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华为在 2021 年 1-9 月研发费用比率达到 22.7%?

回答
华为在 2021 年 19 月研发费用比率达到 22.7%,这是一个非常亮眼的数字,值得从多个维度深入解读。总的来说,这个比例反映了华为在极其艰难的环境下,依然将战略重心牢牢锁定在技术创新上,展现了其强大的生存能力、前瞻性和对未来的决心。

以下将从几个关键方面详细分析这个数据:

一、 宏观背景下的“高”与“坚持”:

国际制裁与供应链压力: 2021 年正是美国对华为进行“实体清单”制裁的关键时期,华为在芯片供应、核心技术获取等方面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在这种环境下,许多企业可能会选择收缩战线,降低研发投入以应对生存危机。而华为逆势而上,将研发费用比率维持在如此高的水平,这本身就极具象征意义。它表明华为没有被外部压力击垮,反而将危机转化为倒逼自身创新的动力。
行业平均水平的比较: 要理解 22.7% 的高,需要与行业平均水平进行对比。
科技行业整体: 在全球科技行业中,研发投入占营收比率超过 10% 已经算是不错的了,而像苹果、谷歌等巨头,其研发投入比率通常在 15%20% 之间浮动。
通信设备行业: 通信设备是技术密集型行业,研发投入本身就较高。但即使在行业内,华为 22.7% 的比率也属于非常顶尖的水平。
华为的历史数据: 华为近年来一直保持着较高的研发投入,例如 2020 年的研发费用占营收比率就达到了 15.1%。从这个角度看,22.7% 不仅是高,更是一种持续的、强劲的增长和投入的加码。
“不惜代价”的投入: 这个比例意味着华为在收入相对受限的情况下,依然将相当大一部分资金投入到研发中。这背后可能意味着对非核心业务的压缩,或者为了维持研发投入而采取了更加审慎的成本控制措施。

二、 华为研发投入的“质”与“效”:

战略聚焦: 如此高的研发投入,并非简单的“撒钱”。这背后必然是华为对未来战略方向的精准判断和资源的高度聚焦。在面临挑战时,企业更容易将有限的资源集中在最核心、最能形成差异化竞争力的领域。对于华为而言,这可能包括:
半导体设计与工艺自主化: 为了打破芯片制裁,华为在芯片设计(海思)、EDA 工具、先进制造工艺等方面的投入必然大幅增加。
操作系统与软件生态构建: 为了摆脱对谷歌 Android 和微软 Windows 的依赖,鸿蒙操作系统(HarmonyOS)和相关软件生态的建设是重中之重。
通信核心技术持续创新: 即使在制裁下,华为在 5G、6G 等通信核心技术领域的研发投入也未停止,以保持其在通信行业的领先地位。
新兴业务拓展: 比如智能汽车解决方案(Hicar)、云计算、数字能源等新兴业务的研发,也是为了寻找新的增长点和抵御主营业务的风险。
长期主义的体现: 研发投入是一项典型的长期投资,其回报往往需要数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显现。华为能够在此艰难时期维持如此高的研发投入,充分体现了其“长期主义”的企业哲学。他们不追求短期的利润最大化,而是着眼于长期的技术积累和核心竞争力的构建,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人才与知识产权的积累: 高研发投入意味着对研发人才的持续吸引和培养,以及对知识产权的重视和保护。这有助于华为构建一个强大的技术创新体系,形成难以被模仿的核心竞争力。

三、 数据解读的潜在含义与影响:

对竞争对手的影响: 华为的这一举动,无疑给全球竞争对手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它表明华为即便面临困境,依然是技术创新的重要力量,并且可能在某些领域实现弯道超车。其他科技巨头也会因此更加重视自身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能力。
对产业生态的影响: 华为的研发成果,特别是鸿蒙操作系统、昇腾芯片等,对整个信息技术产业生态都可能产生深远影响。如果华为能够成功构建独立自主的生态系统,将改变全球科技产业的格局。
对投资者和合作伙伴的信号: 对投资者而言,这显示了华为对技术创新和未来发展的信心,以及其应对风险的韧性。对合作伙伴而言,这表明华为将继续作为技术创新的重要推动者,未来会有更多领先的技术和解决方案涌现。
对华为自身业务的支撑: 尽管在营收增长方面受到限制,但持续高强度的研发投入是华为保持产品竞争力的关键。例如,在智能手机领域,虽然出货量受限,但华为依然能够推出技术领先的产品(如 Mate 系列的影像技术、通信技术等)。在通信设备领域,华为也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来巩固其市场地位。
对未来营收的支撑: 华为之所以敢于如此高比例地投入研发,是因为它对这些研发成果能够转化为未来营收抱有信心。这些投入是为了应对当前的挑战,更是为了抓住未来的技术浪潮和市场机遇。

