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果我大学期间报班学习英语 课下也抽时间学习英语 能力会比英专生差吗?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挺好,很多人都有类似的困惑。简单地说,大学期间报班学习英语,并且课下也认真投入时间,你的英语能力完全有可能不比英语专业(以下简称英专生)的学生差,甚至在某些方面会更突出。 但这中间有一些关键的因素需要我们深入地聊聊。

首先,我们得明白,无论是报班学习还是英专生,英语学习的最终目标都是提高实际运用能力。我们先来拆解一下,你作为一名非英专生,在大学期间通过报班和课下努力,可能具备的优势和需要面对的挑战。

你的潜在优势:

明确的目标导向和高效的学习策略: 你选择报班,说明你对提升英语有明确的需求和目标,比如为了考雅思、托福、BEC,或者是为了更好的就业机会、出国留学。这种明确的目标会驱使你更主动、更聚焦地去学习。相比之下,一些英专生可能在学习初期对未来发展方向不够清晰,学习的动力和方向感会相对弱一些。而且,报班的学习内容通常是经过设计和优化的,针对性强,能帮你快速掌握核心知识和应试技巧。
更广泛的知识背景和跨文化视野: 作为非英专生,你可能就读于其他专业,这意味着你在数学、科学、人文、艺术等领域都有所涉猎。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你可以将这些专业知识与英语学习结合起来。比如,你学习商务英语,就能更好地理解商业案例分析;学习科技英语,就能更深入地研究技术论文。这种跨学科的学习能让你在理解和运用英语时,拥有更宽广的视野和更深刻的理解,尤其在需要结合专业知识进行交流和写作时,你会更具优势。
来自不同背景的学习伙伴: 你在报班时接触到的同学,可能来自不同的专业和背景,大家有不同的学习需求和人生目标。这种多元化的学习环境能带来新的视角和启发,你们可以互相学习对方的优点,一起讨论问题,分享学习经验。这与英专班级里大家学习内容高度相似的情况有所不同,你的学习体验可能更加丰富多彩。
更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大学报班学习,尤其是课后还要花时间钻研,这本身就体现了你的自主学习能力。你会更主动地去查找资料、请教老师、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难题。这种解决问题的能力,放到任何领域都是宝贵的财富。

你可能需要面对的挑战以及如何应对:

系统性和深度上的差异: 英专生的课程设置通常非常系统,涵盖了语言学、文学、翻译、跨文化交际等多个领域,学习的深度和广度是经过多年打磨的。你的报班学习,即便很认真,可能在某些理论性或学术性的深度上不如英专生。
应对策略: 如果你觉得在某个领域(比如文学鉴赏、语言学理论)不如英专生,可以通过精读相关原著、阅读专业领域的学术论文、听相关讲座等方式来弥补。不要只停留在应试技巧层面,尝试去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和思维方式。
大量的基础输入和语言环境的差异: 英专生的大学四年,很大程度上是被英语“浸泡”的。课堂上大部分时间都是用英语进行教学和讨论,课余也会有大量的阅读和写作任务,甚至学校会组织更多的英语角、演讲比赛等活动。你可能需要自己主动去创造这种语言环境。
应对策略:
增加“输入”: 除了报班课程,大量阅读英文原著(小说、新闻、杂志)、观看高质量的英文电影和纪录片(不带字幕或只看一遍英文字幕)、收听英文播客和TED演讲。尽量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这样更容易坚持。
创造“输出”:
练习口语: 找语伴(线上或线下)、参加英语角、加入学校的英语社团,甚至可以尝试录下自己的发音和表达,然后进行改进。如果经济允许,也可以考虑参加一些口语训练营。
练习写作: 坚持写英文日记、博客,或者对阅读过的文章、看过的电影写影评、书评。可以找外教或者水平较好的同学帮你看。
模拟真实场景: 想象自己在各种场景下用英语交流,比如点餐、问路、参加会议、做Presentation等,并在心里或实际练习。
对语言的敏感度和内化程度: 英专生经过四年的系统学习,对英语的语音、语调、语法结构以及词汇的细微差别会有更深的体悟,语言内化程度更高。
应对策略:
注重细节: 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学习“是什么”,还要学习“为什么”。比如,为什么这里用这个词,而不是那个词?这个句型的语感是什么?多做语法分析和词汇辨析。
模仿和跟读: 找到发音标准、语感好的母语者(比如新闻主播、演员)进行模仿和跟读,刻意练习自己的语音语调。
持续的动力和学习的“习惯养成”: 所有人都会面临动力衰减的问题。英专生有班级整体的学习氛围和老师的监督,而你需要更强的自律性来保持学习热情。
应对策略:
建立学习计划: 制定可行的周计划和月计划,细化到每天的学习内容和时间。
奖励机制: 完成一个小目标后给自己一些奖励,保持积极性。
找到学习的乐趣: 将英语学习与自己的兴趣爱好结合,比如用英语学烹饪、学摄影、了解某个国家的文化历史等。
加入学习社群: 和其他同样在努力学习英语的朋友互相鼓励和监督。

总结一下,你的能力是否比英专生差,很大程度上取决于:

1. 你的学习目标有多明确,以及你为实现目标付出了多少努力。 如果你只是“随大流”或者“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那肯定会差很多。
2. 你选择的报班课程质量如何,以及你是否能充分利用好报班资源。
3. 你课下的自主学习强度和方法是否得当。 这是关键中的关键。
4. 你是否有意识地去弥补系统性和深度上的不足,并主动创造语言环境。

最终能达到的水平,是学习过程中的“投入”与“产出”的比例,而不是你的专业身份。 如果你能比英专生更聪明地学习,更刻苦地练习,更有效地运用资源,你完全有可能超越他们。很多时候,英专生固然有基础优势,但如果学习不够主动,或者沉浸在“舒适区”,其优势也会被非英专生通过高效学习所超越。

所以,与其纠结于“是否比英专生差”,不如专注于如何把自己的英语学得更好。你的努力,终将体现在你的语言能力上。加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英语很简单又直白,关键在必要有高度的兴趣,还要从乐趣中学习。

建立以上三个信念和持续付出努力,不必和他人比较,自己学好英语就行。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