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潘凤热」是怎么形成的?

回答
“潘凤热”这词儿,其实是咱们网友们给造出来的,说白了就是对三国时期一位名叫潘凤的将领,因为在《三国演义》里的表现,引发了一股特别的“喜爱”和“讨论”的热潮。这可不是啥正经的历史术语,纯粹是大家图个乐子,玩梗玩出来的。

要说这“潘凤热”咋形成的,那得从《三国演义》这本书说起。这本书里描绘了三国时期一堆英雄豪杰,有刘备、关羽、张飞这“桃園三結義”的,有曹操、孙权这雄才大略的,个个都是光芒万丈。但咱们今天要说的潘凤,在书里就那么一小撮戏份,属于那种衬托主角的“小角色”。

他第一次出场,是在十八路诸侯讨董卓的时候。当时十八路诸侯摆开阵势,声势浩大,但面对董卓那个嚣张跋扈的吕布,大家都有点犯怵,没人敢往前冲。这时候,咱潘凤就站出来了,大声说:“吾有上将潘凤,何惧吕布!” 这句话,直接把自己的名字前面加上“上将”两个字,还扬言“何惧吕布”,那股子自信,那股子好像自己要大杀四方、一战成名的架势,一下子就抓住了读者(或者说听书人)的眼球。

结果呢?他刚喊完,还没走到吕布跟前呢,就被吕布一刀给砍了。就这么干脆利落,毫无悬念,甚至连个像样的交手都没展示出来。读者们当时看到这儿,估计心里都“咯噔”一下,这不按套路出牌啊!明明一副要大展身手的样子,结果一秒钟就没了。

正是这种“出场自带BGM,结局草草收场”的反差,给潘凤这个角色赋予了一种“黑色幽默”的色彩。就好比你满怀期待地等着看一场大戏,结果舞台上刚亮灯,主角就掉下去了。这种强烈的落差感,反而让大家觉得他挺有意思。

一开始,大家对潘凤的态度可能是带着点“看笑话”的意思,觉得他狂妄自大,结果不堪一击。但随着大家对《三国演义》的各种解读和二次创作越来越多,这个角色就被赋予了新的生命。网友们开始从各种角度去“挖掘”潘凤的“价值”。

比如,有人会说他是“实力不足却有大志向”的代表,这是一种朴素的理想主义。也有人会说他是“口号的实践者”,虽然结果不怎么样,但至少敢于第一个站出来。更有人把他塑造成一个“垫脚石”的典范,正是因为他早早地被吕布砍了,才更能凸显吕布的勇武,让后面的关羽、张飞等人的表现显得更加惊艳。

久而久之,这种“玩梗”就形成了一种社群文化。大家见面了,就可能会互相调侃一句“吾有上将潘凤”,或者说“潘凤何惧吕布”。这种梗的传播,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把潘凤这个原本籍籍无名的小角色,硬生生地捧成了网络上的一个独特文化符号。

大家讨论他,不一定是真的觉得他有多么厉害,更多的是一种对《三国演义》文本的“再创造”,是对历史人物的一种“戏谑式”的致敬。这种“热”的形成,其实也反映了现代人的一种心态,就是喜欢从平凡或者“失败”的人物身上,找到一些共鸣,一些被忽略的闪光点(哪怕是反讽的闪光点),并且用幽默的方式来表达出来。

所以,“潘凤热”说到底,就是因为他在《三国演义》里那句“吾有上将潘凤,何惧吕布!”的经典台词,以及他被吕布一刀秒杀的戏剧性结局,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和喜剧效果。网友们抓住这个点,通过不断地解构、调侃和二次创作,将一个原本不太起眼的小角色,变成了一个网络流行文化现象。这是一种对经典作品的另类解读,也是一种大众文化参与度的体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一、潘凤籍贯考