四、 可能存在的挑战与隐忧:

研发投入的效率问题: 尽管投入巨大,但研发的效率和产出是关键。华为需要持续评估其研发项目的进展和成果,确保资金的有效利用。
市场接受度: 特别是在操作系统和生态系统方面,华为需要克服市场固有的用户习惯和生态壁垒,赢得更广泛的市场接受度。
地缘政治风险的持续性: 国际地缘政治环境依然充满不确定性,这可能会继续影响华为的供应链和市场拓展,从而间接影响其研发投入的最终效益。
财务可持续性: 长期高比例的研发投入,虽然是战略需要,但也对企业的现金流和盈利能力构成挑战。华为需要找到一个更可持续的平衡点。

总结来说:

华为在 2021 年 19 月研发费用比率达到 22.7%,是其在逆境中展现出的强大生命力、战略定力和技术自信的集中体现。这一数据不仅仅是一个财务数字,更是一个企业在极端压力下选择 “以技术立本、以创新求生” 的坚定宣言。它表明华为正在积极布局未来,致力于在关键技术领域实现自主可控,并为全球科技进步贡献力量。

这个比例预示着华为未来将继续在多个前沿科技领域展现强大的创新能力,但也需要持续关注其研发效率、市场转化以及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能力。从长远来看,这种对研发的执着投入,是华为能否克服当前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并重塑自身在全球科技产业地位的关键所在。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简单说就是华为的研发计划都在按章推进,研发费总额稍稍上涨。但是营收下降导致研发费比例上升。

也就意味华为没有因为美国制裁就减少研发项目,各项新技术还都在按计划稳步推进。

考虑到十四五新基建带来的大量技术订单,和马云自爆与那个周某的神威,让原本在这一领域领先的阿里云肯定要减少一块市场。华为应该还能挺住一阵子。其他中国科技企业加快跟上。

user avatar

一般来说,纯硬件制造企业,研发费用占比低于10%,比如联想只有3%

纯软件开发企业,研发费用占比可以到30%+,比如金山办公,过去三年一直在35%左右

华为研发费用占比增高,说明华为正在逐步提高软件研发的占比,相对降低硬件研发的占比。

研发费用的绝对值还是增长的,只是其中软件部分增长更多而已。

软件业务的营收不及硬件高,但是利润率更高,所以会显得研发占比高了。

user avatar

”518亿的利润,所得税只收54亿,这税率够低啊。“

”那是啊,你们公司也投22%研发费用,你们税率也这么低。你倒是投啊“

user avatar

这真的就是不计一切代价的战未来,

华为去年15.9%的研发投入比就已经很夸张了,现在直接干到22.7%,这简直可以用疯狂来形容……虽然22.7%这个研发投入比不止有华为一家公司达到过,但考虑到华为现在的处境。这数字给我的感觉就像是赌徒在赌桌上逐渐赌红了眼,开始打算梭哈了……

但,说实话,我并不喜欢这种感觉……

这样的疯狂给我一种不理智的暗示……

这实在给我一种“昙花一现”的错觉,

有种这是“末日来临前最后的疯狂”的感觉……

虽然我猜测这可能是华为真的要跟美国死磕到底的一种表现,但是这仍然不能说服我接受这种策略:我认为这极大可能只是加速了华为的死亡。

也许真的是“扮猪吃老虎”看的太多了,我可以对华为这种行为表示敬佩,但却不能表示认可。

但是,我也真心希望,华为最终能够走出制裁,把那些曾经属于它的东西给赢回来。

user avatar

看到前排有人吹华为的智能驾驶系统。

我忍不住出来一下。

仅就我所知,华为的智能驾驶系统中所使用的激光雷达产品,是深圳的速腾聚创公司的,创始人是哈尔滨工业大学的一位博士。

这位博士在本科到博士,一直到创业阶段都一直在相关领域兢兢业业,打破了很多国外的技术封锁,把原本国外垄断的激光雷达的价格打了下来,甚至挖到了不少原本就职于德国的技术专家。

华为什么时候才开始进军汽车领域的?难道华为进军一年就能攻破这么多科研难关?

