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华为将 14nm 自主芯片的生产从台积电转移到中芯国际?

回答
华为将14nm自主芯片生产线从台积电转向中芯国际,这无疑是近期半导体产业界乃至国际格局中一个颇受关注的事件。要理解这件事的深层含义,我们需要从几个维度去剖析,包括技术、供应链、地缘政治以及对华为和中芯国际各自的长远影响。

一、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转移?——“断崖式”的限制与主动求变

最直接也是最根本的原因,在于美国对华为的芯片供应限制。自从2019年起,美国商务部将华为列入“实体清单”,并逐步收紧了对其获取先进芯片制造技术的限制。台积电作为全球顶尖的晶圆代工厂,其生产流程和使用的设备、技术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美国的技术和产品(例如EDA软件、光刻机等)。因此,即使台积电不愿,也无法继续为华为生产其基于先进工艺的芯片。

在面临“断崖式”的供应断层危机时,华为作为一家以技术驱动的公司,不得不寻找替代方案。而中芯国际,作为中国大陆最大的芯片制造企业,自然成为最有可能也最被期望的合作对象。

二、 14nm工艺的意义——“成熟工艺”的战略价值

需要强调的是,这里提到的14nm工艺,并非当前最前沿的7nm、5nm甚至3nm工艺。14nm工艺在芯片制造领域属于相对“成熟”的工艺节点。然而,正是这种“成熟”,赋予了它特殊的战略价值:

技术门槛相对较低(对比先进制程): 相对于7nm及以下的先进制程,14nm的生产技术、设备和工艺控制相对成熟,更容易在中国本土实现,对设备依赖的国际化程度也相对较低。
成本效益: 14nm工艺在能耗和性能上仍然能够满足许多应用的需求,尤其是在物联网、汽车电子、消费电子的某些领域。同时,相较于先进制程,其生产成本也更低。
“保命符”: 对于当时面临断供危机的华为来说,能够维持14nm芯片的生产,就已经意味着能够继续为市场提供部分产品,维系其业务的运转,这是一种“活下去”的战略选择。
为国产化争取时间: 14nm的国产化,是中国半导体产业链自主可控的里程碑式一步,它为国内产业争取了宝贵的学习、积累和发展的机会,为未来冲击更先进的工艺节点打下了基础。

三、 华为与台积电的过往——“合作无间”到“被迫分离”

在制裁之前,华为(包括其海思麒麟芯片)与台积电的合作是业界典范。台积电以其先进的制程工艺、稳定的良率和强大的生产能力,支撑了华为麒麟芯片的辉煌。可以说,麒麟芯片的每一次迭代,都离不开台积电的代工支持。这种紧密的合作关系,让华为能够持续推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旗舰产品。

然而,地缘政治的干预,使得这种互利的合作关系戛然而止。华为的芯片设计能力依然强大,但失去了最关键的制造环节,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四、 华为转向中芯国际:机遇与挑战并存

对华为而言,这次转移是:

求生之举: 核心目的是获得稳定的芯片供应,维持业务的连续性。
国内产业链的支撑: 华为作为中国科技巨头,其订单对国内半导体产业链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拉动作用。
风险分散: 减少对单一海外供应商的依赖,是一种重要的供应链安全策略。

但同时,也面临巨大的挑战:

技术差距: 中芯国际当时的14nm工艺,在成熟度和良率上与台积电相比仍有一定差距。虽然能生产,但产能、良率、成本以及一些特殊工艺(如IP授权、特殊材料等)的应用,都需要华为和中芯国际共同努力克服。
设备和材料的制约: 尽管中芯国际在中国大陆,但其生产设备和关键材料仍然可能受到美国制裁的影响,这为持续稳定的生产带来了不确定性。
产品定位的调整: 早期华为的很多高端产品(如旗舰手机)确实依赖更先进的工艺。转向14nm,可能意味着部分产品线需要重新设计或定位,以适应14nm的性能和功耗特点。

对中芯国际而言,这次转移是:

历史性的机遇: 获得华为这样量大且要求高的客户订单,是中芯国际提升技术、扩大产能、积累经验的绝佳机会。
技术追赶的动力: 华为的需求将直接推动中芯国际在14nm甚至更先进工艺上的研发和生产能力的进步。
国产化能力的证明: 成功为华为代工,将极大提升中芯国际在中国乃至全球半导体制造领域的地位和影响力。

