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经济条件不允许,身体条件受得了,年轻时偶尔不舒服几次也挺好的,才能知道生存不易,挣钱不易,才能知道绝大多数普通成年人是有多么不容易。硬座起码还有座。
我念大学时大多数时候也都是坐一天多或两天的硬座,偶尔还是无座的站票。特别是赶上春运的时候。好在从小穷惯了也吃苦惯了,没什么特别的感觉,有困难就克服,克服不了只能忍受。
还记得大三的寒假,由于要准备出国考试,和室友报名了新东方万泉河校区的GRE大班,貌似是400人的,当时陈琦还在那里教词汇。由于清华寒假要集中住宿集中供暖,所以和室友搬进了旧的博士公寓,过上了早上睡懒觉、下午上课听段子、晚上熬夜打dota的二人世界。室友很豪气地早早预定了大年三十的机票,穷苦的我只能买大年二十九的火车票,不晚点太多的话刚好可以赶上年夜饭。
由于报名的时间有些晚,没有报到比较早的班次,只剩下这个擦着除夕夜结班的大班了。当时恰好是12306开通之前的最后一个寒假,学校也只给帮忙预定寒假强两周回家的学生票,所以只得自己孤身一人在房票的那天,凌晨三点去照澜院的代售点排队。没想到凌晨三点队伍就已经排得挺长了,用诺基亚水了大半夜的人人网,轮到我时只有站票了。
欢快的寒假总是这么短暂,一眨眼两周就过去了,dota技术又精进了不少,匆匆背上从图书馆借来的巨重无比的<Lehninger Biochemistry><Name Reactions>,赶去西门口的游4线,去北京西站坐火车。对了,这几本书过年期间根本没从书包里拿出来过。
过年期间的北京西站,红旗招展、人山人海,还好提前了3个小时到站,否则一不小心就赶不上车了。只有站票,只能挤占在车厢之间的衔接处,一眼看过去,车里绝大多数都是从事体力劳动的真打工人,以及少数像我一样穷酸且刻苦的学生。
上车前,有不认识的同学机智地买了小马扎,想要把站票变坐票。由于穷我省下了这二十块钱。上车后才发现,过道里人挤人人挤人地站着,根本不可能有坐的地方,唯一可行的座位就是把巨重无比的蛇皮袋放下,而轻飘飘的小马扎根本没有立锥之地。
我很有远见地挤在了厕所附近,有座位的乘客虽然比我们稍微舒服点儿,但是要上趟厕所堪比走一段长征,一路踏着同胞的血肉之躯奋勇前进。甚至没想到有站票乘客直接把厕所变成了独立包间,还是带自来水的,好在半道上被乘务员轰了出来。
虽然车厢里拥挤到了这个地步,令我大感震惊的是:叫卖“啤酒饮料矿泉水,花生瓜子八宝粥”的小推车居然能一路畅通无阻!!!仿佛这辆小车是在异次元空间里穿梭,连蚂蚁都没缝可爬的车厢里,这么巨大的小推车居然可以来了又去,去了又来。
车厢里的乘客都很疲惫的样子,大都原地未动、似睡非睡地挨过了几十个小时。令我吃惊的是,虽然自己的确可以少喝水少吃东西,但自己居然也能几十个小时里只去了两次厕所。有些有座位的陌生人会一起打牌,或者聊些有的没的,很多乘客都喜欢问大学生各种问题和故事,特别是名牌大学的学子们,多多少少会受到我们这些打工人的恭维称赞,真羡慕他们。也有些人喜欢高谈阔论,国内国外,决策诡计,头头是道。
经历了几十个小时的颠簸晃荡,居然只晚点了2个小时。到家了。
大概1999年吧,冬天,站了25个小时,就站在厕所对面的盥洗处。
厕所里站满了人。
过道里,桌子上,行李架上,座位底下,全是人。
上厕所是不可能的,所以不敢吃东西,不敢喝水。
实在饿了渴了,就喝一口八宝粥,咬一口牛肉干。
配着对面厕所和垃圾桶散发出来的恶臭以及令人窒息的污浊的空气。
反正自那以后,我再也不吃八宝粥和牛肉干了,因为看到这些都能胃里翻腾出当年那股味儿来。
谁出钱听谁的。
这事很简单,你坐车是谁赚的钱,就听谁的。
等你赚钱了,你高兴买硬卧就买硬卧,高兴买软卧就买软卧
只要你觉得值就行,别人都没理由对你花自己辛苦赚的钱指指点点的
对,辛苦赚的钱
等你把这五个字理解透了
估计你也就理解你妈了
我支持你。首先国家对学生是有照顾的,学生票半价。这个过了学生时段就没有了,硬卧也是享受优惠的。如果放弃比较可惜。差价并没有多少钱。
20多个小时肯定过夜了,过夜车硬座确实很难熬,对身体也比较有损伤。我年轻的时候还撑得住,现在完全不行。
这么说不是说何不食肉糜,而是人要综合考量有所取舍。如果差价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弥补,而这个方式劳动量要小于硬座的痛苦,那自然选择不去坐硬座。
比如兼职发传单,穿人偶服,做便利店收银员,快餐店服务生或者家教,哪怕送外卖,都很容易就能把差价弥补。那为什么就一定要委屈自己的身体呢?