潘凤字无双,三国时期著名将领,时至今日仍热度不减,大有超过刘、关、张的势头。无奈今日如此出名之人,当年罗老先生整本《三国演义》只肯着墨四十多个字。这就给我们后人留下了太多的疑惑,太多的谜团,不得不说这是他老人家的一个重大失误啊。但是各位看官也不要太过失望,小子今天就从籍贯、颜值、学历、仕途、称手兵器、战场表现、后世影响这几个方面考证一番,满足各位潘粉们的好奇心。

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是地灵的土地绝对出不了人杰,所以小子首先从潘上将的籍贯下手。但是由于史料奇缺,小子翻遍二十四史未见任何潘将军的记载。这是为何?我想答案只有一个:“历代史学大家都觉得自己手中的那支笔无法书写出潘将军的丰功伟业,即便不写,他的事迹都不可能被历史所埋没,所以就没有写的必要了。”其实,没有正史材料也无所谓,因为潘将军的姓、名和字已经告诉我们他的籍贯了。

首先,我们的上将姓潘。据现有文献资料表明潘姓源于“芈”姓,出自春秋时楚国公族“芈潘崇”之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公讳崇字道安,楚成王时大夫,穆王立,以其太子宫予公,使为太师,掌国事,环列之尹,楚国大治,有认楚公族后以字为氏,列公为潘姓始祖之一。也就是说,我们的潘将军是楚国王族之后。

其次,我们潘将军单名一个凤。凤是古代传说中的神鸟,是鸟中之王。凤不仅是神鸟,而且还是楚族、楚国尊严的象征,楚人尊凤的影响渗透到生活的各个领域。如在楚国的文物中,凤的图像、绣像和雕像不胜枚举,楚人衣服上的刺绣图案也是以凤为主要内容。此外,还有“凤鸟双连环”、“虎座凤架鼓”、“凤龙虎绣罗禅衣”等。楚国的凤纹彩绘可谓千姿百态、无奇不有。这也说明我们的潘将军深受楚国凤文化的影响,他的性格也颇为潇洒飘逸,不拘一格。

最后,潘将军字无双。古人的字是用在平辈之间的称呼,一般都是成年之后才有的。但是字也不是乱取的,字跟自己生活的地域和名有一定的关联性。比如,刘备字“玄德”,刘备是涿州人,位于中原以北,北方乃玄武方位。潘将军把“无双”纳为自己的字,想必他生活得当地一定出过“无双国士”。纵观整个汉代,能被称为无双国士的楚人只有一人——淮阴侯韩信。

综上所述,潘上将的姓、名、字已经完全告知了我们,他是苏北淮阴人。

二、潘凤颜值考

当今天下,颜值当道。满大街的靓妆广告,满屏幕的小鲜肉、小姐姐,还有我们硬盘里的各位日本女老师,哪一个不是用颜值在吸引我们,如今确实是一个看脸的时代。但是在东汉末年就不看脸了吗?非也非也,其实每个时代都看脸,颜值高不论放在哪里都是个优势,长得丑在哪里混都得更加努力。唉,我就是因为长得丑,所以开不上法拉利、兰博基尼、迈凯轮、阿斯顿马丁、保时捷和比亚迪啊!!!

闲话不多说,上一篇文章我已经得出结论,潘将军的籍贯是淮阴人。这篇文章我们重点讨论潘将军的颜值如何。但是很可惜的是,罗老先生对潘将军的颜值没有半点提及,其他史料也是没有一丁点的记载。不过没关系,这点困难仍然难不倒我这个历史神棍,本神棍必须在本文给读者一个清晰的交代。


经现代科学研究表明,人的颜值主要由三个因素决定:遗传(DNA)、水土、心理状态(相由心生);接下来我们就从这三个角度来展开论述。

首先,聊聊潘将军的DNA。在上一篇文章《潘凤籍贯考》中已经指出,潘将军乃是楚国王族后裔。既然是王族的人,想必颜值不会差。王族公子看上的美女基本上跑不掉,即便先王很难看,经过几代美女王妃的肚子,颜值那是可以被大大提升的(日本皇室除外,据可靠消息表明,日本皇族大多是近亲繁殖的后代)。

