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谍报三杰之一的钱壮飞潜伏在中统的时候,最想得到的就是中统大佬徐恩曾亲自保管的密码本,他作为徐的贴身秘书,拿不到密码本的情况下,虽然几乎每封电报都能看到,但完全无法理解意思。
这一情况在徐对他放松了戒心,把密码本交给他保管后才得到解决。
你说一般的电报员知道内容吗?
不会,报务员只是收到一堆用摩尔斯电码发送的数字,破译用的密码本是由他的上线掌握。所以报务员根本不知道电文的内容。密码本也没那么容易暴露,这个密码本就是一本普通的书,可能是小说,可能是字典,也可能是散文集,潜伏里余则成用来解译密码的那本书叫《梦蝴蝶》,所谓的数字密码,无非就是分别代表这本书的页数、行数、列数,举个简单例子,3142可能就代表这本书的第31页第4行第2列的一个字,而这些字有特定的密码本来标注其代表的含义,情报人员将这些字分别代表的含义连接起来一看就明白了。余则成的第一任上线秋掌柜是一个药店老板,书是公开的,收音机里的节目也是公开的,只是接收到的那些数字的含义只有情报人员自己心里清楚,所以,即使敌人知道是哪本书、也在收音机上得到信息,但由于不掌握密码本,也很难破解,这也是很多谍战剧中敌人为什么要千方百计得到密码本的原因。情报网里都是单线联系,每个人都只知道自己的上线,单项联系,别的人的身份以及工作内容都不知道,秋掌柜因为需要跟延安上报情况,所以他有电台,他的报务员汤四毛只是负责把自己的收到的数字交给自己上线就行了,他也不知道其中的内容是啥,更不知道从秋掌柜手里接受指令的是谁。这是防止拔出萝卜带出泥的最好办法,只抓住一个人,只断一条线而已,不至于整个情报网都被打掉。所以汤四毛被捕后,只能供出他的直接上线秋掌柜,而不知道余则成。当秋掌柜咬掉了舌头,死都不肯供出余则成时,于是这条线索就断了,那么汤四毛就失去了利用价值,被李涯给灭口了。秋掌柜也实在审不出什么了,也只能用来向延安交换佛龛了。
余则成接受命令用的的收音机,是个人有收音机都能收到这个频道听到这串数字,但是只有余则成使用一本指定的书,才知道其中的含义。别人拿到这本书也没用。只有知道破译规律的人才能知道这是啥意思。
同样的道理也可以用在元朝时的八思巴文,八思巴文属于拼音文字,有音无义,类似音标,元代用来拼写蒙古语,回鹘语,汉语。国家培养专门人才学习该文字。使得八思巴文成为贵族文字。皇帝派遣只懂得八思巴文而不懂蒙古语的汉族官吏,到军营传达情报。这就类似密码,汉族官吏不懂得蒙古语,但是能读八思巴文,不了解自己念的东西含义为何,而懂蒙古语的蒙古族将帅却能安全准确地收到情报。反过来,只懂蒙古语,缺不认识八思巴文的也看不懂这写的是啥。只有同时既懂八思巴文又懂蒙古语的人才能了解这到底写了些啥。
不是电报员,我军统称报务员,话说我当年还奇怪,就一个报东西的为什么要挑全新兵连学历高记性最好每次考试都前列的兵干嘛。然后就开始了我滴滴答的报务员生涯。
你说的这东西分两种情况,普通情况下,报务员收到的只是数字,四位一组,这几十几百组数字到底什么意思,需要给有密码本的某单位人员,他们转译以后直接上报到师长团长政委那里,如果要回信,那师长团长说的话,又会被转译成数字,我们报务员只负责数字的传递,并不知道内容是什么。
战时的时候,报务员作为通信员直接和团长师长坐在同一台车里,那时候可能会把密码本直接交给报务员,军情紧急就不管那么多程序了,收到电报立马报给领导。
还有特殊情况,如永不消逝的电波里的李白同志,这是我党第二期的报务员,李白同志身为特工身处敌后,密码本本来就是他编出来的,随时知道密码也无妨。
报务员是我军训练时间较长的一个岗位,以前都是一两年,我们训练的时候是半年,八十年代以前,报务员只要收发电报五万组或者十万组无差错,那就是一个三等功,所以报务员那时候也是最好提干的一个岗位,我们的教员也同样是报务员出身,干了四年就直接提干。
