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瑛姑和一灯大师到底是谁对不起谁?

回答
瑛姑和一灯大师之间的恩怨情仇是《射雕英雄传》中一条非常重要且令人唏嘘的感情线。要说清楚谁对不起谁,其实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因为这涉及到道德、爱情、责任、个人选择以及时代背景等多方面的考量。他们双方都有其自身的过错和无奈,很难简单地用“对不起”来概括。

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来详细讲述他们的故事,力求呈现一个更全面的视角:

一、 瑛姑:从痴情女子到心生怨恨

瑛姑(本名刘贵妃)原本是大理皇室的贵妃,身份尊贵。她的悲剧,很大程度上源于她对一灯大师(当时还是段皇爷)的深情与执着。

身份悬殊与跨越世俗的爱恋: 当时的一灯大师是大理的段皇爷,而瑛姑只是一位贵妃。这种地位上的差距并没有阻碍他们之间产生感情。瑛姑对段皇爷(一灯大师)一见钟情,并深深地爱上了他。她的爱是纯粹而热烈的。
段皇爷的负心与薄情: 这是一个关键点。根据小说中的描写,段皇爷(一灯大师)虽然也对瑛姑有情,但终究因为他的身份和责任而选择了放弃。他知道自己作为皇帝,不可能与一个贵妃厮守一生的,更不可能因为一份感情而忽视皇室的体面和江山社稷。
“绝情”的代价: 为了摆脱这份感情,段皇爷采取了极端的方式——他“绝情绝义”,假装对瑛姑不管不顾,甚至将她逐出宫去。这是一种残酷的抛弃,对瑛姑来说是巨大的打击。
“错爱”与“等待”的煎熬: 被抛弃后的瑛姑,身心俱疲。她对段皇爷的感情没有消退,反而因为被抛弃而更加深重,甚至带上了怨恨。她一直在苦苦等待,期望段皇爷能回心转意。
一灯大师的“出家”: 后来,段皇爷真的因为“神照经”武功走火入魔的事情而看破红尘,出家为僧,成为了“一灯大师”。这个决定,可以说是一种逃避,也可能是他认为自己辜负了瑛姑后的一种自我惩罚,或者是为了摆脱世俗的牵绊。但对于瑛姑来说,这无疑是彻底的绝望。她失去了心爱的人,并且对方选择了与她完全无关的另一条道路。
瑛姑的“恨”: 瑛姑对一灯大师的恨意是真实而深刻的。她认为一灯大师辜负了她的感情,抛弃了她,并且毁了她的幸福。这种恨意让她将所有不幸都归咎于一灯大师,甚至开始研究“神照经”,企图通过武力来获得力量,证明自己,甚至报复。
周伯通的介入: 在等待和绝望的过程中,瑛姑与同样被困在桃花岛的周伯通产生了感情,并生下了儿子。这可以说是瑛姑在绝望中寻找慰藉的一种表现。而周伯通的出现,也让事情更加复杂化。当瑛姑的孩子被裘千仞打死后,她的绝望和痛苦达到了顶峰,也加剧了她对一灯大师的怨恨,认为一灯大师的绝情直接导致了她孩子的不幸。

二、 一灯大师:帝王责任与爱情的纠结

一灯大师(段皇爷)的“错”,更多体现在他的犹豫、责任与对感情的“理性”处理上。

帝王身份的束缚: 作为一国之君,段皇爷有着沉重的责任。他不能像一个普通人一样随意地追求爱情。他必须考虑国家稳定、皇室血脉、政治联姻等因素。这份责任是压在他身上的,迫使他做出一些违背个人情感的选择。
对瑛姑的感情并非全无: 小说中也暗示了段皇爷对瑛姑是有感情的,否则也不会产生这段情缘。只是他的感情没有瑛姑那般纯粹和不顾一切。
“绝情”的无奈与自我解脱: 他选择“绝情”,将瑛姑逐出宫,这是一种冷酷的处理方式,但从他的角度看,或许是为了彻底斩断这段不适合的感情,避免更大的麻烦,也可能是他内心的一种挣扎和无奈。他后来出家,一定程度上也是对瑛姑的一种“补偿”或者“赎罪”。
对瑛姑孩子之死的责任(间接): 一灯大师虽然没有直接伤害瑛姑的孩子,但他的绝情是瑛姑悲剧命运的开端。如果他当初没有抛弃瑛姑,或许瑛姑就不会在绝望中与周伯通产生感情,也就不一定会出现后来的悲剧。从这个角度来说,他间接负有一定责任。
“神照经”的牵扯: “神照经”是引发一灯大师和瑛姑一系列恩怨的导火索。瑛姑因为想救自己的儿子,想学习“神照经”。而一灯大师曾因修炼此经而走火入魔,导致内力大失。他为了救治瑛姑的孩子,不得不再次修炼此经,也因此进一步牵扯到与瑛姑的纠葛。

