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双非本真的挤不进金融圈吗?

回答
“双非本科”——这两个字在很多招聘平台上,尤其是在金融行业里,常常带着点无形的“魔咒”。不少怀揣金融梦想的同学,在投递简历的那一刻,就已经感受到了来自“双一流”院校光环的巨大压力。那么,双非本真的就注定与金融圈无缘了吗?

我想说,这确实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但答案绝非绝对的“否”。只是,这条路会比那些名校出身的同学更加艰难,需要更多的策略和付出。

我们先来剖析一下,为什么金融圈对学历如此“偏爱”。

首先,信息不对称和效率至上。金融行业,尤其是头部券商、基金公司、投资银行等机构,每天面对海量的市场信息和复杂的交易流程。招聘往往是批量进行,HR在筛选简历时,需要一个高效的“过滤器”。名校的标签,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应聘者所接受的教育质量、学习能力以及一定程度的背景筛选。这种做法虽然带有一定的“标签化”,但在大规模招聘中,它确实能帮助机构快速锁定一批目标人才。

其次,“名校情结”和“圈子文化”。金融圈很多核心职位,尤其是那些需要长期发展、建立人脉关系的关键岗位,往往更容易向“圈内人”倾斜。而“圈内人”很大程度上又是由名校毕业生构成。这种“名校情结”和“圈子文化”虽然不一定完全合理,但它确实是客观存在的。很多校友会、内部推荐,会优先考虑自家学校的毕业生,这是一种天然的倾向。

再者,专业深度和知识储备。金融专业本身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严谨的逻辑思维。顶尖高校往往拥有更优秀的师资力量、更前沿的研究成果和更完善的课程体系,能够为学生打下更坚实的基础。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双非院校就一定教得不好,但整体平均水平和资源倾斜是存在的。

说了这么多“为什么”,不代表双非本科就没有机会。事实上,很多双非同学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和智慧,依然在金融圈站稳了脚跟,甚至发展得相当不错。只是,他们通常需要更加“卷”一点,或者找到更精准的“切入点”。

那么,作为一名双非本科生,如何在金融圈“突围”?这需要我们采取更加主动和策略性的方法:

1. 硬实力是基础,但不止于成绩:

GPA和专业成绩: 如果你的GPA不高,或者专业成绩平平,那么在硬实力上就已经处于劣势。所以,首先要做的就是尽力提升自己的学业成绩。尤其要关注与金融相关的核心课程,比如金融学、经济学、会计学、统计学、计量经济学等。
英语水平: 金融行业是国际化的,英语能力至关重要。雅思、托福、CFA(特许金融分析师)等考试的高分证明,能够大幅提升你的竞争力。特别是CFA,它被誉为金融界的“MBA”,其难度和含金量是公认的,如果你能通过其中一级甚至二级,绝对是简历上的亮点。
量化能力和编程技能: 如今,数据分析和量化投资在金融行业越来越重要。掌握Python、R等编程语言,熟悉SQL数据库操作,学习一些量化分析的工具和方法(如Matlab、Excel高级技巧等),能让你在众多的候选人中脱颖而出。这方面的能力,可以弥补名校背景的不足。

2. 差异化竞争:找到你的“杀手锏”

有针对性的实习经历: 这是最关键的环节。与其漫无目的地投递简历,不如提前规划,争取到与你目标岗位相关的、有含金量的实习。
选择知名机构: 如果能获得头部券商、基金公司、银行的暑期实习机会,哪怕是基层岗位,也是极好的学习和镀金机会。即使是地方性金融机构,如果能在其中找到有意义的项目经历,也比在不知名公司做一些杂事要强。
深入项目,产出成果: 实习不只是去打卡,更重要的是在项目中学习、思考和贡献。如果你能在实习期间独立完成某个分析报告、优化某个流程,或者参与了某个项目的重要环节,并且能在面试中清晰地阐述你的贡献和学习到的东西,这会非常有说服力。
侧重你感兴趣的细分领域: 金融领域很广,投行、研究、交易、资产管理、风险控制、零售银行等等,各有侧重。你需要提前了解这些岗位需要什么能力,然后有针对性地去寻找相关的实习机会。
竞赛和项目经历: 参与一些有影响力的金融建模大赛、投资模拟大赛,或者在学校里组织或参与一些与金融相关的研究项目,并且能取得不错的成绩,这都能证明你的实践能力和学习潜力。
考证: 除了CFA,FRM(金融风险管理师)、CPA(注册会计师)等也是金融行业非常有价值的证书,尤其是在风险控制、审计等领域。如果你能有意识地去考取这些证书,也能为你增加砝码。