但是有好事者也向我提出了个问题,他说潘将军是东汉末年的人物,距楚国灭亡已经将近四百多年了,在这四百多年的时间里,鬼知道这个落魄王族的男人们经历过什么样的女人。我对此的回答是DNA的遗传不仅可以上溯,更是可以下追的。在我国漫长的历史中,潘姓人士都是颜值当道的。西晋的潘安(古代第一美男),北宋的潘金莲、潘巧云(你可以说她们不守妇道,但是不能否认她们的颜值高),本朝的潘粤明、潘晓婷、潘玮柏。所以从遗传这个角度来看,潘将军具有很强的先天优势。

其次,我们来考察考察潘将军的生活环境(水土因素),正所谓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潘将军是江苏淮阴人,也就是今天的淮安市淮阴区,让我们来看看淮安市的自然环境。

气候环境:淮安市地处江苏省北部中心地域,位于北纬32°43ˊ00"~34°06ˊ00",东经118°12ˊ00"~119°36ˊ30"之间。受季风气候影响,四季分明,雨量集中,雨热同季,冬冷夏热,春温多变,秋高气爽,光能充足,热量富裕。这样的气候寒热分明,光照充足,且紫外线辐射适中,十分有利于皮肤保养,想必潘将军应该是红光满面、白里透红。

地理环境:淮安市地处黄淮平原和江淮平原,无崇山峻岭,地势平坦,地形地貌以平原为主,只有市境西南部的盱眙县有丘陵岗地,地势较高。淮安市境内河湖交错,水网纵横,六塘河、盐河、淮河干流等条河流在境内纵贯横穿,全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洪泽湖大部分位于市境内,还有白马湖、高邮湖、宝应湖等中小型湖泊镶嵌其间。平原面积占总面积的69.39% ,湖泊面积占11.39% ,丘陵岗地面积占18.32%,是典型的“平原水乡”。 大面积的平原大大降低了农业生产的难度,也保证了粮食的产量。广阔的水域面积丰富了潘将军的食物多样性,更可以让潘将军长得水灵、秀气。顺便说一句,帅气无敌的周总理就是淮安人。

最后,我们来探讨一下潘将军的心理状态。俗话说得好:“相由心生,一个人在成年以前父母要对其长相负责,成年之后完全由自己负责。”潘将军成年之后,汉室衰微,天子播越,董卓霍乱朝纲。面对国家陷入如此困局,他奋不顾身加入冀州牧韩馥帐下,毅然奔赴讨伐董卓的战场,最终拼尽最后一丝力气倒在了汜水关下。这充分表明,潘将军对匡扶汉室鞠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对大汉王朝忠心耿耿、从一而终。有此等心态绝非袁绍、袁术、曹操之流。恐怕只有诸葛武侯、关云长、赵子龙等汉室肱骨可比。就相由心生这一点来说,潘将军的颜值应该这样描述:“无双上将,身长八尺,姿颜雄伟,英气难当”。

综上所述,经过本神棍严密考据,潘将军颜值当属三国第一梯队。考虑其武将属性,无双上将应与赵子龙、吕奉先媲美。坊间传闻“关西吕布,关东潘凤”,这句民间谚语完全符合当时历史真相。

题外话:前几天我在某个场合遇到前女友,她虽然打扮得花枝招展但是明显老了很多。我想既然是遇到了,那就上去聊两句吧。我对她说:“几年没见,感觉你老了很多啊。”她白眼一翻回道:“长得美的人都老得快,你是没什么变化,跟以前一样丑。”我冷冷回道:“我长得丑,但是可以活得久啊!你这衰老速度,估计没有几年的活头了吧。”她眼睛一瞪骂道:“孔子说过,丑而不死是为贼,快给我滚!!!”我在离开的路上一直思索:“孔子有说过这句话吗?我要是颜值能赶上潘上将的一半就好了。”

