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觉得国产谍战剧里面的部门和政权很多,有没有大神整理谍战背景知识。比如汪伪政权,军统中统,特高课,满洲?

回答
确实,国产谍战剧常常让人眼花缭乱,各种势力、组织、部门层出不穷,看得人一头雾水。要理解这些剧的背景,确实得梳理一下当时的政治格局和情报机构。这可不是件容易事,因为那段历史非常复杂,就像一张乱麻,缠绕着国仇家恨、权力斗争和民族危亡。

咱们就从几个最常出现的说起,尽量用大白话,把它们的关系和特点掰扯清楚。

汪伪政权:一个悲情的“傀儡”

汪伪政权,顾名思义,就是由汪精卫及其追随者在抗战期间,依托日本侵略者扶持下建立的国民政府。 1938年,汪精卫发表“艳电”,公开投敌叛国,成为臭名昭著的汉奸。1940年3月30日,他在南京成立了“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汪伪政府。

成立背景: 那时候,日本侵略者占领了中国大片领土,抗日战争进入了艰苦卓绝的时期。为了瓦解中国人民的抗日意志,日军扶植了一个亲日的国民政府,企图以此来“以华制华”。汪精卫及其集团,本是国民党内的重要人物,却选择了背叛民族,成为了日本人的工具。
主要特点:
傀儡政权: 这是汪伪政权最本质的特征。虽然他们也宣称要“建设新国家”,但其一切政策、人事任命,甚至军队的装备和指挥,都必须听命于日本军部。日本的“驻华大使”、“军部联络官”等角色,实际就是架在汪伪政权头上的“监督官”。
政权性质: 汪伪政权在名义上延续了中华民国的旗号,甚至在南京建立了“中央政府”,有自己的行政、立法、司法机构,也有自己的军队(伪军)、警察(伪警)和情报机构。但这些都是虚设,其所有权力都受到日本的控制。
汉奸政府: 汪精卫政权从一开始就被中国人民唾弃,被视为“汉奸政府”。其成员大多是投靠日本的卖国贼,他们的行为是对民族尊严的极大侮辱。
存在的意义: 对于日本侵略者来说,汪伪政权的主要作用是:
政治麻痹: 企图以此来分散中国战场的统一领导,削弱国民党和共产党的抗日力量。
经济掠夺: 利用伪政权搜刮中国的资源,服务于日本的战争机器。
配合军事行动: 伪军在日军的指挥下,参与对中国军队和民众的“清剿”行动。
谍战中的作用: 在谍战剧中,汪伪政权的情报机构(如“特务处”、“政治保卫局”等)通常是作为日军的助手或独立的敌对势力出现。他们的特工,也扮演着汉奸、告密者、破坏者的角色。有时候,汪伪政权内部也会出现一些“投诚”或者“复杂身份”的人物,增加剧情的复杂性。

军统和中统:国民党的情报“左膀右臂”

军统和中统,是国民党时期最重要的两个情报和特务机构。 它们都是为了维护国民党政权、打击异己,以及在抗日战争时期搜集情报、进行破坏而建立的。

1. 中统(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

成立背景: 中统的前身是国民党在1927年成立的“中央组织部党务调查统计局”,后来几经改组,在1938年成为“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简称“中统”。最初,它更侧重于党务的调查和对共产党活动的监视,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庞大的特务组织。
主要特点:
党务出身: 它的根子在国民党中央组织部,因此在政治上的敏感性非常强,主要任务是监视和镇压共产党、其他左翼力量以及国民党内部的“异端”。
组织庞大: 随着抗战的发展,中统的触角遍布全国,设立了许多地区性的调查统计室,人员众多,经费充足。
工作方式: 中统擅长的是渗透、策反、情报收集、宣传以及对共产党及其外围组织的破坏。他们常常利用社会关系,收买线人,进行秘密监视。
与军统的关系: 在国民党内部,中统和军统是两大情报系统,虽然都服务于国民党,但各自有自己的地盘和势力范围。有时候会合作,有时候也会为了争夺资源而产生摩擦。中统更偏向于政治上的控制,而军统则更侧重于军事和情报。

