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10元的钢化膜和40、50元的区别在哪里?

回答
10元钢化膜和40、50元钢化膜,到底差在哪?

相信很多小伙伴在给手机贴膜的时候,都会纠结于钢化膜的价格。从几块钱的体验膜,到几十块甚至上百的高端膜,价格区间跨度很大。今天,咱们就来扒一扒,这10元和40、50元价位的钢化膜,究竟差在什么地方。

1. 材质与工艺:基础功扎不扎实

10元钢化膜: 别指望它用什么顶级材料。通常情况下,它们可能采用更薄、硬度相对较低的玻璃,或者根本不是真正的钢化玻璃,而是普通的PET材质。这类膜的加工工艺也比较粗糙,边缘处理可能不光滑,甚至有毛边。

4050元钢化膜: 这个价位的膜,在材质上通常会选用更好的材料。比如,更硬、更耐磨的日本旭硝子(Asahi)或者德国肖特(Schott)等知名玻璃厂的原料。在工艺上,它们会采用更精密的CNC切割技术,边缘打磨得更圆润,更贴合手机屏幕。更重要的是,它们通常会经过二次钢化处理,让玻璃的结构更稳定,抗冲击能力更强。

小结: 就像穿衣服,10块钱的可能就是普通棉布,而40、50块的可能是精梳棉或者羊毛。手感和耐用度,自然不一样。

2. 硬度和耐刮性:日常生活的小摩擦

10元钢化膜: 硬度上可能只有5H或6H左右,也就是说,用普通的钥匙或硬币去刮它,很容易留下痕迹。轻微的刮擦,甚至钱包里的钥匙链,都可能让你的新膜遍布“伤痕”,影响美观和透光度。

4050元钢化膜: 大部分会达到9H的硬度。这代表着它能有效抵御日常生活中金属钥匙、硬币等尖锐物品的刮擦。即使不小心与桌面、桌面上的小杂物发生摩擦,也能更好地保护你的原装屏幕不被划伤。

小结: 9H硬度是一个重要的分水岭。想想看,手机天天揣在口袋里,难免会跟钥匙、硬币打交道,硬度不够,膜就等于白贴了。

3. 透光率和触控灵敏度:视觉和操作的顺畅度

10元钢化膜: 为了降低成本,这类膜在透光率上可能表现平平。贴上后,屏幕亮度可能会有所下降,色彩也会略显失真。更糟糕的是,触控灵敏度可能会受到影响,滑动屏幕或者打字时会感觉有延迟,甚至出现误触。

4050元钢化膜: 好的钢化膜会采用高品质的玻璃,保证极高的透光率,让你几乎感觉不到膜的存在,屏幕的色彩和亮度都能得到很好的还原。触控的灵敏度也经过优化,滑动顺畅,输入精准,和你直接在原装屏幕上操作几乎没有差别。

小结: 这是最影响使用体验的地方。花了钱买手机,就是为了享受高清的屏幕和流畅的操作,如果一张膜毁了这两点,那真的得不偿失。

4. 防指纹和疏油层:告别油腻的屏幕

10元钢化膜: 大部分廉价膜的疏油层都比较“虚”,很容易脱落。贴上后,屏幕上很容易留下指纹和油污,擦也擦不干净,尤其是在夏天,屏幕会变得油腻腻的,影响观感。

4050元钢化膜: 这个价位的膜,通常会有一层比较耐用的疏油层。指纹和油污不容易附着在上面,即使沾上了,也更容易用布擦拭干净,保持屏幕的清洁和顺滑。

小结: 谁也不想天天捧着一个油腻腻的手机屏幕,疏油层虽然听起来不那么起眼,但却是提升使用体验的关键。

5. 边缘处理和全覆盖:细节决定成败

10元钢化膜: 边缘处理粗糙,可能与手机屏幕的弧度不匹配,贴上后会有一圈白边或者翘边的情况。全覆盖的更是难得一见,很容易让手机屏幕的边缘裸露,存在二次损伤的风险。

4050元钢化膜: 通常会采用2.5D或3D的弧边设计,与手机屏幕的曲面完美贴合,边缘光滑不割手。而且,这个价位基本都是全覆盖设计,能最大程度地保护你的手机屏幕,尤其是那些曲面屏手机。

