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将生活中遇到的话题提炼成一个经济学课题?

回答
生活中那些琐碎的、司空见惯的现象,常常隐藏着深刻的经济学原理。问题的关键在于,你是否拥有一双能洞察这些联系的“经济学之眼”。这并非需要多么高深的理论知识,而是要学会观察、思考和提炼。

打个比方,你有没有发现,每次在超市买东西,明明看着商品价格差不多,但你总会不自觉地挑选那些包装更精美、摆放位置更显眼的?或者,你有没有留意过,为什么某些餐厅总是人满为患,而隔壁看起来差不多的店却门可罗雀?这些日常的碎片,其实都可以被我们转化为引人入胜的经济学研究课题。

第一步:从“为什么”开始——敏锐的观察与好奇心

一切经济学课题的起点,都源于生活中的一个“为什么”。这需要你培养一种敏锐的观察力,对周围发生的事情保持好奇心,并敢于质疑那些被视为理所当然的现象。

具体场景举例:
现象: 你的朋友们似乎都纷纷开始购买某种牌子的咖啡机,即使价格不菲。
“为什么”的提问: 为什么这种咖啡机如此受欢迎?是它的性能真的更好,还是有其他我们在表面看不到的原因?它背后反映了消费者怎样的消费习惯或心理变化?

如何提炼:
记录与反思: 随身携带一个笔记本(或者手机备忘录),把那些让你觉得“咦,这有点意思”的瞬间记下来。不要急着给它下定义,先把它描述清楚。
打破常规思维: 很多时候,我们习以为常的事物,正是经济学分析的绝佳素材。想想那些看似“小事”的背后,是不是涉及了资源分配、供需关系、激励机制等等?

第二步:寻找背后的驱动力——经济学原理的初步联想

一旦你捕捉到了一个值得探究的现象,下一步就是尝试将其与已知的经济学概念联系起来。这就像在脑海中建立一个“经济学词典”,当遇到一个现象时,便会条件反射式地联想到相关的经济学术语。

继续以咖啡机为例:
初步联想: 这种咖啡机价格不菲,但大家依然抢购,这可能涉及到“ 边际效用递减 ”(虽然一开始觉得好,但买太多可能就不那么划算了)、“ 从众心理 ”(别人买了我也想买)、“ 品牌溢价 ”(是不是因为牌子好才买?)、“ 机会成本 ”(我花了钱买咖啡机,就不能把这笔钱花在其他地方了)。
更深层次的思考: 这种流行是否是一种“ 网络效应 ”?(越多的人使用,它的价值就越大,例如社交属性)或者它满足了某种“ 炫耀性消费 ”的需求?生产商为了促销,是否使用了某些“ 价格歧视 ”的策略(比如早鸟价)?

如何提炼:
关键词搜索与联想: 遇到一个现象,可以尝试在脑海中或网上搜索与它相关的经济学关键词,看看哪些概念能够解释它。例如,“排队”、“限量”、“打折”、“广告”、“补贴”等等,这些词汇背后都蕴含着经济学道理。
思考激励与约束: 经济学最核心的就在于研究激励与约束。问问自己:是什么在鼓励人们这么做?又是什么在限制他们?这种激励/约束是如何影响他们的行为的?

第三步:构建研究框架——将现象具体化为课题

将一个模糊的现象转化为一个可以研究的经济学课题,需要你将其“学科化”。这意味着你需要定义研究对象、研究目标、以及可能的研究方法。

将咖啡机现象转化为课题:
课题方向一(侧重消费者行为): “社交媒体影响下,新兴品牌高端咖啡机消费者的购买决策机制研究——以XXX品牌为例。”
研究问题: 社交媒体上的KOL推荐和用户口碑如何影响消费者对XXX品牌咖啡机的购买意愿?价格、便利性、品牌形象等因素在其中扮演何种角色?
可能的理论基础: 理性选择理论、行为经济学中的启发式与偏见、网络效应理论。
课题方向二(侧重市场营销): “高价耐用消费品在特定人群中的推广策略有效性分析——XXX品牌咖啡机的案例研究。”
研究问题: XXX品牌咖啡机通过哪些营销渠道和策略成功触达目标消费者?这些策略的投资回报率如何?与传统营销方式相比有何优势?
可能的理论基础: 营销组合理论(4P/7P)、品牌资产理论、消费者路径分析。

