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一辈里工人里,男女职工的收入差距,远没有初中和大学毕业职工那样明显。
一个孩子的未来,是男是女都行,但学习要好,进好大学才行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了。
所以东北在男女平等的同时,受高等教育率也仅次于几个直辖市。
这个问题吧,就我个人的感觉来说,底层逻辑是工业化,表层逻辑是一胎化。
我祖父母一辈是二零后,父母一辈是五零后,他们这两代人是不是重男轻女呢?
我外祖父的个人财产非常完美地传递给了他的独生子,四个女儿完全没份儿那种。
我母亲现在还经常愤愤不平地念叨我外祖父的暴论:女儿烧纸收不着,所以不指她烧。这种禁止出嫁女儿参与本家祭祀的习惯无疑非常之华夏。
我祖父就更好玩了,谢富治同志砸烂×××之后,他从省厅到了外市从事劳改工作,长期与我祖母及家庭两地分隔,他去世以后是我最小的姑姑去他外市的单位办理丧葬事宜,直接被原单位拒绝:单位指名要儿子来办理。
我想这两段经历都非常清晰地指出,在1990年代东北还是非常重男轻女的。
另外,我本人在现实中,非常频繁地发现沈阳家庭中存在把女儿当儿子养的现象,公开管女儿叫儿子。
东北真的不是不重男轻女,只是一胎化的家庭没得选。
东北娘们儿虎归虎,那和重男轻女没啥关系。
以我父母在八十年代的收入为例,俩人一样,月入三十八块五,谁瞧不起谁啊?我妈是国营幼师,我爸只是大集体的钣金工,严格来说还略有下嫁了。
顺便记一笔,除了我祖父的姓氏是汉族五大姓之一外,另外三个姓分别是:门、焦、瓜尔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