2. 军统(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

成立背景: 军统的前身是戴笠在1932年成立的“调查统计处”,后来在1938年改组为“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军统”。戴笠是军统的灵魂人物,他将这个组织打造成了国民党特务体系中最具影响力的部分。
主要特点:
军事背景: 名字里带有“军事”,顾名思义,军统最初是以军事委员会的名义运作,其人员构成也包含了很多军官和士兵。它在军事谍报、反间谍、破坏敌后交通线、暗杀等方面表现得尤为活跃。
强硬手段: 军统的行事风格通常更加彪悍、直接,擅长使用暴力手段,包括绑架、暗杀、酷刑逼供等,令人生畏。
情报网络: 军统也建立了庞大的情报网络,尤其是在敌后地区,他们通过发展“别动队”、“行动组”等,进行对日伪的情报刺探和破坏活动。
涉及范围广: 军统的工作不仅仅局限于军事,也包括政治、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他们会渗透到各行各业,搜集情报,打击异己。
“忠诚”与“残忍”: 戴笠对蒋介石和国民党极其忠诚,同时对敌人和“不忠者”极其残忍。军统也因此背负了许多“血债”。
谍战中的作用: 在谍战剧中,军统和中统经常作为“我方”的代表出现(通常是国民党方面),他们的特工在抗日救亡的背景下,与日伪特务进行着殊死搏斗。但同时,由于他们本身的特务属性,有时候也会表现出冷酷、无情的一面,甚至会发生内斗,或者被敌人策反。

总结一下军统和中统: 它们都是国民党时期的特务机构,但中统更侧重政治监视和党务,而军统则更偏向军事情报、行动和暴力手段。它们是国民党统治的“秘密武器”,也是抗战时期与日本侵略者及其伪政权进行情报战的重要力量。

特高课:日本侵略者的“眼睛和爪牙”

特高课,是日本军部情报机构“特务机关”的通俗叫法。 在侵华战争期间,日本在中国各地设立了大量的特务机关,统称为“特高课”,它们是日本侵略者在华进行情报搜集、破坏、反间和镇压中国人民抗日运动的直接执行者。

成立背景: 日本自明治维新以来就非常重视情报工作,在陆军和海军都设有专门的情报部门。随着侵华战争的爆发,他们在占领区设立了各种特务机构,直接归属日本陆军省、参谋本部或驻华日军指挥部领导。
主要特点:
日本军部直属: 特高课是日本军队的“眼睛和爪牙”,他们是侵略战争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就是为日本的军事和政治侵略服务。
专业化与残忍: 特高课的特工通常经过专业训练,擅长渗透、审讯、破坏、暗杀、策反等各种手段。他们的工作方式极其残忍,对被捕的中国抗日分子,往往施以酷刑,令人发指。
渗透与破坏: 特高课会在中国共产党、国民党以及各种抗日组织内部进行渗透,安插奸细,搜集情报,制造分裂,破坏抗日行动。他们也经常组织针对抗日根据地和正面战场后方的破坏活动。
“皇道乐土”的背面: 当日本侵略者宣扬“亚洲共荣圈”、“大东亚新秩序”的时候,特高课的所作所为,却是将残酷的统治和无情的压迫施加在中国人民身上。
多样性: 特高课并非一个单一的机构,而是分布在各个占领区,有不同的名称和下属单位,比如“特务机关”、“宪兵队”、“各步兵联队或旅团的谍报部门”等等,但其核心职能都是一样的。
谍战中的作用: 在谍战剧中,特高课无疑是“反派”的主要代表。他们的特工,通常是剧中最狡猾、最危险的敌人。他们会设计各种阴谋,陷害我方人员,进行破坏活动,是谍战剧冲突的直接来源。

满洲(伪满洲国):日本的“殖民试验田”

