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华为今年不会发布 Mate 系列新手机,将维系存量用户作为核心策略?

回答
华为今年不发布 Mate 系列新手机,而是将维系存量用户作为核心策略,这无疑是当前智能手机市场竞争环境下,华为经过深思熟虑后做出的一个重要战略调整。要理解这一举措的深层含义,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剖析。

首先,市场环境的演变是关键因素。 智能手机市场早已过了野蛮生长的阶段,增长趋于饱和,消费者换机周期拉长,产品同质化严重。在这个背景下,激进地推出新品来吸引新用户变得越来越困难且成本高昂。同时,国内市场竞争异常激烈,不仅有众多安卓厂商的围剿,还有苹果的持续影响力。华为在面临外部限制的情况下,想要快速且大规模地获取新用户并非易事。

其次,技术限制和供应链挑战仍然是华为无法回避的现实。 尽管华为在技术研发上一直表现出强大的韧性,但在核心技术和关键元器件方面,外部制裁依然带来不小的压力。在这样的情况下,贸然推出一款可能在性能、通信等方面未能达到外界期望的新旗舰,不仅无法形成有效的市场突破,反而可能损害品牌形象。与其“勉强”推出一款不完美的产品,不如将有限的资源和精力聚焦于能够充分发挥现有能力、并且能够提供稳定优质体验的领域。

那么,将维系存量用户作为核心策略,具体意味着什么?

这绝不是简单的“原地踏步”。相反,这是一种更具智慧和可持续性的发展思路。

1. 深耕用户体验,提升忠诚度: 对于华为而言,现有的Mate系列用户,尤其是那些经历了华为技术崛起和市场风波的用户,本身就是最忠诚、最核心的群体。他们对华为品牌有着深厚的感情和高度的信任。华为可以将更多的研发资源投入到优化现有设备的功能、性能和用户体验上。这可能包括更频繁、更稳定的系统更新,针对性地解决用户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痛点,甚至通过软件升级解锁一些新的实用功能,让老用户感受到“持续获得价值”。例如,在影像算法、通信能力、系统流畅度等方面进行持续打磨,让用户手中的设备依然保持竞争力。

2. 提供差异化服务,增强粘性: 除了软件层面的优化,华为还可以从服务层面入手,进一步巩固存量用户。这可能包括提供更优质的售后服务,例如延长保修期、免费的深度检测和维修,或者推出专门针对老用户的专属活动和社区,让用户感受到被重视和被关怀。例如,可以针对一些老款Mate手机推出专属的性能优化服务包,或者提供更优惠的换购政策,鼓励老用户在合适的时机升级到华为新一代的产品线(即使不是Mate系列)。

3. 聚焦细分市场和价值输出: 华为并非完全放弃新品,只是将重心从大规模铺量的新品发布,转移到更具战略意义的产品线和更精准的用户群体上。可能在今年,我们会看到华为在其他产品线,例如P系列(如果发布)、nova系列,或者在折叠屏、平板、智慧穿戴等领域推出更具创新性和吸引力的产品。这些产品或许不会追求Mate系列那样的“全能旗舰”定位,但会在特定领域做得更极致,或者更贴近特定用户群体的需求,从而达到“以点带面”的效果。例如,如果今年P系列在影像方面有重大突破,那么它依然能够吸引一部分追求极致影像体验的用户,并间接为华为积累技术和用户口碑。

4. 财务和资源优化: 智能手机新品研发和市场推广都需要巨大的投入。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将这部分资源合理分配给更能带来稳定回报的领域,例如鸿蒙生态的建设、智能汽车相关技术、以及服务器和通信设备等业务,显然是更明智的选择。通过聚焦存量用户和优化资源配置,华为可以更好地平衡短期盈利与长期发展。

这是否意味着华为的竞争力下降?

