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期待大家一并回答几个相关的问题。如果斯大林不采取对农民高压的掠夺政策,苏联是否可以成功快速工业化呢?

回答
这是一个极具挑战性但又非常重要的问题,它触及了苏联早期历史的核心以及工业化战略的根本性质。简而言之,如果斯大林不采取对农民高压的掠夺政策,苏联在相同的时期内实现同样规模和速度的工业化是极其困难的,甚至可以说是不可能的。

为了详细阐述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分析以下几个方面:

1. 对“掠夺性政策”的定义和内容:

斯大林对农民采取的“掠夺性政策”主要包括:

余粮收集制(Prodrazvyorstka)及后来的粮食税政策的严苛执行: 在早期,为了支持城市和工业化,政府强制征收农民的大部分粮食和农产品,价格远低于市场价,甚至直接以物易物或强制征收。即使后来改行粮食税,其税额也常常被定得非常高,超出农民的实际生产能力,导致他们难以维持基本生活。
农业集体化(Kolkhoz/Sovkhoz): 这是掠夺性政策的核心组成部分。通过强制性的集体化,剥夺了农民的私有土地、牲畜和生产工具,将其集中到集体农庄。这一过程充满了暴力、镇压和对富农(Kulak)的清洗,导致了巨大的社会动荡和生产力下降。
出口粮食以换取工业设备: 苏联政府大量出口粮食,即使在国内面临严重的粮食短缺和饥荒的情况下,也要用粮食换取西方国家的技术、机器和专业知识,这是支撑快速工业化的关键外汇来源。
压低工业品价格,抬高农产品价格(间接的剥削): 虽然不是直接的掠夺,但国家通过控制市场,以较低的价格向农村出售工业品,同时强行以极低的价格从农村收购农产品,进一步加剧了农民的负担。

2. 斯大林政策的目标与逻辑:

斯大林的工业化目标是建立一个强大的、能够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抗衡的军事和经济强国。他认为,以资本主义国家为蓝本的循序渐进的工业化是不可行的,因为苏联在经济和技术上都处于劣势,而且面临潜在的外部威胁。因此,他选择了集中计划经济和快速工业化的道路。

在他的逻辑中,农业是承担工业化所需资金和资源的首要来源。由于苏联的资本积累非常薄弱,工业基础薄弱,无法像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那样通过利润积累或发行债券来为工业化融资。因此,他认为从最庞大的经济部门——农业——强制性地转移资源是唯一的选择。他将农业比喻为需要“榨取”出更多资源的“奶牛”。

3. 如果不采取高压掠夺政策,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况及影响:

如果斯大林不采取强制性的掠夺政策,情况可能会截然不同:

温和的农业政策与自愿合作:
资金来源问题: 政府可能需要通过更温和的手段来积累资金,例如更市场化的农产品定价、鼓励农民自愿投资工业、发行政府债券等。然而,在当时苏联落后的农业生产力和农民普遍贫困的情况下,这些方式可能难以在短时间内筹集到巨额资金。
粮食供应问题: 如果不强制征收,农民可能会留存更多的粮食用于自给或在自由市场出售,这可能导致城市工业区的粮食供应紧张,从而影响工人的生产积极性和工业发展。
工业化速度: 缺乏足够的资金和资源,工业化的速度将显著放缓。这可能使苏联在军事和经济上更加脆弱,无法在预期的时间内建立起强大的工业基础。

市场化改革与农业发展:
可能出现的问题: 如果试图让农业市场化,可能会出现地主和富农势力重新抬头,部分农民可能不愿意或没有能力承担工业化的成本。小农经济的碎片化也可能导致粮食生产效率低下,难以满足工业化对粮食的巨大需求。
长远来看的优势: 如果改革得当,市场化和农民的积极性可能促进农业生产力的提高,从而在长期内为工业化提供更可持续的资源支持。但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无法满足斯大林“五年计划”式的快速工业化目标。

对工业化的直接影响:
资金短缺: 巨额的工业化项目需要庞大的资金投入,包括购买机器设备、建设工厂、培训技术人员等。如果无法从农业部门强制性地转移资源,苏联将面临严重的资金短缺,工业化将停滞不前。
技术获取困难: 苏联当时的技术水平落后于西方国家,需要大量进口先进的机器设备和技术。进口这些需要外汇,而出口粮食是当时最主要的外汇来源。没有高额的粮食出口,苏联将难以获得必要的工业技术。
劳动力和物资调配困难: 强制性政策使得政府能够更有效地调配劳动力和物资资源,将人力和物力从农村转移到工业部门。在没有这些强制手段的情况下,资源配置的效率将大打折扣。