当然,在华为的宏大宣传里,这些东西总能悄无声息地变成华为1000多亿研发投入的结果。

评论区有花粉骂我哈,那我继续聊一下。

华为自己展示的华为自研激光雷达,和华为自动驾驶展示里的激光雷达你们自行对比一下构型。

华为展示的自动驾驶技术里,目测使用的产品就是速腾聚创M1半固态激光雷达,而非华为自研的激光雷达。


这是速腾官网,自己去看。


user avatar

研发费用包括研发人员薪酬福利、研发直接投入费用、折旧费用、无形资产的费用、其他相关费用等。

像华为这样的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费用的大头基本都是研发人员的薪资福利支出,一般也包括以股份为基础的薪酬开支。

有些企业的财务报表上,研发费用会单独列出来。有些企业的报表上,可能不一定会单独列项。但可能也会进行说明。譬如腾讯的研发费用就囊括在来雇员福利开支中。

但在附注中,腾讯也说明了,腾讯上半年的研发费用是241.29亿人民币,其中主要包括研发人员的福利开支为199.70亿元。也就是研发费用中研发人员的薪酬福利占比约为83%。

如果保守按照80%计算,那么华为的研发人员薪酬总额也投818亿。按照华为公司2020年报,公司有10.5万研发人员,那么研发人员的人均薪资可能达到78万。


比较值得关注的一点是,互联网公司的研发费用投入已经非常高了。华为的研发费用竟然远远超过互联网公司。这可能出乎很多人的意料。

我们看到,腾讯上半年的研发费用是242.29亿元,预估前三季度的投入可能在360-380亿元之间,也只能占到华为研发费用的35%左右。

从研发人员的数量来看,华为2020年公开的数据是,研发人员占比53.4%,10.5万人;据公开数据,腾讯研发人员占比68%,5.8万人。(据腾讯2020年年报,正式雇员数量为8.6万人)也就是,腾讯的研发人员数量是华为的一半。

10月11日,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发布看一个“2021民营企业研发投入500家”榜单,华为以1419亿元位居榜首(统计口径可能与此稍有不同,但差异不大),阿里巴巴、腾讯、吉利、百度紧随其后,但4家研发投入合计达1347亿元,不及华为一家。

正如前所述,强大的研发人员队伍,高额的研发投入,让华为成为了一家全球最大的专利持有企业之一。


为什么华为愿意投入这么高的研发成本?发展这么大的研发队伍呢?华为的研发动机是不是比其他公司更强?

通信市场的特点决定了,有了关键技术的突破,往往能够决定生死,而如果赢了,甚至能够赢者通吃。相对于互联网公司而言,他们甚至有更强的动机。毕竟互联网公司的市场份额对运营市场能力的依赖性会更强。

华为发展中遇到的第一个机会,是交换机接入网产品跨越式发展。当时任正非押了重注开发C&C08。C&C08在技术上已经达到了当时的国际先进水平,华为不仅靠它拿下了国内市场,还撬开了国际市场。C&C08一度销往全球50多个国家。

之后,华为遇到了传输网络产品发展、移动通信、手机终端大发展数个时代机遇,无不是通过技术攻关取得了市场领先。

而现在,因为芯片问题,华为又在用亲身经历告诉我们,也告诉大家,核心技术的重要性。刚刚发布的苹果财报和华为财报的对比说明了这个问题。

华为供应链受限之后,苹果公司抢走了华为高端手机的大部分市场份额。苹果第四财季财报,显示,其大中华区营收为145.63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的79.46亿美元相比增长83%。而从华为发布的最新财报来看,华为Q3营收为1354亿元,净利润率10.2%,去年同期为2173亿人民币,下降37.7%。

可以想见,为了解决这一卡脖子的技术难题,华为的研发动机依然会非常强大。

危局之中孕育的机会,漫长的冬天总会过去。

user avatar

以前年年老板说冬天来了,年年说冬天来了,听多了大家都觉得是狼来了。

这两年不喊了,因为狼真来了,还好老板早喊了,早做了去A计划,作为一个家属,没什么感觉,到今天为止收入还是增长的,人家加班的时间跟以前也是差不多的。除了以前看反复亮剑,现在天天看红星照耀中国,我也没觉得有啥区别。

不亏待员工,员工就能一条心好好拼!