小结: 手机是你的“门面”,一款贴合度差、边缘粗糙的膜,不仅影响美观,甚至可能刮手。

6. 其他特性:隐藏的附加值

10元钢化膜: 除了基础的保护,基本没什么附加功能。

4050元钢化膜: 有些品牌还会加入一些附加功能,比如防蓝光(虽然效果有限,但聊胜于无)、抗爆裂层(受到冲击时,玻璃会碎裂成小颗粒,而不是大块的玻璃渣,进一步保护手),或者更高的抗指纹能力等等。

总结一下:

10元钢化膜: 胜在价格便宜,能起到一定的基础防刮作用,但牺牲了透光率、触控灵敏度、疏油层效果和整体美观度。更像是一种“一次性”的保护,用一段时间可能就得换。
4050元钢化膜: 在材质、工艺、硬度、透光率、触控、疏油层等方面都有显著提升。它能提供更好的视觉效果和更流畅的操作体验,同时也能更有效地保护你的手机屏幕免受日常磨损。

我的建议:

如果你是手机重度使用者,或者非常在意手机的屏幕显示效果和操作手感,那么在钢化膜上投入40、50元是值得的。毕竟,一部手机的价格不菲,一块好的钢化膜能为你省下维修屏幕的巨额费用,并且在你每一次拿起手机时,都能给你带来更好的使用体验。

而如果你只是偶尔用用手机,对屏幕显示和操作要求不高,或者只是想先随便贴个东西保护一下,10块钱的膜也并非完全不能接受。但请记住,便宜的代价,往往是牺牲一部分体验。

最终的选择,还是要看你的个人需求和预算。但希望通过今天的对比,你能更清楚地了解不同价位钢化膜之间的区别,做出更明智的选择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手机贴补贴膜这一直都是个玄学,这些膜好不好也是一门玄学,既然理论那么多,不如我们跟着什么值得买生活家Tiger5G一起评测一下,这些手机膜到底有什么区别。别的先不多说了,先上图,大家感受一下。

正文:

这次测了大概十来张膜,我手机就一台 iPhone X ,每张膜都真实体验几天天时间,甚至经常加班到大半夜回家还要赶着拍摄替换新的膜,从而赶进度,不过相信不管你是不是在年前看到,反正终究日后买手机膜还是要参考到的,因为这次除了各家玻璃膜的评测体验以外,还会加上一些iPhone X手机膜使用的TIPS。

文章会介绍到目前市面钢化膜(手机膜、玻璃膜)主流技术、选购需知以外,举例评测的机型主要是iPhone X,谁叫这台机子依旧是目前最有号召力的机子,最新、最全的钢化膜技术都用在它身上,而测一台我就快崩溃还多几个型号,那我直接xx。

---------------------------------------------------------------------------------

一,为什么贴膜?

1,要不要贴膜跟戴壳?这个问题也是老生常谈了,任何一种观点都有自己的拥护甚至原教旨主义,个人目前是这样,日常上班如果是两点一线那种情况,日常只贴膜不带壳,如果是出差、外出办事拍摄(特别是户外)是绝对会贴膜戴套的,也算规避风险。另外iPhone X除了维修费用贵以外,另外一点还有本身真的太滑了,日常真的很容易手滑,甚至放的地方太滑它自己滑落,所以非细心的朋友个人建议你们还是乖乖贴膜戴套。

2,贴膜除了保护性以外还有哪些效果?其实除了保护以外,目前的手机玻璃膜一方面为了增加卖点噱头,可能还有有滤蓝光、放窥视跟疏油涂层加强的效果。滤蓝光跟放窥视不少人吐槽影响手机显示效果,我个人也是不用,但不妨碍有人刚需,而疏油涂层加强这点,个人觉得是比较有实际意义的,相信大家都怀念新机子刚到手的时候屏幕滑滑的,随手一擦就很干净的日子,如果你的手机疏油涂层已经消失,其实通过贴一张玻璃膜也可以恢复那种出厂效果。另外我知道有人会说淘宝买的那种液体镀膜,自己DIY疏油涂层,个人实测过,效果跟原手机抑或手机玻璃膜自带的那种没法相比。可以说在你的手机疏油涂层消失之后,贴一张手机玻璃膜是最佳弥补方式,毕竟疏油涂层对手感的改善效果明显,特别是重度手机用户抑或手游用户。

下图是有无疏油涂层对比,右边5C上面的疏油涂层已经完全没了,所以哪怕是备机没怎么用,依旧很多指纹(建议点击大图看比较清楚)



