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农村什么最可怕?

回答
农村最可怕的事情,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因人而异的问题。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间和情境下,对“可怕”的感受也会截然不同。但是,如果非要提炼出一些普遍性的、令人不安的体验,我可以从几个角度来详细阐述:

一、 生存的压力与困境(物质层面):

贫困与缺乏机会: 这是最直接也最根本的“可怕”。当家庭长期处于贫困线以下,基本生活得不到保障时,日子是过得非常艰难的。
口粮不足或质量差: 以前农作物歉收、自然灾害频繁时,可能出现吃不饱饭的情况。即使现在温饱问题在很多地方解决了,但食物的营养价值、种类单一,依然是很多贫困家庭的现实。
看病难、看病贵: 农村医疗条件相对落后,许多大病、重病在小村庄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即使勉强去县城或大医院,高昂的医疗费用也是压垮许多家庭的最后一根稻草。农民收入低,一场大病可能就掏空了多年的积蓄,甚至负债累累。
住房破败与安全隐患: 许多老旧的农村房屋年久失修,面临倒塌的风险,尤其是在恶劣天气下。同时,缺乏现代化的卫生设施,如抽水马桶、热水器等,生活便利性和舒适度大打折扣。
缺乏就业机会和可持续收入: 随着青壮年大量外出务工,农村的产业结构单一,很多地方主要依靠种植业或养殖业,收益不稳定,受市场波动和自然灾害影响大。一旦缺乏外部的经济支持,留守人口(老人、儿童)的生计会非常艰难。
基础设施的落后: 交通不便(山路崎岖、道路泥泞),通信信号不稳定,网络覆盖差,这些都限制了信息流通和经济发展,也使得生活更加孤立和不便。

二、 人际关系的复杂与负面影响(精神与社会层面):

人情债与攀比: 农村社会熟人社会特征明显,人情往来是重要的社交方式。但这也意味着人情债的压力,比如红白喜事随礼,金额往往不菲,如果家庭经济困难,会造成很大的负担。同时,也存在着激烈的攀比心理,在衣食住行、婚丧嫁娶等各个方面都要与人比较,一旦落后就容易感到自卑或被歧视。
流言蜚语与道德审判: 闭塞的环境和高度的熟悉度,使得流言蜚语的传播速度和影响力都非常大。一个人的私事、家庭的矛盾,可能很快就会传遍整个村庄,并被加上各种捕风捉影的解读。这种无处不在的“围观”和道德审判,让很多人感到窒息和压抑,不愿意暴露自己的弱点或尝试新的事物。
宗族势力与矛盾: 一些地方仍然存在着强大的宗族势力,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维护秩序,但有时也会演变成宗族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比如土地纠纷、家族荣誉感引发的矛盾等。在这种情况下,个人的利益往往被淹没在家族的利益之下。
人情冷暖与世态炎凉: 尤其在遭遇困难时,更能看清人心的冷暖。有些人可能会施以援手,但也有人会因为各种原因(如自身难保、嫉妒、或纯粹的冷漠)袖手旁观。这种经历会让人感到孤立无援,对人性产生失望。
空虚与精神危机: 随着年轻人的离开,农村出现大量留守老人和儿童。老人们的精神生活单调,除了农活和家务,缺少社交和娱乐活动。孩子们则可能缺乏父母的陪伴和管教,心理健康和成长环境令人担忧。这种精神上的空虚和缺乏希望,也是一种可怕的境况。

三、 时代变迁带来的失落与迷茫:

年轻人的“空心化”: 年轻人外出务工或学习,导致农村人口结构老龄化、性别比例失衡。村庄日渐凋敝,许多老房子空置,商店关门,失去了往日的生机和活力。这种“空心化”的景象,本身就带着一种令人心酸的失落感。
传统文化的消逝与价值观的冲突: 随着城市化和外来文化的影响,一些农村的传统习俗、乡土文化正在慢慢消逝。同时,农村也面临着新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冲击,一些人对未来感到迷茫,不知道该坚持什么,该改变什么。
被遗忘的角落: 在快速发展的中国,农村有时会被认为是“落后”的代名词,被主流媒体和城市精英所忽视。这种被遗忘感,也让一些在农村生活的人感到被边缘化和缺乏存在感。

四、 自然环境的挑战与影响:

自然灾害的威胁: 虽然现代科技有所进步,但农村依然是自然灾害(如洪水、干旱、霜冻、病虫害)的高发地带,这些灾害直接威胁着农民的生计和生命安全。
环境污染的隐患: 随着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一些农村地区也面临着水土流失、土壤污染、农药残留等环境问题,这些长期性的问题也可能对农民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影响。