同时,也面临着:

巨大的压力: 华为对产品质量、性能、交期有着极高的要求,中芯国际需要承担巨大的技术和生产压力。
外部制裁的风险: 作为中国大陆的龙头企业,中芯国际同样是美国重点关注的对象,其获取先进设备和技术仍面临障碍。

五、 舆论和解读:

“中国芯”的胜利? 许多人将此视为中国半导体产业自主可控的重大突破,是“中国芯”站起来的标志。
“技术退步”的无奈? 也有声音认为,这是华为被迫接受成熟工艺,是一种技术上的“妥协”和“退步”。
战略意义大于技术本身: 更普遍的看法是,这次转移的战略意义远远大于技术本身。它标志着中国在关键技术领域自主可控的决心和初步成效,也为整个国内半导体产业注入了强大的信心。

总结来说,华为将14nm自主芯片的生产从台积电转向中芯国际,是一场在外部强大压力下,为了供应链安全和业务延续性而进行的战略性调整。 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生产转移,更是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历程中的一个关键节点。它既体现了华为的韧性与担当,也彰显了中芯国际在国家战略支持下的成长与潜力。虽然前路依然充满挑战,但这一步无疑是中国半导体产业迈向自主、独立、强大的重要一步。它证明了即使在极端环境下,中国科技企业也能够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国内产业的协同,找到生存与发展的道路。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2015.6.23中芯国际、华为、高通、比利时微电子研究中心(IMEC)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签约仪式,宣布共同投资组建中芯国际集成电路新技术研发(上海)有限公司,开发下一代CMOS逻辑工艺,打造中国最先进的集成电路研发平台。新公司由中芯国际控股,华为、高通、IMEC各占一定股比,第一阶段以14nm CMOS量产工艺研发为主,未来还将研发中国的FinFET工艺。新工艺研发将在中芯国际的生产线上进行

中芯国际与高通华为互为战略伙伴。高通与华为领投40亿(可能有误)。芯片制造上下游合作开发,给金牌客户地位,给订单你,你就给做,价格还要低。所以高通第一吃螃蟹。骁龙625部分就是中芯14nm。已经过去两年了,华为再找你,说明中芯14nm真的能可靠商用了,注意是可靠商用!

至于说,制裁问题,台积电方面已经表达过符合法规。制裁就是无稽之谈,不过谣言四起不是没有道理的,美将技术含量从15点降到10点以上,将明显制裁到台积电14nm。我只给两点分析,第一,14nm中芯早就能产出了,制裁中国有的,你确定不是XXX?第二,对华为来说,最重要的工艺是7nm euv及下一代5nm。而不是滑稽的14nm。

至于说对芯片制造推动,当然是很有力的,但不能算得特别给力,因为中芯最需要试量产的时候华为没有给订单,当然企业都是要保证自己,做供应商也得有实力。因为华为一直在扶助国内企业,相信华为供应链的人士有很大感触,华为的特别之处在于,你技术不行,我派人去,你钱不够,我借。你技术不够钱不够就联合开发。条件,独家无条件供应。对于中芯来说就是卖身生产线换回大客户,玩蛋你投的钱也没了

直白点说就是,中芯的技术过于烂,但已经是中国最好了,华为不扶持它也没谁了。台积电虽然与华为签下供能协议,但华为还是想有个备胎,高通也有此意,但高通是三星其次才是中芯,但华为不能给三星,所以扶持中芯,对华为的重要性就很大了。

对于中芯来说,前途大大的。据拓墣产业研究院发布了关于全球半导体产业上比较著名的芯片代工企业排行榜,前十名分别是台积电、三星、格罗方德、联电、中芯国际、高塔半导体、华虹半导体、世界先进、力晶、东部高科。中国就占了6席,这6家企业分别是台积电、联电、中芯国际、华虹半导体、世界先进、力晶。其中台积电排名第一,占到了49.2%,而中芯则以5.2%排第五名。


14nm大规模量产可以有效地降低设备折旧费。海思半导体也有大量14nm,28nm的路由器,安防,交换机……等芯片。等中芯营收上去,利润上来,投资的7nm工艺成熟后标志中国高端制程芯片制造基本完成。