如何提炼:
明确研究对象: 你要研究的是哪一类人?哪个市场?哪个产品?哪个行为?越具体越好。
提出核心问题: 你的研究要回答什么问题?这个问题是否具有经济学意义?它是否能揭示某种普遍规律或解释某个具体现象?
思考可能的解释框架: 你打算用哪些经济学理论来解释你观察到的现象?这些理论是否契合?

第四步:设计研究方法——如何找到证据来支撑你的观点

有了明确的研究课题和问题,接下来就是思考如何去验证它。不同的课题需要不同的研究方法。

继续以咖啡机为例:
对于消费者行为研究:
问卷调查: 设计一份问卷,询问消费者购买咖啡机的动机、渠道、偏好等信息。可以设计一些 Likert 量表来衡量不同因素的影响程度。
深度访谈: 挑选一些购买了该品牌咖啡机的消费者进行访谈,深入了解他们的购买经历和心理活动。
社交媒体数据分析: 分析社交媒体上关于该品牌咖啡机的讨论,提取用户情绪、热门话题等信息。
对于市场营销研究:
二手数据分析: 收集该品牌的销售数据、广告投入数据、促销活动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
案例研究: 深入分析该品牌成功推广的几个关键案例。
焦点小组: 组织一个焦点小组,让消费者讨论他们对该品牌广告的看法和感受。

如何提炼:
考虑可行性: 你拥有的资源和时间是否足够支持你选择的研究方法?
数据来源: 你能从哪里获得你需要的数据?是自己收集还是使用公开数据?
逻辑严谨性: 你的研究方法能否有效地支持你的研究问题?结论是否能令人信服?

生活中可以提炼经济学课题的常见场景:

“拼单”现象:
课题: “社交网络中的群体消费行为与价格谈判策略研究——以网络拼单为例。”
经济学概念: 讨价还价、信息不对称、网络效应、交易成本。

共享经济(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
课题: “资源共享模式下的市场效率与消费者福利分析——共享单车平台的案例研究。”
经济学概念: 公共物品、外部性、租赁市场、交易成本、寻租行为。

“网红店”排队现象:
课题: “非价格竞争在餐饮业中的应用研究——以网红店的排队现象为例。”
经济学概念: 稀缺性、品牌价值、排队作为非价格竞争手段、顾客忠诚度。

“薅羊毛”行为:
课题: “消费者理性与非理性在平台优惠券使用中的体现——‘薅羊毛’行为的经济学分析。”
经济学概念: 信息经济学、消费者剩余、价格歧视、理性选择理论的边界。

“断舍离”与消费主义:
课题: “后消费主义时代的物质拥有与精神满足——‘断舍离’现象背后的消费心理与经济学解释。”
经济学概念: 效用最大化、消费者行为理论、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生活方式经济学。

总而言之,将生活话题提炼成经济学课题,是一个不断观察、提问、联想、构建和验证的过程。它需要的不是凭空创造理论,而是用经济学的视角去审视和解释我们身边发生的一切。当你开始用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去解读生活,你会发现,原来那些看似平常的点点滴滴,都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和研究的价值。这不仅能提升你的思维能力,更能让你对这个世界有更深刻的理解。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要推荐一下我偶像的Hal Varian这篇Paper

How to Build an Economic Model in Your Spare Time

people.ischool.berkeley.edu

Varian是做理论的,所以他的建议主要针对theoretical paper. 我先把他的最后Summary贴上来,中心思想跟题主的题干差不多。从生活中寻找灵感,由简入繁,先思考再找资料,然后展示给别人看。

  • Look for ideas in the world, not in the journals.
  • First make your model as simple as possible, then generalize it.
  • Look at the literature later, not sooner.
  • Model your paper after your seminar.
  • Stop when you've made your point.