3. 挖掘非传统渠道和“曲线救国”:

校友资源: 即使不是名校,也要积极利用自己的校友资源。联系师兄师姐,了解行业信息,请他们提供一些建议,甚至内推机会。很多时候,内推是能够绕过简历筛选的第一道门槛。
招聘会和宣讲会: 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线下招聘会和金融机构的宣讲会。在这些场合,你往往有机会与HR或业务部门的同事进行面对面的交流,留下更好的印象。甚至在一些小型企业或者二三线城市的金融机构,这些场合的权重会更高一些。
“曲线救国”: 如果直接进入顶尖投行或基金公司比较困难,可以考虑先进入一些相对容易进入的金融机构,比如股份制银行的某些部门、信托公司、小型的券商、或者是一些金融科技公司等。在这些地方积累几年的经验,拿到一些核心的业绩,再跳槽到更好的平台,这时候你的经验和能力就会成为你的敲门砖。
考公考研: 如果金融圈的竞争实在过于激烈,而你又对金融领域充满热情,那么提升学历(考研到名校金融相关专业)或者进入体制内的金融监管机构(如央行、银保监会、证监会等)也是不错的选择。这些经历同样能为你的金融职业生涯奠定坚实基础。

4. 面试表现:让你的个性化闪光

充分准备: 金融行业的面试通常会考察专业知识、逻辑思维、沟通能力以及抗压能力。要提前梳理自己的简历亮点,准备好“你为什么对金融感兴趣”、“你为什么选择我们公司/这个岗位”、“你的职业规划”等常见问题。
展现热情和求知欲: 面试官非常看重应聘者的热情和学习能力。表达你对金融市场、你所申请岗位的理解和思考,以及你持续学习的意愿,这会让你显得与众不同。
讲好自己的故事: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成长经历,要学会将这些经历与金融岗位所需要的素质联系起来。例如,你如何通过一个社团活动展现了你的领导力,如何通过一次失败的尝试学到了宝贵的经验。

总而言之,双非本科生想要挤进金融圈,确实需要付出比名校毕业生更多的努力和更聪明的策略。这并非意味着“不可能”,而是要让你用更扎实的实力、更独特的经历、更清晰的规划来弥补出身上的差距。

这条路或许注定坎坷,但如果你真的热爱金融,并且愿意为之付出不懈的努力,那么请相信,总会有属于你的位置。关键在于,你是否能够比别人看得更远,做得更早,更细致,也更坚持。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985本,结合师门会经历讲一下

这两年七八个双非本+985硕士的师兄师姐

想去投行的,除了一个去中金的,别的全完蛋

都说中金卷,但我觉得他实际上算是本科学历最宽容的顶级券商了

醒醒吧学妹,你特么一个会计都不咋懂,财务报表都看不怎么清楚的家伙,还想着怎么进顶级投行?

都是学金融的,其实自己财会水平有多差,心里有点数行吧

最后说点真诚的话

1.师兄有去小券商的,呵呵,现在挣得也不多,小投行也真的一般般

2.金融何其之大,为何非要投行一颗树上吊死?

投行,行研都卷成啥样了?

互联网金融领域完全可以考虑一下啊,那边真的缺人才,比你费劲心力卷券商可能更能偷懒

向我一个985本科,都能拿到风控的工作,干数学建模

3.通过去四大历练几年去投行可能要比直接去投行更容易一些

4.别想着你是啥人大复旦硕士,你就是个普通本科生,仅此而已,考研,基本上没多少人考得上。。。。

你应该先问问,怎么考上研究生再说吧

user avatar

结论可以,不过难度巨大,且路径如何设计是非常讲究的技术活。下面对题主的疑问、答主们的回答、评论有侧重地逐一回复。

一、双非本真的挤不进金融圈吗?