3,经常有人问iPhone相比安卓有哪些优势,有人回答系统生态,有人说色彩控制,但其实手机配件周边同样也是iPhone手机的一大优势。相比安卓手机,iPhone系列手机机型相对没那么多,每年包含旗舰常规都是1.2款,也就今年3款,但单体机型用户群体大,用户无脑消费水平高,这些都是商家喜闻乐见,一方面可以控制开发成本,一方面手机周边这种冲动型消费产物也更加适合相关人群,所以几乎任何手机周边,iPhone的用户都可以比安卓手机体验到最新的设计、最新的材料跟最完整的细节,比如手机玻璃膜这块,除了iPhone,你几乎没法看到其他哪个手机机型可以有这样的周边热度,各路商家也都愿意为之开发新品,用户可以第一时间体验,所以就这方面来说,手机周边这块可以称之为iPhone用户的潜在福利绝对不为过。

---------------------------------------------------------------------------------

二,怎么选?目前市面的手机钢化膜、玻璃膜,有哪些要注意的地方(参数)

移动电源类似,个人感觉手机玻璃膜也是我大天朝玩出花,走火入魔的一种配件。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目前市面手机玻璃膜一般讲究的地方有:

厚度--现在一般0.2mm、0.3mm、0.4mm等级,理论来说跟某生活用品一样越薄越好,但实际跟生产也有关系,有些厚度太薄之后边缘无法弄成有弧度的,过渡反倒不自然跟有白边。

疏油涂层--其实低端膜跟高端膜很多时候区别点之一就是疏油涂层,工艺方面有机喷跟电镀工艺,高端机喷不会比普通电镀工艺差。另外不是每一家店铺跟产品会说明自己采用什么工艺,一般比较在意线上传播的店铺会注明比如电镀工艺,来作为营销方式。疏油涂层个人觉得主要还是实际感受跟测试才能知道效果怎样。

边缘处理--这个很简单啦,有些贴膜边缘处理是圆弧,模拟那种2.5D/3D屏幕弧度,现在不少商家还有4D/5D,798D,我也没看懂。。。需不需要圆弧,看个人喜好吧。

胶层--目前一般都是用AB胶,胶层厚度会影响贴膜之后玻璃膜厚度,还有一个就贴合效果,比如排泡速度,甚至白边。另外胶层处理工艺不好,QC不好的还会出现你没灰尘情况也有气泡(不能排出的情况)

白边--伴随上面两个工艺可能出现的地方,说白了就是手机膜最外边,显白色,然后跟手机屏幕(黑色)产生较大色差。一般来说白边跟胶层关系较大,部分情况可以用白边液解决,不过也有解决不了的情况。

全覆盖&非全覆盖--这个也是不少人会关注到的地方,全覆盖手偶机模想要模拟的效果就是视觉无贴膜感,但容易产生一个问题就是单手操作容易误操作,特别是iPhone X这一代全面屏,所以之前苹果官方其实是不建议用全覆盖手机膜的(自家的玻璃膜未下架前就是非全覆盖的)。而非全覆盖手机膜主要覆盖显示像素区域,缺点当然是可以看出有贴膜。全覆盖&非全覆盖还有一个积灰的问题,跟全覆盖手机膜修饰黑边的二次强化问题等。这个依旧看个人喜好吧,我自己是喜欢用裸机用非全覆盖,戴套用全覆盖。

听筒区域开孔--跟上面的全覆盖&非全覆盖一样都是物理外观设计。加上这代iPhone X的小刘海设计,所以各家会更加讲究一点。全覆盖的一般就是注意附胶方式,目前看了下市面全覆盖玻璃膜一般这个区域处理是除了听筒以外其他地方都是全附胶,避免一些小开孔积灰(听筒部分也是相对容易积灰);而非全覆盖的一般在听筒区域的处理,都是直接整片开孔,摄像头、传感器等组件区域都是裸露的,理论好处是不容易积灰(其实未必,因为边缘胶层),而且一般也不会影响到这些组件的功能。