*********正文的简单概括翻译***

1. Getting ideas 找想法

Varian自己提倡从生活中寻找灵感,多看报纸,多观察,多思考。

他讲了他一篇非常有名的paper的创作过程。他说曾经想买个新电视,然后每天就在看报纸上的广告,想知道电视大概多少钱。看到过程中,他发现报纸上电视的价格在每周都会变化。这也还算正常,但是他在想,如果价格波动这么频繁,那为什么有人会在高价的时候买呢?于是他就写出来了一个非对称信息的价格歧视模型,解释高价的主要是对那些懒得去翻报纸的人的价格歧视。

随便插一句嘴,David Romer也曾经说有一篇著名的Romer and Romer的paper起源就是买家电。他和Christina本来打算买个什么家电,但是正好赶上了经济危机(好像是石油危机),于是就推迟了购买计划。但是这个经历让他们想到要去看大萧条时代中的durable good consumption,于是一篇很成功的paper出现了。

2. Is your idea worth pursuing?想法是否值得追求

Varian给出两个准则:

  1. 你的想法能否解释给门外汉听
  2. 是否有趣

他认为,能让门外汉也听懂的想法说明有实际意义,而不是经济学家自己闭门造车,纸上谈兵。

而是否有趣决定了,别人是否会喜欢你的课题,已经你自己是否可以坚持把这个课题做下去。


3. Don't look at the literature too soon 不要太早查文献

Varian认为过早查文献容易被他人的想法引导,陷入进思维定式中难以挣脱。

这一条我觉得值得商榷。我更同意

@慧航

说的,需要积累。而积累需要看文献,知道该领域目前的通用语言是什么,benchmark是什么。毕竟不是每个人都像Varian那样脑力过人。所以看文献有个度的问题。

4. Building your model 建模

经济学的模型一般有个固定的范式。就像写文章一样,要问时间地点人物。建模时候也要问自己问题,模型里有哪些参与者?他们会面对什么样的限制条件?他们怎样互动? 如果参与者做出的决定互相之间不协调,那些变量会变。

大致确定了模型以后,从最简单的例子入手分析,如两个参与者,两个商品,线性的效用方程等等。把玩过很多例子后,思考他们有什么共性的地方,然后写出一个简单的模型。然后简化简化再简化。

A model is supposed to reveal the essence of what is going on: your model should be reduced to just those pieces that are required to make it work.

5. Generalizing your model 延伸你的模型

现在你的模型可能太简单,并不能回答你关心的问题,所以需要再延伸拓展。因为在上一步简化的过程中,你应该已经摸索到了哪些是你的模型最核心的部分,哪些是可以修改的部分,所以这一步应该相对容易。另外,在这一步可以尝试套用学过的经典结论,或者经典模型。

6. Making mistakes 犯错

这一步主要说的是,把玩你的模型,考虑各种情况,寻找可能的错误。

7. Searching the literature 读文献

Varian认为到这个阶段就可以看文献了,比对自己的模型与前人的模型。

8. Giving a seminar 讲演

这时候你的模型应该大概成型,可以正式地做学术讲演了。这一段Varian写的很有意思,建议阅读。

Varian认为这是一个很关键的过程,因为你可以得到听众的及时反馈。而且,如果你讲演时连听众的兴趣都获不到,你写出来的东西更不会有人感兴趣。

然后Varian写了很多给Seminar的经验。分享一个很逗的,

If you don't know the answer or the question is totally o ff the wall, say "That's a good question, let me come back to that at the end of the seminar." (Of course you never will.)