相信他们路越走越宽!

user avatar

以前我们只是卖馒头的,

后来说磨面粉的机器给禁了,我们自己磨面粉,

再后来,说是小麦不给卖了,

我们自己去种小麦,去松土,去打药,

小麦种没了,我们自己去研究育种…

“中国人从不把事情的成功与否寄托予虚无缥缈的神灵。天破了,自己炼石来补;洪水来了,不问先知,自己挖河渠疏通;疾病流行,不求神迹,自己试药自己治;在东海淹死了就把东海填平,被太阳暴晒的就把太阳射下来;谁愿意做拣选的石子就让他去吧,谁愿意做俯伏的羔羊也让他去吧;谁愿意跪天子跪权臣就让他去吧,谁想不问苍生问鬼神也让他去吧。这就是我们的民族。”

任老板说了:“要敢于打光最后一发炮弹!”

因为胜利一定属于我们!

华为各行业数字化军团成立,任总讲话:“和平是打出来的。我们在为自己,也在为国家。为国舍命,日月同光,凤凰涅槃,人天共仰。历史会记住你们的,等我们同饮庆功酒那一天,于无声处听惊雷。”

user avatar

谢邀,之前在松山湖的时候,我和丧失,董老师,小蒜苗都讨论过,这大概就是华为和其他公司的不同了。

小蒜苗给出的结论是:华为真不像一家传统公司。

他们是真正意义上要打干最后一颗子弹的。

换成任何一家公司,被制裁了,一项主业务被制裁了,那就安心躺好,熬过去。

毕竟还有通信业务,熬一熬,混一混,又不是混不过去,日子差点也能过。

华为不一样,真的梭哈,就是干。

我们和刘总吃饭的时候,刘总就说过,这次制裁,任总的要求是打干最后一颗子弹。

也就是说,华为现在这个架势,其实已经到了博弈了。

要不站着死打干最后一颗子弹,要不熬过这个艰难时期,迎来光明。

在HDC的时候,我看到华为展示的项目,有现在的,有朝向未来的。

举个例子,全屋智能这块,大家可以看看丧失的回答,华为是怎么做升级的,怎么定向目标的。

如何评价 2021 年华为开发者大会上华为全屋智能战略升级发布?有哪些值得关注的信息?

按照我的想法, 或者大多数人的想法。

全屋智能这玩意,现在还是太遥远了,花这么多钱,有必要吗?有意义吗?

万一没成呢?

华为就不,华为就要ALLIN,梭哈,冲!

兄弟们跟我上,嗷嗷嗷!

我举个例子,七八年前,我就在看很多PPT企业在开始讨论全屋智能。

但是很遗憾,他们讨论的东西,几乎没有一个靠谱的。

他们最大的亮点就是:以后移动互联网会爆发,一台手机能够遥控全屋的智能家电。

其次的亮点就是:或许还能够增强一些数据迁移,根据数据来做。

但是怎么做呢?不知道,反正大多数都是PPT。

不出意料,大部分企业都挂了 。

华为的想法是什么呢?

智能家居首先要维持体验,维持稳定。

怎么稳定呢?

用PLC来维持这个稳定。

然后通过分布式算法来让各个产品的数据流通。

接着就是子系统

通过子系统来确定这个位置。

说起来有点拗口了,大家可以去看看丧失的回答,是真的好。


在现在这种,全屋智能,还没开始赚钱的时候,华为就大笔大笔的投入进去,赌的就是未来

同样烧钱的,还有汽车,还有芯片,还有手机研发

其实从HDC就能看出来,华为已经决定,继续ALLIN,继续做,继续梭哈。

什么能做的都做了,不能做的,都继续做。

在海外,华为的搜索已经做到很多国家的第二第三了。

其他如地图、音乐、AI都在继续推进。


回过头来看这个研发费用。

我最开始以为是,一亿多点,心想不应该啊。。。

后来发现,金额单位是千元。

也就是说,华为1-9月的研发费用是一千多亿。

很好,维持了一个千亿研发的条件。

最后吐槽一下,今年HDC的时候,余大嘴还是谁在发布会上说,我们华为有十万工程师。。。

这TM,真的是赤裸裸的炫富啊!