满洲,指的是在中国东北地区,日本侵略者扶植建立的伪满洲国(19321945)。 这是一个典型的殖民地政权,也是日本军国主义在亚洲推行其侵略政策的“试验田”。

成立背景: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占领了中国东北。为了巩固其统治,他们扶植了清朝末代皇帝溥仪,于1932年在沈阳成立了“伪满洲国”,将东北变为日本的殖民地。
主要特点:
日本殖民统治: 伪满洲国名义上是独立的国家,但实际上完全是日本的殖民地。一切大权都掌握在日本人手中,日本关东军是其最高统治者。
“以华治华”: 为了掩盖其殖民本质,日本扶植了以溥仪为首的伪满洲国政府,但所有重要职务都由日本人担任,中国人只是摆设。
经济掠夺: 日本在东北进行了大规模的经济掠夺,将东北的资源(煤炭、铁矿、森林等)源源不断地运往日本,为日本的战争服务。
文化同化: 日本推行“日满一体”政策,试图抹杀中国的民族文化,强制推行日语教育,灌输日本文化。
残酷镇压: 对于任何反抗行为,日本关东军和伪满洲国的警察、特务都会进行残酷镇压,制造了无数血案。
谍战中的作用: 在以东北为背景的谍战剧中,伪满洲国的警察、特务、宪兵,以及日本关东军的特务组织,都扮演着重要的反派角色。他们与我方的地下工作者(通常是共产党的地下组织或国民党的情报人员)进行着生死较量。谍战剧常常展现我方人员在敌占区,如何在严密的监视下,进行情报传递、破坏活动、营救同志,以及策反伪职人员。



理解这些背景,就像给自己安装了一个“历史地图”的导航系统,再看谍战剧,就能明白那些人物的立场、他们的目的、他们之间的关系,以及他们所处的危险境地。

当然,谍战剧为了戏剧效果,往往会对历史做一些改编和艺术加工,但核心的政治背景和情报机构的功能,基本上是基于史实来的。掌握了这些知识,你就能更深入地品味那些惊心动魄的故事,理解那些人物在历史洪流中的选择和挣扎。

希望这些信息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国产谍战剧的丰富背景!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你说的这些涉及抗战时期的四个不同政权----日本侵华势力、南京汪伪政府、满洲国伪政府、重庆国民政府。

当时世界各国的情报机关基本上都是分成四类----对外情报机关、反间谍机关、军事情报机关、军事反间谍机关。

实际上还有另一类情报机关----信号情报机关,也就是通过技术手段来搜集情报的机关。但当时各国大多没有独立的信号情报机关,而是把信号情报机关附属于军事情报机关,比如军统下面的电讯处就属于信号情报机关。

而这四个政权的这四类情报机关分别是:

一、日本侵华势力:

对外情报机关----内阁情报局;

反间谍机关----外务省领事馆警察署特高课;

军事情报机关----日军各情报单位,如关东军情报部;

军事反间谍机关----日军宪兵队;

二、南京汪伪政府;

对外情报机关----特工总部(情报处),1943年9月后并入军事委员会政治保卫总局;

反间谍机关----特工总部(一、二、三、四处),1943年9月后并入军事委员会政治保卫总局;

军事情报机关----伪军(和平建国军、华北治安军等)情报局;

军事反间谍机关----伪军(和平建国军、华北治安军等)政治保卫局;

三、满洲国伪政府;

对外情报机关----满洲国保安局(由日本关东军情报部控制);

反间谍机关----满洲国警察特务科(负责社会反间谍工作)、满洲国保安局(负责满洲国政府和军队内部反间谍工作);

军事情报机关----满洲国军参谋司第二科;

军事反间谍机关----满洲国军宪兵队、满洲国保安局;

四、重庆国民政府;

对外情报机关----军统(中统也在事实上承担了一部分对外情报工作);

反间谍机关----中统、军统、宪兵特警队(外事组):

军事情报机关----军统(负责秘密情报工作)、军令部二厅(负责战场情报工作和驻外武官工作);