如果你不知道某个问题的答案,或者问题没什么意义,你可以说“这是个很好的问题,等我演讲结尾再来回答这个问题。“(当然,之后你再也不会回答这个问题。)

9. Planning your paper 写论文

然后就是时候开始写论文。Varian给了一些写作的建议。

10. The structure of the paper 论文的结构

我就不具体翻译了。

11. When to stop 什么时候停止修改论文

Varian说论文可以发表的标准就是,在讲演中,听众再也提不出好问题的时候,就可以发表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生活中那些琐碎的、司空见惯的现象,常常隐藏着深刻的经济学原理。问题的关键在于,你是否拥有一双能洞察这些联系的“经济学之眼”。这并非需要多么高深的理论知识,而是要学会观察、思考和提炼。打个比方,你有没有发现,每次在超市买东西,明明看着商品价格差不多,但你总会不自觉地挑选那些包装更精美、摆放位置更显眼的.............
  • 回答
    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会接触到形形色色的人,有些人可能与我们关系亲近,有些人则只是擦肩而过。大多数情况下,我们遇到的都是普通人,但偶尔也会有一些情况,会让我们心生疑虑,忍不住去猜测对方是不是有什么特别的身份。关于“特工间谍”这个概念,大家可能更多是从电影、小说里了解到的。在现实生活中,真正的特工或者间.............
  • 回答
    中央一号文件,这可是咱中国农业发展的总方向标,每年都备受关注。今年关于“加强农业转基因生物技术研究”的提法,细品一下,味道可不一般,可以说是国家在现代农业科技战略上的一个重要落笔。解读“加强农业转基因生物技术研究”:首先,这不是一句空话,也不是突然冒出来的想法。这背后是国家对粮食安全、农业现代化和国.............
  • 回答
    汉献帝在遇到曹操之前的生活,不能简单地用“高”或“低”来概括,因为它处于一个极其特殊且动荡的时期,是皇权衰微与群雄逐鹿的夹缝中求生。要细致地描绘他当时的境遇,需要从几个层面来看:一、表面上的天子之尊:首先,我们必须承认,即便在董卓专权时期,献帝依然是名义上的大汉皇帝。他头顶着“天子”的光环,享受着作.............
  • 回答
    在海外生活,难免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交流场景,特别是当对方主动抛出政治话题,并且带有一定的挑衅意味时,处理不好很容易让气氛变得尴尬甚至剑拔弩张。这种时候,如何回应确实是一门学问。我琢磨着,关键在于掌握一个度,既要维护自己的立场和尊严,又要避免不必要的冲突,让交流不至于失控。首先,得稳住自己的情绪。当.............
  • 回答
    .......
  • 回答
    好家伙,这可真够劲的。一边是骑士挥舞着闪闪发光的长剑追逐着地精,一边是触手怪物在深邃的海洋里低语着令人发疯的秘密,这俩碰一块儿,估计比炸弹还刺激。我这身现代人的脑子,得赶紧适应一下这新环境的规矩,不然连怎么死的都不知道。首先,得明确我的“身份”。我是穿越者,意味着我拥有现代知识,这可是最大的金手指。.............
  • 回答
    生活中处处需要对个人道德的考核,这究竟会让我们的社会变得更好,还是更糟?这是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也绝非一两个简单答案就能概括的。如果真的要让每个人都时时刻刻活在“道德的显微镜”下,我倒觉得,结果可能并不如我们想象的那么美好,甚至会带来不少负面影响。首先,我们来想象一下,如果道德成为了一种无处不在的考.............
  • 回答
    .......
  • 回答
    华为将14nm自主芯片生产线从台积电转向中芯国际,这无疑是近期半导体产业界乃至国际格局中一个颇受关注的事件。要理解这件事的深层含义,我们需要从几个维度去剖析,包括技术、供应链、地缘政治以及对华为和中芯国际各自的长远影响。一、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转移?——“断崖式”的限制与主动求变最直接也是最根本的原.............