21世纪什么最重要?

人才!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华为在 2021 年 19 月研发费用比率达到 22.7%,这是一个非常亮眼的数字,值得从多个维度深入解读。总的来说,这个比例反映了华为在极其艰难的环境下,依然将战略重心牢牢锁定在技术创新上,展现了其强大的生存能力、前瞻性和对未来的决心。以下将从几个关键方面详细分析这个数据:一、 宏观背景下的“高”.............
  • 回答
    华为 2021 年营收较上年下降 28.9% 的事实,确实是其近些年发展历程中一个非常显著的转折点,也引发了各方的广泛关注和解读。要理解这个数字背后的含义,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首先,必须直面最直接的原因:美国的持续制裁。这是导致华为营收大幅下滑的最核心、最根本的原因。自 2019 年起,美国.............
  • 回答
    鸿蒙新篇章:华为2021年4月系统升级的深远影响2021年4月,华为如期推送了鸿蒙OS 2.0的正式版,这场万众瞩目的系统升级,绝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软件迭代。它标志着华为在艰难时刻,凭借自身强大的研发实力和对未来的前瞻性布局,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也为整个中国乃至全球的科技格局投下了一道深刻的涟漪。回顾.............
  • 回答
    华为 2021 年的财报,营收下滑近三成,但净利润却飙升了七成多,这事儿,乍一听,确实挺让人琢磨的。咱们不妨细细聊聊,这背后到底藏着哪些门道。先说说营收为什么跌得这么厉害?这事儿,大家都心知肚明,主要是因为美国的“制裁”。自打美国把华为列入“实体清单”,尤其是限制其获取和使用美国技术后,华为的许多核.............
  • 回答
    听到华为以 28.7% 的市场份额领跑 2021 年全球通信设备市场,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解读的信号。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市场占有率数字,背后牵扯着技术实力、全球化战略、地缘政治以及行业发展趋势等多重因素。首先,我们得认识到通信设备市场是一个 高度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 的行业。它涉及到从核心的网络.............
  • 回答
    2021年,关于华为将成为联发科最大客户的消息传出,这无疑是一个牵动行业神经的重磅炸弹。如果消息属实,它不仅仅是手机芯片市场格局的一次重大调整,更可能预示着华为在芯片自主研发道路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甚至可能是某些阶段的无奈。华为成为联发科最大客户,意味着什么?首先,我们得明确“最大客户”的含义。这通常.............
  • 回答
    2021年2月,全球手机市场风起云涌,小米凭借其一贯的性价比策略和在全球市场的快速扩张,首次坐上了全球出货量第三的宝座,而曾经的霸主华为,则因为外部制裁的影响,市场份额急剧萎缩,跌至4%左右。这个消息,对于很多人来说,无疑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它不仅反映了手机市场的格局变化,也折射出全球科技竞.............
  • 回答
    2021年第一季度,平板电脑市场确实呈现出一番热闹景象。苹果的iPad在全球市场份额一举攀升至37%,而华为则从去年的11%下滑至5%。这个数据背后,是市场需求的变动、产品策略的调整以及宏观经济环境等多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苹果iPad:巩固霸主地位,拥抱新常态iPad份额的增长,绝非偶然。首先,疫.............
  • 回答
    华为2021年的利润大幅上涨,这确实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现象,尤其是在经历了前几年的外部压力和制裁之后。要深入理解这个情况,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剖析,而不仅仅是看到一个漂亮的数字。首先,我们得承认,这个“利润大涨”的表述,需要放在一个具体的背景下去看。2021年,华为整体的营收虽然有所下滑,但净利润.............