总结来说,农村最可怕的事情,不是单一的某件事,而是这些复杂因素交织在一起,形成的一种生存困境和精神危机。 它可以是:

“老无所依,病无所医”的绝望。
在邻里之间被流言蜚语折磨得无法抬头。
面对贫困和落后,看不到改变命运的希望。
看着自己的家乡日渐凋敝,却无能为力。
在人情世故中身不由己,被无形的力量束缚。

当然,需要强调的是,并非所有农村都如此,很多农村正在经历巨大的变化,焕发新的生机。但是,上述这些“可怕”的方面,在很多经济欠发达、文化相对封闭的农村地区依然是真实存在的痛点,值得我们去关注和理解。

如果一定要选择一个“最”可怕的,那可能是 “看不到希望” 吧。当物质生活困难,人际关系压抑,未来渺茫,那种精神上的绝望和麻木,是最令人心寒和恐惧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说几个真事,你们自行体会。

村里有个老人,在屋外坐着晒太阳,被路过的一条疯狗蹿过来,一口咬在腿上,当场见血。

该老人不慌不忙,去菜园子里拔了一把韭菜,去厨房里端出来一碗隔夜剩饭,把韭菜捏烂混合到饭里,然后把饭抹在伤口上。

别惊讶,我们那老一辈人,对付猫狗抓伤咬伤都是这个处理方法,说这是一味神方。

结果,老人因狂犬病很快去世了,之前被狗咬这样处理没死的,只是因为那狗不是疯狗。

火疖子都知道吧,几年前,我屁股上长了个火疖子,疼痛难忍,拇指头大一个火包。

回到家,我爸说,没事,我们有偏方治,不知道去哪给我弄了一些草药,磨碎了用布包着,贴在火疖子上。

这么一贴,我七天没下床。原来拇指头大小的包,变成了碗口大小,还化脓,并且我开始发烧。

没办法只好去医院,医生说我们瞎搞,如果再拖延,要动手术了。扔了草药,挂了三天吊水,好了。

我邻居,一老太太,夏天傍晚出门拿柴火烧饭,被躲藏在柴火里的一条毒蛇咬了手指。

该蛇在当地人见人恨,最喜咬人,人称土八带。

虽然是毒蛇,她也没当回事,拒绝了儿子送她去医院,自己拿出一包药材,说是老一辈传下来专治蛇咬伤的。

一部分药材煎药喝,一部分捣烂敷在伤口上,老太太胸有成竹,说早上就好了。

早上,她儿子起床,就听他妈在房间里哼哼,进去一看,那手全部肿起来发黑,于是赶紧送他妈去医院。

截了一根手指,捡回来一条命。

有些村子之间,是世仇,可能从前几代开始就结仇了,两个村老死不相往来,时常发生械斗。

有一对年轻男女,他俩各自所在的村子就属于这种世仇村。

结果他俩搞对象,后面吵架分手了。

女的认为男的拐骗她,咽不下这口气,再加上两个村子本就有世仇。女方村村长便向男方村要人,要惩罚那个男的,男方村当然不愿意。为此两个村子之间发生了好几次械斗。

妇联主任去调解,女方村长发话,只要砍掉那男的一只手。不然我就地挖个坑,谁来劝就把谁活埋。

妇联主任去劝了,还没调解几句,被一个村民一锄头打在后脑勺,几个人抬着她就扔到坑里,活埋了。

这件事当时震动太大,后面两个村都被收拾的服服帖帖。

我同学,女,大学毕业,工作两年多,图方便,找朋友买了个价值5万的二手车。

她把车打扮了下,看起来像个新车。过年开回村,春节还没过完,村里就流出她傍上大款,还给大款生了个儿子的传言。

把她妈气的在家里哭。

有很多女孩子,就因为在外面待久了,长时间不回村。回去一次,穿着打扮稍微前卫一点,又或者开个车,买个包啥的,各种各样的流言就出来了。

有些流言后面能澄清,有些则给当事人带来无法估量的伤害。

两兄弟分家了,各过各的,哥哥承包了一口鱼塘,养了许多鱼。

弟弟见哥哥养鱼赚钱了,眼红,半夜偷偷去鱼塘里撒了十来瓶鱼药。

早上起来一整塘的鱼全部肚皮朝天翻在水面上。

哥哥一下子损失了十几万,他老婆承受不了打击,喝农药自杀了。

仅仅就是因为嫉妒。

剩下的想到再更。

大家新年好呀。这次回老家,又听说个事。

村里一男子,娶了个外地的老婆,然后该男子喝酒,喝多了,半夜回家路上,闯红灯被车撞死了。

