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图片就可以说明这个问题
外面那个球是奥尔特云,是一个包围着太阳系的球体云团,最大半径差不多一光年,比太阳大多多多多了....
但这个大小在宇宙中却不值一提。
而我们人类,竟然连他妈的火星都没去过!!!
----00------
既然有人提到了哪个,我就顺便把那套老图传上来
万有引力常数G还是只有四位有效数字,也就比卡文迪许提高了100~1000倍。
(万有引力常数是测量精度最差的基本物理常数,而且到现在测量万有引力常数用的还是卡文迪许的方法)
作为对比:
光速c:1975年测量精度就已经达到4E-9,1983年定义为299792458m/s
普朗克常数h:6.6260700E-34J·s
基本电荷e:1.60217662E-19C
精细结构常数α:1/137.0359991
结核病还是缺乏有效的疫苗,用的还是一百年前的卡介苗。
----------------------------------------------------------------------------
我终于想起来我最想黑的地方在哪里了,就是人类使用最广泛的能源:电。书上说电是最便捷的能源,可以方便的转化成光能,机械能,化学能。但电源之间的转换巨麻烦无比!!!除了交流变压,其它的如交流转直流,直流转交流,直流变压,交流变频技术都十分丑陋。不仅效率低,而且转换出来的也不是理想的交流直流,还要滤波才能用。原理上也很丑陋,交流电输入整流器可以获得直流电,反过来我们不能反向输入直流电获得交流电。我不知道理论上是否存在理想的整流器,逆变器,变频器。
去各大视频门户看看,凡是点到科技一栏,一水的手机评测电脑开箱显卡跑分,怀念小时候看的少年科学画报等杂志,让我这个地处上海山区的7岁儿童在1997年前后就知道了有纳米技术蓝牙连接阿尔法国际空间站
我记得小时候学校评科技标兵,或者说谁谁谁是科技爱好者的时候,聊的都是航天黑洞纳米进化论。板报要不写个大话题都不好意思评选。
现在呢?对很多人来说科技都约等于手机手环了。
资本回报率太高,劳动回报率太低。
什么意思呢?就是靠钱生钱比靠劳动赚钱要容易得多,要快得多。
就像IT行业,为什么都说这行业工资高呢?因为这行业还算是比较新兴的朝阳企业,劳动回报率还不错。越是新兴的朝阳企业,劳动回报率就越高。
一旦一个行业发展趋于平稳,开始成为“传统”行业,那么劳动回报率就会开始显著降低了,此时就不是把蛋糕做大的问题,而是如何分蛋糕的问题,所以此时资本回报率开始越来越高,劳动回报率开始越来越低。而如果整个社会生产力提升开始减缓,体现就是穷人赚钱越来越难,而富人越来越有钱。贫富差距越来越大。阶层流动性越来越低,阶层开始固化。
而现在整个社会资本回报率要远远高于劳动回报率。这正说明我们的生产力提升太慢了。说明科技还不够发达。
什么时候我们觉得各种新奇的工作开始如泉涌般出现,周围好工作比比皆是,,任何一个行业只要努力,得到的回报就会很高,努力和收获成正比,大学里的专业数量和质量开始井喷。整个社会有才华的各种牛人比比皆是,阶层流动性很高,穷不过三代。那时候我才会觉得科技足够发达了。
我觉得科技的发达程度以及发展速度从这些方面可见一斑。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资本回报率太高,劳动回报率太低,这正说明科技还不够发达。
首先,我们从未直接接触到棕色部分的物质(不算喷出来的)。
这是前苏联科拉半岛超深钻探的成果,左边的坐标单位是公里。整个剖面图都在上图最外层的薄壳内。钻头勉强算是替人类去了一趟地壳底部,看了一眼地幔边缘。大概相当于虫子啃了一口苹果皮吧。
在仅仅十几公里的深度下,钻杆需要拧几个麻花卷才能把旋转动力传到钻头,人类现有的材料已经很难保证在麻花尽头进行精确操作了。