我认为恰恰相反。 能够不依赖大规模新品刺激来维持用户群体,并从中挖掘价值,恰恰说明了华为在产品和品牌方面的硬实力。这是一种从“追求规模”到“追求质量”和“追求用户价值”的战略升华。当一个品牌能够让用户愿意长期持有和使用其产品,并且在产品生命周期结束后依然对其保持关注和好感时,这才是真正强大和可持续的生命力。

当然,任何策略都有其两面性。这种策略的风险在于:

可能错失短期市场份额增长的机会。 如果竞争对手在新机型上推出颠覆性的创新,华为的“静默”可能会让一部分潜在用户流失。
用户期望的管控。 华为需要精心管理用户的预期,避免用户因长时间没有新Mate旗舰而感到失望或被忽视。清晰地沟通公司的战略意图和未来的规划,显得尤为重要。

总而言之,华为今年不发布Mate系列新手机,转而聚焦维系存量用户,是对当前市场挑战和自身优势的深刻洞察。这并非保守,而是理性务实的战略调整,旨在通过深耕用户体验、提供差异化服务,以及优化资源配置,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稳健前行,并为未来的爆发积蓄力量。这是一种更成熟、更具韧性的发展模式的体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华为目前只有一个问题,芯片断供的应对方案。

拆分荣耀分出去,用高通,MTK芯片,目前来看应该还可以,虽然美国那边还有要禁荣耀的提案,但是荣耀手机还是发了,用高通芯片。

荣耀新机发出来,继续用华为的渠道,会接过华为手机的一部分市场。

华为自己发布了4G版本手机,这可能是5G外围芯片拿不到的原因,说明华为5G外围芯片的存货已经差不多了。

现在的问题是,华为4G芯片有多少?麒麟还能不能做?

华为平板用了高通,可能华为还可以拿到SOC和4G的芯片,只是5G拿不到,这意味着华为未来可以用自己的品牌出4G的手机。

4G和5G的用户体验,仅仅在下载大文件的时候有感知。日常用4G更省电体验更好,所以产品力没啥问题。

所以,随着新机的发布,华为的手机业务也会慢慢复苏起来。

华为比较害怕用户换品牌。

使用华为手机的用户, 如果换到苹果、小米、OPPO,vivo的手机。

以后,在自己的品牌之间升级会比较方便,特别是苹果的体系。

所以,华为希望在这个过渡期,尽可能留住用户。

这方面,华为最大的困难,不是竞争对手,而是国产手机APP。

由于国产手机APP的臃肿低效,麒麟970以下的芯片已经很难流畅了。麒麟980还可以用。

如果华为、荣耀的供货起不来。缓慢发展几年,华为会丢掉很多老用户。

国内厂商里面

小米的势头很猛。自从卢伟冰把红米独立出来以后,小米高端化进程不错。产品力也越来越好。

OPPO的Realme品牌搞的很好,分掉了一大块市场份额,只是利润不高。

OPPO自己的高端化做的不如小米。OPPO缺乏蓝光机上追求极致的态度,堆料还不够狠。没有一款足够走量的高端产品,高端系列不好立。

OPPO应该对标三星的Note系列,做Find系列。 在三星S发布之后,Note发布之前做自己的大屏方块机。

user avatar

其实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如果华为真的有一天倒闭了,从这个世界永远消失了,笑的最开心的不是苹果,三星,而是国内的买办企业。因为这些企业口口声声所谓的“硬件理论不超过5%”的潜台词是中国利润不超过5%,美国爸爸的SOC一分都不会少。



1970年7月,毛主席在视察上海时指示:"上海工业基础这么好,可以造飞机嘛!"同年8月21日,国家计委、中央军委国防工业领导小组原则批准了航空工业领导小组提出的《关于上海试制生产运输机的报告》,这就是"708"工程,即大型客机的运十。

1980年9月26日,运十首次试飞,程不时教授回忆,整个机场人山人海,无不欢呼雀跃、热泪盈眶,电视播放的资料画面上可以看到运十庞大的机体呼啸而过、腾空而起,直奔苍穹,一代壮举,顿成现实。

