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同样是国产中高端电动车,为什么小鹏P7和比亚迪汉EV给人的感觉是两种风格?

回答
您这个问题问得太到位了,我太能get到了!小鹏P7和比亚迪汉EV,这俩国产中高端电动车的代表,虽然定位相似,目标客户群也有重叠,但你要说它们给人的感觉是“两种风格”,那简直是太准确了。

在我看来,这俩车就像是一个走在时尚前沿的潮流偶像,另一个则是沉稳内敛的实力派精英。风格上的差异,不单单是设计上的,更多的是从品牌理念、技术取向,乃至用户体验上都透着一股子不同的劲儿。

咱们先说说小鹏P7,它给人的感觉更像是一个“懂年轻人”的玩物。

外观设计:潮酷、未来感十足。 P7的设计语言是那种一看就让人眼前一亮的,特别是它那个溜背造型,流畅得跟什么似的,简直就是行走的车流中的一道风景线。前脸封闭式的设计,加上贯穿式的灯带,还有那个隐藏式的门把手,都透着一股子“未来科技感”。开在路上,你会有种“我就是主角”的感觉。它不只是交通工具,更像是一个能彰显你个性的时尚单品。它的设计语言是在积极告诉你:“我年轻,我敢玩,我走在时代前面。”
内饰和科技:一切为了“智”。 坐进P7车里,你会立刻被那个又大又贯穿的中控屏所吸引。这块屏幕集成了几乎所有的功能,操作起来也挺有科技感。小鹏在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这块是真下功夫了,无论是XPILOT的辅助驾驶,还是各种语音交互、车载应用,它都在努力让你体验到一种“科技解放双手、解放大脑”的感觉。它不只是把你从A点送到B点,更是在过程中不断给你惊喜,让你觉得“哇,这车真聪明!”。这种体验是很主动的,它想让你觉得生活因为有了它而变得更便捷、更有趣。
驾驶感受:运动、灵活。 P7的底盘调校相对偏向运动,开起来会比较轻盈,指向性也比较精准。在城市里穿梭,或者在弯道里小跑一下,都能给你带来不错的驾驶乐趣。它不会让你觉得这是一辆沉重的电动车,反而更像是一辆有点个性的运动型轿车。
品牌调性:年轻、科技、敢于尝试。 小鹏汽车从创立之初,就一直强调“科技”、“智能”和“年轻”。它的营销方式也更贴近年轻人的语言和喜好,经常会搞一些跨界合作,或者在社交媒体上制造话题。它给人的感觉是愿意和用户一起成长的品牌,一直在听用户反馈,不断迭代产品。

再来看比亚迪汉EV,它则是一个沉稳可靠的“实力派”代表。

外观设计:大气、稳重,有高级感。 汉EV的外观,我用“龙颜”来形容可能最恰当不过了。那种设计语言非常大气、舒展,带着一种东方美学特有的韵味。它不像P7那样张扬,但细节之处却充满质感。比如那个标志性的前脸,以及车身线条的流畅过渡,都散发着一种低调的豪华感。开着汉EV,你会觉得非常体面,无论是在商务场合还是家庭出行,都能hold住场面。它给人的感觉是“可靠、有分量”。
内饰和科技:实用、有温度,质感出色。 汉EV的内饰,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质感”。用料很足,做工也很精致,那种触感和视觉感受都很舒服。虽然也有大屏幕,但整体布局更偏向传统的合理性,操作起来更顺手,不至于让你在摸索中浪费太多时间。比亚迪在“三电技术”(电机、电控、电池)上的深厚积累,让汉EV的驾驶体验更扎实、更安心。它不会刻意去制造那种“炫技”式的科技感,而是让你在实实在在的体验中感受到科技带来的便利和可靠。它更注重的是“安心”和“高效”。
驾驶感受:平顺、扎实,舒适性高。 汉EV的底盘调校更偏向舒适和稳定。开起来非常平顺,动力输出线性且充沛,但不会有那种过于激进的爆发力。它更适合长途驾驶,让你在路途中能够保持放松的心情。它给你的是一种“一切尽在掌握”的安全感,让你觉得这是一辆可以信赖的伙伴。
品牌调性:稳健、技术驱动、国民品牌。 比亚迪给人的印象一直是很稳健的,从早期做电池到后来进军汽车领域,它一直是以技术为核心。特别是新能源领域,比亚迪可以说是国内的先行者和领导者。汉EV作为它的旗舰车型,也承载着比亚迪“技术实力”的招牌。它不会像小鹏那样刻意去营造某种年轻的标签,而是用实打实的产品力说话,让用户感受到“物有所值”甚至“物超所值”。