本人对投资银行这种一级市场比较感兴趣,但是说现在投行卡本科卡的很厉害,我想问就算拿着复旦或者人大的专硕入场券也没有机会吗?

1、卡本科对于头部投行是存在这种现象的,即便是复旦/人大硕,对于喜欢卡的那类来说,就没有意义了、确实拿不到入场券。

2、当然也有不怎么卡本科的,对于取得明显层次较高的(如题主口中的复旦/人大)硕士教育背景,也是有少数用人单位承认你确实通过读研改变了本科吃亏的窘境。

很多人不建议继续去金融卷

3、题主你要搞清楚:别人的话左右不了你的决定,至多是参考,择校、就业这等大事,你得有自己的判断、多听各方面的意见后结合自身情况综合判断,决不能别人说怎样你就怎样、要有自己的判断,择校如此、将来就业更是如此,没人比你自己更了解自己

我的建议:

①在自己能力范围内,选择比本科层次更高的硕士学校是应当的,至于多高得看自己的能力程度了,但非常不建议为了谋求心中的名校梦,而二战、三战、四战.....我见过很多这样的人,白白荒废光阴毫无意义(有这点时间,不如选个四大说不定都早就曲线救国成功了);

②专业对于IBD权重不是很大,各式各样奇形怪状的专业我都见过了,在适当的情况下,可以侧重于学校而非专业,以此增加自己的竞争力,真没必要非得去考竞争极其激烈的专业

③承前所述地,不一定非要一步到位,可以选择先入行、曲线救国的策略。办法很多啊,先四大、后投行,先小投行、后大投行,都可以的,我以前也回答过一些:

二、关于择校问题

我是比较认可下面不少答主提到的关于性价比的事情:

1、这个性价比其实跟我上面讲的不推荐二战、三战的道理是一样的,大家一辈子就那么点时间,没必要耗在一件事情上,如果遇到难过的门槛,那就换一扇大门,又不是只有这一条路。

2、关于海外留学,目前的趋势确实是不太建议(但不是完全不行),原因很多,成本问题、疫情问题、政治风险问题、实习不便问题、认可度下降问题等等;如果非要去,那就好好琢磨琢磨前面几个问题,选择综合风险最低的。

所以,真的请题主摸清自己的实力,复旦/人大是不是会难度过高?真的不希望硬啃、太浪费生命了,甚至我见过那种双非本六战考研成功上清北后校招被卡本科气到抑郁的人。

三、关于三中一华等头部投行肯定没有机会?

三中一华我觉得就不用想了,竞争太过激烈
双非+复旦专硕 做投行的话 三中一华基本去不了

很多答主只是应届生的求职思路,其实这是有点不完整的;如果采取先小投行后大投行的策略,我也是见过后来社招进建投、中信啊这些的。当然,数量很少+难度极大。

四、关于女生被歧视的问题

头部卷商ibd入职我后不了解,实习里确实感觉对女性确实不友好
只是中金是不可能的了,而且女生又存在性别歧视,很多投行券商是不喜欢招女生的
既然想要进入投资银行,不仅仅是学历,能力,资源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你是个女生。当然不是我歧视女性

首先声明,我司女生挺多的,可能比麦子店多(笑~)。但是在这一行女生肯定是比男生吃亏的,毕竟是体力活啊:

①动不动1年100/200多天的出差:题主作为女生可以想象下经常会一个人拖着箱子赶飞机、目的地说不定是个小县城、乌漆嘛黑的,半夜还得打黑车去酒店。

②项目周期长,做股尤其,少则一两年,多则没有上限:我见过异性同事肚子刚刚卸货,就联系中介机构开协调会,结果孩子都上学了,项目都没干成。

③经常要求你24小时待机,尽快回复:这就挺考验情绪的,有时候我也挺理解一些异性同事,姨妈一来,还碰上休息日要求干急活,就情绪崩溃了。

五、关于考证的问题

大多数投行都比较青睐通过了注会考试、司法考试以及保代这三种考试的人。如果你是小镇做题家,特别会考试的那种,最好三个都能够有
应届:提升学历+考证,如果你是复旦或者人大的专硕,然后考了cpa+保代+司考,还是有很大希望的