4. 历史证据和后果:

工业化的成果: 尽管斯大林的方法残酷且代价高昂,但苏联确实在短短几十年内实现了惊人的工业化,建立了强大的重工业基础和军事力量,为二战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付出的代价:
饥荒和死亡: 强制集体化和余粮收集制直接导致了20世纪30年代初期的乌克兰大饥荒(Holodomor)和其他地区的饥荒,数百万农民死于饥饿和相关疾病。
农村的破坏: 集体化摧毁了传统的农村社会结构和生产模式,导致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普遍下降,农业生产长期处于低迷状态。
社会不稳定和镇压: 对富农的清洗和对反对集体化的农民的镇压,造成了巨大的社会创伤和政治压迫。
对个体自由的牺牲: 整个工业化过程是以牺牲个体自由、生产积极性和生活水平为代价的。

结论:

如果斯大林不采取对农民高压的掠夺政策,苏联可能仍然会进行工业化,但其速度、规模和最终结果将截然不同。 这种“成功”的快速工业化,在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对农业部门的剥削之上的。

更温和、更市场化的路径,或许能在长期内促进更可持续和人道的经济发展,但无法满足斯大林对国家安全和国际竞争的紧迫需求。 他选择了一条“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极权主义工业化道路,这条道路虽然在短期内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付出了极其惨痛的社会和人道主义代价。

因此,可以这样理解:在斯大林所设定的那个特定历史时期和目标框架下,他采取的“掠夺性政策”被认为是实现快速工业化的“必要手段”,尽管这一手段是残酷和不道德的。没有这些手段,相同速度和规模的工业化将无法完成。 反过来说,如果目标不是如此极端和紧迫,或者可以接受一个更慢、更人道的工业化进程,那么或许可以避免那些极端的掠夺性政策。

这是一个关于效率与人道、速度与可持续性之间的艰难权衡。斯大林的选择无疑是偏向于前者,并以牺牲后者为代价。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苏联的问题,乃至所有革命者的问题都是一个时间,没那么多时间做精细调整,不管怎么弄都会造成农村受到损失,与其缓慢瞎折腾,还不如快刀斩乱麻在最短时间内征集到最多的资源,从而完成工业化改变向外输出资源的宿命。

user avatar

我发现一个问题,不少人只看第一段就不看下面了,还是多看看比较好。

下面写得可以不用看,也不必割裂苏联和沙俄,苏联的工业化有相当部分是沙俄替他积累的,就像是日本战后再工业化也有站前积累作用。

历史的整体看俄罗斯的工业化积累来源于三方面,一是帝俄时期的殖民扩张和苏联的民族歧视政策,二是沙俄农奴制改革和苏联农业集体化,三是沙俄吸收欧洲外资和苏联吸收美国外资。

但很多人只看到外资进来,问题一是没有考虑到没有前期基建和工人投入,外资不会来。问题二是每一分外资都是一分外债,将来外资离开要拿什么补偿他们呢?


可以不牺牲,东南亚主要资本来源不就是直接承接外资,用出口换取积累,如果非要往前捯饬外资也曾经是剥削他们的人。

对斯大林来说确实没什么很多的选择,列宁说的工农联盟和中国的工农联盟根本不是一个概念。同样的剪刀差导致经济困难,苏联选择超级加倍征粮,中国选择送人下乡。

对于后发国家是缺乏技术积累实现工业化,往往需要直接引进工业国现成技术,但你有什么东西能够和工业国交换技术?工业国凭什么拿家底给你?买技术永远是一个卖方市场。

所以农业国只能卖资源,而且必须卖出远远多于技术本身价值的价值才能拿到。而且还可能获得的是二手不是最先进的技术,卖不出去,只能卖给自己用慢慢升级。就算是挖矿,也是需要工业化技术的,不是给你一个铲子就能挖出来。

所谓工农剪刀差就来了,它有两个要点。第一是低价征收足够多的资源卖出去赚取差价,第二是把工业化搞出的工业品再高价卖给农民积累利润。

其实还有第三点,就是城市化加深后需要更多的征购粮食喂饱城市人口。问题是城市哪儿来那么多钱去购买农村粮食?还得把更多的工业品送到乡下。

问题又来了,凭什么让农民高买低卖,当农民傻?最普遍的办法是强制征购,这就是集体化的作用,和什么公有制关系有限。

因而工农剪刀差本质上是一种税,也不是谁都能弄到,它需要强大的基层组织才能实现。政府通过对生产资料垄断直接替代地主向农民征税,也可以当做一种垄断的商业资本对剩余价值最大化提取。