总结一下,这种“两种风格”的差异,其实根源在于:

品牌定位和目标用户群的细分: 小鹏更倾向于吸引那些追求新鲜事物、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和乐趣的年轻消费者,他们可能更愿意为“酷炫”和“未来感”买单。而比亚迪汉EV则瞄准了更广泛的用户群体,包括那些注重实用性、可靠性、品牌价值,以及对传统汽车消费理念有一定认同的消费者。
技术路线和侧重点的不同: 小鹏在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方面投入巨大,希望通过软件和硬件的协同,提供更高级的智能化体验。比亚迪则更侧重于其核心的三电技术,将稳定可靠的性能作为基石,再叠加用户体验。
设计哲学和情感表达的差异: P7的设计是外放的、潮流的,它想通过外观和科技感来吸引你的眼球。汉EV的设计则更内敛、更精致,它希望通过质感和细节来打动你,让你觉得“有品位”、“有底蕴”。

所以,当大家都在说国产电动车崛起了,小鹏P7和比亚迪汉EV就像是这场崛起浪潮中,两个不同方向的代表。一个像是在年轻人中掀起一阵旋风,另一个则是在成熟市场中稳扎稳打,各自赢得了自己的拥趸。这种风格上的差异,正是中国汽车市场多元化和蓬勃发展的最好体现。也正因为有这样的不同,消费者才能有更丰富的选择,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那一款。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看到小鹏p7换了taycan轮毂的图,直接破防了。