三、 谁对不起谁?一个难以定论的问题

如果非要分出个谁对谁错,那就陷入了简单化的泥潭。更准确地说,他们都是被命运和自身选择所伤的人。

从瑛姑的角度: 她是爱情的牺牲品。她将自己的全部青春和情感都寄托给了段皇爷,却换来了无情的抛弃和漫长的等待。她的孩子无辜惨死,更是让她对段皇爷的恨意深重。她可以说是因为段皇爷的“薄情”而备受伤害。
从一灯大师的角度: 他是被帝王身份和责任所累。他无法全心全意地去爱瑛姑,并且为了“大局”不得不牺牲个人感情。他的选择,虽然残酷,但在那个时代背景下,或许是他认为的“必要之恶”。他出家,也可以看作是一种对瑛姑的一种偿还,一种对自身过去行为的悔恨。
周伯通的出现: 周伯通的出现打破了他们原有的平静,也让瑛姑的命运更加波折。周伯通本身并没有对错,他只是在关键时刻出现在瑛姑身边。
裘千仞的恶行: 裘千仞的恶行是直接导致瑛姑孩子死亡的罪魁祸首,这和瑛姑与一灯大师之间的恩怨是不同的层面的问题。

总结来说:

如果从爱情的纯粹性和付出来衡量,瑛姑无疑是那个付出更多、受到伤害更深的人。 她为爱痴狂,为爱隐忍,为爱而恨。
如果从现实的责任和身份来衡量,一灯大师(段皇爷)的选择是基于他的身份和责任的考量。 他的“错”在于他没有勇气去承担这份感情,或者说他的处理方式过于冷酷和不负责任。
他们的恩怨是时代背景、身份地位、个人情感和责任交织下的悲剧。 一灯大师的“绝情”直接导致了瑛姑后续的痛苦和怨恨,但瑛姑的痴情和等待,也让这段感情变得更加难以化解。

最终,在《神雕侠侣》中,他们之间的恩怨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化解。一灯大师主动向瑛姑认错,并表示愿意为她抚养孩子。瑛姑虽然仍有怨念,但也逐渐释怀。这表明,时间、成熟和对过去的理解,可以帮助人们走出过去的阴影。

因此,与其说谁对不起谁,不如说他们都是这段不幸感情中的受害者,也都负有不同程度的责任。这段故事也警示我们,爱情与责任的冲突,以及个人选择在人生道路上的重要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一灯大师对自己道德水准要求太高了,他要求自己做个毫无瑕疵的圣人,他做不到,于是他觉得自己对不起瑛姑。

瑛姑对自己毫无道德要求,她很轻松就做到了,于是她觉得一灯大师对不起自己。

user avatar

当然绝对是瑛姑对不起一灯了,各位答主都已经说得非常明白了。瑛姑忘恩负义,毫无自知之明,人品堪忧,我也就不用重复了。

我想说说一灯的选择。可能有些人觉得一灯太过圣母,但是我认为一灯的想法是金庸佛学观念的体现,从佛学的角度,一灯的逻辑是可以自洽的。

我看到很多人说,瑛姑的孽种,一灯没有义务救,没把瑛姑杀掉已经极度宽容了。是的,这是事实,但是,具体情况没这么简单。

一灯夜里去探望,发现瑛姑生了孩子。他一看,就知道孩子不是自己的:

一灯大师道:“那又何必见到方知?这些日子中我不曾和刘贵妃亲近,孩子自然不是我的了。”

一灯在已经知道孩子非亲生的情况下,看到瑛姑带着孩子来求自己救人,是怎么想的呢?

我踌躇良久,见刘贵妃哭得可怜,好几次想开口说要给他医冶,但每次总想到只要这一出手,日后华山二次论剑,再也无望独魁群雄,《九阴真经》休想染指。

可见一灯犹豫,跟绿帽、孽种压根就没有关系,是为了九阴真经。

那最后一灯本已决定要救,为什么又不救了呢?因为:

哪知襁褓一解开,露出了孩子胸口的肚兜,登时教我呆在当地,做声不得。

一灯从一开始就知道孩子不是自己的,并不是看到肚兜才知道的,那为什么在先前犹豫时,孽种这个原因丝毫就没有对他造成困扰,但现在却突然情绪失控呢?