三、潘凤学历考

学历重要吗?就目前的社会状况来看,还是很重要的(虽然没有富爸爸或者富干爹那么重要)。我们普通人没有像样的学历,想要混出点名堂出来,恐怕要付出更多的艰辛和努力。但是在东汉,学历比今天的重要程度更高(遗子黄金满赢,不如一经)。东汉是一个经学(汉代经学简单地概括为:是一种解释其字面意义、阐明其蕴含义理的学问。经学中蕴藏了丰富而深刻的思想,保存了大量珍贵的史料,是儒家学说的核心组成部分。)极盛的时代,儒学的芬芳侵润在社会的各个角落。我们今天翻开《后汉书》,看到东汉士人传记,开头最重要的介绍就是,老师是谁,同学是谁,经学造诣如何。

在东汉,一个人想为朝廷效力,手执权柄,大体上有四条路可走。其一,你跟皇帝有血缘、姻亲关系(宗室、外戚)。其二,当太监成为宦官(想想都痛)。其三,直接花钱买官(曹操他爹曹嵩花了一个亿买了个太尉)。其四,拜名儒为师,努力做学问,树立良好的道德榜样,等待地方名儒的推荐或者朝廷征召。前面三种途径不是一般人能走的,况且数量也不多,最主流的还是最后一种方式。

罗老先生在《三国演义》里明确记载了,无双将军乃是冀州牧韩馥的首席上将。这可不得了,要知道冀州那可是当时的天下第一州,人口、经济等实力绝对是东汉的NO.1。冀州牧这个官职,堪称东汉最为重要的封疆大吏。能够成为冀州牧帐下的首席上将,没有点实力,没有点名望,没有点经学造诣,没有地方名儒的推荐,恐怕想都不敢想吧。但是很可惜啊,罗老先生在《三国演义》里没有透露半点关于无双将军学历的信息啊。这可把我这个历史神棍给害惨了,我翻遍古今典籍没有找到任何蛛丝马迹。由于太累了,我便趴在书桌上睡着了。我在睡梦中,模模糊糊地看到罗老先生朝我走来,对我说了四个词:“子干、玄武、同窗、三杰”。说完,罗老先生便飘然而去了。一觉醒来,本神棍恍然大悟,现在经知道了一切,潘上将的学历之谜就隐藏在这四个词当中,且听本神棍慢慢道来。

首先,来解释一下“子干”。子干是东汉末年涿州名儒卢植的字,这个卢植绝非一般人物。《后汉书》里明确记载,卢植年少时与郑玄(两汉经学集大成者)共同在经学大师马融(不是马蓉)门下学习,能通古今学,好研精而不守章句。黄巾之乱爆发后,东汉政府立即启用卢植,拜北中郎将,率领官军主力连破贼帅张角。也就是说,在平定黄巾之乱的过程中,卢植所率军队打的是主力C位。后来天下大乱,诸侯并起之后,卢植被袁绍拜为军师。在去世之后,曹操途径涿州时,亲自写祭文纪念卢植,对卢植的一生高度评价(曹操的一生中唯一佩服的人)。孟德对子干的钦佩之情,犹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又如黄河泛滥,一发不可收拾。不信请看孟德公亲笔题写的原文:

故北中郎将卢植名著海内,学为儒宗,士之楷模,乃国之桢干也。昔武王入殷,封商容之闾;郑丧子产,而仲尼陨涕。孤到此州,嘉其余风,春秋之义,贤者之后,宜有殊礼。亟遣丞掾除其坟墓,存其子孙,并致薄醊,以彰厥德。

其次,来聊聊“玄武”。玄武,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天之四灵之一,源于远古星宿崇拜,是指二十八宿按东南西北分为四象中的北方玄武七宿。四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指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分别代表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北方玄武于八卦为坎,于五行主水,象征四象中的老阴,四季中的冬季。罗老先在梦里跟我说“玄武”,大意是北方的冬天时节。