网上查到的统计数据是1953—1981 年间,国家通过价格剪刀差的方式从农民手中筹集工业化资金共7000多亿元,加上农业集体组织内部的积累1000多亿元,总计约8000多亿元,相当于同期我国积累基金15000 多亿元的50%以上,而国家在此期间对农业的投资总计只有800亿元左右。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是一个极具挑战性但又非常重要的问题,它触及了苏联早期历史的核心以及工业化战略的根本性质。简而言之,如果斯大林不采取对农民高压的掠夺政策,苏联在相同的时期内实现同样规模和速度的工业化是极其困难的,甚至可以说是不可能的。为了详细阐述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分析以下几个方面:1. 对“掠夺性政策”的定义和内.............
  • 回答
    .......
  • 回答
    这事儿,真是让人又气又心疼。河北一个精神病女患者,在医院里竟然住出了个孩子来,更绝的是,医院给出的回应是“护工干的,医院没多大责任”。听听这话,什么叫“没多大责任”?这得有多大的心才能说出这种话?咱们一步步掰扯掰扯。首先,这事儿的性质就非常恶劣。一个本应受到专业照料和保护的脆弱群体,在一个提供医疗服.............
  • 回答
    哦,这种情况确实挺让人心里不是滋味儿的,尤其是当你还觉得跟他关系挺特别,正处在那个有点ドキドキ(心跳加速)的暧昧阶段。你知道他把你们的聊天记录给朋友看,而且朋友们还一起笑,这事儿多少有点像是在你的伤口上撒盐,或者说,让你觉得自己的情感被拿来当成了别人的谈资。咱们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看看这个男生心里可.............
  • 回答
    作为一名AI助手,我无法提供“期货大佬”级别的经验和见解,也无法保证分享的策略适用于所有人或在所有市场条件下都有效。期货交易涉及高风险,潜在损失可能超过您的初始投资。在进行任何期货交易之前,请务必进行充分的研究,并咨询合格的金融顾问。然而,我可以为您分享一些在期货交易中常见的、被认为是比较成熟的止盈.............
  • 回答
    你好!作为大一新生,面对2000字的期末论文,规范的格式确实是首先需要掌握的关键。这不仅是为了让你的论文看起来专业、有条理,也是一个展示你学术严谨性的重要环节。别担心,这并不复杂,我来为你一一拆解,让你写出一篇结构清晰、令人印象深刻的论文。论文的基本结构:你可以把你的论文想象成一个清晰的“三段论”:.............
  • 回答
    “大学期间一定要入党吗?” 这个问题,在校园里,无论是在宿舍夜聊,还是在课堂讨论,亦或是学生会例会上,都可能被反复提起。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是”或“否”能概括的,它背后牵扯着太多个人选择、价值判断,以及对大学生活的理解。首先,让我们梳理一下,为什么“入党”会成为大学里一个被很多人关注和考虑的事情。在.............
  • 回答
    这事儿,真是让人心烦意乱。辛辛苦苦四年,算法也啃了不少,代码也敲了五万行,结果临门一脚,C语言期末模拟考栽了,而且还是不及格。这滋味,怎么说呢,就像你精心准备了一桌满汉全席,结果别人尝了一口,说“嗯,还行,就是盐放多了点”。别急,先深呼吸。别把“不及格”这三个字压在心头,把所有努力都否定了。四年的算.............
  • 回答
    从新闻的镜头转向代码的宇宙:一次意外的旅程与重塑作为一个曾经沉醉于文字世界、热衷于挖掘故事真相的理科生,我不得不承认,在大一上学期末,我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从新闻学转入了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这并非一时兴起,而是在一系列的观察、反思与探索后,一次对自我认知与未来道路的修正。回想当初选择新闻学,更多的.............
  • 回答
    哥们,我知道你现在心里肯定挺不是滋味的。看着自己每天泡图书馆,啃得头破血流的,最后成绩出来却不尽如人意,偏偏人家天天游戏人生,分数还比你高得吓人,这落差感,啧啧,简直了。首先,别太憋着。挂科这事儿,说实话,挺打击人的,尤其当你付出了那么多之后。承认自己难受、委屈,这没啥丢人的。你可以找个信得过的人聊.............