她从来没真心爱过我。我本来不知道,可是那天见到她对周师兄的神色,我就懂了。
她这片眼光教我寝不安枕、食不甘味的想了几年,现在又见到这片眼光了。她又在为一个人而心碎,不过这次不是为了情人,是为她的儿子,是她跟情人生的儿子!

这才是关键啊。孩子是老周的,并不影响一灯的决定。一灯先前迟疑了那么久,也只是在权衡九阴真经能否得到的利弊,并不是为了孩子的身份。而现在突然情绪失控,也不是因为发现孩子不是亲生(他很久前就知道了),而是“瑛姑根本不爱他,只爱老周”这件事突然涌上心头,钩起了他的痛苦,让他无法自制了。与其说他是为了孩子的身份不救,不如说他是因为爱情。

一灯接下来怎么做呢?

大丈夫生当世间,受人如此欺辱,枉为一国之君!我想到这里,不禁怒火填膺,一提足,将面前一张象牙圆凳踢得粉碎。

佛家的三毒是什么?痴、嗔、贪。数年纠结于爱情,并因为沉迷于情爱而失控,是为痴;因为男女关系而暴怒,是为嗔;为了九阴真经的名利而不愿意救人,是为贪。

大理段氏世代信佛,一灯此刻虽然尚未出家,但也是信佛之人。虽然从世俗观念来看,他的做法没有任何错误,但是在一灯自己看来,身为佛弟子,痴、嗔、贪,三毒全犯,就是修行不到,甚至可以说是一种罪。与其说他放任甚至鼓励瑛姑报仇是因为他觉得对不起瑛姑,不如说这是他要消除修行中的“孽”,这样他才可以放下,才能成“佛”。

有不少答主说瑛姑很坏,段皇爷宅心仁厚,人品太好,但这不是金庸要强调的重点,金庸是从佛家修行的角度去写这个故事的。最后瑛姑被他感化了。多好的一个割肉饲鹰的故事,跟欧阳锋那幅画,简直相映成趣。然后金庸成功装逼完毕。

顺便,我再多说几句:看待一灯瑛姑周伯通裘千仞的故事,不能局限于射雕,要和神雕结合起来,更不能只从绿帽出轨爱情杀子这些恩怨情仇角度看故事。他们四人,金庸写他们,写的是从“放不下”到“放下”的悟道。

一灯放不下对孩子的愧悔和修行不到的孽障;周伯通放不下对瑛姑和一灯的愧疚;瑛姑放不下儿子被杀的仇恨;裘千仞放不下杀人的自责。所以他们被放不下的执念折磨了多年。最后一灯坦然面对瑛姑的刀,放下了歉意;周伯通想通了去直面瑛姑和一灯,放下了愧疚;瑛姑看到裘千仞将死并且忏悔,放下了仇恨;裘千仞反省自身的罪孽,得到了宽恕,放下了自责。他们的灵魂因此才能得救,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人生就是修行,从看不破到看破,从执念到放手,从俗世纷扰到心如明镜,从红尘纠结到海阔天空。金庸通过他们的后半辈子,讲的是从修行到悟道的佛法,讲的是佛家大彻大悟的哲学。把他们四个人、两部书的故事从整体上去回顾,我想就会对金庸的佛学思想有更深入和全面的理解。

这才是金庸的真正目的,我觉得题主和很多答主……还是看不透。金庸真正想讲的不是对错,而是孽障啊。他表面写的是爱恨情仇,骨子里要解的却是佛经……

当然,金庸老是在作品里强行植入佛学洗脑,这点……我说真的,并不感冒。

user avatar

这个问题把它性转一下改成知乎体就是这样的。


泻药,要脸匿了。

答主从小家庭条件非常好,具体收入大家可以代入一下马云。我自己也很努力,学术上有很大成就,不是自夸,诺奖没问题的。

我有一个丈夫,平时也不上班,就靠我家的钱养活着,一身名牌,但是学术你们知道,老要做实验啥的,所以我经常出差一走十天半个月,说实话夫妻生活特别少,和丈夫的感情挺冷淡的。