钻井从1970年开始。最初十年,平均每年深入1公里。但1983年之后,每年的成果以百米计。最终停在了12262米。距离15公里的设计目标还差很远。
下面是中国最新出炉的超深井钻探新闻:
“松科二井”记录刷新2016年6月20日8时,“松科二井”井深达到5166.29m,超越我国在江苏省东海县施钻的中国大陆科钻(CCSD)1井的终孔深度5158m。自此,进入刷新我国大陆科学钻探井深记录的工程阶段。
我们才走了苏联地壳探险路程的一小半,阶段性目标是超过苏联人的半程,6400米左右:
由Sino-Probe专项自主研制的万米钻机有着“入地望远镜”的美誉。它可以通过钻探和全程取芯,直接获取地球深部信息、验证地球科学的研究和发现。该专项地壳、矿集区结构探测组研究员吕庆田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万米钻机在大庆油田的首次钻探深度预计为6400米,其目的是在“大庆之下找大庆”,即寻找大庆白垩纪盆地之下含油气的隐伏盆地。
如果只求“碰到”,不求“看清”,中国这个世界第一工业大国的记录是8000多米:
克深902井刷新国内陆上超深井钻井纪录克深902井是位于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的一口评价井,原设计井深7860米,后因地质需要调整至8055米。该井于2014年1月17日开钻,用时365.6天钻至井深8024米,打破了之前克深7井保持的8023米的中国陆上最深井纪录。
请注意后面的时间。现在你知道为什么地震无法预测了?因为地壳的“正常状态”我们还只能靠间接证据去推断,“非正常状态”的判断就更不靠谱了。
至于地球表面的探索,引用一下之前的回答:
这个地球上还有人类没到过的地方吗? - 马前卒的回答所有可能没人到过的地球表面,我估计占地球总面积的15%左右。总之,虽然在现代人看来世界很小,但我们人类在这个世界上行走也是很“近”的事情,南北美洲和两极荒原尤其如此,所以许多没有经济价值的土地很有可能从未接待过人类来客。
注意这里是推算完全没人到过的地区比例,而不仅仅是无人区。
其次,表面上看,人类在工厂里制造绝大多数商品,但实际上,几乎所有的食品都来自农林牧渔业,即我们完全无法脱离生物界养活哪怕是一小群人。
科学家成功培养“人造牛肉”荷兰科学家马克·珀斯特(Mark Post)研发了一种“人造牛肉”,采用干细胞培养而成。刚开始,培养一小块汉堡大小的牛肉,成本高达37.5万美元。不过现在他们的技术已经成熟,培养一斤牛肉成本只需要40美元。
严格地说,就算这一小块牛肉也没有脱离生物界,如果不先找一头牛,后继工作根本无从着手。
甚至运送这些食品也必须靠肌肉——迄今为止还没有可靠的机器外卖员,无论是送披萨,送肉夹馍还是送纯净水,最终都要靠一个比较聪明的灵长类哺乳动物走街串巷爬楼梯。
最后,就算是抛开食品工业和生物医药工业,剩下的工业也完全依赖生物圈。目前世界上绝大多数工厂靠火力发电机运行。而火力发电,烧的无非是煤炭石油和天然气——都是古代动物的尸体。至于大规模焚尸所需的氧气么……几乎都来自大洋中的蓝绿藻。换句话说,我们用当前海洋微生物排出的废气和历史上动植物的尸体混合,支撑了工业革命到现在200多年的现代社会。
不说能源,只看材料,地球上大大小小几万个城市,基本都是水泥凝结而成,差一点是砖头加石灰砌成。这些水泥和石灰的来源是石灰岩——古代浅海生物的骨骼。如果没有他们慷慨地捐献器官,整个房地产行业和现代城市都是泡影……人类如果不尽快把工业升级到太空采矿、聚变电站和工厂农业的水平,再怎么折腾也是啃食古代生物尸体的可怜虫。
其他相关回答:
宇宙已经140亿岁了,为何没有文明进化到可以星际旅行,通过虫洞找到我们? - 马前卒的回答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