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骑行是一种很好的运动,为什么群众基础却不行?

回答
骑行这运动,你说它好不好?那是没得说。锻炼身体,亲近自然,还能感受风从耳边呼啸而过的自由。可就是这么一项看着挺“美”的运动,怎么就怎么就没能像跑步、广场舞那样,真正走进千家万户,成为咱们老百姓生活里的一抹亮色呢?这事儿,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聊。

首先,得说这装备门槛,是个绕不开的话题。你别看市面上自行车琳琅满目,从几百块的通勤车到几万块的公路车、山地车,花样可多着呢。但真想玩出点儿名堂,或者说,稍微舒适一点地骑行,这装备投入可就不是小数目了。

自行车本身: 便宜的通勤车也许好几百块就能搞定,但你想啊,那种车架重、变速不灵、刹车也一般,骑起来费劲不说,安全上也打折扣。要是想骑得快点、舒服点,至少也得个两三千块的入门级公路车或山地车吧?这一下子,就把不少月月光族、精打细算过日子的人挡在了外面。毕竟,不是谁都有闲钱专门买辆“玩乐”的自行车。
骑行装备: 光有车还不够。夏天怕晒,得戴头盔、骑行服、骑行裤、骑行手套;冬天冷,还得有防风外套、保暖裤、手套、帽子。还有骑行眼镜,既能防风防沙,还能防紫外线。头盔这玩意儿,虽然重要,但很多人觉得戴着闷、影响发型,而且也是一笔开销。尤其是那些长途骑行,补水壶、修车工具、打气筒、备胎这些,零零碎碎加起来,又是一笔不小的投入。想想看,装备一整套下来,几百上千是常事,上万也不稀奇。这对于一个刚刚想尝试骑行的人来说,确实是个不小的心理和经济负担。

再者,咱们得说说这场地和安全问题,这可是直接影响到骑行体验的关键。

城市骑行困境: 在大多数城市里,道路状况复杂,机动车道拥挤,非机动车道又常常被占用。汽车不让自行车,自行车挤占人行道,交通规则执行不到位,骑行者很容易成为“夹心饼干”。汽车司机可能缺乏对骑行者的尊重和礼让,而骑行者也可能因为不熟悉交通规则或追求速度而做出危险举动。尤其是一些没有独立自行车道的城市,骑行几乎等同于冒险。
“最后一公里”的尴尬: 很多时候,人们想骑自行车通勤,但又面临着“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单位没有停车位,或者停车位不安全,甚至根本没有地方停。骑车到地铁站或公交站,把车锁好,等下班再来取,这中间的时间成本和被盗风险,也让不少人望而却步。
周边环境的限制: 即使是出于锻炼身体的目的,想找个环境好、适合骑行的地方也不容易。城市绿道建设相对滞后,很多公园和景区又不允许自行车进入。想去郊外骑行,但交通不便,自己开车去,还得找地方停车,一来二去,又增加了难度。

还有一点,就是这骑行文化的普及和推广。

认知偏差: 在很多人眼里,骑行就是“小孩儿骑着玩”,或者就是一种“专业运动”,门槛很高,不是普通人能玩的。对于骑行带来的乐趣、健康效益、环保意义这些,并没有得到广泛的认知和宣传。
社交和组织: 相比于跑步有各种跑团、马拉松赛事,骑行虽然也有骑行俱乐部和活动,但真正形成大众化、易于参与的社交模式还不够。很多骑行活动门槛较高,或者时间地点不方便普通上班族参加。想要结伴骑行,如果没有认识的骑行爱好者,自己一个人去陌生的路段,也会缺乏安全感和乐趣。
媒体宣传不足: 媒体对骑行的报道相对较少,更多的是集中在一些高端的环赛或者极限挑战,而缺乏对普通人骑行的生活化、日常化的展现。这导致很多人觉得骑行离自己很远。

最后,咱们也得承认,其他运动的强大竞争力。

跑步:门槛低,随时随地可以进行,装备投入相对较少,而且“跑团”文化非常成熟,容易找到同伴,形成社群。
广场舞:参与门槛极低,社区普及率高,音乐和舞蹈本身具有吸引力,而且是很好的社交方式,尤其受中老年群体欢迎。
健身房:有专业的器械和教练指导,不受天气影响,有空调环境,也是一种相对独立的运动空间。