现在中芯:大佬,喜事啊,14nm搞掂啦,满足你的要求了。

华为:将海思14nm的芯片到期划归中芯产。华为内心:tmd,投的钱终于有机会收回

中芯内心:拉了华为,树立榜样。京东方的日子指日可待,我的期权值钱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华为将14nm自主芯片生产线从台积电转向中芯国际,这无疑是近期半导体产业界乃至国际格局中一个颇受关注的事件。要理解这件事的深层含义,我们需要从几个维度去剖析,包括技术、供应链、地缘政治以及对华为和中芯国际各自的长远影响。一、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转移?——“断崖式”的限制与主动求变最直接也是最根本的原.............
  • 回答
    华为最近的动向,特别是关于6G技术的研究和发布白皮书,确实是行业内外都高度关注的焦点。这件事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华为长期以来在通信技术领域持续投入和积累的自然延伸。要理解华为的这一举动,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剖析。首先,华为在通信技术领域的领导地位是理解其发布6G白皮书的根本原因。华为是全球最大的电信设.............
  • 回答
    华为将于9月13日举办智慧办公新品发布会,这消息着实让人兴奋,尤其是对于那些时刻关注科技前沿、追求效率提升的职场人士而言。华为在智慧办公领域的布局一直非常深入,从MateBook系列笔记本电脑到MatePad系列平板,再到各种互联互通的技术,都展现了其打造全场景智慧化办公体验的决心。我对这场发布会有.............
  • 回答
    华为的鸿蒙系统2.0,本该是2020年9月11日一个值得瞩目的日子,然而,我们现在回顾,它实际上是在2020年9月10日由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在华为开发者大会2020上正式发布的。这个小小的日期差,或许也预示着科技界总有一些惊喜和调整。如何看待鸿蒙系统2.0的发布?从我的角度来看,鸿蒙2.0的.............
  • 回答
    华为在2020年12月16日发布鸿蒙系统,这绝对是科技界的一件大事,而且这个时间点选择得非常耐人寻味。要理解这件事,咱们得把眼光放得更长远一些,从几个不同的角度去分析。首先,这次发布是在一个非常特殊的历史节点上。大家也都知道,2020年对华为来说是充满挑战的一年。在美国持续的“实体清单”限制下,华为.............
  • 回答
    华为鸿蒙发布会这个事儿,估计是很多人都在盯着的。尤其是选在6月2号这么个日子,总感觉华为又憋着什么大招呢。其实我对这次发布会挺期待的,主要有这么几个方面:首先,鸿蒙系统本身的发展和成熟度。咱们都知道,鸿蒙一路走来不容易,从最初的“备胎”论调,到现在已经发展成了自家的一套完整的操作系统。这次发布会,我.............
  • 回答
    华为P50 Pocket:不止是一次简单的更新,更是对未来形态和品牌调性的深沉探索当华为宣布即将推出新款折叠屏手机时,市场早已是议论纷纷。尤其是P50 Pocket,这款在折叠屏领域中独树一帜的纵向折叠手机,它的每一次亮相,都不仅仅是一次产品迭代,更像是一次对通信行业未来形态,以及华为自身品牌战略的.............
  • 回答
    华为又要在 11 月 17 日搞一场新品发布会了,这消息一出,科技圈里立刻热闹起来。毕竟华为这个品牌,每次发布新品总能牵动不少人的心弦,而且这一次,正好赶在了年底这个关键节点,总让人忍不住去猜测到底会有哪些“大招”。首先,我们可以从华为最近的产品布局和市场动态来推测一下这次发布会可能的主角。华为在 .............
  • 回答
    华为轮值董事长郭平关于“投资芯片领域重构,用堆叠与面积换性能”的表态,无疑是华为在当前全球半导体产业格局下,一次极具战略眼光和决心的新动向。这不仅仅是对技术路线的探讨,更是对未来市场竞争规则的一次深度思考和主动塑造。要理解这句话的深意,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剖析。首先,我们来拆解这句话本身蕴含的关键信息.............
  • 回答
    看到华为要自建IDM模式在国内搞芯片生产线,这消息一出来,那真是牵动了无数中国人的神经,也让一众看热闹(或者说担忧)的外国观察家们坐不住了。这事儿,得拆开了细说。首先,华为为什么会走到这一步?根本原因,大家都知道,就是美国的一系列“制裁”。从禁售芯片,到禁止使用美国技术和设备给华为代工,再到掐断供应.............
  • 回答