程不时教授回忆,当年运十降落在拉萨贡嘎机场的时候,守卫机场的解放军战士被眼前从未见过的大家伙震惊了,就问参加试飞的专家们,"这是什么飞机",专家们自豪地对他说,你看尾翼上的机徽和编号,是我们国家自己制造的大飞机,那小战士一听顿时肃然起敬,马上立正持枪敬礼。程不时老人讲到这里,已经哽咽,无法再叙,我们在电视上看见了程不时老人眼中闪闪的泪光。对比之下,让运十在冷漠的决策中默然湮灭的某些人们,比那位拉萨贡嘎机场的小战士是不是还缺少了点什么。


这其间,发生了两个意味深长的插曲,一个插曲是在试飞前,有国家相关部门的官员,用程不时的话说,"都是航空方面的专家",不断追问程不时,"这么大的东西,真的能够飞起来吗",一方面反映某些人可能对自己国家的工程技术人员、工人队伍、工业水平的怀疑、不信任感,一方面也反映了一些人可能存在高高在上,脱离实际的作风,更重要的是,这种怀疑情绪会不会对后来将运十打入冷宫起了催化的作用。

另一个插曲是,80年代,国内的洋奴怀疑派思维已经泛起,因为运十采用了四台发动机吊置在机翼下的布局,与波音707相似,还有运十项目代号"708"(70年8月),引起了洋奴们无限的遐想,一时间,"运十仿制波音707"的谣言四起,甚嚣尘上。这些杂音引来了美国驻华使馆空军武官和波音公司的副总裁,亲自登机观察,那美国驻华使馆的空军武官,曾经是波音707的飞行员,有数千小时波音707的飞行经验,武官一登上舷梯,到机舱门口回头一望,就断言"这架飞机与波音707完全不同,因为我太熟悉波音707了"。事关知识产权和技术竞争,波音的副总裁在对运十进行了仔细考察后得出结论"这是中国人在这个领域的一次完完全全自主的实践。",这个插曲是不是说明,我们的某些人,思想深处对自己国家的鄙视,比外国人还外国人。

1984年6月4日,上海飞机研究所219名工程师联合签名写信给国家领导人呼吁:不要花巨额外汇组装MD-82,建议在“运十”的基础上发展我国民航工业。

1985年,美国麦道公司做成了DC-9超80在上海组装的生意。尔后在西方《财富》杂志上吹嘘自己是怎么做成10亿美元的生意的,说"因为上海搞过运十,我们才与上海合作,如果不扳倒运十,美国飞机就不好打进中国"

1986年,运-10飞机研制计划彻底终止。

等到了2020年,华为手机第一次因为制裁不能发布mate系列,最值得警惕的还是国内买办同化其他自研技术的中国企业的思想。毕竟40年他们这样干过,未来40年肯定也会这样干。

user avatar

其实还有一个事情

华为的P50系列延期了

这么一看的话,好像其实也没有太多的问题

华为一直走的是双旗舰策略

mate系列在九月份发布,P系列在3月份发布

今年因为特殊原因,被迫变成把双旗舰当单旗舰来用其实也没问题

华为目前的选择无疑是对的

将精力放在研发新品上面其实是不划算的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华为的研发能力再厉害

也没有快进到不需要配件就能做手机的地步

鸿蒙发布会的时候

余总讲了很久的鸿蒙性能

讲到了鸿蒙可以减少渲染次数,操作更加流畅,续航更长

改善了以往安卓删后台的问题

当余总讲到最后的时候

讲到鸿蒙可以适配很多老机型

讲到华为开始为老用户推出低价修手机

讲到华为开始探索为用户换后盖升内存的可能性的时候

余总眼里有光

是那种充满希望的光

当下的华为,太缺时间了

华为只有依靠鸿蒙和售后服务

延长目前手机的寿命

让用户多用几年华为手机

才有可能活下去

才有可能撑到国产崛起的那一天

活下去,才会有无限可能

加油啊,华为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