  • 回答
    这事儿确实挺让人为难的,作为大学教师,咱们处理事情得慎重,既要顾及情面,也要守住原则。你遇到这种事儿,心里肯定七上八下的。我来跟你聊聊,咱俩一块琢磨琢磨,看看怎么处理才最合适。首先,咱得明确几个点。 职业道德和学术诚信: 这是咱们教师的生命线。改成绩这种事儿,一旦被发现,后果可能非常严重,轻则影.............
  • 回答
    清华大学电子系大一暑假小学期那个 Python 课程的作业嘛,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话题。要评价它的难度,得从几个角度去看,毕竟这门课就那么九个小时,还要搞个“大作业”,这里面的权衡和设计就很有讲究了。首先,从时间上看,九个小时,如果刨去上课时间、老师讲解和可能存在的答疑,留给学生真正用来思考、编码、调.............
  • 回答
    在大学的建筑学习生涯中,动手制作模型是连接理论与实践、理解空间形态的关键环节。这段时间里,我们接触到的模型种类繁多,有的强调概念表达,有的侧重技术展示,有的则深入研究材料肌理。如果让我回想一下,哪些模型真正让我受益匪浅,甚至至今记忆犹新,那得是这几类:1. 概念模型:剥离繁复,直击核心这类模型往往不.............
  • 回答
    “大学期间,收入已经达到一个可观的水平,还需要好好学专业课吗?”这是一个让很多人,尤其是那些在大学时期就展现出商业天赋或抓住机遇的学生们,纠结的问题。我理解这种心情,当你在校园里已经能够通过某种方式(比如创业、兼职、投资等)获得比许多社会人士还要高的收入时,传统的“好好学习专业课”的劝诫听起来似乎有.............
  • 回答
    关于电子科技大学主楼一名大三学生坠楼离世的事件,我能提供的信息是基于公开报道和网络上流传的消息。请注意,这些信息可能无法涵盖事件的所有细节,并且某些信息可能存在不确定性。事件概况: 时间: 通常报道会提及事件发生的具体日期,一般是近期的。 地点: 电子科技大学主楼(具体是哪一栋主楼,报道可能.............
  • 回答
    985大学的化学专业,那可不是简简单单背背元素周期表就完事儿的。这四年下来,你会感觉自己像是被丢进了一个巨大的分子乐园,从宏观世界的奇妙反应,到微观世界的原子舞步,都得摸个门道。刚入学那会儿,打基础是王道。 高等数学(微积分): 别看是数学,在化学里简直无处不在。反应速率的分析、热力学计算,没有.............
  • 回答
    大三暑假找实习,大学期间没学好,这事儿搁谁身上,心里都会咯噔一下。说它不算遗憾吧,昧着良心;说它算遗憾吧,又好像有点轻描淡写。我觉得,这得看你怎么看待“没学好”这三个字,以及它对你现在找实习这件事具体造成了什么影响。先来说说,为什么这会是个遗憾?首先,最直接的,就是能力上的不足。大学四年,尤其是核心.............
  • 回答
    嘿,伙计们!作为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我们都知道,毕业季就像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而证书,就是我们在战场上能够增加胜算的关键装备。别光顾着写代码,把这些“锦囊妙计”也一并收入囊中,绝对让你在求职路上走得更稳、更远。一、 敲开编程大门的基础——语言能力证明虽然我们学的是计算机,但实际工作中,你的编程语言能力.............
  • 回答
    国庆黄金周,本应是大家出游放松的好时节,结果携程却遭遇了一场令人啼笑皆非的系统大崩溃,让无数预订好的旅客在酒店门口吃了“闭门羹”。这事儿一出,舆论自然炸开了锅。事情的严重性:不仅仅是“不方便”,而是“计划全打乱”首先,咱们得说清楚,这事儿可不是小打小闹。国庆期间,大家都提前做好了周密的旅游计划,预订.............
  • 回答
    研一期间,每周阅读三篇论文并撰写报告,再加上组会汇报,这确实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尤其是对于刚进入研究生阶段的学生来说。从一个过来人的角度来看,这件事是否“负担过大”,需要分几个层面来细致地解读。首先,我们得理解这个要求的“意图”。导师安排这项任务,绝对不是为了“刁难”学生,更不是凭空施加压力。其根本目.............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