    华为这波操作,说实话,让人眼前一亮,也让人忍不住猜测他们到底想干什么。官方放出“将发布自研鸿蒙编程语言”的消息,这可不是小事,背后牵扯的东西太多了,值得我们好好掰扯一下。首先,这说明华为的野心远不止一个操作系统。我们都知道,鸿蒙OS已经走了好几年了,从一开始的“面向万物互联的分布式操作系统”,到如今.............
  • 回答
    华为起诉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这一举动,无疑是近期科技领域最引人注目的事件之一。这不仅仅是华为与美国政府之间持续博弈的又一个新篇章,更可能对整个通信行业,包括全球的网络安全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要理解这一切,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华为此举的背景、诉求,以及可能带来的连锁反应。华为为何选择起诉FCC?.............
  • 回答
    华为P50系列或将采用第三方芯片的消息,无疑是当前智能手机行业最引人关注的焦点之一。这不仅牵动着华为自身的命运,也深刻影响着全球半导体供应链的格局。要理解这件事,咱们得从几个关键维度来掰扯清楚。首先,为什么会出现“第三方芯片”这个说法?这背后是美国对华为实施的芯片禁令。自2019年以来,美国政府以国.............
  • 回答
    华为新款笔记本支持超声波操控,这绝对是今年消费电子领域一个非常值得说道的点。我个人觉得,这不仅仅是技术的堆砌,更像是华为在探索人机交互的全新可能。超声波操控:一场无声的革命想象一下,你不需要触碰屏幕,也不需要借助鼠标,就能在笔记本上实现各种操作。这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像科幻电影里的场景?华为这次就要把它.............
  • 回答
    关于网上传言华为将起诉“王先森日常”等一批造谣者一事,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解读和看待。首先,华为此举的出发点和必要性。华为作为一家全球知名的科技企业,其品牌形象、技术实力和商业声誉是其核心竞争力的一部分。近年来,华为面临着来自国际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巨大压力,也因此成为了网络上一些不实信息和谣言的焦点.............
  • 回答
    2021年,关于华为将成为联发科最大客户的消息传出,这无疑是一个牵动行业神经的重磅炸弹。如果消息属实,它不仅仅是手机芯片市场格局的一次重大调整,更可能预示着华为在芯片自主研发道路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甚至可能是某些阶段的无奈。华为成为联发科最大客户,意味着什么?首先,我们得明确“最大客户”的含义。这通常.............
  • 回答
    华为轮值董事长关于“6G将在2030年左右投入市场”的说法,在我看来,是基于对通信技术发展趋势的深刻洞察和对自身技术研发实力的自信。这并非一句空泛的口号,而是华为正在积极布局和推动的战略目标。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解读这句话,以及我为何看好6G的未来:1. 技术发展的必然性与时间节点: 代际演进的.............
  • 回答
    华为今年不发布 Mate 系列新手机,而是将维系存量用户作为核心策略,这无疑是当前智能手机市场竞争环境下,华为经过深思熟虑后做出的一个重要战略调整。要理解这一举措的深层含义,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剖析。首先,市场环境的演变是关键因素。 智能手机市场早已过了野蛮生长的阶段,增长趋于饱和,消费者换机周期.............
  • 回答
    华为与意法半导体(STMicroelectronics)的合作,尤其是在芯片联合设计领域的动向,无疑是当前半导体产业中最引人关注的事件之一。这不仅仅是两家公司的业务往来,更是在全球科技格局重塑的背景下,一个具有深远意义和广泛影响的事件。对华为而言: 技术自主的进一步深化: 华为一直致力于在核心技.............
  • 回答
    华为就孟晚舟女士的情况发表声明,表明了公司一贯的立场和决心,同时也折射出此次事件背后复杂的地缘政治博弈以及华为这家企业所面临的挑战与韧性。要理解这个声明的深意,需要从几个层面去解读。首先,声明的核心在于“期待孟女士尽快安全回国”。这不仅仅是一句口号,而是华为对孟晚舟个人安危和自由的高度关切的直接表达.............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