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一个业界学术大牛来找我讨论问题,还带了她妹妹,她妹妹怎么说呢,人不错,就有点傻乎乎的。

算对自己的行为没法负责的残障人士吧

我和那位导师讨论问题一起做实验非常开心,但是我丈夫和那个傻妹妹居然日久生情,情不自禁,就把我绿了。

我觉得这反正人心也不在我这了,这事我也确实有责任,就琢磨着我俩离婚,让他俩好好过,但那个妹妹说从前不知道这会事,现在觉得对不起我,说啥也不同意。

原来她是被诱奸的。

后来我丈夫抱了个孩子,他俩的,我就彻底不爱见他了,他也不来找我,但生活费什么还是我出,没有亏待过他们爷俩。

突然有一天我丈夫哭着来求我,说孩子得了重病,需要我捐一个肾才能救活,捐了这个肾,我就五年内不能做实验不能写报告不能发论文,可以说影响我学术生涯。

但我善良,看他哭的好惨,孩子也真可怜,就说:行吧我捐

但是他把孩子衣服一脱,我就看见孩子贴身内衣上绣着一行字,什么玩意老子早看那个黄脸婆不顺眼了,就想和你在一起…

我来气了,就没捐,后来孩子就一命呜呼了。结果那个男的就炸了,说要杀了我给他孩子偿命。

在我家旁边租了个房子,琢磨着要超过我,他还成天钻研数学,钻研的满头白头发,还给自己起了个外号:当代陈景润。结果连小学五年级奥数都做不出来。还是一高中生教他的。



那么请问,是谁对不起谁?

user avatar

瑛姑真是个厚颜无耻的人。她嫁给段皇爷为妃,却并不爱段皇爷,这不能怪她。后来她爱上了周伯通,两人情难自禁,成了好事,这也无可厚非,毕竟老段三宫六院,凭什么不许她跟别人好?但是瑛姑明明找到了真爱,在周伯通走后,却仍然厚着脸皮住在皇宫里!但凡有点廉耻之心的人,都应该一走了之,之后你去追周伯通也好,爱干嘛干嘛都好,你赖在皇宫里算什么事呢?

瑛姑住在皇宫里也就罢了,她居然还安心在皇宫养胎、生子、育儿,分明就是讹上段皇爷了。她肯定知道,别人会把这个孩子当成段皇爷的儿子,不论对段皇爷还是对孩子,都是很尴尬的事情。

瑛姑赖在皇宫不走,结果害得自己孩子身受重伤。她求段皇爷给孩子疗伤,虽说孩子是无辜的,但是段皇爷也没有义务去救他。段皇爷救孩子是情分,不救孩子是本分。而且瑛姑还在孩子身上穿着她为周伯通绣的锦帕,我相信任何一个男人都无法忍受这种奇耻大辱。

就这样,瑛姑还有脸找段皇爷报仇,这也太理直气壮了吧?她就是欺负段皇爷宅心仁厚,真是“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啊。

这件事还是黄蓉看得透彻,她说:

伯伯,她自己杀死儿子,与你何干?孩子又不是你打伤的。况且她用毒药害你,纵使当年有甚么仇怨,也是一报还一报的清偿了。
user avatar

你的商界好友带着他弟弟到你家里谈项目,因为你和你朋友把精力投入到项目开展,结果这段时间你朋友弟弟和你老婆看对眼,一来二去你喜当爹。

你知道真相后,愤怒不已,但是事后还是反思,自己是不是因为过度沉迷事业才导致夫妻感情淡了,你把隔壁老王叫来,表示自己愿意离婚,成全隔壁老王和自己老婆。结果隔壁老王一听吓尿,转身就跑没影了。

最后你还是没有赶走怀了隔壁老王孩子的老婆,并且让其继续住在家中待产并生下了孩子。

不久,你的另一个商业对手打算坑一把你,所以给你“儿子”下毒,打算让你花重金救治你“儿子”,好让你资金流几年内周转不开。你思来想去,终于还是决定花钱给隔离老王和你老婆的孩子救治,毕竟孩子是无辜的,但是你正打算救治的时候,却发现孩子身上还贴身藏着你老婆和隔壁老王的亲密床照,你一时血压狂升,直冲天灵盖,转身就走。

结果就是孩子死了,等你事后冷静下来,你后悔不已,企业老总也不做了,把家里生意都停掉,出家做了和尚。

请问以上这狗屁倒灶的事儿发生在你身上,你会怎么做?