不要被有些人道德绑架,合理的开支是理所应当的,何况国家都帮你省了一半钱。回报父母,可以是优良的学业成绩,不要打游戏荒废大学生活等等。将来毕业,找一份安稳的工作。家境不好的,更应该努力的学习。甭管学校好不好,都有进步的空间。
打个广告,CAS虽然我们更欢迎985的学生,因为确实天资很好,悟性很强,也就是有灵气,按照网小的说法,有灵根。但是依旧有很大比例的不知名的二本院校的学生被录取,我们并没有区别对待,而是一视同仁。CAS的研究生补助很高,基本上我们的研也等于某种意义上的就业,我们的补助比大学要高四倍,欢迎小朋友报考。
我现在也肯定不会主动选择坐硬座了。
但半个月一百三十多个小时火车或是单程回家来回几次六十几个小时的经历,这辈子是不可能忘记的。我妈以前不会管我买什么票,因为她都没见过火车。现在更不会管我卖经济舱还是商务舱,因为她老人家已经在天堂。
(我坐过几次飞机,但还没坐过商务,本来relocation的时候可以升个舱什么的,可惜我不太懂这里面的道道,给错过了。
我无票坐过火车几十个小时,曾经有好几年做噩梦老是会买不着票,醒来一阵后怕,怕错过上学时间。
说起来,有点辛苦,但我感觉还挺值得的,我就不说痛并快乐着这样的话了。我大部分时候对快乐的感知并不敏感,倒是对苦的东西一触即发。其实这样不好,人有点消极,也比较难改。
但凡条件好一些,尽量还是过得好一点吧。性格养成太难改了。
但是有时候出生真的难改变,今天热榜翻译题题主可以感受一下,有的人出生在罗马,有人的天生就是牛马。
如果你爸妈心疼钱,你有两个选择,让你的孩子不需要心疼钱,或是别要孩子。
我感觉我算是吃过苦,走过路,埋怨过,但我也还在坚持着。
远方有山,山那边有山山水水,我想去看看,我也一直在走着。
说起来,这也和题主无关。就是看到题目,缅怀一下父母,也感谢他们生下我,但也请他们原谅我,虽然我一个人走了好远,好远,但却没让他们享到福。
我以前上学,成都到北京,36个小时硬座甚至无座。对那个难受味儿体会很深,每次到学校以后就发誓放假不回家了。但到了放假又想回家,继续36小时。
所以,你哪怕从生活费里节约100块钱,还是买硬卧吧,没必要遭那个罪了。
人不吃点苦,怎么知道生活有多甜?
别说是硬座,哪怕就是挂票,该坐还坐。
能给家里省钱就是做贡献。
与令堂说,能不能让她先把硬卧的钱垫上,你在上大学的时候,勤工俭学,把这份钱给挣出来呢?
