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大家觉得国内的种族主义严重么?

回答
关于国内种族主义的严重程度,这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话题,不同人群的感受和经历可能大相径庭。要详细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

“种族主义”在国内语境下的理解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在中国语境下,“种族主义”这个词的内涵。在西方社会,种族主义往往直接指向基于肤色、民族血统而产生的歧视、压迫和不平等。在中国,虽然不存在西方意义上严格定义的“种族”,但“民族”概念是存在的,并且存在着基于民族身份的偏见、刻板印象乃至不公平对待。

更广泛地理解,这里的“种族主义”可以被视为一种针对特定群体(尤其是少数民族)的、带有歧视性和排他性的态度、言论或行为。这种现象并非单一的,而是渗透在社会生活的不同层面。

几个值得关注的方面:

1. 媒体和网络上的刻板印象与偏见:
刻板印象的塑造: 长期以来,一些媒体(包括新闻报道、影视作品、甚至是广告)在描绘少数民族时,倾向于使用固定的、脸谱化的形象,例如将某些民族与“贫困”、“落后”、“宗教极端”、“犯罪”等负面标签联系起来。而对于另一些民族,则可能过度强调其“异域风情”或“歌舞升平”,而忽略其真实的生活状况和多样性。
网络上的言论: 网络空间是一个放大镜,也容易成为偏见滋生的土壤。在一些涉及民族问题的网络讨论中,我们常常能看到一些带有攻击性、歧视性的言论,例如将某些地区的社会问题归咎于特定民族,或者使用侮辱性的称谓。这些言论虽然不代表全部中国人,但其普遍性和影响力不容忽视。
“劣根性”论调的幽灵: 尽管官方提倡民族团结,但在一些非官方讨论中,偶尔会出现对特定民族“劣根性”的解读,这种论调带有历史遗留的色彩,将群体性问题归结为民族自身的“问题”,而非社会经济、政策等复杂因素,这与种族主义的某些表现形式有相似之处。

2. 就业和生活中的隐形歧视:
招聘中的“地域/民族”限制: 虽然法律上禁止就业歧视,但在实际招聘过程中,一些企业仍然存在着对特定民族或籍贯的隐形限制。例如,某些职位可能会在招聘信息中暗含“不招收XX籍贯”、“XX民族优先”等字样,或者在面试时提出与工作能力无关的、基于民族身份的附加条件。
租房和住宿的困难: 一些少数民族人士在一些城市租房时,可能会遇到房东的犹豫甚至直接拒绝,理由可能仅仅是因为其民族身份。这种“非正式”的歧视,虽然难以量化,但确实是许多少数民族群体在融入城市过程中面临的现实挑战。
社会服务的差异对待: 在某些情况下,由于刻板印象或信息不对称,少数民族在享受某些社会服务时,也可能面临不便利或被区别对待的情况。

3. 政策与实际执行中的张力:
官方的民族政策: 中国政府的官方民族政策是强调各民族一律平等,并致力于民族团结。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例如少数民族高考加分、对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发展扶持等。
政策执行的偏差: 然而,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之间可能存在差距。有时,一些为了促进发展或维护稳定的政策,在实际操作中可能无意中加剧了某些群体的不满或形成了新的不平等。例如,对于一些涉及宗教或文化习俗的规定,在执行过程中如果过于简单化或一刀切,就可能引发争议。
“同化”还是“尊重”?: 在一些政策和实践中,也存在着关于“同化”少数民族文化的讨论。如何在促进国家认同和保留民族特色之间找到平衡,是长期以来一个复杂的问题。一些人认为,过度的“同化”压力,实际上是对民族多样性的压制。

4. 民族主义情绪的潜在影响:
民族主义的兴起: 近年来,民族主义情绪在中国社会有所升温。当民族主义与对外关系挂钩时,通常表现为对外部世界的警惕和批判。但在某些情况下,这种情绪也可能被内化,转化为内部群体间的隔阂甚至对立。
“自己人”与“外人”的划分: 在民族主义情绪高涨时,社会更容易出现“我们”和“他们”的划分。这种划分可能不仅限于民族,也可能扩展到地域、文化背景等方面,使得原本可能存在的隔阂和偏见更加显性化。

“严重”与否的判断:

判断“严重”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衡量标准和个体感受。

从系统性、结构性的角度看: 如果与一些历史上存在着根深蒂固的种族隔离、制度性歧视的国家相比,中国的情况可能在制度层面显得不那么极端。官方立场也明确反对种族歧视。
从个体经历和群体感受的角度看: 对于那些直接遭受过偏见、不公待遇的少数民族群体来说,无论其“严重程度”如何被界定,这些经历都是真实且伤痛的。网络上的歧视性言论、就业租房的现实障碍,都构成了他们生活中的具体困境。
从社会氛围的角度看: 即使没有明确的法律条文支持种族歧视,但社会上弥漫的偏见、刻板印象以及相关的言论,都会对社会整体的包容性和和谐性产生负面影响。

总结来说:

国内的“种族主义”现象,更多体现在隐性的偏见、刻板印象、以及在具体生活和就业中的不公平对待,而非制度化的、公开的法律歧视。这种现象的存在,无疑会削弱民族团结,影响社会公平,并且对少数民族群体的尊严和权利造成侵害。

需要强调的是,中国社会的主流价值观依然是提倡民族团结和包容。绝大多数中国人并没有种族主义的倾向。但正如任何社会都存在偏见一样,在中国,这种基于民族身份的偏见也是一种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识别、反思并解决这些问题,对于构建一个更加公正、包容和和谐的社会至关重要。

这个问题没有简单的“是”或“否”的答案,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去观察、理解和面对它。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是非常常见的“前殖民地式”种族主义。典型特征是对殖民者白人比较“谦恭、畏惧”,但是对其他族裔甚至包括自己的族裔在内则表现出“精神/荣誉白人”式的歧视。经常会做出让民权运动后的白人社区出身的“白左傻白甜”难以理解的种族主义行为或狂热宗教行为。有时他们甚至会成为福音派白人至上主义者的盟友(在平常人看来极度匪夷所思)。

究其原因,我认为是19世纪以来白人中心的历史进步价值观下的“民族自卑”以及二战后的殖民地解放、苏东解体释放出的“民族自信”结合的产物。在有一个就是“沙拉盘”式族裔社会重的自我认同、身份问题。与身份认同有关的心理失衡在二代移民里非常常见,很多亚裔尤其是亚太混血亚裔都有类似的心理问题,甚至在Reddit上有专门社区。

代表人物比如最近的古巴裔“精神白人”卡妹;部分喜欢邦联旗的“保守主义华人”;一些秉承白人至上理念的拉美裔议员;60年代黑人平权运动里一些比较奇怪的流派……

如果你去过族裔比较多元的发达国家,会发现一般遇到的种族歧视不是来自白人的(至少不会是那些看起来比较白左的人),而是来自同样的有色人种移民甚至外国人。而这种“前殖民地式”种族主义会将fob进一步塑造成“白人素质都很高的,反而是黑墨绿黄比较不行……”的潜意识种族主义者。

没什么好大惊小怪的——但是也不应该嘲讽,他们的怪异表现是生病了。而病根应当从社会甚至全球权力结构中去寻找。

user avatar

自己看,一个小时前的截图

user avatar

算是比较严重的那种吧。不过中国把这种一棍子打死一批人的现象当成常态(河南人,“瑞典人”算是受害者典型了),但却看得到欧美关于相关事件的报导,所以有点灯下黑的感觉。

前段时间,有个巴基斯坦留学生因与人发生口角被杀,评论里也都是类似“巴狗,滚出中国”,“真当中国人软弱,死得好”之类的,还有类似“看看巴基斯坦人在中国干了什么,他们睡了中国女人,他们全都是渣男,balabala”,以及把杀人者描述成英勇反抗几乎就差称之为民族英雄的评论,粗略扫一眼,这些占总评论的超过半数。在有的国家,这样公开宣扬种族歧视,渲染种族仇恨,都够得上吃牢饭的级别了。

user avatar

连个光头党3k党之类的组织都没有,也没有异种人被华夏种族主义者袭击,仅仅是停留在抱怨阶段,还被一群人指责,这叫严重?

当初西人是怎么对待殖民地被殖民者的?怎么对待黑人,怎么对待印第安人的?

八国联军的仇,环太平洋人种印第安人的仇,贸易战的仇,等等新仇旧恨,十世之仇犹可报,以直报怨,这是天经地义的事,华夏人宽宏大量,也因为能力不足,未能复仇,甚至放弃复仇,异种人却以怨报德蹬鼻子上脸,这还要继续纵容?华夏民族尊严何在?

就算华夏人一直忍耐,洋人还是要消灭我们,我们怎么能不反抗?