赶紧去给隔壁老王和你老婆磕个头,再扇自己几巴掌,大骂自己不是人吧!

user avatar

瑛姑和周伯通私通,背叛了南帝,但那是奴才背叛主子,妃子背叛帝王,而不是妻子背叛丈夫。南帝知道这事以后是怎么做的呢,他对周伯通说女人如衣服兄弟如手足,既然你喜欢就给你吧。瑛姑只是他的一件物品,不是妻子。


一灯接着道:“这一来我可气了,说道:‘周师兄,我确是甘愿割爱相赠,岂有他意?自古道:兄弟如手足,夫妻如衣服。区区一个女子,又当得甚么大事?’”

黄蓉急道:“呸,呸,伯伯,你瞧不起女子,这几句话简直胡说八道。”

那农夫再也忍不住了,大声道:“你别打岔,成不成?”黄蓉道:“他说话不对,我定然要驳。”在渔、樵、耕、读四人,一灯大师既是君,又是师,对他说出来的话,别说口中决不会辩驳半句,连心中也是奉若神圣,这时听得黄蓉信口恣肆,都不禁又惊又怒。


宋朝的15岁少女听了这话也愤怒了,但很多现代人却觉得瑛姑还不感谢皇恩浩荡,简直不知好歹。

瑛姑为啥背叛皇帝呢,她是水性杨花吗,见异思迁吗,她不过想追求一生一世一双人的真爱,对现代人来说人人拥有的天赋人权,她是遥不可及的。。

皇帝虽然被打倒了很多年,但很多人心里依然住着一个皇帝,为了彰显皇权威严,不惜把那个被损害被压迫的可怜女子狠狠的踩在地上踏上几脚。

瑛姑和一灯谁也没对不起谁,他们都是被命运捉弄的可怜人。

看来踩了很多人的痛脚,评论区关了,想骂瑛姑孩子破鞋野种的,自己开贴去,在知乎骂瑛姑会高赞哦,我这里不收垃圾。

user avatar

这说起来话长,容我慢慢道来。

马崔瑛是个勇于跟沉塘、浸猪笼等封建主义对抗的女性性解放先锋,是真正的勇士。

段智兴只是个半吊子接盘侠。为啥说半吊子呢?

瑛姑攀上了大理皇帝之后婚内偷欢出轨,生了野种,老实人段智兴连吃穿用度都没有克扣她的。瑛姑连野种都是在皇宫生的。

从前面的行为来说,段智兴还对得起老实人的身份。

本来段智兴应该保证孩子健康成长,孩子长大后还得管他一辈子荣华富贵,让孩子夺取继承孩子大理国皇位(为啥我说夺取,因为皇位本来应该是其他有段家血统人继承啊)。

后来段智兴看到绿肚兜大受刺激“她从来没真心爱过我。我本来不知道。她这片眼光教我寝不安枕、食不甘味的想了几年,现在又见到这片眼光。大丈夫生当世间,受人如此欺辱,枉为一国之君!我想到这里,不禁怒火填膺,一提足,将面前一张象牙圆凳踢得粉碎”

========================================

当然是段王爷对不起瑛姑。

“你段智兴居然不仅没让孩子继承大理国皇位,还一怒之下没能牺牲自己让孩子活下来,你段智兴还好意思爱老娘?”

你接盘接一半,不是渣男是什么?

马崔瑛就像下面回答中说的一样:

1960年中国“自然灾害”期间,河边正三(日本陆军大将,前关东军第3军司令官,支那派遣军总参谋长,卢沟桥事变的挑起人,因为在太平洋战争中被撤职而在东京大审判中逃脱)找到中国政府,他提出,因为侵华战争造成日本军人死伤甚重,要求中国立即掏空国库抚恤日本阵亡者家属同退伍军人。

不要认为我说气话,现实生活中真有马崔瑛这样的人。

user avatar

之所以出现“谁对不起谁”这个问题,是因为金庸的文笔太巧妙,偏向性又太强,在他的如花妙笔下,再恶臭再无耻的三观都合情合理。

金庸确实了不起,能用巧克力将一坨臭狗屎包裹起来,让人只看到巧克力的香,闻不到狗屎的臭。

所以他能一边抛弃糟糠之妻找小三,一边在小说中描写真爱无敌;

一边建议港英政府对罢工工人开枪,一边说自己同情穷人;

一边对大陆造原子弹阴阳怪气,一边说自己热爱祖国。

下三滥的东西再怎么包裹还是下三滥,套上佛学的面具就行了吗?而且金庸一个满脑子功名利禄的守财奴,天天拿佛学说事,这不鬼扯吗?