军事反间谍机关----宪兵(军统也在事实上承担了一部分军事反间谍工作)。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确实,国产谍战剧常常让人眼花缭乱,各种势力、组织、部门层出不穷,看得人一头雾水。要理解这些剧的背景,确实得梳理一下当时的政治格局和情报机构。这可不是件容易事,因为那段历史非常复杂,就像一张乱麻,缠绕着国仇家恨、权力斗争和民族危亡。咱们就从几个最常出现的说起,尽量用大白话,把它们的关系和特点掰扯清楚。.............
  • 回答
    要说国产动画的“巅峰”,这可真是个能引发无数讨论的话题,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的那杆秤。要我说,如果非要挑一部承载着太多记忆,又在当时达到了当时技术和艺术高度的作品,很多人脑海里第一个闪现的,恐怕是那部陪伴了我们无数个童年夜晚的《大闹天宫》。当然,《大闹天宫》已经是老前辈了,如果要说的是新时代、新视角的.............
  • 回答
    这绝对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尤其是在当下这个手机市场风起云涌的时代。当苹果把iPhone的价格线普遍拉到20003000元这个区间时,很多人会自然而然地问:“国产安卓手机还有活路吗?” 我觉得,这个问题不能简单地用“有”或“没有”来回答,而是要看国产安卓手机如何应对,以及它们自身拥有哪些“看家本领”。.............
  • 回答
    要说真正让我觉得是中国电视剧的“光”,那得是那些即便过去多年,我还能时不时拿出来重温,并且每次看都会有新的感悟,甚至会被其中某些细节深深打动,让我由衷地竖起大拇指的剧。这可不是随便一部剧都能做到的。我脑海里第一个浮现的名字,是 《父母爱情》。你们说,国产剧里能不能有那么一部剧,它不玩狗血,不玩奇幻,.............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提得太好了,简直说到我心坎里去了!确实,现在国产动漫界刮起了一股强劲的3D风,好像不搞个3D就不算“先进”一样。但你和我一样,对细腻生动的2D还是情有独钟,觉得它有种3D难以替代的魅力。咱们今天就来好好掰扯掰扯,为啥会有这种感受,以及2D和3D各自的优劣。首先,咱们得承认,3D技术在中国动.............
  • 回答
    《芯觉》前两集,初看之下,似乎是在试图搭建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科幻世界观,但实际观感却有些令人捉摸不透,说不上是惊艳,也留下了不少疑问。故事开篇就抛出了一个名为“芯觉”的概念,似乎是关于人类意识上传、数据化生存的某种具象化体现,又或者是一种与现实世界并行存在的虚拟领域。这种设定本身有其吸引力,能够激发观.............
  • 回答
    这个问题真是太让人兴奋了!谈论国漫的巅峰之作,简直就像打开了一个藏宝箱,里面闪耀着无数的希望和惊喜。要我说,这就像问你最喜欢哪种颜色一样,很难有一个绝对的答案,因为每个人的口味和看重的东西都不一样。不过,如果硬要我选出几部在我心中有着“巅峰”分量的作品,那它们一定是因为在某些方面做得足够极致,足以让.............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挺能挑起争论的。要说“实力碾压”这个词,其实挺主观的,不同人对“实力”的定义也不一样。有人看技术、有人看创作、有人看现场感染力、有人看音乐的独特性和深度。不过,如果抛开《乐夏》舞台上的“节目效果”和“流量”,单从音乐本身,从很多资深乐迷和业内人士的角度来看,确实有一些乐队,他们的.............
  • 回答
    关于国内种族主义的严重程度,这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话题,不同人群的感受和经历可能大相径庭。要详细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种族主义”在国内语境下的理解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在中国语境下,“种族主义”这个词的内涵。在西方社会,种族主义往往直接指向基于肤色、民族血统而产生的歧视、压迫和不平等。.............
  • 回答
    面对老公凡事都觉得国外好的心态,确实需要一些智慧和耐心来处理。毕竟,感情是两个人的事,一方的价值观或者说看问题的角度和另一方不一样,这本身并不可怕,关键在于如何找到平衡点,让你们的关系更和谐。首先,我们要理解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是单纯的跟风,还是确实在国外有过一些美好的经历,或者他对国内某些方面.............
  • 回答