于是关于他老婆克夫的传闻就流出来了,她不仅在婆家没得到好脸色,回娘家,她那边亲戚竟然也说她克死丈夫。

如果不是因为有个孩子,她早就自杀了。过完年她就自己出去打工了,走的时候,她婆婆连问都没问她去哪里,只不准她带走孩子。

我估计她以后不会回来了。

user avatar

农村最可怕的是不懂法。


曾经看过一个采访,讲的是一车警察去一个偏远农村解救一个被拐卖的少女,过程非常坎坷。这事如果放在城市里,警车可以横着走,谁敢拦?


但是,被采访的人说,当时几乎整个村的青壮年都那些农具围过来了,浩浩荡荡一两百人,不少人拿着砍柴的柴刀,还有人拿着打猎用的土铳。当时情况危急,就算车上的人没人都有枪都不一定能冲出去,最后第一次解救被拐人员失败。


警察去村里多次沟通,表示买卖妇女儿童是犯法,要坐牢的,根本没人当回事。他们的价值观里,这是他们拿钱买回来的,属于他个人的物品。他们才不管什么犯法不犯法,天王老子来了也没用。真要打起来,村里不要命的也非常多。横的怕楞的,愣的怕不要命的。一群人里有几个不要命的,冲突起来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你根本想象不到。


所以,我觉得农村最可怕的就是整个村都是法盲,并且这个村是那种资源特别匮乏的地方,每个人都有很强的领地意识。他们这个村的今天,可以说是打出来的,不排除出过人命。


参考一下我国那几个贩毒村,没有足够的火力支援,谁敢去这个村里抓人?

user avatar

对农村盲人摸象,还睁着眼睛说瞎话,才最可怕!

user avatar

农村普遍有一种奇葩却自洽的价值观,一切自私自利的无耻行径都可以在这种价值观下给予完美说明,其实就是两句话,“在我们农村,都是这样的”,“我们是农民,我们不懂”,真正诠释了你和他讲道理,他和你讲暴力,你和他讲暴力,他和你讲法律,你和他讲法律,他和你讲风俗,你和他讲风俗,他又和你讲道理了,便宜要占尽,占不到便宜就是吃亏,我不是说城市里没有这种人,但是城市里的人是很难做到这么极致。

user avatar

这两天退林还耕话题在抖音大火,到处都是伐果树,填鱼塘,拆房子,老百姓流着眼泪,唱着国际歌,看着自己辛苦经营的产业化为一堆废墟。

这场运动浩浩荡荡风袭电击迅速席卷全国,很多人觉得突然,其实整治两三年前就开始了,那时候镰刀还没那么锋利,铁锤还没开始瞄准那么多人的脑袋。

两三年前开始严查执证养殖,每个地方政策不一样,但也有类似,经营性的养殖业,蓄养家畜到一定的数量,就需要到牧局备案,申请养殖许可证,养殖产所资格审批,污水处理方案,防疫证等等各种证,一般个体农民是基本上不能把这些东西都弄明白的,你养鸡到一定数量,人家过来查,总是有问题不合规格,但是大部分能糊弄过去,那个时候没有那么严格。

接着是环保问题,直接关停了个体户一切沿河,沿湖,靠保护山林,靠草地的养殖场,直白点说就是沿河你不能养鸭,会污染河道,天然草场不能去放羊放牛,会破坏草根,小型养殖场直接被推成一片废墟。个体农户看着自己那么些还没长成的家畜,要么赔本贱卖,卖不出去只能花钱叫人处理。

就这么一步一步来。

2022年2月,中央一号文件出来,中央一号文件年年有,年年都是关注三农,今年有点不一样,重点耕地保护,“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直接点燃了全国耕地大整治运动。

退林还耕,还耕是让土地再种上粮食,也只能种粮食,所谓粮食,是指麦类、豆类、粗粮类和稻谷类等谷物,别的农作物都不能称为粮食。退林这两个字不该用在这场运动中,很多人说以前是退耕还林,现在又退林还耕,瞎折腾。以前还的林是树林,为的是增加植被,改善环境,成立绿林保护区,现在所说退的林,都是农民自己种的经济作物,用来赚钱的各种种植,本质上是不一样的。