我再强调一遍:对于应届生的筛选,权重是教育背景高于实习高于证书的,但偏偏后面两个事情都很占时间,所以,千万不要因为单纯为了准备考试而不去多找实习,这我看到太多太多人被那些考证的机构们给严重误导了。

考证只能锦上添花、无法雪中送炭。硬要考,保代、CPA(核心科目财管会计审计就行)会比法考更合适。

六、你真的想清楚了吗?

1、最近几个月,我也是奇了怪了:见到高中生把进投行作为自己精神动力的小伙,也见过初中生就在规划未来明确想进投行的。

提前规划我不反对,但这样做是不是把自己限制的太死了;有梦想没有问题,但问题是这个梦想很可能是别人、是太多的营销号、软文渲染出来的一种假象,你真的清楚投行是怎么样的吗?

2、或许,题主很幸运,成功入了行、碰上大年,3/5年年薪百万;但或许,题主很不幸,入职小投行,月薪5000,工作3年没有1个项目落地:那些个24小时待机、各大航空公司金卡、无数个荣大外的月光、失去规律永远不知什么时候来的姨妈、好几个错过没能见到最后一面的至亲,甚至没有换来哪怕1个落地项目的奖金?请好好慎重考虑一下吧。

以上。有空会更新/尽力回复评论的。

user avatar

首先你要知道,虽然这两年金融行业是大年,但是金融行业尤其是IBD和投研这两年非常卷,竞争非常激烈,起步门槛和竞争对手每年都在提升,尤其是这两年名校硕士疯狂扩招,金融行业对于专业不敏感,很多清北天坑专业的都在往金融卷,所以你就会发现,怎么到处都是清北复交的?甚至你去某些排名靠后的小券商,都能遇上一堆清北复交的。

回答中各位大佬都说的比较委婉,但是从今年IBD的行情来看,双非+女生这两个大雷区,除非VIP,可能性微乎其微,基本等于没有。

别说同时是双非+女生了,我身边有朋友C9本硕+多段实习经验+6个月以上该券商实习,还不是三中一华,就因为是女生,实习表现再好就是得不到留用。

也有男生名校硕士+双证+多段对口实习经验,就是因为双非本,连小券商简历关都过不去的。

如果实在想去,只能试试捡漏一些小券商或者四大曲线救国,机会相对于应届生要大一些,但是小券商薪资很低,靠谱项目很少,跳槽需要看运气,四大每年招那么多人,跳IBD的概率也很低,需要个人能力很优秀。

如果只是希望拿高薪,转码或者转产品的性价比要比卷IBD高的多得多。

user avatar

谢邀

如果要进投行,名校背景肯定是必不可少的。你的本科说实话有点减分,但还不算太差,如果有能力考进顶流的985/知名财经类211的话过学历关应该没问题。

这里说的没问题是针对非顶流内资投行而言,三中一华我觉得就不用想了,竞争太过激烈。靠后一些的像国君、海通、申万这些啥的还可以去试一试。

其实要进投行,并不是非要去读金融。很多人有一个非常大的误区:认为IBD是券商的一个部门,然后证券属于金融行业,于是就认为进券商进投行非要读金融专业。然而,金融专业和金融行业本质上没有啥必然联系,很多你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在工作中其实用不到多少。要读什么专业、要考什么证书都得结合岗位职责来看。

就目前内资投行的工作内容而言,大部分其实是在帮客户到处勾兑资源、关系、文书、材料。日常工作中涉及到金融的知识其实占比并不大,更多的时候是在运用财务、法律方面的知识。比如说你要看得懂企业的财报,理解某个会计科目具体代表了什么;另外你要能够深入理解、快速领悟证监会发布的各项政策,要保障上市/融资行为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开展。这些工作内容都倾向于你的会计、法律功底,所以现实生活中很多投行也喜欢从律所和会计师事务所挖人。