以你的情况,挣个硬卧钱还是能挣出来的。
钱确实是能省,但钱也是能挣的。
题主您好,我是 @猿某人 ,我跟您有类似的经历。
那年,我也是坐火车去上学,大概是需要16个小时,硬座。
学生票硬座好像是10块,全价票17。哈尔滨到大连,今天,只需要3个小时。
年头有点多啊,票价可能记得不是很清楚,那年,是1988年。
16个小时,这个时间也不短了。那时,火车硬座车厢里是挤满了人的,这期间,我无法上厕所。好在那时候年轻,还能挺住。
我这还算是运气不错,有座,很多没座的坐地上,茶桌上,车厢连接处,厕所里。
车辆里的味道啊 。。。。。。。。。。。
我也想坐卧铺啊!
但是,家里的条件不允许啊!
当时我父母加起来一个月工资好像是不到100,每个月还要给双方老人各拿10块,20块的,还得还买彩电的钱。
当时,大家都差不多,就那样。
其实我家还算不错了,我父亲出了几本书,有些稿费,所以还能买上一些日本家电。
而我上学第一年的各种花销,就要400多!
所以,坐卧铺多出的10几块钱,那真是钱。
相比我们班里其他同学,我还算不错的,坐火车时间并不算很长,家里经济条件也是中等往上吧。
有的同学家是新疆的,要坐(其实是站)三天三夜的火车,然后..........您懂得,新疆有多大。
也有的同学要连续坐(站)50多个小时火车。我陕西同宿舍的同学描述,抬起一只脚想放松下,坏了,脚落不下去了,只能金鸡独立。
大连有港口,因此江浙,广东,福建的同学可以坐船,嗯,大多数都是打地铺。
1990年后,工资大幅上调,但是,物价也大幅上涨。最后一学期,我花了1400多,甚至,买了卧铺回家。
1992年,我工作了,每月工资140。然鹅,出差经常还是硬座。
工作后的第一次出差,去上海,当时从哈尔滨到上海的最快的火车要50多个小时。
主要原因是,买不到卧铺。
后来,我开始做些私人项目,对方出路费,飞去过。
哈尔滨飞大连,运七,螺旋桨飞机。
然后我赚了几万,同时还兼职。
因为不好好上班,单位扣发我一个月工资,700,我不在乎。
感觉没意思,不想干了。
1998年,有天突发奇想,说要去北京工作,立马裸辞。后来听说研究室把我的公积金当奖金分了。
到北京朋友介绍了几个公司,我也不懂,稀里糊涂进了一家建网络(那时候是拨号上网)的公司,不久后当了总工,2000年月薪几万。
只是,出差那个多啊,天天飞来飞去,最多时,一天起飞4次,转场3个城市。一年飞了50多次,每年出差300多天,经常上午回家,下午又去机场了。
曾经回原单位,看着他们死气沉沉的,一个研究室几十人,目标年产值100万,呃,做过几个亿的项目后,赶脚好少。
。。。。。。。。。
今天出行,我想开车就开车,想坐飞机就坐飞机,火车要么高铁,要么直达快车。
说了这么多,就是说你自己挣钱,咋花都行。
我有些同学,家里条件很好,在我们上大学时,就坐飞机。
所以,家里条件好,这些都不是问题。
您还需要了解,那个年代,飞机不是有钱就能坐。
现在,国家整体强大,不比当年,只要肯付出一点辛苦,挣钱真的不难。
所以,同学,为啥不尝试自己挣钱睡软卧,坐飞机呢?
很多时候,人欠缺的不是能力,而是眼界。
我中学同学中,有父亲是高管的(具体不说了,很高),但他上大学就倒腾各种小生意赚钱,保送研究生(学习是真好,与其父亲无关)不去,去深圳做生意,说不要靠爸爸的关系。
我还有个大学同学,家族都是开工厂的。毕业后去深圳折腾,赚了点钱,后来家里让回去接班,回去折腾企业,嗯,公司上市了。现在是某省十大首富之一。
我家就没这个氛围,当时我也没这个眼界,所以我花了很多年才赚到一点点钱。
题主,你不妨试试换下思路,别抠家里的那点微薄的收入了,开源节流,开源节流,节流是一方面,还要开源!