二次强化工艺--就是钢化膜在生产过程中通过特殊工艺的处理,提高钢化膜的本身的硬度与抗冲击力。做了二次强化工艺的玻璃膜,硬度更高,抗冲击力更强,另外也不容易碎边。

碎裂防飞散--就是在手机玻璃膜触碰碎裂之后,玻璃膜碎片不会飞散而出,防止二次伤害。跟汽车挡风玻璃类似,跟胶层有关系,部分高端膜会特别注意这个。

透光性--这个当然是数值越高越好,只不过这种都需要专业仪器测试,所以商家标称是9x%一般来说我们也是无从得知是否真实

玻璃材质--我这边讨论的手机玻璃硬膜的材质。手机玻璃膜材质一般主要是铝硅玻璃。而铝硅玻璃也有不同的厂商,比如一般最高端的就是康宁大猩猩玻璃,只不过一般采用康宁大猩猩的普遍售价要到三位数。

硬度--手机膜标称的硬度都是H(hardness)铅笔硬度,最高参数9H,大致也就相当于莫氏硬度6~7之间。可以对付金属,但砂石还是算了。

彩虹纹--手机玻璃膜表面出现彩虹纹有两方面,一方面是玻璃膜本身问题:由于贴膜基材在高温处理中,基材表面分子结构不均匀产生散射情况造成,影响贴膜的透光度以及屏显视觉效果;另一方面就是你手机屏幕本身油脂等没有清洁干净导致,所以现在市面玻璃膜普遍会附带A+B清洁套装一部分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


三,如何贴膜

之前其实发过相关内容文章,后面不少人都会问我如何贴到这样的效果,具体步骤可以下面两篇文章,我这边另外说下其他问题。iPhone 8 系列手机因为还有HOME键所以还好,而iPhone X 因为缺少了HOME键用来定位,所以贴膜会比较麻烦一点(特别是那种非听筒开孔的),还好最近贴膜神器比较流行,不少商家都自送贴膜神器了。

之前刚好有一个网友询问我贴膜过程讲如何贴膜避免落灰、毛,刚好我的方法替他解决了问题:在家里洗热水澡,房间门打开,但屋子密闭(请确认是电热水器燃气热水器请外置的那种),洗完澡,一屋子湿度就提升上去了,然后洗完澡再回来贴个膜搞定。落灰会明显减少很多。

---------------------------------------------------------------------------------

四,一般可以怎么测手机玻璃膜?

除了传统图片主观叙述贴膜产品跟贴膜后效果以外,这次每张贴膜也都增加了下面的这些贴膜测试。

疏油涂层测试:疏油涂层的效果可以日常使用根据指纹残留及易清洁程度判断,也可以用水滴弧度来感受(就是滴水滴在玻璃膜上面,然后看凝聚成的水珠弧度,类似荷叶凝珠效果),另外也可以通过手机多少倾斜角可以让水滴滑动来判断,一般来说凝珠弧度越完美跟滑动倾斜角越小的疏油涂层效果会更好。所以这次我这次疏油涂层部分会日常应用主观感受(正常使用一天表面指纹残留情况)+凝珠效果拍摄+水珠滑动倾斜角及水迹残留来判断这张膜疏油涂层的效果。另外高阶一点的产品普遍都可以通过下面这个视频的测试,实现水珠在玻璃膜表面随意控制且无痕的效果。



透光率测试:我很想测试,但没这个条件,放弃。。。(要相关测试仪器)


表面耐磨程度(硬度):金属物刮表面,看是否会有痕迹。这次测试几乎所有玻璃膜都没这个问题(就是硬度均达标),所以就不单独说明了。

玻璃膜碎裂测试:人为砸玻璃膜表面,看玻璃膜表面材质是否会碎裂脱落导致二次伤害。正常工厂里面这个应该会用落球实验来测试强化效果。

厚度测试:主要实测玻璃膜的大致厚度。不过因为这个测试实际要用千分尺来测试,我这边只有普通卡尺,所以只能大概评估厚度达到0.X MM级别,百分位不够准确就不单独说明。

手机壳兼容:就是贴膜之后是否会跟手机壳兼容,我这边是用原厂壳的标准来测,其他手机壳我就不确认了。不过实测这次测试的手机膜都没有兼容问题,所以也不单独说明了。

---------------------------------------------------------------------------------

测试产品

这次测试产品购买时间基本在1月底-2月初之间,为什么特意说明时间,因为不少店铺比较灵活,是随时可能针对不同批次解决一些问题(或者新增问题),所以我还是大概说下选购时间点。