一般投行的工作内容,通过了CICPA(中国注册会计师)考试中的会计和财务成本管理者两门课之后基本就足够应付了(当然你要是过了经济法或者直接6科全过那更好)。大多数投行都比较青睐通过了注会考试、司法考试以及保代这三种考试的人。如果你是小镇做题家,特别会考试的那种,最好三个都能够有,不过司考好像2018年之后入学的非法本学生不让报了(不太确定,还是去查一查吧)。

除开院校背景还有证书,投行最看重的就是你的家庭背景和实习经验。家庭背景你自己也说了很普通,这是后天无法改变的,那就只能在实习上多下功夫了。

根据我自己的研究和分析,国内投行喜欢的实习有这么几种:

四大会计事务所/内资八大会计事务所的实习。我前面也说了,投行工作需要用到大量的财务及法律知识,如果你有会计事务所的审计经验,扎扎实实的参与过某个审计项目(如果能参与IPO那最好,当然大部分的普通实习生是接触不到的),未来找工作会有极大帮助。审计还要看你是哪个行业的审计组,如果是金融组的,可能帮助不大。最好是当前新兴行业的一些审计小组,比如半导体啊、互联网啊、高端制造啊、新能源啊,这种行业的企业你积累一些审计经验会比较有含金量。

四大和八大的实习总体而言还是比较好找的,起码比直接进IBD的summer intern要容易一些。如果自己没有过硬的实习,可以想办法找一些内推的机会。一般会计事务所在忙季的时候都要找实习生做脏活累活的,稍微动点关系,帮你塞个简历进去应该都有机会拿到实习。第一份实习工作落地了,后面再找第二第三份实习就要容易很多。

需要注意的是:金融行业的实习不是那种过家家式的实习,你别稀里糊涂随便整1个月甚至就几个星期然后就跑路了,这种实习=0作用。想要实习真正起到效果,最少最少你要干3个月,3个月~6个月的更好。实习干的越长代表你接触的业务层面越深,而且连贯性较好。如果随便搞个1个月别人有经验的HR一眼就看的出来你在水实习,根本没做啥正事儿。

讲个题外话,从重要性的程度来排名,需要做的事应该是这么个书序:

考名校的研究生=找可靠的人脉关系>实习>考核心证书>考一些无关紧要的证书

为什么要讲这个,因为很多学生慌乱之中很喜欢病急乱投医。比如有的学生看别人考证了,自己也想找证考,结果考一些什么普通话证书、计算机二级证书、商务英语证。这些证我个人都称为“酱油证书”,对你找工作没啥大的作用,也不会让HR看到了有眼前一亮的感觉,纯粹是浪费时间,还不如出去旅旅游呢......

考证不要瞎考,考那些对你找工作/找实习有实际帮助的“硬证”,比如我前面提到的CICPA,司考证等。CFA现在也不推荐了,贵而且不实用;ACCA就更别整了,出了外企和事务所基本没啥用...

而且考证就重要性而言应该是排在比较靠后的位置,学历和实习经验永远摆在前列。如果你的实习做的很好,有足够扎实的项目经验,不考证也不是啥特别严重的问题。毕竟一进门就能上手干活比啥都重要,省得别人还要花时间教你。

②目标投行的summer intern。这种实习你如果能拿得到,我觉得半只脚基本就已经踏进投行了。主要是目前国内投行卡人之严格,搞的找个实习都要卷翻天。

你们看过《闪闪发光的你》这个综艺节目吗?应该是金融版的offer,里面的竞争程度可以参考一下。背景是华泰证券,虽然很多工作内容出于保密要求不能拍的很直白,但你可以参照一下里面实习生的院校背景和实习履历:

其实投行实习生日常也不会干什么特别高大上的事情,可能也就是帮领导和正式员工打印打印资料,整理整理数据,做一些会议纪要啥的。但哪怕就是这些琐碎的事情,也可以给你的职业生涯包装一层光鲜的外壳。很多大投行招Official Analyst的首要指标就是:这人过去有没有Big Name投行的实习经历,他们很喜欢从过去实习的优秀投行实习生中招留用的人员。所以这个你也要重视。