知乎里有不少大V就是学生,月入几万,别说硬卧,飞机头等舱都可以的,可以学学他们。
下面是广告时间:
现在报名知乎写作...........................
这问题下面又是一帮键盘侠了,没有感受过超长途硬座火车的痛苦,哥用一段实际经历告诉你该怎么做
2012年媳妇在江苏考上海南的大学时,岳父大人抱着不放心从小就没出过县的姑娘一个人去求学顺便去看看海岛风景的心理决定陪着媳妇来学校报道,一辈子做农活的岳父自然是挑最经济的出行方式,选择了硬座去海南,这趟车叫K511,从上海南到海口
是的你没有看错,全程2540公里,途径上海、浙江、江西、湖南、广东合计23站,不堵车的话也要58小时39分,父女两背着半麻袋方便面和十个煮鸡蛋就上了火车。
旅途前一天还有闲情逸致欣赏沿途的风景,到第二天开始就是噩梦了,火车硬座的座椅设计十分的反人类,兼职就是为了怕你做过站而设计的,短途还没什么,时间一长是坐着也不是、趴着也难受,左边屁股酸痛完换右边、右边酸痛完酸腰背,坐一趟长途硬座感觉屁股都不是自己。
硬座车厢白天还不是最难熬的,到了晚上那空调温度能冻死个人,车厢里鱼龙混杂要是睡太死没一会财物可能就被顺走了,不过一般情况硬座车厢也没办法睡死的,车上喝酒打牌抽烟侃大山的、孩子哭闹、隔一会来推销各种稀奇古怪玩样的列车推销员等等因素都没办法让你安心的睡会。很多人困的没办法就直接在座椅底下铺两张报纸睡一会,这样舒服一些,前提是你能忍受脚臭和不小心被人踢头的风险
K511次车最折磨人要数最后徐闻-海口过琼州海峡这一段,因为没有跨海大桥或海底隧道,火车过海只能在码头拆成几端来到渡轮里,渡轮把火车运到海口港后再组装后开往海口火车站。
渡轮过海不费时间,但在两边码头等待拼接组装非常的耗费时间,在此此间列车是断电的,冬天还好,夏天的时候车厢里断电几个小时没空调,硬座车厢人又聚集,跨海期间是“热带风情桑拿浴”体验卡。
历经三天的旅程终于踏上海口的土地,用岳父的原话说:
“在家栽十亩地的稻子都没有坐这趟硬座来的累”
返程的时候岳父通过其他家长了解到多个两百块钱就可以四个小时直飞南京跟卧铺价格差不多,这位习惯劳累半辈子的老农同志选择了坐飞机回江苏。
这趟旅程的后遗症就是,媳妇再也不吃老坛酸菜的泡面(火车上吃吐了),以前最喜欢的水煮蛋也不再喜欢了(水煮蛋在室温下放两天天就臭了,媳妇在路上吃了很多搜鸡蛋)
至于我为什么能描写的这么详细,不是我多会讲故事,而是大二作死体验了一把K512(K511的返程车)回福建,即使只是在江西鹰潭下车,也让我这辈子都不会再坐这趟车的硬座了。
所以我给题主的建议是不要试图用言语说服母亲,而是让她跟你一起体验下这趟旅程,尝尝屁股裂成莲花的感受,如果这样她还坚持最初的观点,建议利用课间和假期多做点兼职自己赚路费吧。我和媳妇大学期间的往返机票都是自己勤工俭学攒的。
吃不了硬座的苦,就得受得了兼职流的汗,天底下大多数人都没得舒舒服服躺着赚钱。
祝好,以上!