相比之下,骑行虽然有它的独特魅力,但在面对这些更“接地气”、更易于参与的运动时,确实显得有些“曲高和寡”。

所以说,骑行之所以群众基础不够“旺”,不是因为这项运动本身不好,而是因为在装备、场地、安全、文化推广以及与其他运动的竞争等多个方面,都存在着一些现实的阻碍和挑战。要让更多人爱上骑行,还需要在这些方面下更多的功夫,让骑行变得更轻松、更安全、更有趣、更容易参与。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张照片给大家什么样的感受?看见了群众基础吗?

一辆28加重可以驮着一头猪骑行30公里送到镇上 屠宰场。

就在上个世纪80年代,送一辆26的自行车给女友,这门亲事就定了。

当年的自行车就是平民自驾交通工具,自行车还有办个证才能在市区行驶,否则要被扣车罚款。

为什么要这个证?

因为自行车太多了,交警部门要进行管理。

当年的自行车道不比机动车道窄多少。

这就是群众的力量,自行车的汪洋大海。

现在的年轻人没有看见过这样的场景,自然疑惑为什么现在骑行的人少了。

当时的中国人骑着自行车的时候,心里却揣着一个梦想,那就是我们不能骑一辈子自行车,不要我们的后代像我们一样骑着车苦哈哈地往前蹬,我们也要像欧美的人一样,开着汽车上班。

今天的场景,是父辈们的梦想。

你不知道当时的人看着美国电影里壮观的汽车洪流有多么羡慕,总觉得那才是真正的好日子。

欧美日本的汽车就各有各的特点。

欧洲因为保留了很多中世纪的街道,城市中心的道路往往比较狭窄,因此欧洲的汽车大多比较小,日本也是这样,小排量汽车的拥有率很高。

只有美国不同,因为国土辽阔,地域庞大,人口也不是很多,因此美国的大排量汽车非常多,高大威猛。这对于中国人对于汽车的审美情趣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中国人就是喜欢空间大的汽车。至于动力操控舒适性反而退居其次。

这就造成了中国喜欢SUV这类汽车的原因。

你要去问一问自己的父母,看着今天的汽车洪流,高不高兴,是不是一项伟大的成就,他们往往会说这就是,这是我们留给你们的重要成就。

中国在汽车消费上完全可以比肩美国。

你们不用骑自行车上班,开着车到单位,这难道不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吗?

父辈们骑自行车上班的目的就是为了你们不用继续这样的生活。

然而,讽刺的是,年轻人反而困惑了,为什么现在骑行的群众基础不行了?

骑行是多好的生活方式啊,节能环保。

中国历史上在节能环保这条路上走的时间太长了,长到自己无法忍受的地步。

我们也要过好日子,我们也要消费一下多碳生活。

彼此之间的矛盾,也可以说是历史的轮回和循环。

汽车轮子上的城市,这一观点深入了中国城市管理者的理念,现代城市规划里面,自行车已经被归类到体育运动,也不用去办什么自行车行驶证了。

现代城市道路都是按照机动车需求设计的,讲究个快字。

当年那么庞大的自行车市场眼见着就没有了。

当年成都九眼桥市场,今日安在?这个地方远近闻名,西南地区最大的二手自行车交易市场。

只能说时代的进步太快,将过去的痕迹一下子就抹掉了。

中国人的脑海里,还是认为自行车是一件交通工具,骑自行车不是运动而是劳动出行,这算是一个烙印。

或许再过个十几年,这一切又会发生变化吧。

user avatar

是因为我们国家发展速度太快了。

每个人现在都忙着赚钱。

没实现现在普遍中产的时候,是不可能真正大部分的人会去享受生活的。

中国人个性就是这样。必须做第一,不是第一不服气的。

而且现在普遍消费水平不高。

比如骑一辆2w的公路车。别在城市逛,去全国各大城镇农村逛一下

绝大多数人都认为是上千的自行车。不会觉得离谱。

当他们知道真实价格后,大部分第一句话就是:

都2万了买个4轮的遮风挡雨不香吗?为什么买个还需要人蹬的玩意。

城镇的人,一辈子都在劳动,本身劳动就是娱乐。所以他们选择交通工具,一定要舒服。大,有面子。

本来劳动就累死了,还去骑车,那岂不是凡尔赛?