前面也说了这次测试统一用iPhone X测试,谁叫这款手机的周边是最多最新的。

排序不分先后,我直接按淘宝购买记录排序随便发。




老七配件

老七配件这边就一款iPhone X的玻璃膜产品就是主打的装甲机丝面,定位高端(单张78元)综合素质也高。另外有附送贴膜神器这点对新手来说不错。

外观设定:全覆盖+听筒区U型开孔

优点:疏油涂层表现优秀(防指纹+水滴测试);厚度手感优秀(胶层不厚且好贴);膜综合水准高附送贴膜神器,虽然是网红店实际产品跟正规商家差不多;二次强化,碎裂测试表现不错。

厚度:0.3mm级别

缺点:售价,U型开孔其实并不会避免灰尘(边缘胶层附近依旧会有灰尘),另外两个U型尖角比较割手。









水滴测试,除了常规看水滴凝角以外,如果补充一张大水滴图片就说明过了上面视频的水滴测试,如果没大水滴图就说明没过水滴测试,下面其他膜都是这样,不再赘述。









ELECOM

ELECOM 这边其实是我最早用的iPhone X膜,不过因为后面补充测试了149大猩猩玻璃版,所以放在这边。

目前ELECOM 零冲击系列有99跟149两款膜,设定基本一样,区别是一款是AGC旭硝子的龙脊玻璃,另外一款大猩猩玻璃价格达到149。两款膜均为0.21mm厚度,非全覆盖。

外观设定:非全覆盖+听筒“排骨”开孔

优点:超薄,综合表现优异(疏油涂层优异,碎裂测试优异,胶层白边控制出色)。

缺点:价格+听筒区域的“狗啃”开孔设计有些人可能不喜欢,非全覆盖不管怎样都会看到膜。

其它:99的版本其实就很出色了,大猩猩版本基本就是为了“大猩猩”提升的那点品质在加钱。

厚度实测:0.2mm级别

零冲击99款













碎屏姿态好,碎裂不掉颗粒


防指纹效果


零冲击149大猩猩

149大猩猩版本,个人感觉跟99版本确实差异太小了(除了价格),当然玻璃材质不一样,另外市面普遍大猩猩玻璃膜都是三位数。应该算奢华之选(不过还是比官方便宜)













ELECOM家的两张膜都是碎裂防颗粒脱落设定(类似汽车挡风玻璃了),为了防止对屏幕的二次伤害,而且很夸张的我故意弄碎裂到这程度已久没多少玻璃颗粒脱落,是这次测试里面表现最好的,不过我相信普通人应该没多少人会关注到这个设定。



大米精选

大米这款膜从售价来看就知道主打性价比,也是这次横评最便宜的一款(记得好像还送零食),不过个人感觉这款膜的优点也就只有便宜了,跟中高端膜差距确实比较大。

外观设定:非全覆盖+

优点:超薄,价格。

缺点:除了价格其他表现均一般甚至差(比如疏油涂层是唯一落水有痕的,其它问题我就当QC问题不说了)。

厚度实测:0.2mm级别









这次测试唯一落水有痕的膜,就别说水滴测试了。






防指纹效果



ZEALER

ZEALER这款当时也是主打款式,另外还有U型开孔及康宁材质的,不过最后我选了销量最多的这款普通款(价格也要五十多)。这款膜说真的表现只能算中规中矩,可能其它两款高端系列表现会好点。

外观设定:全覆盖+听筒开孔

优点:中规中矩。

缺点:疏油涂层表现一般、胶层贴合表现一般。

厚度实测:0.4mm级别



防指纹效果














MOMAX

这款膜其实让我挺意外的,本以为是中规中矩的一款膜,实际表现确实最优秀的iPhone X膜之一。也是采用AGC旭硝子玻璃,全覆盖,最大缺点就是价格跟厚度。

外观设定:全覆盖+听筒开孔

优点:视觉效果非常接近“视觉无贴膜”,疏油涂层表现优异,胶层贴合优异。

缺点:价格,另外厚度可以控制更薄就完美了。

厚度实测:0.3mm级

另外这款膜的包装也是最适合当礼品送人的(当然同时也带来一个问题就是不环保)















防指纹效果



爱否科技

爱否科技这次试了他们家的两张iPhone X膜,让我比较意外的是反倒是最便宜的“水滴”个人更喜欢,抛开他们家的胶层都比较厚不说,水滴的综合表现都很好。反倒是比较贵的冰糖,疏油涂层效果表现不如“水滴”(顺滑、防指纹及水滴测试)另外针对iPhone X的水滴、冰糖两个膜都有附送贴膜神器。