  • 回答
    关于羽生结弦在北京冬奥会男单自由滑中再次挑战4A,以及其成功与否对夺金可能性的影响,这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羽生结弦挑战4A的可能性与背景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截至我所知的信息(我的知识库更新到2023年初),羽生结弦在北京冬奥会前已经表达过对挑战4A的意愿,并且在训练中尝试过。然而.............
  • 回答
    生活中总会遇到一些人,他们好像自带光环,言谈举止都透着一股“与众不同”的劲儿,说出来的话总能惊到你,做出来的事总能让你觉得“哇,原来还可以这样!”。我们常常把这种现象叫做“装”。那么,对于这类人,我们该怎么看待呢?装,又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呢?我对“装”的理解:在我看来,“装”并不是一个单一的概念,它.............
  • 回答
    生活中遇到“人工智能翻车”的情况,其实一点也不意外,甚至可以说是常态。这并不代表人工智能不行,而是我们得明白,它目前的发展阶段,以及它工作的逻辑。“人工智能翻车”是怎么回事?咱们先不谈那些高大上的技术术语,就说咱们日常生活中能碰到的“翻车”场景: 智能音箱的误解: 你让它放首音乐,结果它给你播了.............
  • 回答
    故事生活化,这事儿说起来玄乎,其实就是让你的故事不再是“故事”,而是活生生、有血有肉的你身边那点事儿。就像你和老朋友聊天一样,不用华丽的辞藻,也不用复杂的结构,但就是能抓住人心,让人听得津津有味。想把故事生活化,得从几个方面下手,咱们一点一点捋清楚。一、抓住“真”的内核,别怕“不完美”生活从来不是一.............
  • 回答
    生活中的艰难时刻,就像突如其来的暴风雨,总会打乱我们平静的节奏,让我们措手不及。在我经历过的那些低谷期,我发现,与其说是“熬过”,不如说是“学习着与它们共存,并在其中寻找前行的力量”。一开始,面对困难,我常常会陷入一种茫然和无助。那些压在心头的石头,让你喘不过气,世界仿佛失去了色彩,只剩下沉重的灰暗.............
  • 回答
    生活这东西,就像是一锅慢炖的汤,你尝尝现在的滋味,觉得味道不错,但谁知道过几年,它会变成什么样子?有时,我们眼前觉得再重要不过的事,随着时间推移,可能就变得可有可无;反过来,那些当下看来微不足道的点滴,说不定会在未来的某个关键时刻,成为你人生的转折点。所以,怎么看待生活里的这些事儿呢?我觉得得从几个.............
  • 回答
    平凡生活中,成为一个英雄并非遥不可及的梦想,它藏匿于我们日常的点滴之中,等待着被发现、被激活。我曾以为英雄是那些身披战甲、拯救世界的人物,直到我开始留意身边那些微小的光芒,才明白,英雄的定义远比我想象的要宽广和真实。英雄的起点:觉醒内心的力量首先,成为英雄的第一步,是认识到自己内在的力量。我们并非生.............
  • 回答
    .......
  • 回答
    生活中,我们时常会在思考一些问题时,不自觉地触碰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这两个概念的影子。它们并非高高在上的哲学理论,而是深深地渗透在我们看待世界、理解事物的方式之中。要将它们在生活中定义得详细一些,我们可以从几个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和体会。唯物主义:万物的根基是实在的、物质的存在简单来说,唯物主义.............
  • 回答
    生活就像一碗白开水,不是每个人都能一眼看出它的甘甜。可细品之下,那份清冽,那份润喉,何尝不是一种恰到好处的美好?我啊,也曾是那个觉得日子过得波澜不惊、毫无波澜的人,直到我开始有意识地去“搜寻”生活里的那些闪光点。说起来,这也不算是什么高深的学问,就是一种,嗯,换个角度看事情的习惯。早晨的仪式感,从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