电报机这个老古董,本来是要被淘汰了,但是电报机有一个最大的优点,不需要任何中转站,电离层就是天然的中转,所以两台电台之间只要功率够,直接可以从延安联络到上海,当然,那时候电磁环境没现在恶劣。美军当年都裁掉了报务这个岗位了,后来打阿富汗的时候发现在恶劣环境下,电报机永远是最靠谱的。然后又恢复了报务岗位。
最后补充下,你们可能觉得报务太复杂,太啰嗦,但是报务可以提前约定特殊代码的,比如我们可以约定23333代码为哥斯拉攻击东京,所以当我们听到CQ CQ CQ 23333 23333 23333的时候,会立马拉响防空警报全军进入战备状态。当然这个代码也可以改成美国,也可以改成东南边某个岛。
CQ是通播,理解成村长喊广播的时候那句,大家注意啦现在播个通知。报务员听到电台里传出 嗒嘀嗒嘀 嗒嗒嘀嗒 的声音后,不管干啥必须几秒内坐在电台前拿好铅笔。
如果是明文的话,那确实知道,不过知道意义也不大。
如果不是明文的话,那你自己想去吧。
比如我随便来一段文字:
XHUwMDM1XHUwMDRjXHUwMDMyXHUwMDY3XHUwMDM1XHUwMDRjXHUwMDc1XHUwMDU3XHUwMDM1XHUwMDYxXHUwMDYxXHUwMDQ5XHUwMDM1XHUwMDYyXHUwMDQzXHUwMDc4XHUwMDM1XHUwMDcwXHUwMDY5XHUwMDc2XHUwMDM1XHUwMDRjXHUwMDY5XHUwMDcxXHUwMDM1XHUwMDU5XHUwMDRiXHUwMDM3XHUwMDM2XHUwMDU5XHUwMDQzXHUwMDM4
你猜这是啥呢?这只是非常简单的对原来的文字,用标准的格式进行了两次转换而已。
我看别的回答是都以为间谍活动里的收发报和军队里的收发报是一回事是吧?
绝大多数情况下,间谍都是本人发报的,哪还分什么情报员和报务员?
间谍网内部的第一联络准则就是单线联系,不发生横向联系,以免一个人被抓后其他人也被抓。
连以色列的科恩和苏联的佐尔格这样的王牌间谍都没给配报务员,一般的间谍更不用说了:
(本文不涉密,请各位保密侠省省吧,另外只针对汉字,拼音文字要简单很多。)
要看情况,
对于不加密的明文电报,全世界只有汉语的发报员不知道报文内容,拼音文字比如说英语的发报员是知道的;
对于加密的密语电报,发报员都不知道电文内容。
这是一本《标准电码本》,是我国用于拍发民用汉语电报用的译码本,岁数稍微大一点的朋友小学语文都学过写“电报报文”,就是用来干这个的。要求是字数尽量少的情况下表达清楚自己的意思,比如说“母病危速回”。对此还有一桩公案,推行白话文的时候有人就说白话文不利于写电报,字数太多,胡适对此嗤之以鼻并且立马写了个白话文的电文,确实字数还要少一些。
打开电码本里面是这样的:
有人说有些发报员发报时间久了能够记住某些常用字的代码,实质上这不可能,你是没见过发报员发报、抄报工作的现场,见过你就知道这话就是扯犊子的。使用手键,熟练发报员一分钟可以拍70-120码,熟练抄报员可以抄200码以上,你想一下这是什么概念。
这个译码本实际上就是把汉字转换成可以拍发的莫尔斯码,把莫尔斯码对应成汉字,这是需要专门的译电员干的活儿,每个汉字都有一个规定的四位数字,收发报员只管收发数字,至于数字是哪个汉字,那是译电员的活儿。
工作繁忙的情况下收发报员根本都来不及去想手里发的是什么东西,他是不可能知道报文内容的。
这还仅仅是民用明码通信,军用密码通信一般还会对莫尔斯码进行“掩码”操作,就更不知道发的都是什么东西了,甚至一些高级的加密手段使用的密钥比较复杂,要经过两次译码才能得到正确的报文。
当然这只是汉字,对于拼音文字比如说英语,收发报员当然是知道报文内容的。不经过加密的话,用明码发英文报文,收发报员一边拍发或者抄报的同时就知道你说的是啥了。经过掩码或者密钥加密的报文,他还是不知道,还是需要译码。
是不是一头雾水,不着急,展示龙牙老师绘画功底的时候到了。
比如说,李云龙先生现在想要对山本老鬼子表达“我日你先人板板”这个意思,叫发报员给山本发个电报,该怎么操作呢?