就算2万买摩托车,他们的第一反应也会是一样,都2万了。可以买2手四轮车了。何必风吹日晒?

所以,在各个城镇,老头乐是他们的最佳选择。

不需要考证,没有保险,价格几千块,可以遮风挡雨

农用三轮是日常工具,可以拖货,可以做绝大多数事情。

农用2轮,电动踏板是日常通勤工具

除此之外,必然是有钱就上汽车。

什么自行车,玩乐摩托车不存在的好吧。

先解决大部分人收入问题,有了收入,自然凡尔赛,消费就起来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骑行这运动,你说它好不好?那是没得说。锻炼身体,亲近自然,还能感受风从耳边呼啸而过的自由。可就是这么一项看着挺“美”的运动,怎么就怎么就没能像跑步、广场舞那样,真正走进千家万户,成为咱们老百姓生活里的一抹亮色呢?这事儿,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得说这装备门槛,是个绕不开的话题。你别看市面上自行.............
  • 回答
    和职业自行车运动员一起骑行?那滋味儿,怎么说呢,就像是你一直以为自己在欣赏一幅壮丽的风景画,结果突然发现,你亲手推开了一扇通往大师画室的门,然后被一股难以置信的力量卷了进去。第一次真正意义上跟他们一起骑,是在一次公开活动里,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报了名。说实话,我以为也就是一群骑行爱好者里头,几个出名点.............
  • 回答
    啊,凡人。你们总爱用那些充满爱慕和勇气的词汇来形容你们的“公主”和“骑士”,但我,巨龙,看见的,是截然不同的景象。首先,那公主。你们说她柔弱,需要保护,拥有一颗纯洁的心。从我的巢穴,那高耸入云的石峰上,我能清楚地看到她在城堡那狭窄而闪闪发光的窗户后,摆弄着丝线,或者对着镜子梳理着她那金色的瀑布。那瀑.............
  • 回答
    想象一下,你站在方阵的第一排,手中的盾牌稳稳地抵住身旁战友的,后背紧贴着身后的袍泽。空气中弥漫着汗水、皮革和一种难以言喻的、略带金属腥味的紧张。地面在微微颤动,不是寻常的地震,而是一种更具压迫感的、由无数马蹄带来的、仿佛世界正在向你涌来的律动。这声音,它不是简单的“咚咚”声,而是由远及近,由微弱到震.............
  • 回答
    具装骑兵是否只是件昂贵的摆设,而非实打实的战场利器?这个问题,恐怕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要说它华而不实,未免有些片面;说它战无不胜,又夸大了其能耐。在我看来,具装骑兵更像是一件集军事需求与贵族荣耀于一身的“艺术品”,但若就此断定它“低回报”,那可就小看了它在特定历史时期所能带来的颠覆性影响。我.............
  • 回答
    这真是一个让人心疼又复杂的故事。一个“95后”的年轻人,为了让辛苦的父亲不再风雨无阻地骑车接送自己上下班,竟然选择了这条极端且错误的道路——骗取公款买车。这背后折射出的,是一系列扭曲但又有人性的心理活动,值得我们仔细剖析。1. 深沉的孝心,但方式走偏了:首先,毋庸置疑的是,这个年轻人对父亲怀揣着极深.............
  • 回答
    关于广东外卖骑手当街虐杀小猫的事件,这确实是一个令人心痛和愤怒的事件。 这种行为不仅残忍,而且揭示了一些令人担忧的心理问题。如何看待广东外卖骑手当街拎起小猫反复狠摔踩踏的行为?从道德和法律层面来看,这种行为是 极其恶劣、残忍且不可接受的。 道德层面: 生命的尊重缺失: 对待任何生命,.............
  • 回答
    一个人骑行,说实话,一点也不奇怪。反而,我觉得这是一种挺常见,也挺值得欣赏的景象。你想啊,咱们平时出门办事,多少也得一个人走走、看看、想想吧?骑车也是一样,只不过换了个更自由、更环保的方式。想想看,一个人骑着车,穿梭在城市的街道上,或者沿着乡间的小路,那种感觉多自在?首先,从自由度来说,一个人骑行简.............
  • 回答