最后,来聊聊“同窗”和“三杰”。这两个词很好理解,同窗就是指同学;三杰就是指三个杰出的人才。我们把四个词连起来解释就是:“卢植当年在北方的冬季里,招收了三个杰出的学生”。

我们再来结合一下《三国演义》中,罗老先生安排潘将军出场是在第五回——《发矫诏诸镇应曹公 破官兵三英战吕布》,在这一回里,十八路诸侯齐集汜水关下。在众多人中,只有刘玄德与公孙瓒是同窗关系,并且共同的老师是卢植,再结合“三杰”,这就很清楚地表明了:潘凤、公孙瓒、刘备三人曾一起在某年冬天,去北方卢植门下求学,时人称之为“卢门三杰”。各位看官,看到这里就明白了吧,我们的潘将军可是师出名门,他在当时完全是跟刘备、公孙瓒齐名的人物,绝对不是某些网络酸民口中的屌丝。

潘将军在汜水关下与同窗好友欢聚一堂,共同商议讨伐国贼董卓,以期匡扶汉室。这样的场面是何等的让人心潮澎湃,青春时代共同的理想仿佛马上就要实现了。但是这样的场面也导致潘将军过于激动,以至于在战场上发挥失常。唉。。。。。。

四、潘凤玉碎考

经过上面的三篇考据文章,我们大致可以知道潘将军是一个文武双全、英姿勃发、美貌绝伦、手持重钺的冀州中军主帅。这样一个风度翩翩,又极为重要的C位将领,在《三国演义》中一出场就直接被秒了。罗老先生这样的安排似乎很不合理,出场就挂的结局让我等看官十分错愕。但是经过本神棍严密考据之后,发现潘将军死于一场巨大的阴谋。我终于体会到了罗老先生的良苦用心。他老人家很不忍心将潘将军的死因写出来,怕大家知道真相后伤心过度而控制不住自己,以至于影响大家的工作和生活。

潘将军是冀州牧韩馥的手下,这个韩馥在东汉末年也算是个人物。他早年在东汉中央做御史中丞(汉朝时为御史大夫的次官,统领十三州刺史和侍御史,指挥他们监察天下郡国官吏等,对三公、九卿有弹劾之权。),后来董卓入朝之后,眼见东汉中央混乱不堪,便想办法从董卓那里讨来了冀州牧这个官职。于是,他就从中央空降到了冀州牧这个位置。冀州这个地方鱼龙混杂,各路神仙都非常多,韩馥刚开始也是没办法掌控冀州。直到潘将军投靠韩馥帐下后,韩馥依赖无双上将的智慧和勇猛才控制了局面。冀州当地有两首流传十分广的民间顺口溜可以证明潘将军所立下的功劳:

其一:

潘将军,走过南,闯过北;

生命之泉喝过水,骏马弯刀亲过嘴;

西山脚下歼过匪,东边黄河战过鬼;

无双上将潘大腿,平定冀州齐夸美。

其二:

无双上将肯吃苦,上过山打过虎,少林寺里练过武;

左青龙右白虎,敢拿佛祖喂老虎;

金字塔上跳过舞,耶稣头上打过鼓。

就在无双上将平定冀州不久之后,袁绍也从京城中跑了出来,来到冀州招募兵马,准备反董。由于袁绍家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天下,所以冀州很多人士都投靠在了袁绍的门下。这样的局势让冀州牧韩馥很不爽,于是将潘将军找来商议。韩馥对潘凤说:“当年天下非袁即董,吾等助袁乎?助董乎?潘凤正色回道:“吾等大汉子民,兴兵为国,何来董氏、袁氏乎?”韩馥听后苦笑不止,后来迫于形势的发展最终加入了袁绍的反董卓联盟。袁绍在冀州的实力迅速坐大,于是就有了取韩馥而代之的想法,但是忌惮无双上将的威名而一直不敢下手。

