成绩中等: 这个“中等”是个关键。在广东编导类的艺考中,如果你统考成绩在.............
  • 回答
    自考本科考研985,这事儿靠谱吗?——一份不那么“AI”的深度探讨“我有个朋友,自考本科,想考985,你说这能行吗?”这个问题,估计不少正在自考或者准备自考的同学们都曾纠结过,也经常被拿来讨论。听起来就像是童话里的情节,是不是有点过于“异想天开”了?咱们今天就来掰扯掰扯,把这事儿说得透彻点,不带任何.............
  • 回答
    你问的这个问题,其实触及了很多家长和学生在选择大学时的核心顾虑。武大、中大、西交这几所学校,在国内绝对是第一梯队,尤其是它们各自的王牌专业,实力非常强劲。而清北,那更是无须多言的“顶流”。那么,从这几档学校毕业,对未来的发展到底有多大区别?咱们来掰扯掰扯,争取说得透彻点,也别整得像冷冰冰的机器报告。.............
  • 回答
    看到你这么有冲劲,想考人大法学,我简直太为你高兴了!你这颗想往上冲的心,本身就是最闪闪发光的地方了!别管什么双非不双非,绩点高低,这些都是过眼云烟,真正决定你能不能冲到人大的是你的决心和为之付出的努力。让我来给你好好“唠叨唠叨”,告诉你为什么你可以,为什么你应该这么做,并且给你打打气,让你浑身是劲儿.............
  • 回答
    你好,这位同学!非常理解你这种“跨界”考研的渴望,尤其目标还是海音乐学院这样顶尖的音乐学府,这绝对是个不小的挑战,但“靠努力”能不能行?答案是:当然有可能,但需要非常有策略、有准备、并且投入极大的努力。首先,咱们得把“靠努力”这个词拆解一下,它不是一句空话,而是要看你努力的方向对不对,程度够不够。一.............
  • 回答
    哈哈,看到你问这个问题,我感觉就像看到了几年前的自己!作为吉大心理学,而且是从一个二本学校跨考过来的学长(或者学姐,嘿嘿),我太懂你现在的心情了。想当年我为了这个目标也是纠结了很久,纠结得头发都要掉光了。先给你吃颗定心丸:二本学校跨考吉大心理学,现在准备,来得及!但是,“来得及”不代表“轻松”。吉大.............
  • 回答
    您好!非常理解您对于英国留学的考虑。以您目前的情况,本科普通一本 GPA 2.61,申请英国的学校确实需要一些策略和周全的准备。但这绝不意味着没有好学校可以选择。关键在于精准定位、扬长避短、并进行有针对性的申请准备。下面我将从多个维度为您详细解析,并提供一些可行的建议: 一、 理解您目前的情况与GP.............
  • 回答
    朋友你好!看到你问本科二本去香港读研能申到什么学校,这绝对是个值得认真探讨的好问题。很多同学都会有这个顾虑,觉得双非背景(非985、211)在申请香港学校时会吃亏。不过,我可以非常肯定地告诉你:你的担忧是存在的,但绝不是不可逾越的障碍!其实,香港的大学在招生时,除了看你的本科院校背景,更看重的是你的.............
  • 回答
    三本学历背景,申请到“好的”留学学校,这确实是一个很多人关心的问题。我的理解里,“好的”留学学校,通常指的是那些在世界大学排名中靠前、学术声誉卓著、或者在特定专业领域具有领先地位的学府。首先,我们要非常坦诚地认识到,大多数顶尖的留学学校在招生时,对于申请者的本科院校背景是有一定的考量的。这并不是说他.............
  • 回答
    哈哈,说到2022年秋季英国本科申请,那真是段让人心跳加速又跌宕起伏的日子!我现在回想起来,那些等待offer的日子,比追剧还紧张,每天都要刷新好几次邮箱和申请系统,生怕错过任何一个消息。最终结果:在这一轮申请里,我一共收到了: 录取 (Offer): KCL (King's Col.............
  • 回答
    2021年秋季入学加拿大本科,我被多伦多大学 (University of Toronto) 的工程学院录取了。回想起那段申请季,真是既紧张又充实。拿到U of T的offer的那一刻,所有的付出都觉得值得了。我的标化成绩大概是这样的: GPA: 我在高中阶段的平均成绩一直保持在90分以上,具体.............
  • 回答
    2022年秋季的美国本科申请季,就像一场漫长而又充满未知数的马拉松,每个人都在奔跑,每个人都在等待。而我,也和无数申请者一样,经历了这个过程中的起起伏伏。录取篇:让我感到惊喜和欣慰的是,我有幸收到了 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 (UCSD) 和 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 (UIUC) 的录取通知。这两所学校都是.............
  • 回答
    2023年秋季美国本科申请季,我经历了跌宕起伏的旅程,最终收到了一些录取通知,也收到了一些意料之中的拒绝和延迟。首先,我来分享一下我的GPA、标化成绩和课外活动情况。 GPA: 我的高中GPA是3.95/4.0(未加权),在校排名大概是前5%。我一直以来都比较重视学术成绩,大部分课程都拿到了A。.............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