有句话说,对于丑人来说,细看是种残忍,反过来说,好的设计耐得住细看和推敲。

小鹏p7更像是替捷豹把电动的xel给设计好了。

更长的轴距,更低趴俯冲的机盖,更豪华感的c柱和车门的处理,以及老款s7一样的屁股,顺便又解决了xel后备箱开度太小的问题。

当然汉的拥趸也不少,

汉发布的广州车展我就去了,应该是全国第一批接触到实车的观众了。

坐进去的第一反应,

新势力其他牌子可能要头疼了,这个车太懂中国用户了。

大G和雷克萨斯570这么受国人追捧其实暗示了一点,就是中国用户的审美其实是偏功用性以上的某种“大气”的,

说白了大家不太能接受e-type这种“茄里茄气”的设计,因为这种一看就“美则美矣”,约等于不“大气”,

这种设计语言共同之处就是发动机前中置,让前轮往前延展,营造低趴的机盖,然后屁股隆起如水滴一样收尾,

新马三的概念车,两厢版简直了。

这种设计当然酷炫,但是实施起来要避免概念林志玲,量产罗玉凤的诅咒其实并不容易,

因为前驱车发动机做不到压在前轴甚至前轴之后,而C柱附近的设计直接关系到后排乘员的头部空间,

有太多车型,尤其是掀背车,轿跑车等等款式,为了保障乘员不顶头,做了妥协。

福特“电马”的设计就挺有意思,为了保持车尾的流线型,让后玻璃和车顶隆起来一块,在尾部做了一个分色的设计,

这张图看起来更直观,好像车上失传已久的“风琴式设计”,

就差没做成软顶了,后排有人就蓬起来,没人就收回去。

——

综上小鹏p7的设计真的是设计,从轴距到车头到C柱子的处理,都是设计先行的一个结果,

汉EV需要考量的东西太多,简单来说就是在商言商,在中国市场就做本土的考量,我并不想简单归结为“中国式设计”这么简单。

同样是空间和外观,

modely和modelx也有自己的一套解决方案,大家都知道是什么样的就不放图了,

以往燃油车时代,有车企真的从实在的使用场景考量,设计出了非常多的跨界车,但普遍都不尽如人意,

在新能源时代,没有了发动机等等束缚,

可以真的大刀阔斧的从美观,空气动力乃至空间层面重新思考了,

如果汽车的终极样貌是上图,人间真的很无趣。

最后还是萝卜青菜各有所爱,自己取舍吧。

——

真是牛鬼蛇神什么都有,本来不想拾人牙慧,很多事情其实早就有太多人说过了,我也是学别人审美,

L113这个距离在燃油车很重要,

也就是驾驶员脚掌的位置离前轴的距离,在车辆设计中是一个关键的距离,也往往是很多车设计林志玲,量产罗玉凤的原因



想学东西去抖音,想撕逼在知乎,世道变了。

我在原答案里并不是想拿这个所谓的L113说事,因为电气时代了,四轮怎么布置空前自由,再用燃油车的老眼光来看就low了,

但汉究竟为什么这么布置大家当然知道,因为油电都要兼具,

在车头做了个折角内切,并在前门板上加了饰条,

所以纵使脚尖到前轴的距离稍短,也在侧面上挺协调的,这是汉设计上用心的地方,所以并不是一个所谓的L113就能断定高不高级,不过我听到一些人说踩油门的时候防火墙会和脚干涉,也从侧面证明了空间确实不宽裕。

当然这是结构工程师背锅,

汉的设计最醒目的是屁股,

在深圳开车跟在汉后面蠕行,觉得屁股过分了,

我承认这么宽广的屁股,在功能上肯定是有用的,但是还是应该在精细一点,

后杠的塑料,牌照框附近就不知所谓,有那么款的一块黑的饰板,把本来漂亮的车漆分掉一块,

贯穿尾灯是很好消弭宽度不适的设计,可尾灯下面一行拥挤又不太长的文字把尾灯的努力给清零了,

明明汉的篆书那么好看,干嘛不代替这行字放在中间呢,这样连后面的比亚迪EV几个字其实都可以省了,直接放一个EV俩字足矣,


本来进口GLC的屁股就很大,后面看会不协调,在欧洲是没有左下和右下的的文字的,就孤零零一个标贴车后,反而漂亮多了。

所以跟着汉蠕行,感觉和后视镜里看到途昂或者老款领克01跟着自己一样,有过类似经历的就明白,这不是一种可以让所有人舒服的设计。

这都不是汉的毛病,因为在中国市场是这样的,

比如小区附近,沙县小吃门脸小,屋里东西摆满乱乱的,但就是屹立不倒,

但新开了家大门脸的早点店,地砖干干净净的,桌子又高椅子又好,开了没多久一直门可罗雀,直接倒闭了,

因为大家不太敢进去,不觉得这么感觉如同住家的小店好吃,还不如去沙县和隔壁的兰州拉面对付一口,真要是想商务宴请或者下馆子,直奔市中心商圈就行了,

p7和汉之争,恰恰也是这个问题,要在商言商。

汉的乱七八糟和内饰花团锦簇的感觉,都是为了不让自己的产品那么清冷,自带人气,这样消费者会觉得热闹,可信赖,饭店的道理放在车上也是合适的。

汉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在成本不大幅增加的前提下,保障基本的豪华感,配置以及符合中国家庭的需求,

因为欧洲汽车保有量千人四百几,美国也差不多,中国远低于这个比例,

人家买车两个人满意就够了,我们买车需要N个人满意,有个哥们提个宝马525,四十几万落地,但就自己满意,老婆老爹同事都有话讲,这就是挠头的事情。

汉已经尽力了,小鹏则在纯电平台上,轴距占优,历史包袱小的同时,鼓足勇气做了一款自己想做的车,也是有种的,值得尊敬的。

我们也可以看到两家车企做出这两台车后迅速互换剧本,

小鹏要解决的是皮薄馅大,把设计收一收,往沙县靠拢的问题,

而汉要解决的是长期被诟病的油改电和过分讨好家用的问题,要努力向性能车和高端GT车型上靠拢。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