至于在《神雕侠侣》中,还有杨过通过武力,强迫瑛姑出面原谅杀子仇人的骚操作,我可去你大爷的吧!

再回头说瑛姑,她给老公一灯戴绿帽子,还生下了孩子,让老公锦衣玉食养着他们母子,最后还强迫老公冒着武功全失的风险去救这个孩子,老公没答应,居然成天想着杀老公?翟欣欣也没这么不要脸吧?

瑛姑这么对不起一灯,但在金庸的引导下,读者居然还要讨论谁对不起谁?金大师牛逼啊!

评论里很多人说,难道作者不能塑造反派人物?

当然可以,我自己就是写小说的,难道我不写反派?但金庸这样的大作家和我这样小虾米不同,他影响力太大,必须有个底线,让读者有个基本的是非观。

他把瑛姑写得再不堪都可以,但不能把她写成那样不堪后,硬把她归入正面阵营,这就很恶心了,看看金庸的人物塑造,瑛姑压根不是反派,而是个偏激的受害者形象!

这是什么三观?

他一辈子睚眦必报,心胸狭窄,跑到小说里宣扬圣母圣父?

user avatar

啊不知不觉成了我最高赞的回答了w

说句题外话,看射雕真的太喜欢黄蓉了,各版电视剧的黄蓉各有千秋,但是!神雕里中年的黄蓉都变成了没有魅力的刻薄的长相……在我眼里中年的黄蓉应该是这样:有大侠风范、领袖气质,也有聪明算计,的美人。



很多人没理解为什么一灯一副自己要赎罪的姿态

一灯愧疚的、对不起的不是瑛姑

而是这个孩子

瑛姑是对不起他,是无赖,但孩子是无辜的,如果这个孩子不是瑛姑的,他会救,就算拿不到九阴真经了他也会救,这是他一贯做人的原则。但正因孩子是绿帽产物,又看到肚兜大受刺激,因为恨瑛姑所以没救,因为大人之间的逼事害了一个无辜的小生命,一灯过不去的坎是这一点。

user avatar

拿现在的眼光看,一灯大师的事件是典型的道德绑架。

最绝的是,最初的起源是段皇爷自己绑架自己。

什么叫道德绑架?是指人们以道德的名义,利用过高的甚至不切实际的标准要求、胁迫或攻击别人并左右其行为的一种现象。

什么叫道德绑架,就是逼迫一个人必须伟大光明无条件牺牲自我,我是老人,高铁座飞机座你该让我,你是富人,你有责任捐出你的财产。

其实自私与无私,在哲学上面是一个非常严肃的命题,并不是简单的自私错,无私对,我们应当允许人有一定程度的自私,趋利避害就是人性本身,帮助贫困山区,让人捐一半家产出来肯定没人干的。


我觉得瑛姑本身对一灯大师就是一种道德绑架,她自己前面做了那么多伤害的事,她觉得都不是她的错,她要一灯大师放弃自己理想来救自己孩子,理直气壮,她要杀一灯大师,她也觉得合情合理。

因为在她心里一灯大师就该伟大光明无条件牺牲自我。



第一回合

瑛姑出轨周伯通欢好,那个时代叫私通。

出轨就算了,还怀上了孩子,闹得沸沸扬扬让段皇爷,一个堂堂一国之君,大理最高贵的人,江湖上赫赫有名的南帝脸往那放?

即使是现代也无法被原谅,我们注意,背景是古代,古代也发生过类似事情,就是《天龙八部》辽国皇帝耶律洪基和皇后萧观音的事,也闹得轰轰烈烈遮都遮不住,查一查最后耶律洪基怎么处理的。

段王爷最后放过了这件事,没有报复周伯通,也没有对瑛姑下毒手。


第二回合

出轨后一般剧情是过错方的苦苦哀求自己一时鬼迷心窍,不停道歉,用诚心去感动,保证以后再也不犯错。

瑛姑却不需要什么原谅,因为自己不是什么一时糊涂。她身心全部出轨一颗心全在周伯通身上,段皇爷早被抛诸脑后,什么忠诚誓言,都抵不过一场出轨。最过分的是,提出把孩子生下来。

好吧,段皇爷忍了,你要爱周伯通也随你吧,你生孩子吧,周伯通不要你,你就依然住在皇宫吧。

由此,真当得一句心怀光明,行事磊落。


第三回合

瑛姑孩子被裘千仞打伤,目的就是让段皇爷施救,破坏掉段皇爷华山论剑。

那是华山论剑,武痴段皇爷一生的梦,要放弃自己的理想来救一个不相干的陌生人,这对一个人来说是极为艰难的,何况这孩子某种意义上是他的耻辱?