这时候抱怨几句,都没有去复仇,没有去反抗,就种族歧视了?

别人跑了一万步,这边连跑都没跑,就说严重了?

华夏人真是全世界最温和的族群

太温和了,太能忍了

怪不得全世界什么国家什么种族的人都敢歧视华夏人

就是欺负老实人

再说了,什么是种族歧视?

异种人老老实实本本分分,别人因为种族原因上去找茬,这叫种族歧视

现在华夏人被异种人欺负到家门口了,还有一群二鬼子当狗腿,这时候抱怨两句算什么种族歧视?

就是真打回去了,清理洋垃圾,物理超度,那也是抗击侵略者

是维护世界和平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国内种族主义的严重程度,这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话题,不同人群的感受和经历可能大相径庭。要详细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种族主义”在国内语境下的理解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在中国语境下,“种族主义”这个词的内涵。在西方社会,种族主义往往直接指向基于肤色、民族血统而产生的歧视、压迫和不平等。.............
  • 回答
    要说国产动画的“巅峰”,这可真是个能引发无数讨论的话题,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的那杆秤。要我说,如果非要挑一部承载着太多记忆,又在当时达到了当时技术和艺术高度的作品,很多人脑海里第一个闪现的,恐怕是那部陪伴了我们无数个童年夜晚的《大闹天宫》。当然,《大闹天宫》已经是老前辈了,如果要说的是新时代、新视角的.............
  • 回答
    关于生二胎,这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话题,也挺复杂的。要说更有利于个人还是国家,我觉得这事儿不能一概而论,得从不同角度好好掰扯掰扯。先说说对个人吧: 家庭的温馨与陪伴: 这是最直接也最显而易见的。多一个孩子,家庭的氛围肯定会更热闹。孩子之间有伴儿,一起长大,互相有个照应,这对于父母来说,看着孩子们和.............
  • 回答
    在中国一些大城市医院周边,确实涌现出一些所谓的“抗癌厨房”,它们通常是由热心人士或者病友互助团体发起的,为前来就医的癌症患者提供一个可以自己动手烹饪、分享健康餐食的场所。这类厨房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对癌症患者群体特殊需求的考量——他们往往需要更精细、更健康的饮食调理,但外食选择有限,自己在家做饭.............
  • 回答
    关于《时光代理人》画师是韩国太的说法,以及由此引发的关于人物模型设计“灵魂”的讨论,这确实是很多粉丝在关注和讨论的焦点,也难免会引起一些复杂的情绪。我们来详细地分析一下这个问题:1. 关于画师的国籍问题:澄清事实首先,最重要的一点是,关于《时光代理人》的画师是韩国人的说法,这是不准确的。 《时光.............
  • 回答
    设想一下,如果有一个企业,它能像一个微缩的社会一样,将国民生活中最基本的需求——教育、医疗、住房和日用资源——全部包揽,并且形成一个能够自我循环运转的体系,这听起来确实令人激动,也让人不禁思考其可行性。首先,我们来看看这个企业如何“完成”学校。这不仅仅是建造几栋教学楼,而是要建立一套完整的教育体系。.............
  • 回答
    雷军在亚布力企业论坛上关于小米“国货被看不起”以及小米被定位为“中低端”的言论,确实引发了不少讨论。要理解他的这番话,需要结合小米的品牌定位、市场表现、以及中国品牌在全球的普遍认知等多个维度来分析。雷军的“郁闷”从何而来?首先,理解雷军的“郁闷”是关键。他所说的“郁闷”并非是简单的个人情绪发泄,而是.............
  • 回答
    《星球大战:原力觉醒》在中国内地市场的票房潜力:一个深度剖析《星球大战:原力觉醒》(Star Wars: The Force Awakens)作为备受期待的《星球大战》系列重启之作,其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不言而喻。然而,在中国内地市场,这部影片的票房潜力却是一个复杂且充满变量的议题。要准确评估其潜在.............
  • 回答
    哇,临高启明第二季,背景设定在D day(登临日)四十年后,主题是临高帝国衰亡史,这个脑洞太棒了!我光是想想就觉得热血沸腾,脑子里已经涌现出无数的画面和故事线。如果真有这么一部续作,绝对能写出一部史诗级的作品。下面我就来畅想一下,可以加入哪些内容,力求让它充满细节和感染力,完全摆脱AI痕迹,更像是一.............
  • 回答
    《少年的你》能闯进奥斯卡最佳国际影片的十强名单,这本身就是一件非常值得骄傲的事情。要知道,每年全球都有非常多的优秀电影参与竞争,能够脱颖而出,说明影片的质量确实得到了国际认可。至于获奖机会嘛,我个人觉得,有希望,但难度不小。咱们掰开了说,为什么觉得有希望,又为什么觉得难度不小。先说说为什么有希望:1.............