农村里无论是耕地还是宅基地,所有权都是集体所有,小视频里,各种农民喊着我家的地被拆了,我家的地怎么怎么了,着实让人无奈,农民有的只是使用权,并无所有权,幻想着农田征收富三代更是不可能,农户的耕地是集体分配的,一般都是属于基础耕地,一般给你的时候就是要你种粮食,要种蔬菜和别的经济作物,原则上需要相关资质,只是过去没人管你,爱怎么弄怎么弄了,现在执行整治,人家有法可依,你一点办法没有,而且现在撂荒两年,土地还要被回收集体。

种粮食不赚钱啊,经济作物才能赚钱,这几年农村面貌是漂亮了,路也修的好,可是单靠种粮食口袋里基本没有钱,看着富丽堂皇,实际还得咽糠吃菜,看着别家种果富了,中央电视台小品也扯着种果发财,于是纷纷改耕地种果树或者别的经济作物。然后个体农户又进了一个更深的坑,经济作物有原罪,一个地区种某种经济作物成为风潮,不是农民自己想出来的,而是有种子工司,农业公司,化肥公司,农机公司,一堆公司到当地推广,在村委,镇政府,甚至县委推动下,其中不乏有人承诺种这个东西一年赚多少钱,在此场面下,还有银行或者公司提供贷款,或者赊账,才能带动老百姓都种上,成熟的季节,又会遭受收购商的绞杀,早熟,晚熟,每天收购价格都不一样,成就成了,不成就负债,很多地区的个体农户,因为搞某个没成的品种,一两年间负债二三十万,产能过剩,农民负债。

如果你有留意,我们日常买到的水果蔬菜,三两年就不一样,品种变了,变化的后面是一堆负债的农民。

所以很多人的果树被推倒后,配文:终于解脱。

养殖与种植经济作物,合法合规的是成立农业公司,或者农场,按程序登记和或者资质后真的随你搞,随你建,建大棚,反季节,水管假有机农业,还能拿补贴。但这些个体农户去弄,真的一查一个死。

农业公司的用地大部分是跟村集体向个体农户转租的,现在风向已经明了,下一步要整治的,估计是土地转租了。

user avatar

没有养老金

user avatar

每年过年上坟的时候,我一直有件事想不明白。

所有的坟都在村子周围的小山上,唯独有两座坟墓,离得特别远。

爸爸每年都要带我走很远的路,去那个陌生的小村庄上坟。

后来我实在忍不住问爸爸,那两座坟里是谁,为什么离得这么远?

爸爸说那是他的外公外婆,也就是我奶奶的爸爸妈妈。

我们这边的习俗,外甥是不会给外公外婆上坟的,都是舅舅在上。

所以我问爸爸为什么是你来,你的舅舅呢?

爸爸淡淡的说,被枪毙了。

后来我才在大人的一次闲谈中知道这一民国的往事。

我爸爸是爷爷最小的孩子,我出生的时候爷爷就已经80岁了,所以我爷爷奶奶的年轻时期都是在民国度过的。

我奶奶是家中的独生女。我奶奶的父母是村中的小地主,颇有一些资产。

为了能够有后,两位老人领养了一个男孩儿。不料村中的人反复教唆这个男的。

说你不是他们亲生的。家中的财产你一分都得不到。

说这些财产最后都要留给他们的独生女儿,也就是我的奶奶。

这个男的当时就着急了,问村中的人该怎么办?