袁绍也曾经屡次派人拉拢潘将军,无奈潘将军十分感激韩馥的知遇之恩,始终不为所动。袁绍如果得不到冀州就等于没有根据地,没有根据地自己的势力就不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并吞天下,海内一统就只能是幻想了。就在袁绍无比愁困之际,其重要谋士许攸献上了一个铲除无双上将的惊天毒计。

具体计划如下:许攸建议袁绍积极参加讨伐董卓的联军,凭借袁绍的实力和威望能够很轻松的获得盟主地位,然后以盟主的身份要求各路诸侯出兵迎战。在这样的场合里,对潘凤的战马做手脚,让其在战场上殒命。潘凤死后,袁绍以盟主的身份风光大葬他,打消天下人的疑虑。

这个计划定下来之后,袁绍亲自来到冀州牧的府上邀请韩馥一同奔赴汜水关,我们一心匡扶汉室的无双上将也积极劝说韩馥加入反董联军。在袁绍和潘凤的双重劝说下,韩馥最终加入了联盟,次日便将冀州大军随袁绍一起开赴汜水关下。

来到汜水关下,无双上将见到了昔日的同窗玄德公和公孙瓒,三人一见如故把酒言欢。曾经三人因为共同的理想一起在卢植门下求学,现在三人又因匡扶汉室而欢聚一堂,这场面是何等的感人。可惜,我们的潘将军并不知道,这是袁绍设下的一个巨大的阴谋。

次日,华雄骄横的带着铁骑走下关来,用长竿挑着孙太守赤帻,来寨前大骂搦战。”绍曰:“谁敢去战?”袁术背后转出骁将俞涉曰:“小将愿往。”绍喜,便著俞涉出马。即时报来:“俞涉与华雄战不三合,被华雄斩了。”众大惊。此时袁绍将目光对准了韩馥说道:韩冀州,无双上将可否一战?”韩馥答道:“有何不可,我上将潘凤必将取那华雄狗头。潘凤听令,命你即刻迎战华雄。”无双将军听罢道:“得令,主公我的宝钺早已饥渴难耐了。”此时的许攸立即给牵马小卒递了一个邪恶的眼神,那猥琐小卒立刻心领神会,去牵了一匹廋弱不堪且昨夜喂过巴豆的马。