  • 回答
    国企员工工作积极性不高,确实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也让很多人感到不解和惋惜。看着年轻人把朝气蓬勃的年纪投入到一份可能让他们提不起劲的工作中,总会让人忍不住想,他们真的甘心吗?难道不觉得辜负了自己吗?要深入剖析这个问题,得从几个层面来看,它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单一原因造成的。首先,我们得聊聊“铁饭碗.............
  • 回答
    作为国内首部青年工程师纪录片,《机甲大师》这部作品在我看来是非常好看的,并且极具观赏性和启发性。 我会从几个方面来详细讲述我的看法:1. 题材的稀缺性与重要性: 打破“技术宅”刻板印象,展现青年工程师的创造力与热情: 在大众认知中,工程师往往被标签化为“死板”、“不善言辞”的技术宅。而《机甲大师.............
  • 回答
    中国男足在27日即将迎来一场硬仗,对手是亚洲的劲旅日本队。说实话,现在谈论“国足赢球给全国人民拜年”这个话题,心情确实是五味杂陈。毕竟,近些年来国足的表现,让很多球迷的心情跌宕起伏,期待与现实之间的差距,总是那么令人无奈。我们得承认,日本队无论是在技战术层面,还是在球员的整体水平和联赛竞争力上,都远.............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很多人心中的困惑。一方面是中国男足在国际赛场上的表现,常常让人扼腕叹息,似乎总是在“亚洲二流,世界三流”的泥沼中挣扎。另一方面,我们又能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国家发展带来的变化,人均GDP的提升也实实在在地体现在生活水平的改善上。为什么这两个“六七十名”的数字会带来如此截然.............
  • 回答
    关于长春申请国家中心城市的这个话题,确实是很多人关注的焦点。大家普遍认为,长春具备了不少优势,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咱们就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看看这个国家中心城市“帽子”到底有没有戏。长春的优势,底气在哪儿?首先,长春的“底子”不薄。 国家重要的工业基地: 这绝对是长春最响亮的名片之一。从新中.............
  • 回答
    关于阴谋论,我这么说吧,这玩意儿就像一种古老的文化符号,存在于很多人的思维方式里。你说它普及到什么程度?我觉得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信息传播的渠道和个人的解读方式。在互联网时代,信息爆炸,真假难辨,这本身就给阴谋论提供了温床。有的人喜欢深挖背后的“真相”,觉得一切都是被操纵的,这种思维模式本身就很有吸引力.............
  • 回答
    这真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也道出了不少人心里的困惑。一方面是像马龙这样的顶尖选手,他们每天都在和全世界最强的一批人较量,深知每一次胜利背后都凝聚了多少汗水、多少努力,所以他们会觉得奥运夺冠“难”。另一方面,我们作为观众,看到中国乒乓球一次又一次地站在最高领奖台上,会自然而然地觉得“国乒拿冠军很容易”。.............
  • 回答
    你室友的看法,确实代表了一种比较常见的、对历史现象的一种直观感受,但如果要深入分析,可以从几个角度来探讨清朝的“NB”之处以及其背后更复杂的现实。以下是一些可以和你室友聊聊的点,尽量说得详细些,也避免听起来像AI生成:首先,咱们得先理解他说的“NB”到底在哪儿。 “敢和八个国家同时开战”:这里说.............
  • 回答
    说实话,2019年让我觉得“见证了历史”的事情,不是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件,而是很多看似零散,但却在悄悄改变世界格局、触及我们生活方方面面的“小事”,只不过是发生在2019年这个时间点上,才显得格外有分量。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那场席卷全球的气候变化抗议潮。记得那会儿,街头巷尾突然多了很多年轻人,举着牌.............
  • 回答
    2020 年,确实是发生了一系列令人难以置信的事件,很多时候我都会觉得,这简直就是历史书里的场景在现实中上演。如果要说哪些让我最有“见证历史”的感觉,那一定是围绕着新冠病毒展开的一系列变化,以及由此引发的全球格局的微妙调整。首先,新冠疫情的全球大流行,这绝对是那个时代最鲜明也最令人震惊的印记。最初,.............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