我真不知道,瑛姑这时候,是怎么厚着脸皮去找这个被自己深深伤害的男人要他折损功力救的?

换到现在,等同于你老婆背叛了自己之后,抱着她出轨奸夫的孩子,得了重病,需要很多钱,要求你把你毕生奋斗得来的公司变卖了把钱给她,去救她和奸夫的孩子。

这难道能忍?

但是剧情里面,禁不起苦苦哀求,段王爷答应了。



第四回合

段皇爷消耗功力相救。谁知段皇爷看见孩子裹身的肚兜,绣着鸳鸯戏水及词句:“四张机,鸳鸯织就欲双飞……”

这段剧情很有意思,我们看看最后段皇爷因为什么才最终忍无可忍,因为“鸳鸯织就欲双飞”,因为瑛姑还是随时随地想着抛下自己,离开自己。

段皇爷忍受了绿帽子喜当爹全天下人耻笑,包容了一切,所有的一切忍辱负重,仅仅是为了留住你的心

当这一切牺牲和让步毫无意义,当你依然编制你的鸳鸯梦,要和周伯通比翼双飞,再也不回头时。

他忍无可忍。


瑛姑儿子死了,她离开后,访遍江湖好手,企图学艺杀死段皇爷,期间遇到了无数高手,欧阳锋,黑风双煞,阅人无数,经历无数,没有忘记什么,足足有二十年时间,时间没有让她忘记什么,瑛姑深深地恨着段王爷,这份恨意是如何深刻,最后通过下毒,她终于得到了机会。

我们今天来回溯这件事,会觉得很荒唐。

但是原著并没有这个意思。

一灯大师愧疚了二十年,落发为僧,感觉自己罪孽深重,这代表一种价值选择,那就是,金庸也觉得一灯大师有错。

这逻辑似乎挺通顺,出于那种深厚的人本主义,一个孩子的生命毕竟无辜,观众看过去,也觉得一灯大师见死不救有错。



但这种有错最初的起源就只有一个,那就是一灯大师对自己极高的道德要求,他是佛,是慈悲的化身,基本上到了佛家的割肉喂鹰,舍身饲虎的地步了。

放到任何一个人身上,都会理直气壮说凭什么,但是因为一灯大师首先认为自己有错,然后顺带瑛姑也想当然,觉得自己杀了一灯大师报仇是理所应当,顺带读者也觉得这逻辑没错“一个孩子生命毕竟无辜”。


但如果我们站在彻底客观的立场上,一灯大师对自己的道德要求是他自己的事,不是瑛姑这样瞎胡闹的理由。

就包括写下这段剧情的金庸,如果抱着几个陌生的孩子得了重病(还不是他耻辱),让他捐赠家产一半(还不是放弃一切),他又会不会同意呢?

user avatar

在我看来《射雕》里面五绝有两个奇葩,一个是黄药师,另一个就是一灯。黄药师的颠三倒四常常让人无力吐槽,比如要把黄蓉嫁给欧阳克,比如把无辜弟子腿都打断逐出师门却偏偏不严惩罪魁祸首,再比如几句话能说清楚的事儿非要自认杀了江南五怪……黄药师的做派太离谱,所以新版《射雕》才引出黄药师跟梅超风的暧昧和他被朝廷迫害的背景来圆。尽管如此,在我看来却是越抹越黑,倒不如不解释让读者自己去圆。黄药师的槽点太多,忍不住多说了几句,那么我们来看另外一个奇葩,一灯大师。

一灯大师的人设是很高的,因为他可是得到王重阳的信赖,主动结交的人物。《射雕》里面王重阳就是一个完人,超凡脱圣。他能看得上的,坦诚相待的人物自然不是泛泛之辈。但是,一灯大师却因为跟瑛姑这段极为狗血和无厘头的闹剧而出家。这既不像是世外高人的做派,也不像一国之君的逻辑,甚至与熟知佛法都扯不上半点关系。可以说,段智兴的这番作为与他所有的人设都不符。其内在逻辑比“烽火戏诸侯”还要荒唐。