水滴

外观设定:冰糖全覆盖+听筒开孔;水滴非全覆盖+U型听筒开孔

优点:大弧边带来的特别的过度效果,另外疏油涂层效果不错。

缺点:胶层厚度。

厚度实测:0.4mm级别

关键词:爱否

















爱否冰糖

外观设定:全覆盖+听筒开孔

优点:贴好后视觉效果不错。

缺点:胶层厚度偏厚,疏油涂层效果一般(没过水滴测试)。

厚度实测:0.4mm级别













防指纹效果


随便划


上面的评测其实只是突出某些手机钢化膜玻璃膜的一些普通人比较关注的特性,而对于一件成熟的商品来说可能不单单只是上面这些我测试的特性,还有比如售后、配件包装设定等;比如这次测试过程中的售后体验,老七/爱否 这两家因为买的时候因为胶层有问题,所以很轻松走售后直接额外发一张给我,而ZEALER/老七/MOMAX在附件上面的专业设计及不吝啬也是让人感觉购买体验挺好的。因为文章长度及大家关注度不一样,所以我就没单独特别说明,但个人感觉也不应该完全忽视厂商在周边设计体验的努力。

目前普遍手机钢化膜表面硬度都不差,区别更多在于一些细节属性,比如疏油涂层、边缘工艺设定等区别。另外还有要注意一点,就是胶层的设定,好的胶层会更加好贴合,排汽泡更简单。另外iPhone X这一代钢化膜或多或少都有触摸定位失灵的问题,甚至还有温度较低导致屏幕触摸失效的,所以选购的时候也要稍微注意(为什么我没测试,因为我在温度二十几度的深圳啊你让我怎么测。。。)


你适合哪种膜

全覆盖&非全覆盖怎么选?一方面看个人视觉喜好,另外一点个人建议,如果你有戴壳习惯的话,建议用全覆盖(前提是不会跟你的壳不兼容),因为如果带壳+非全覆盖膜,容易在中间没覆盖的地方有积灰;至于裸机用户两者区别不大,只不过个人更喜欢非全覆盖,一方面是重量(全覆盖普遍偏重、厚),另外一方面是全覆盖膜单手操作容易误操作,而且非全覆盖膜的黑边不容易积灰。

厚度选择?理论上肯定越薄越好,不过实际情况还要看膜边缘的弧度处理,比如爱否家的水滴虽然不算薄,但大弧度边缘过度让视觉效果跟手感都不差;同样的膜的厚度除了玻璃本身厚度还要算上胶层厚度,同样爱否家目前膜有个问题就是胶层感觉太厚,特别是“冰糖”的感觉。个人建议非全覆盖膜厚度尽量买薄的(0.2-0.3mm之间),要不视觉差导致膜的存在感太强难看,全覆盖的话,厚的膜主要影响的还是手感跟重量,视觉差异倒没那么大。

要不要经常换膜?膜哪怕没裂、划痕,但表面的疏油涂层依旧是有寿命的(磨损没掉),疏油涂层其实是优质手机玻璃膜可以带来的比较直观感受(手感顺滑、防指纹、易清理等),随着手游的兴盛,如果想要改善旧手机触屏手感的话最好可以一段时间就替换,来保持常态优质手感;另外旧的膜因为表面轻微划痕等原因,透光性也明显下降,所以也不要抱着反正膜还没裂的心态舍不得换。

为什么高端膜依旧容易一碰就碎? 难道你想要膜完好,屏幕碎了?其实我感觉膜碎未必不是好事,至少可以吸能,碎碎屏安。

最后大家关于手机钢化膜有什么见解或者体验的,也可以在评论区留言一起讨论,也方便大家一起研究选购更适合自己的产品。如果这篇文章对你有参考意义也欢迎评论、收藏、点赞+关注支持,您的支持是我后续继续更新其它参考内容的动力,多谢。

小编注:本文作者@Tiger5G 是什么值得买生活家,有其它疑问欢迎联系他的个人自媒体信息为:
微博:Tiger5G,微博地址(weibo.com/Tiger5G


BY:Tiger5G

本内容来源于@什么值得买SMZDM.COM

原文链接: 手机钢化膜选购攻略 | 钢化膜怎么选_怎么给手机选钢化膜_什么值得买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