村中的人又教唆他说你可以用毒药把他们都毒死。这样家中所有的财产就都是你的了。

这个无知的少年果然想办法毒死了自己的养父母。

没有想到这边两位老人刚刚被毒死,村里的人立刻就报了警。

不出意料,这个男的很快就被枪毙了。

村里的族人趁机就瓜分了我奶奶父母家的所有财产。而我奶奶因为是已经出嫁的女儿,当时又是民国,他们以此为理由,我奶奶最后没有得到一分钱。

user avatar

知乎上,网络上对农村的妖魔化非常多。

但这些妖魔化,全都无关农村,只关乎贫贱。


美国的农村不属于知乎上妖魔化的农村,

因为美国农民地多,人不贱,农村不叫农村,叫农场。


一二线城市周边的农村不可怕,

城市周边的农家乐,是很多中产,有钱人特意花钱去消费的地方,


农村可怕,与农村和农村人毫无关系,只跟“穷”有关系,

靠近大城市的农村没有更文明,但因为郊县土地贵,土地值钱,拆迁有多套房。

有多套一二线城市房子的郊县农民,不仅不可怕,还是相亲,婚姻市场上的香饽饽。


前不久的新闻,比尔盖茨等众多美国首富大量购买农田,

比尔盖茨囤积24.2万英亩农村土地,每年光农业补贴就能拿到40亿美元。


这些富豪购买的农村更加不可怕,

首富,显贵,他们买下的农村不叫农村,叫庄园,

是可以修建城堡,是可以世袭百年的贵族庄园,骑士领地。


农村并不可怕,农民也不可怕。

一切的可怕,只源于贫贱,也全都源于贫贱。


全世界,发达富有如美国,那里的贫民窟,也足以称得上一句可怕。

这世界一切的恶,都源于贫贱人仅仅想要活,就已经行走在犯罪边缘,

仅仅是不甘于成为饿殍,不甘成为世袭的农奴,就已经走在了最危险的道路上。


社会越往上,资源越丰富,资源越丰富,生存压力越小,竞争越文明。

社会越往下,资源越稀缺,资源匮乏,生存环境残酷,竞争必定残忍。


丛林很残忍,但动物园不残忍。

丛林里的动物,到了动物园,本性没有变,却有了文明可爱的外衣,

人类社会不残忍,但穷人社会很残忍。

文明人落到了穷人社会,本性没有变,却有了残忍可怕的身份和命运。


农村是工业化时代的贫民窟,

工农剪刀差,工业生产力的发展,

农业产品被国家限价,工业品却没有限价。

限价的农业收入和自由涨价的工业产品,

农村人在收入和地位上,必定落到下层。


农村不可怕,也不落后,

城市不先进,也不文明。

将农村和城市的资源对换一下,

19世纪初资本猖獗,童工遍地的英国。

农村反而是有产者的田园牧歌,城市是无产者的血肉地狱。


人其实一点也不可怕,

为了活下去必须残忍才可怕。

资源匮乏,生存压力大,竞争残酷最可怕。

制造贫穷,制造穷人社会就是最大的残忍和犯罪。

知乎上为富人唱赞歌,污蔑抹黑穷人,认为穷人是因为思想和观念而穷的狠毒最可怕。

user avatar

活到死,干到死。

很多没有去过农村生活过城市居民都对那边的老人养老有所误解,他们以为农村地区的老人在60岁以后和他们一样可以早上起来吃个早点,然后在村里溜个弯,和老哥两打打招呼,然后回去买点菜,接着回去把午饭一坐,然后在家里等老哥们过来一起打麻将,然后打到下午吃饭,看新闻联播,然后睡觉。

但实际上农村地区的大部分农村老人生活是这样的。

早上六点起来,下地干活到9点多,然后回去准备弄饭,然后11点左右吃饭,然后接着到地里干活,到下午四点左右,回去吃饭,吃完以后继续去地里干活,大概等天黑了,就可以回家了,然后看新闻联播,睡觉。

地方不一样,农村老人生活的状态是完全不一样的。

农村那些青壮年劳动力在沿海城市工厂打工的人,大概率都留不到当地,他们一辈子辛苦的确攒了钱,但给他们的儿子买了房以后,你觉得他们还会有积蓄吗?他们把养老的钱给了儿子买房,然后他们本身又没有退休金,光靠每个月100多月的养老金根本养活不了自己,别说他们儿子去哪了,不孝顺之类的,因为他们的儿子在还房贷。

并且说实话,农村出来的年轻人,别说每个月给老人补贴钱了,只要能别让六十岁的父母还出去打工帮他们还房贷,就算好的了。

现在很多60岁以上还在干活的农村老人,很多都是在帮子女还房贷。

大部分农村地区的老人唯一能休息的时候,就是他们身体已经干不动的时候。

user avatar

农村目前的在网络上的可怕,可能相当一部分因为“它是农村”。

这似乎是一句废话,我想从几个事情上来说这句废话的意思。

先从前几天看到的一个小讨论,众所周知大佐去了非洲,前几天还在评选那个什么人物,有个同志就感觉愤愤不平,因为他父亲和一些其他乡亲去非洲已经很多年了,不仅累、脏,还受到一些不公待遇等等,他去非洲当个总工,为啥就可以大张旗鼓地全网夸赞,而且还能评选什么人物,他父亲和其他人莫说得到这些,连改善点待遇都很难?评论区就开始吵了起来,一部分声音就在说,因为人家是清华博士,人家本来可以去光鲜地呆在国内办公室甚至去欧美享福,选择去非洲那就是值得赞美。你老爹不去非洲打工也是在本国工地,没什么好选择,有什么值得赞美的?