  • 回答
    3月26日晚,华为在法国巴黎发布了年度旗舰P30系列。发布会一结束,各大科技媒体和网友们就炸开了锅,评价褒贬不一。作为一个深度关注科技产品的人,我也好好研究了一下这次P30系列。总的来说,它确实是一次相当有野心的升级,但也有一些地方让人觉得“还可以更好”。亮点:绝对是那个“望远镜”!华为P30系列最.............
  • 回答
    华为在发布会上拿出任天堂 Switch 来做续航对比,这事儿,说实话,挺有意思的,但也挺让人琢磨的。首先,咱们得承认,这个对比的点选得非常巧妙,抓住了很多消费者的痛点。现在大家对手机的需求越来越高,续航绝对是排在前几位的考虑因素。而任天堂 Switch,作为一款风靡全球的游戏主机,它的续航能力大家都.............
  • 回答
    6月2号华为这场发布会,确实给我留下了相当深刻的印象,尤其是他们谈到的那个“造表理念”,我觉得挺有意思的。以前咱们聊智能手表,总觉得就是一块能打电话、能看信息、能计步的“大号手机手腕版”,技术堆得越高越好。但华为这次抛出来的东西,好像是想在“表”的本质上做文章。他们强调的几个点,我感觉挺能代表一种新.............
  • 回答
    看到华为要在六月正式向消费者推送鸿蒙 OS,我心里真是五味杂陈,说实话,期待是肯定的,但同时也有不少纠结的地方。华为的这一步,我怎么看?首先,必须承认,这绝对是华为在极端压力下,一次无比艰难但又充满战略意义的尝试。大家都知道,在外部环境如此复杂的情况下,没有了自己的操作系统,华为在未来科技战场上就很.............
  • 回答
    华为在2020年12月16日发布鸿蒙系统,这绝对是科技界的一件大事,而且这个时间点选择得非常耐人寻味。要理解这件事,咱们得把眼光放得更长远一些,从几个不同的角度去分析。首先,这次发布是在一个非常特殊的历史节点上。大家也都知道,2020年对华为来说是充满挑战的一年。在美国持续的“实体清单”限制下,华为.............
  • 回答
    华为又要在 11 月 17 日搞一场新品发布会了,这消息一出,科技圈里立刻热闹起来。毕竟华为这个品牌,每次发布新品总能牵动不少人的心弦,而且这一次,正好赶在了年底这个关键节点,总让人忍不住去猜测到底会有哪些“大招”。首先,我们可以从华为最近的产品布局和市场动态来推测一下这次发布会可能的主角。华为在 .............
  • 回答
    华为 Mate 10 Pro 在 DxOMark 上的静态拍照得分高达 100 分,这在当时绝对是一个令人瞩目的成就,可以说是摄影手机领域的一个里程碑。要理解这个分数意味着什么,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深入分析。1. DxOMark 的评价体系:并非“完美”的绝对标准,而是“领先”的标杆首先要明确一点,.............
  • 回答
    华为 HR 胡玲于 2019 年 10 月 30 日在华为内部论坛心声社区发布的帖子,至今仍然是华为内部讨论中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这篇帖子之所以引起如此大的关注和讨论,是因为它触及了华为公司文化、管理方式、员工激励机制等多个深层次问题,并且以一种非常直接和坦诚的方式表达了对公司现状的担忧和对未.............
  • 回答
    2019 年第三季度,华为在中国智能手机市场销量飙升 66% 的数据,这绝对是中国智能手机市场一股强劲的东风。要深入理解这个现象,得从几个关键维度来剖析。首先,我们得看这 66% 的增长从何而来。 国内市场需求坚挺,且华为抓住了机会: 尽管全球智能手机市场整体增速放缓,但中国市场依然是体量庞大且.............
  • 回答
    孟晚舟在加拿大的经历,确实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引发了广泛讨论的事件。要理解这件事,咱们得一点点把脉络理清楚,这背后牵扯到的不光是个人,还有国家层面的博弈,以及国际规则的运用。首先,得说一下事情的起因。孟晚舟是华为的首席财务官,也是华为创始人任正非的女儿。2018年12月1日,她在加拿大温哥华国际机场转机.............
  • 回答
    看待任正非就注册姚安娜商标事件在华为内部发布全员公告道歉,这件事情挺有意思的,也挺值得说道说道。首先,这件事的“背景”和“导火索”。咱们得先弄明白,姚安娜是谁。她是任正非的小女儿,也是华为创始人任正非的“二公主”。她近年来的活动,尤其是在社交媒体上的一些亮相,让很多人对她的身份和背景产生了好奇,甚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