我上大学的时候是03年。
那个时候往返家与学校的火车,有三趟车,绿皮车走24小时,红皮车走21到22小时不等。
绿皮车的硬座是70块,学生半价35。
红皮车的硬座是150块,学生半价75。
硬卧的价格就是全价减去学生可以享受的搬家,绿皮车是一百多,红皮车是两百多。
差价确实不大。
但是那个年代,没有火车票实名制,没有12306,没有电话抢票,没有网站购票。
你要想买到卧铺票,有2个选择:
1.找黄牛买高价票;
2.大半夜的去售票大厅排队,如果运气好,能在放票的时候抢一张硬卧。
两种方式我都试过。
黄牛再加100~200不等,还有买到假票的风险。
大半夜的去售票大厅排队,不见得比坐硬座难受多少,因为不但得站着,还不能中途溜号,还有可能很大概率排了队还是只能买到硬座。
那个年代,从家到学校的飞机票,打折的时候,最便宜的时候是300左右,加上基建燃油和两边机场大巴的钱,差不多要500块,赶上春运都是全价票一千多。
大学四年,我一次没坐过飞机。
买得到硬卧就坐硬卧,买不到硬卧就坐硬座。
虽然黄牛高价票我买得起,飞机票也不是买不起,但是父母赚钱容易吗?不容易。一张特价飞机票就顶得上我一个多月的生活费了,当时我们班上家庭贫困的同学,一个月的生活费才一百多。
受24小时的罪,剩下来一百多块钱,充饭卡能吃十几天,这还不划算?
在你眼里,可能也就是一两百块钱,确实,一两百块钱在人均百万年薪的知乎算什么呢?大概扔地上都没人要。
但你也可以试试,自己去赚这一两百块钱需要付出多少努力。
要是你觉得自己没费什么功夫就能赚两百块钱,那很简单呀,自己赚钱去买火车票不就得了吗?
你只体会到自己坐硬座难受,没体会到父母挣钱更难受。你父母肯定爱你,如果他们挣钱很容易,绝不会要你省这个钱的。
想想十几年前,我上大学时,也是硬座,有时候还是站票,硬扛十七八个小时。但我从不要求老爹给我买硬卧,因为我老爹一个月赚不到六百块,站票和硬卧差价都100多了,等于老爹打五天工!
这样的现实,怎么忍心?
就事论事啊孩子,说的不好你别生气。
这个事,跟差价多少无关,
得看你家的收入多少!
假设你家年入十二万,你上大学一年最少要支出两万,也就是全家年收入的1/6,而这个支出,在你高三期间只需要减半。
你父母每年存下三万的话,可支配收入有7万。平均每个月5834元。
这些钱至少包含日常交通、交际、医疗和三餐。
如果有人生病,月花销可能倍增,
你母亲平时可能没给你传达什么焦虑,所以你并不觉得几百元差价有多重要,
可是这几百元,可能就是你家整月的青菜钱,
你母亲的表现,说明她一不出门,不知道硬座多遭罪,二不怎么花钱,也说明她平时一直省吃俭用,反推你家生活水准在平均水平之下。
所以呢,我建议你放平心态,接受现状,努力学习,通过你的奋斗改善家庭。
硬座么,年轻时坐几次吧,除了给家里省钱,也是通过坐硬座了解世间疾苦,看看哪些人为了省钱坐一辈子硬座,也亲身体验一下,吃苦是什么感觉。
其实这个事,完全有更好的处理方法。
那就是你和家里商量好,一次性把一个学期的生活费给你。
至于一学期生活费的数目,根据你家的经济条件和你学校的消费水平决定。
比如,一共5千。
这5千块钱,你想怎么用就怎么用,省下来是你的,但少了你也别问家里再要。
然后你爱买硬座买硬座,爱买硬卧买硬卧。
当然,如果这5千块你不到一个学期用完了,那说明你还没有财务规划能力,以后得老老实实听家里的。
如果你有这个能力,想必你家里以后也不会说你什么。
我以前的车票都是自己想买什么就买什么,但我从来没买过卧铺,大部分连座位都没有。
比如:
比如:
「致知计划·健康季」
又比如「科学求真」优质创作奖
1.努力学习,阅读大量资料,拓宽知识面。
2.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多接触实际问题,锻炼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遵循实事求是的方针,创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论,并在实践中不断优化。如果自己分析出现问题,就通过实际情况修正理论。
4.找准定位,将自己的能力、兴趣和目标受众有机结合,创作对受众有帮助的内容。
5.持之以恒的创作。
6.如果你有富裕时间,可以多学学视频的剪辑制作,做原创视频直接就有钱拿。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