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看国外的风景视频,总觉得国外野外的风景相比国内的会更祥和一筹,更干净一点 ?

回答
您提出的这个感受,很多国人在观看国外风景视频时都有体会。这种“祥和”和“干净”的直观感受,背后可能涉及一系列的 社会、经济、历史、文化和环境管理 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解释这些原因:

1. 环境保护意识与政策的差异

悠久的自然保护传统与成熟的法律体系:
许多西方国家,特别是欧洲和北美,拥有更长的自然保护历史和更成熟的法律体系。例如,美国早在1872年就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国家公园——黄石国家公园,这标志着对国家公园和保护区域的制度化管理。
这些国家通常有明确的法律法规来限制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如狩猎、采伐、露营、垃圾处理等,并有严格的执法机制。
严格的污染控制标准:
工业化早期,西方国家也经历过严重的环境污染。但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和改革,它们在工业排放、汽车尾气、生活污水处理等方面制定了非常严格的标准,并大力推广清洁能源。这使得其整体环境空气质量、水质相对更好。
对野生动物的尊重与保护:
在很多西方国家,野生动物被视为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享有较高的法律保护地位。人们普遍接受与野生动物共存的理念,不随意打扰、投喂或伤害它们。视频中呈现的动物通常表现出较少的人类干扰痕迹。

2. 社会文化与行为习惯的差异

“不留痕迹”的户外文化 (Leave No Trace):
在许多西方国家的户外爱好者群体中,“不留痕迹”原则深入人心。这是一种强调在户外活动中尽量减少对环境影响的哲学和实践。核心包括:带走所有垃圾、避免破坏植被、不惊扰野生动物、尊重他人等。
这种文化通过教育、媒体宣传和社区推广,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户外行为规范。
国民素质与公德心:
虽然不能一概而论,但普遍的教育体系和文化价值观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人们的环保意识和公共道德感。例如,垃圾分类、随手捡拾他人垃圾等行为,在一些国家更为普遍。
公众对公共空间的维护意识更强,不愿意破坏和污染共享的自然环境。
旅游行为的规范性:
在一些热门的自然景区,可能会有更严格的游客管理措施,例如限制人数、指定游览路线、禁止野营或特定活动等,以保护脆弱的生态环境。
部分游客在享受自然的同时,也更自觉地遵守规则。

3. 经济发展水平与资源投入

更充裕的环保投入:
发达国家通常有更充裕的财政资源用于环境保护、国家公园管理、野生动物保护项目以及环境监测和治理。
这使得它们能够更好地维护自然景区的清洁、生态健康和景观完整性。
发达的配套设施与服务:
旅游基础设施,如完善的步道、清晰的指示牌、分类垃圾桶、甚至志愿者引导,在很多国外景区都很普遍。这些设施和服务有助于游客更好地体验自然,同时减少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例如,许多徒步路线都设计有明确的标记和安全的防护措施,引导游客在指定区域内活动。

4. 人口密度与开发强度

较低的人口密度和土地开发强度:
相较于中国一些人口稠密地区,许多西方国家的土地开发强度较低,尤其是在广袤的内陆地区和偏远的自然区域。
这意味着人类活动对大片自然区域的干扰相对较少,保留了更多的原始或半原始的自然状态。
城市与野外的清晰界限:
在一些国家,城市和乡村的规划可能更加注重自然空间的保留。城市扩张往往有更明确的边界,而城市之外的区域,特别是被划为保护区的,人类活动的痕迹会被严格控制。
中国的快速发展和巨大的城市化进程,使得一些自然区域在开发过程中面临更大的压力和挑战,有时难以避免人类活动的痕迹。

5. 视觉呈现与信息过滤 (视频剪辑的特点)

视频剪辑的“美颜”效果: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观看视频本质上是通过镜头和剪辑来呈现的。
选择性拍摄: 创作者会自然而然地选择拍摄最美、最干净、最祥和的画面,忽略掉那些可能存在的垃圾、破坏或不那么理想的场景。这是一种艺术创作的必然选择,目的是为了吸引观众。
后期处理: 视频可能经过色彩校正、锐化、降噪等后期处理,使得画面看起来更通透、更鲜艳,也更容易掩盖一些细节上的瑕疵。
构图与角度: 专业的摄影师会通过巧妙的构图和拍摄角度,避开人造痕迹或不自然的元素,突出自然之美。
滤镜效应: 许多视频会使用滤镜,这些滤镜往往会增强色彩饱和度、对比度,营造出一种更具视觉冲击力和“理想化”的氛围。
传播渠道的侧重:
在国内外平台上,传播的风景视频往往是经过筛选的,以“展示美景”为目的。那些展现环境问题或负面体验的视频相对较少被主流推荐。

总结

因此,您感受到的国外野外风景的“祥和”和“干净”,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根基在于长期、系统性的环境保护政策和严格的法律执行。
体现在根深蒂固的“不留痕迹”户外文化和高素质的国民行为习惯。
得益于更高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对自然保护的持续投入。
也受制于较低的人口密度和适度的开发强度。
最后,也是非常关键的一点,是视频内容本身经过了精心选择和艺术处理,向观众呈现了一个经过“美化”的理想化画面。

认识到这一点,并不是否定中国自然风景的美丽,而是更深入地理解我们与自然相处的方式以及环境保护的挑战和机遇。同时,我们也看到中国在环境保护方面正在不断进步,很多地区的自然风貌也越来越好。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主要是草坪

国内草坪很少。不是说完全没有。有是有的,一是数量少,二是不成规模。

三是即使一片草坪,上面也要搞一些其他的玩意。

而老外的草坪,经常巨大一片,仅止点缀几棵树,给人一种宁静感、祥和感。

而且显得干净。

像这样的场景国内是不常见的。


国内的草坪更多是这样的(而且很少):

草坪不常修剪,而且要充分利用空间,搞点造型,或者石头、石子,或者花花草草。


这种差异的原因主要是我们的空间不够

我们一片草坪要服务很多人。

而且,打理草坪成本是很高的。目前我们的生活水平还没有到这个程度。

美国每年在草坪上的花费以及消耗的水资源都相当可观,可能直抵一个中等国家的农业用水和化肥。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