我们的潘将军骑这匹病怏怏的马,头也不会地冲向了沙场。一代将星就此陨落,唉。。。。。。

老铁们,写作不易,有需求的还请支持一下哈: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潘凤热”这词儿,其实是咱们网友们给造出来的,说白了就是对三国时期一位名叫潘凤的将领,因为在《三国演义》里的表现,引发了一股特别的“喜爱”和“讨论”的热潮。这可不是啥正经的历史术语,纯粹是大家图个乐子,玩梗玩出来的。要说这“潘凤热”咋形成的,那得从《三国演义》这本书说起。这本书里描绘了三国时期一堆英.............
  • 回答
    (深吸一口气,眼神中带着一丝焦躁,但嘴角却故作轻松地扯出一抹勉强的笑意)吕布这厮,当真是匹夫之勇,不,是匹夫之狠!我潘凤,当年也是名震一方的将领,纵横沙场,何曾受过这般惊吓?可眼下,他的赤兔马,他的方天画戟,就像是跗骨之蛆,如影随形,恨不得把我撕成碎片。要说逃?那可不是我潘凤的风格!可形势比人强,总.............
  • 回答
    潘凤?这位“十八路诸侯会盟,唯有潘凤能战”的勇士,在《三国演义》中可以说是出场不多,但却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即便他最后的结局着实有些……令人唏嘘。要评价潘凤,不能脱离《三国演义》这本书本身的叙事风格和人物塑造方式。作者罗贯中在写这部鸿篇巨著时,非常擅长运用“欲扬先抑”或者“草蛇灰线”的手法,给一些.............
  • 回答
    操!这什么情况?脑子嗡嗡的,就跟刚被狼牙棒砸了脑袋一样。我猛地一睁眼,映入眼帘的是一顶华丽的帷幕,还有几个穿着锦袍的男人围着我,一脸热情。“潘凤将军!你终于醒了!”其中一个看起来最年长,头发都白了不少,一脸和蔼可亲地看着我。我还没弄清楚状况,就听到他拍着我的胳膊,说:“吾有上将潘凤,可斩华雄!”啥玩.............
  • 回答
    假如当时韩馥,在得知华雄勇猛,而袁绍、曹操等诸侯麾下都没有能够一锤定音的大将时,脑中闪过了一个更加大胆的念头:何不启用自己手中那位年轻而骁勇的将领?那位被许多人私下议论,认为足以与吕布一较高下的张颌!韩馥深吸一口气,拍案而起,对帐中众将说道:“潘凤匹夫,竖子不足与谋!华雄何等人物,岂是那般无名之辈可.............
  • 回答
    “潘凤又被华雄斩了。”这句台词,虽然简短,却像是一记直击人心的回马枪,在《三国杀》的牌局中激起了不少玩家的会心一笑,同时也蕴含着一段令人啼笑皆非的典故。要想彻底理解它的意味,咱们得扒一扒这背后的故事。首先,咱们得认识一下台词里的两位主角:潘凤和华雄。潘凤:那位“十八路诸侯讨董”中的悲情反派潘凤是谁?.............
  • 回答
    潘建伟教授作为中国量子信息领域的领军人物,其研究成果和公开表述一直备受关注。要评估他“说的话兑现了几成”以及他的成果是否有“实际应用”,这需要分几个层面来理解,因为科研的进程和成果的转化往往是复杂且具有时效性的。首先,我们来谈谈潘建伟教授的公开表述和研究目标。潘建伟教授在多个场合都曾描绘过量子技术的.............
  • 回答
    “潘嘎之交”这个梗,说白了,就是说两个人本来关系挺好,但后来因为利益或者什么原因闹翻了,甚至反目成仇,就像是“潘”和“嘎”之间发生了什么不愉快的事情一样。这个梗最早的出处,其实是源自一段比较老的视频。视频里,主持人采访潘长江,问他对现在一些比较年轻的网红主播怎么看。潘长江当时的意思是,很多年轻的主播.............
  • 回答
    关于“潘博文事件”是否是“世界的bug”,以及潘博文这个人是否真实存在,这其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因为它触及到了信息传播、集体记忆、甚至是某种程度上的都市传说。咱们得好好掰扯掰扯。首先,咱们得明确一点:“世界的bug”这个说法,更多的是一种比喻,用来形容那些看起来不合常理、难以解释,甚至像是系统错.............
  • 回答
    “祖冲之号”:开启量子计算新纪元潘建伟院士团队历时多年研发,成功问世了“祖冲之号”——一台拥有62个超导量子比特的可编程量子计算原型机。这一里程碑式的突破,不仅是中国在量子计算领域迈出的坚实一步,也为人类探索和利用量子世界带来了无限可能。“祖冲之号”的重大突破: 前所未有的量子比特数量: 62个超导.............