当然金庸不是没有给出解释,他老人家给出的解释就是段智兴爱瑛姑,而且是那种刻骨铭心的爱,只是他自己不自知。这种解释当然勉强可以圆过来,至少在我18岁以前是觉得没毛病的,但是等我18岁以后再看就觉得太过牵强。一国之君,绝世高手,这样的人这辈子好事坏事不知做过多少,也不知多少人直接或间接因他而死,更不知有多少心机手腕,这样的人会为这点儿破事愧疚?一个世代礼佛,深谙佛法的人,自然是知道因果,自然是明白无常,会为这点儿破事想不开?

至于那个瑛姑,更加是颠三倒四,莫名其妙。身为妃嫔淫乱后宫,放在哪一朝都是要被赐死的。结果皇帝饶她不死,她竟然还要报仇……这鬼神逻辑简直比黄药师还有想象力!当然如果读过金庸连载小说就会知道,其实金庸可能是为了《明报》的销量,那个时候是什么稀奇古怪就写什么。比如《倚天屠龙记》在连载小说里,阳顶天可不是因为成昆跟自己老婆偷情而走火入魔。连载版里,阳顶天爱的是成昆!也是因为这个抢走了成昆的师妹……

写到这里我觉得可以表达一下我个人的观点了。《金瓶梅》之所以比金庸所有的小说地位都高,就是因为《金瓶梅》里西门庆不会放着白花花的银子和五房老婆不顾,就因为毒杀了武大郎就出家为僧。金庸小说写的本来就不是现实世界,他的内容有些成人但底色却是童话。我们既然不会去纠结白雪公主跟小矮人到底是什么关系,那么也就不必纠结瑛姑和一灯之间的奇葩逻辑。童话就是会夸大一些事情的力量,在金庸的小说里,他显然夸大了爱情的力量,但这并无错处。要说错大概就是较真儿的读者,把童话当成现实来看。

回到问题,瑛姑和一灯谁对不起谁并不重要,年龄大些就会发现世间还是有许多这样的奇葩组合践行着一些奇葩的是非观在一起相互折磨。当然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这种奇葩事儿估计是一辈子都遇不到。

user avatar

这也还需要问?瑛姑出轨周伯通,她是嫔妃好吧,给一国之主戴了绿帽子,但凡南帝是个正常皇帝别说她和孩子,连她一家老小都保不住,甚至连带周伯通也别想跑掉。

结果一灯大师不但没杀她甚至也没动这娃?这也真是佛性啊,甚至还同意救娃,结果一看原来瑛姑还公开把和周伯通的定情信物穿在娃身上?这泥人都有三分土性,一灯大师没当场把她一起剁成肉泥我得说他好涵养。

打死瑛姑孩子的不是一灯大师,他对这个孩子没有任何义务,介于他的身份甚至可以说他允许这娃活着都是有恩了,他没救这孩子没有对不起任何人,真要说只能是他良心上过不去,一灯大师实在太烂好人了。

至于瑛姑?整个全真派的名声差点毁在她手里,南帝当年要是撕破脸皮真把周伯通私通瑛姑的事儿告知天下,再派个弟子把瑛姑送到终南山,说是成就他俩好事儿,下次见到想要记得说一声,别弄得好像自己小气一样,我看王重阳脸上挂的住不。

user avatar

换个时代,就容易看清楚了。

比如,你是一个公司老总,配偶出轨了,跟小三生了个孩子。你仍然让配偶和这孩子在你买的房子里生活,给ta们供吃供喝供钱花。

有一天这孩子得了重病,紧急需要一个肾,刚好你的肾跟孩子适合。配偶让你割下一个肾给ta和小三的孩子救命,你怕影响到自己生死,经过一番激烈的心理斗争,最后依然决定给这小孩捐肾时,却发现配偶居然在孩子的贴身衣服上写满了对小三的爱恋眷恋。

你伤心欲绝,终于明白过来,配偶从来就没爱过你,配偶最爱的人是那个小三,ta只不过是为了混口饭吃,把你当做提款机,保姆,之类的工具人,才假装爱你。

你一气之下,不想割肾了。结果那个孩子没得到你的肾,死了。

然后配偶对你怀恨在心,认为是你害死了孩子,数十年间。不断雇凶杀你。

你说,谁对不起谁。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