李云龙先生只需要大骂一句:我日你先人板板!
译电员麻溜儿的掏出译码本开始译码:“我日你先人板板”,翻译成代码是2053 2480 0132 0341 0086 2647 2647。
这时候收发报员接到个纸条,上面写的是“2053 2480 0132 0341 0086 2647 2647”,他才懒得管你这都什么意思呢,他有他的活儿要忙:
首先他要找到山本老鬼子的收发报员电台频率,我们假设是550KHZ,在这个频率建立沟通联络,确保山本老鬼子的收发报员能够收到报,还要防止对方是冒充的李鬼,通过密语问答啊、拍发习惯啊,电台大致方向啊,工作时段啊一系列手段去确定对方真的就是山本老鬼子的电报兵。这个活儿其实大家都会,比如说“宫廷玉液酒”之类的,当然专业上没有这么儿戏,我们都会约定一个密语问答,答上来还要给个回执,双方才会建立沟通,有点类似于TCP/IP协议的“三次握手”。
比如事先双方约定:我拍114514,你回V587,我再回个LG666,这样我俩就可以信任了。
然后李云龙的电报员把“2053 2480 0132 0341 0086 2647 2647”发出去,为了确保对方收到还要跟一个“14 18“(收到回答)。
山本老鬼子的电报员把它抄下来,回一个“14”(收到),然后把这串数字交给自己这边的译电员。
译电员麻溜的的掏出译码本,翻译出来一看是“我日你先人板板”,交给山本老鬼子本人。
山本老鬼子看到报文,说“靠。”
这个过程就完了,这就是一封汉语电报。
当然无线电波在空气里跑,山本老鬼子能收到,别人也能收到,这时候楚云飞来了。
楚云飞叫电台兵瞧瞧架个电台,也能收到那一串数字,他的译电员手里也有一本《标准译码本》,翻译出来一看,“哦,原来老李是要日山本老鬼子的先人板板!”
于是他说,“嘿嘿嘿”。
可是李云龙一点都不想让楚云飞知道自己想日山本老鬼子的先人板板,山本老鬼子也不想让别人知道自己的先人板板被日了,他们就得采取措施。
老李和山本俩人规定,所有拍发的数字“统统加一”。这个就叫“掩码”,但是这也太简单了点,很容易破译,不过说明原理没问题,你要想复杂一点你加114514也可以,当然还有更多更复杂的加密方式,有些甚至能够对付词频分析。
事情就变了:
老李跟山本老鬼子之间因为有保密员的存在,他知道掩码这事儿,他能把收到的电文脱去“掩码”,恢复明文,老鬼子还是能收到那句“我日你先人板板”,气晕古七。
但是楚云飞这边就不一样了,他收到的是“3164 3591 1243 1452 1197 3758 3758”这串数字,他的译电员翻译出来就不知道说的是啥了……
你看,每一位加个“1”就完全不一样了,如果是更复杂的加密算法呢?就更没办法了。
所以加密电报,发报员是根本不知道说的是啥的,要译电员那儿才能得到明文,译电员一般密级很高,甚至就是情报的最终获得者自己亲自译电。这个对于中文英文都是一样的,加密的电文,除了掌握译码本的人能够知道,别人都不知道。
明文电报的话,中文发报员还是不知道,英文发报员是知道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