(早间抽空更一下,之后有空再更)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双非本科”——这两个字在很多招聘平台上,尤其是在金融行业里,常常带着点无形的“魔咒”。不少怀揣金融梦想的同学,在投递简历的那一刻,就已经感受到了来自“双一流”院校光环的巨大压力。那么,双非本真的就注定与金融圈无缘了吗?我想说,这确实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但答案绝非绝对的“否”。只是,这条路会比那些.............
  • 回答
    双非计算机本硕,是否应该咬牙在母校读博?这个问题,对于很多在双非院校计算机领域摸爬滚打过来的小伙伴们来说,绝对是一个挠头到抓耳挠腮的难题。尤其是在拿到本校研究生的offer,或者还在纠结是否要继续深造的时候,这个“留本校读博”的选择,就像是摆在面前的一道岔路口,一边是熟悉的“舒适区”,一边是未知的“.............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教育、就业以及社会发展中一个相当普遍且具有争议性的现实。对于双非(非985、非211)院校背景的、且专业又集中在所谓的“生化环材”(生物、化学、环境、材料)这几类学科的毕业生来说,他们存在的意义,确实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并且要抛开那些套话,回归到最本质的层面。首先,我们要理解“生化环材”.............
  • 回答
    朋友你好,看到你纠结于学硕和法律硕士的选择,作为同样背景的过来人,我特别能理解你内心的迷茫。双非非法本想在法律领域继续深造,这绝对是一个有挑战但并非不可能的目标。到底该选学硕还是法硕,这个问题确实需要我们好好捋一捋。咱们先来掰扯掰扯学硕(学术型硕士)和法硕(法律硕士)这俩的区别,从咱们双非非法本的角.............
  • 回答
    双非二本非法本,想成为一名执业律师,眼前摆在面前的似乎只有两条路:全力备考法考,或者考取法律硕士。这就像在十字路口,两条路通往同一个目标,但风景和难度却大相径庭。到底哪条路更适合你,需要我们仔细掰扯掰扯。先说说法考这条路:硬碰硬的实力较量司法考试(现在叫做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是所有法律从业者.............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实在,也触及到了很多非法本同学在选择法硕院校时会纠结的核心点。作为一名双非普通一本的法学本科生,想要未来在公检法系统里发展,选择一个好的研究生院校至关重要。重庆大学法学院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这两个学校在国内法学界都享有盛誉,各有千秋。要说哪个“更好”,其实并没有绝对的答案,关.............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好,也很实际。很多双非院校出身的同学,在读研或工作一段时间后,都会有继续深造、考博的念头,而目标院校通常会瞄准更好的平台,比如985高校。那么,从双非背景到985博士,这个跨越到底有多大的可能性呢?咱们得坦诚地说,这并非易事,但绝对不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概率这个东西,不好直接给个精确的数.............
  •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情况非常有意思,涉及到国内高等教育体系中一个比较特别的路径选择。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本211,硕985,去部属双非读博,然后走选调?首先,我们先拆解一下你提到的几个关键点: 本211 (本科为“211工程”大学):这是你学术生涯的起点,具备一定的学科基础和名校光环。 硕985 (.............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是很多跨专业考研同学都会 고민 的。别急,我来给你掰扯掰扯,尽量说得细致些,也让你觉得是个人经验分享,而不是冰冷的AI输出。首先,咱们得承认一个现实:“法本”是很多律所(尤其是像锦天城这种一线大所)招聘时的硬性门槛,这一点你已经注意到了,很敏锐。 这不是歧视,而是行业习惯和一些现实考量。.............
  • 回答