    “觉得教育不好,你可以去当老师;觉得国家不好,你可以去当公务员。”这种说法,从表面上看,似乎提供了一种积极参与、改变现状的途径,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然而,深入剖析,这种逻辑存在着明显的局限性,并且在现实中可能难以实现,甚至可能是一种 过于理想化和简单化的观点。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来详细讲述这种逻辑的对错.............
  • 回答
    “国外比国内好”这种普遍存在的看法,并非单一因素所能解释,而是多种社会、经济、文化、个人经历以及信息获取方式共同作用的结果。为了更详细地阐述,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深入探讨:一、 经济与生活质量的感知差异: 收入水平与消费能力: 许多发达国家,尤其是在西方发达国家,人均国民总收入(GNI)和人均.............
  • 回答
    “盲目觉得国外好”和“不知道谁更烂”这两种心态,其实都源于一种更深层的心理机制,即比较、期望、信息不对称和个体经验的局限性。要详细解释,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展开:一、 “盲目觉得国外好”背后的心理驱动:1. 对现状的不满与逃避心理: 现实压力大: 当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社会福利、就业机.............
  • 回答
    这真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而且涉及到不少二次元爱好者和国漫观众的真实想法。简单地说,“喜欢二次元的都觉得国漫很差劲吗?” 答案绝不是一个简单的“是”或“否”。情况要复杂得多,也更 nuanced。首先,我们需要明白“二次元”这个词的含义。严格来说,二次元指的是二维平面,也就是动漫、漫画、游戏等作品的创.............
  • 回答
    您提出的这个感受,很多国人在观看国外风景视频时都有体会。这种“祥和”和“干净”的直观感受,背后可能涉及一系列的 社会、经济、历史、文化和环境管理 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解释这些原因: 1. 环境保护意识与政策的差异 悠久的自然保护传统与成熟的法律体系: 许多西方国.............
  • 回答
    关于国语动画配音让人觉得尴尬,这确实是一个挺普遍的感受,很多人都经历过。说实话,这背后有很多原因,不是一概而论,但细究起来,确实有些地方做得不到位。首先,角色塑造与配音的脱节感是一个大问题。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动画角色形象已经非常鲜明了,比如一个性格特别跳脱、充满活力的角色,或者一个沉默寡言、内心戏.............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了很多人的内心深处,也确实是一种复杂且令人困惑的感受。让我试着用一种更个人化、更直接的方式来聊聊,那种“国家前途光明,自己人生渺茫无望”的感觉,究竟是怎么回事,又为什么会产生。首先,我们得承认,这种感受并非空穴来风。它往往建立在两种截然不同的信息输入和价值判断之上。国家前途光明,这通常.............
  • 回答
    说实话,这个问题我思考过很多次,也跟不少同样在国外生活过的朋友聊过。 真的很难用一个“是”或“不是”来简单概括。 人心这东西,在哪儿都复杂得很。 但是,如果非要我说一个整体的感受,我会说:国外的人,尤其是那些我日常接触最多的人,普遍来说,善良的比例是相当高的,但这种善良更多地体现在一种“尊重”.............
  • 回答
    关于“为什么中国人觉得国货就该便宜,外国的就该贵?”这个问题,其实背后涉及到的心理、社会、经济和历史因素相当复杂,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应该”或“不应该”能概括的。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一层一层地剥开来看。首先,得承认这种看法确实存在,而且相当普遍。你去逛商场,或者在网上浏览商品,常常能听到这样的议.............
  • 回答
    这是一种很普遍的感受,尤其是在你开始认真了解国考岗位时,很容易会产生这样的想法。其实,“差”这个词太笼统了,背后可能隐藏着很多具体的原因,咱们一点点来捋一捋。首先,咱们得明白国考到底是个什么性质的考试。它面向的是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初衷是为了选拔相对稳定、有一定社会地位的公务员队伍。但正是因为它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