  • 回答
    潘濬这个人,在咱们中国历史的长河里,虽然不像秦始皇、曹操那样妇孺皆知,但也是个挺有分量的人物,尤其是在三国时期,他的人生轨迹和影响力,绝对不容小觑。要说他是何方神圣?简单来说,他就是东吴阵营里一位颇具争议、能力不俗的谋士兼将领。咱们掰开了说,潘濬是哪里人?他是出自东吴的江夏人。这个“江夏”,大概在今.............
  • 回答
    潘洛尼亚(Pannonia),听到这个名字确实有股浓浓的古罗马味道,你感觉没错,它确实是古罗马时期一个非常重要的地区。不过,它并不是一个我们现在熟悉的国家首都或者省份,而是指一片地域,大致相当于今天欧洲的几个国家。潘洛尼亚在哪里?简单来说,潘洛尼亚地区覆盖了今天匈牙利的大部分,以及奥地利东部、斯洛文.............
  • 回答
    关于潘叡是否是联系孙权和糜芳的间谍,以及吕蒙在说傅士仁的“烽火台兵不见刃,必有内应”时,这“内应”是否指的就是潘叡,我们不妨从史料记载和当时的政治军事背景来仔细梳理一番,力求剥离“AI痕迹”,还原本来面目。潘叡与孙权、糜芳的关系:史海钩沉首先,我们来看潘叡这个人。潘叡,字长材,他是三国时期东吴的重要.............
  • 回答
    潘建伟院士关于智能手机里蕴含八项诺贝尔成果的说法,确实非常精彩地勾勒出了科技进步的脉络。要详细解读这八项成果,我们需要从手机的底层技术一路拆解到我们日常使用的功能。这些成果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我们手中这个神奇的设备。以下是我理解的这八项诺贝尔成果,并尽量详细地阐述它们在智能手机中的.............
  • 回答
    潘纳科特·弗高在《黄金之风》中的登场,绝非只是为了凑人数或者增添一个会替身的配角那么简单。他的存在,与其说是为了推动剧情,不如说是为了深刻地剖析群体、人性以及在极端环境下个体所承受的巨大压力。一、 战友中的“异类”与内心的挣扎弗高最显著的特点,莫过于他那份与生俱来的敏感和易怒,以及他那在团队中略显突.............
  • 回答
    潘杰希尔硝烟再起:数千塔利班人员被困,当地局势何时拨云见日?阿富汗北部潘杰希尔山谷,自塔利班重新掌权以来,这片素有“最后抵抗堡垒”之称的土地便成为了全国局势的焦点。近日,据当地反塔力量的消息传出,潘杰希尔山谷的冲突再度升级,数千名塔利班武装人员被困其中。这一消息不仅再次将阿富汗的战火推向公众视野,也.............
  • 回答
    在潘达利亚的迷雾笼罩世界之前,关于熊猫人是否曾离开过这片古老的、被祝福的土地的疑问,如同当年笼罩在潘达利亚上空的迷雾一样,充满了神秘和不确定性。然而,当我们深入挖掘历史的碎片和传说,可以拼凑出一些线索,指向一个可能令许多人意外的答案。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潘达利亚的迷雾并非一夜之间出现。它是一个古.............
  • 回答
    关于“超级潘兴”(Super Pershing)是否能与“虎王”(Tiger II)坦克正面抗衡,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牵扯到不少技术细节和实战考量。要解答这个问题,咱们得把这两位“老家伙”拉出来遛遛,好好比一比它们各自的本事。首先,得明确一下“超级潘兴”这个名字的由来。它其实是M26潘兴(Persh.............
  • 回答
    “潘嘎之交”这事儿,说起来也挺有意思的,当时闹得挺热闹。就是潘长江和嘎子(谢孟伟)在直播带货这块儿,因为产品质量、价格、代言人之间的一些互动,引发了一些争议和讨论。关于今年春晚还能不能看到潘长江,这事儿挺难说的。央视春晚节目组的选角向来是综合考虑的,他们会看艺人的国民度、观众缘、作品影响力,还有近年.............
  • 回答
    划破黑暗的启示:托马斯·潘恩《常识》的横空出世及其历史伟力想象一下,在那遥远的18世纪70年代,北美大陆的上空笼罩着一层厚厚的阴霾。曾经的“新大陆”如今被英国视为一个遥远但极具价值的附庸,殖民地人民虽然拥有一定的自治权,但日益加剧的税收、贸易限制以及对殖民地议会的蔑视,正像不断膨胀的火药桶,预示着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