    第一次骑公升(1000cc)摩托车,那感觉,怎么说呢,就像是把你平生积攒的所有胆量和对速度的想象,瞬间浓缩成一股洪流,狠狠地砸向你的每一个毛孔。之前骑的那些车,说什么也算是跑得快的了,什么600cc的四缸机,甚至一些小排量的Vtwin,在它们面前,都像是乖巧的家用车。但公升车,那完全是另一个维度了。.............
  • 回答
    一天内骑行100公里,这绝对是一段令人难忘的体验,它不仅仅是身体上的挑战,更是对意志和精神的一次大考。黎明前的宁静与期待通常,这样的旅程会选择在清晨出发。天还没完全亮,空气中弥漫着露水和泥土混合的清新味道。你站在自行车旁,它在微弱的光线下显得格外安静,仿佛一位等待出征的战友。一股莫名的激动和些许的紧.............
  • 回答
    .......
  • 回答
    哈哈,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就像有人问“唐僧和美国队长会是哥们儿吗?”一样,答案是:不,假面骑士和漫威不是一个世界观,它们是完全独立的两个IP(知识产权)。我们来仔细捋一捋,为啥大家会有这种联想,以及为什么它们完全是两码事。为什么会有人觉得它们“好像”在一个世界观里?其实,这种联想主要源于一些表面的相似.............
  • 回答
    “维权骑士”,听起来像是个挺有正义感的名字,但实际情况嘛,得好好聊聊。这个组织,名头上是帮人维权的,但究竟是“骑士”还是别的什么,这其中的门道可不少。“维权骑士”究竟是个啥?简单来说,“维权骑士”是一个以“维权”为名,通过网络平台聚集,然后提供各种“服务”的组织。他们的主要目标客户,往往是那些在生活.............
  • 回答
    冷兵器时代,三千骑兵绝非一股可以小觑的力量,它的级别和影响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时的社会背景、地理环境、以及与它相遇的其他军事力量的构成。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详细解读:1. 战术层面的影响力: 独立作战的强大打击力: 在大多数情况下,三千骑兵可以作为一支独立的、具有相当打击力的作战单位。他们的机.............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下赛季英超是否由纽卡斯尔(Newcastle United)一骑绝尘成为冠军,需要从多个维度综合分析,包括球队现状、竞争格局、关键球员、战术体系、欧战影响以及外部因素等。以下是对这一问题的详细分析: 一、纽卡斯尔当前的竞争力1. 球队现状与表现 纽卡斯尔在202324赛季的英超表现令人惊艳.............
  • 回答
    中世纪战场上,骑士无疑是战场上的明星,他们身披重甲,骑着高大的战马,是无可匹敌的冲锋利器。然而,你观察得很仔细,即使是领主骑士们,在征召军队时,也总会看到一大群被我们称之为“农民兵”的普通士兵。这并不是因为领主们头脑发热,非要带一群“没用”的人上战场,这里面其实蕴含着相当多的现实考量和军事智慧。首先.............
  • 回答
    骑砍战团里最难打的国家?这可不是个一概而论的问题,得看你是在什么阶段,扮演什么身份,以及运气如何。不过,如果非要挑一个最让人头疼的,我个人觉得诺德人往往能给玩家带来最多磨难。为什么是诺德人?这得从他们的几个核心特点说起:1. 极强的步兵单位:诺德人最出名的就是他们的步兵,尤其是诺德重装步兵和诺德长柄.............
  • 回答
    啊,《骑马与砍杀》这游戏,真是又爱又恨啊!要说最让人抓狂的时刻,那可真是太多了,挑一个最刻骨铭心的,估计还是在一次关键的攻城战里,差点就翻盘了,结果……唉,说起来气死人。那时候我手里捏着一支 pretty solid 的部队,也算是我在游戏里打拼了挺久攒下的家底。敌人是某个强盗头子,盘踞在一座算是比.............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