当然,清华博士去非洲自然是很nice,这里只是举例。

同一件事情,身份不同,得到的评价是不一样的。身份的高低,意味着选择的多少,选择越少的人,获得的评价越低。

这让我想起几年前的一个争论,关于富人的美德的问题,评论区就有人指出,富二代地铁出行那是美德,因为他本来就是开车甚至车队出行有很多排放的,现在他愿意地铁/骑车出行,那就是放弃了舒适,节能环保保护地球。而我地铁/骑车出行则不是,因为我只能这样出行,我没有车队。

我当时就不服,他日常大排量汽车/车队出行,带来多少污染啊,偶尔骑车或者地铁一下,这还表扬起来了。我成天骑车/地铁,一年排放都不及他车队一次,论实质我怎么着都比他更环保,为毛我就不美德?

不服归不服,人有高低贵贱,实际舆论就是这么评价的,没有办法。

地位就意味着舆论权,地位就意味着选择权,选择权就意味着美德。

有钱有地位就有美德,除非他得罪了更有地位的人,或者做了实在是太缺德的事。

农村就是地位最低的地方,就是地位最低的阶层,委婉点说不代表先进生产力,各种封建残留。

但实际上就是所谓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工人阶级,不也是经常被说懒惰不努力嘛,生产力啥的鸟用,你地位低。

地位低的一辈子都在挣命,即使再努力都不值得赞扬,因为他没得选,如果稍微懈怠一点就会掉到生存的边缘,各种人都会出来说你懒惰。

一个鸟事不干的拆二代,成天吃喝玩乐,也不会成为“懒惰”指责的重点人物。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荒年饿死的大都是种田人啊,这事可怕么?不可怕,他们就应该做安安饿殍嘛~


地位还会引起流动,流动这事就成为另外一个“可怕”的源头。

如果严格划分为两个区域,一个是农业区(乡下)一个是城市区(城里),两者不得有人口流动,更确切地说,乡下人的不准到城里去,粮食可以去,人不能去,使得两类人基本上不接触,加上一点美化教育的话,农村/农民的名声会好很多,说不定还是“粒粒皆辛苦”“都是农民伯伯用辛勤的汗水种出来的”。

粮食是通用的,粮食是不附带任何社会与人文属性的,粮食是能吃饱肚子的,粮食价格在我手,这样的话,我就不介意给他书写点好听的话。

乡下人想去城里,城里有高楼。

如果他们进城后能一直圈在建设中的工地、远郊的夜班厂房等,干完了活回自己乡下老家,这也会名声好很多。

但是他们会出现在高楼大厦、地铁公交人行道、商场购物等地方,会争抢部分工作机会,还有的甚至会通婚,这就不好。

如果我一辈子伺候祖辈传下来的那几亩地,多余的粮食上交或者只能按照指定的价格卖出,或许在某个春日里会碰到诸位游春的城里人,我杀只鸡,端上一些土特产,谦卑地看着诸位欣赏我早已看腻的“田园风光”,听诸位拍照吹牛音乐书画,我可能这辈子都不会成为臭名昭著的“凤凰男”,诸位采风完回去,扔下一点小钱,或者大方一点加点“小费赏钱”,在我的感谢声中潇洒离去,诸位会觉得“农村好可怕”么?

地位低的人,罪在不臣。

城市化不断深入,农村人口减少,你看现在关于小城市的种种讨论,又成什么样子?

轮到倒数第二名上场了啊~~

之后最顶端的人最大善人了,跟富人最美德有异曲同工之妙~

user avatar

最怕被知乎er瞎评价,瞎代表。

user avatar

对你们城里人来说,肯定是夏天的旱厕没有之一,具体可证,这不马上又到夏天了,找个真正的乡下一试便知,什么人性的龌龊在旱厕的腌臜面前都是弟弟。别整那么多虚头巴脑的把人性所有的弱点全扣在农民头上,你们说的那些所谓的“中国乡巴佬人性之恶大赏”现在在美帝城市里都天天闹着上头条,还没工作又没希望便只有争仨瓜俩枣的志气,这又不是人人都是、农民全占、城里没有、中国独有的东西,跟谁不知道似的。

我可以负责任的说,老八秘制小汉堡那个撤硕儿是假的,到处透着假,连个尿渍屎痕蝇蛹壳都没有,真的根本没那么干净,冬天也不行,房主再勤快也办不到,难不成一个旱厕谁还要天天垫土扫屎喷虫药空气清新剂,有这个钱早改造成室内马桶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