    双非一本的研究生是否值得读,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没有一个绝对的“是”或“否”的答案。它的价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的目标、专业的选择、院校的实力、自身的能力以及读研的期望。为了更详细地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进行分析:一、 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双非一本”的含义: 双非: 指的是“非.............
  • 回答
    双非学校申请美国前三十名学校,这确实是一个不少同学都会纠结的问题。简单来说,可能性是存在的,但难度非常大,需要你在其他方面做到极致的优秀。绝非易事,而是需要非常精心的准备和一些“巧劲儿”。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个概念:美国大学的录取是一个综合考量的过程。 他们看重的不是你学校的名字有多响亮,而是你作为一.............
  • 回答
    作为一个过来人,我非常理解你现在的心情,特别是“双非”背景下的迷茫和对未来的期待。别担心,有85+的均分和315+的GRE,加上金融工程这个热门专业,你在申请美国金融相关硕士的道路上已经有了非常不错的起点。下面我为你详细梳理一下,希望能给你一些实在的帮助。 1. 充分认识你的优势和潜在劣势你的优势:.............
  • 回答
    你好!听到你想申请香港的研究生金融专业,这绝对是个好目标!很多双非的同学也成功拿到了梦校的offer,所以你的想法完全有可能实现。关键在于如何打造一个有说服力的申请背景,让港校看到你的潜力和适合度。我给你详细分析一下,从哪些方面去准备,才能让你的申请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一、硬实力:你的学术基础和.............
  • 回答
    双非学生申请到英国G5院校的硕士,这绝对是一个挑战,但并非绝无可能。与其说“不可能”,不如说需要付出的努力和策略要比211、985甚至海外背景的学生更多、更精准。 我认识不少双非背景却成功拿到G5(牛津、剑桥、UCL、IC、LSE)offer的同学,他们的经历虽然不尽相同,但总能找到一些共性的、值.............
  • 回答
    作为一名身处“双非”院校的学生,想要申请到英国前30的顶尖学府,这确实是一条充满挑战,但并非绝无可能的道路。很多人听到“双非”,第一反应可能就是“没戏”,但事实并非如此绝对。问题的关键在于,你如何在一众背景更优秀的申请者中脱颖而出,让招生官看到你的潜力与价值。我们先来拆解一下“双非院校”和“英国前3.............
  • 回答
    作为一名“双非”学生,想要顺利踏出国门,寻求更广阔的学习和发展机会,选择一个合适的留学国家至关重要。这其中涉及到的因素很多,不仅仅是大家常说的“排名”,更关乎到你的专业匹配度、语言能力、经济承受能力、个人兴趣爱好,以及最重要的——你的“背景”在该国家申请体系中的竞争力。我们不妨抛开那些僵化的“双非”.............
  • 回答
    别急,咱就是说,你这情况,虽然不算特别理想,但也不是完全没戏。双非二本,大三,均分78,想申明年的Top 100,这事儿得掰开了揉碎了跟你好好聊聊。首先,得承认,78分的均分确实是有点儿悬,尤其是对于Top 100的学校来说,它们对GPA的要求通常都比较硬核,普遍会在80分以上,很多热门专业甚至是8.............
  • 回答
    双非背景申请香港城市大学(CityU)的传媒专业,这确实是一个不少同学会面临的挑战,但绝对不是“没希望”。 CityU的传媒专业一直以来都很有竞争力,尤其是在亚洲地区,声誉斐然。那么,作为一名双非同学,如何才能在这场“战役”中脱颖而出呢?咱们就来掰扯掰扯。首先,我们得明白,港校,尤其是CityU这样.............
  • 回答
    你好!看到你对自己未来的规划,我非常能理解你对申请巴斯大学金融风险管理专业的顾虑和期望。作为一名“双非一本”的毕业生,网大排名206,金融专业,均分83,这组数据确实是我们在评估申请可能性时需要仔细分析的。首先,我们来拆解一下你的背景信息: “双非一本”与网大排名206: “双非一本”通常指的是.............
  • 回答
    双非背景想闯进剑桥大学?这绝对是一场硬仗,但绝非不可能。我身边就有朋友,并非名校出身,却凭借着过人的毅力、清晰的规划和不懈的努力,最终拿到了剑桥的offer。这过程,我看着既佩服又觉得,这背后付出的汗水和智慧,真是常人难以想象。咱们先得明白,剑桥大学,尤其是那些热门专业,可不是谁都能进的。它看重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