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乍得是不是阿拉伯国家?为什么也说阿拉伯语呢?

回答
乍得,这个位于非洲心脏地带的国家,常常会引起人们的好奇:它是不是一个阿拉伯国家?乍得的官方语言之一又是阿拉伯语,这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故事?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了解乍得的历史、文化以及地理位置。

乍得的地理与历史渊源:跨越文化与文明的交汇点

首先,从地理上看,乍得北邻利比亚,东接苏丹,南与中非共和国、喀麦隆、尼日利亚为邻,西面则是尼日尔和喀麦隆。这种位置决定了乍得自古以来就是不同文明交流碰撞的前沿地带。

从历史上看,乍得的北部地区,特别是撒哈拉沙漠边缘,与阿拉伯世界有着漫长的联系。历史上,这里曾是重要的跨撒哈拉贸易路线的一部分。骆驼商队从北非、中东带来了商品,也带来了文化和语言。阿拉伯商人、学者和宗教传播者在这些地区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更具体地说,在历史上,乍得的北部曾受到阿拉伯帝国的军事和文化影响。例如,几个世纪前,该地区曾出现过一些由阿拉伯统治者或受阿拉伯文化影响的强大王国,如卡内姆博尔努帝国(KanemBornu Empire)的后期,其统治者曾皈依伊斯兰教,并与北非的阿拉伯世界建立了紧密的联系。

阿拉伯语为何是乍得的官方语言?

乍得有两个官方语言:法语和阿拉伯语。这反映了其复杂的殖民历史和多样的文化构成。

法语的影响: 乍得曾是法国的殖民地。法国人在殖民时期推行了法语,并将其作为行政、教育和商业的主要语言。因此,法语在乍得的官方体系和精英阶层中仍然占据重要地位。

阿拉伯语的根源: 阿拉伯语在乍得的地位则源于更深层的历史和文化因素。
宗教联系: 伊斯兰教是乍得主要的宗教信仰,大约占人口的50%以上。阿拉伯语是伊斯兰教的语言,是《古兰经》的语言。因此,在宗教活动、清真寺和伊斯兰教育中,阿拉伯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许多乍得人民,特别是穆斯林,学习和使用阿拉伯语以理解和实践他们的宗教。
北部地区的语言传统: 在乍得北部,阿拉伯语及其方言(如乍得阿拉伯语)已经作为一种日常交流语言存在了数个世纪,尤其是在与周边阿拉伯国家的贸易和文化交流中。乍得阿拉伯语是一种独特的方言,融合了当地的语言元素,但其核心仍然是阿拉伯语。
文化认同: 对于许多乍得人民来说,尤其是那些祖籍来自北部地区、信奉伊斯兰教的群体,阿拉伯语是他们文化认同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连接着他们与更广泛的阿拉伯和伊斯兰世界。

那么,乍得算是“阿拉伯国家”吗?

这是一个更具讨论性的问题,取决于我们如何定义“阿拉伯国家”。

从语言和文化角度: 如果我们将“阿拉伯国家”定义为官方语言包含阿拉伯语,并且有大量人口使用阿拉伯语并认同阿拉伯文化,那么乍得在一定程度上符合这个定义,至少在部分地区和人群中是这样。乍得北部地区具有鲜明的阿拉伯文化特征,并且阿拉伯语在该地区广泛使用。

从政治和地理角度: 然而,乍得并非像埃及、沙特阿拉伯或摩洛哥那样,被普遍认为是“阿拉伯世界”的核心成员,也未加入阿拉伯国家联盟(League of Arab States)。乍得也拥有庞大的非阿拉伯族群,如萨拉族(Sara)等,他们使用不同的非洲语言,如萨拉语系语言,并且他们的文化传统与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文化联系更紧密。因此,从整体国家定位和更广泛的国际认知来看,将乍得简单地归类为“阿拉伯国家”可能过于片面。

总结来说,乍得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多语言的国家。 它的北部分地区和部分人口确实与阿拉伯文化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并且阿拉伯语作为宗教和历史的语言,在乍得拥有重要的地位,并与法语并列为官方语言。然而,乍得的民族构成和文化多样性也使其无法被简单地标签化为“阿拉伯国家”,它更多地被视为一个连接阿拉伯世界和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文化桥梁。理解乍得,就需要看到它复杂而丰富的过去和现在,而不是将其局限于单一的文化或地理标签。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题主的这个问法呢,有点本末倒置了:“是阿拉伯国家”的国家虽然“说阿拉伯语”,但不是只有“是阿拉伯国家”的国家才“说阿拉伯语”。换句话说,“说阿拉伯语”是“是阿拉伯国家”的前提,“是阿拉伯国家”不是“说阿拉伯语”的前提。

所谓“阿拉伯国家”,其实就是1945年成立的“阿盟”——“阿拉伯国家联盟”的22个成员国,我们汉语语境下称“22个阿拉伯国家和地区”——因为至今巴勒斯坦并没有真正意义上实现建国(但,对于阿拉伯国家而言,巴勒斯坦具有重要的意义,1964年开罗峰会即启动程序成立组织代表巴勒斯坦人民,而1964年成立的巴解组织也在1976年正式加入阿盟,具有全部成员国资格,巴解组织的代表资格1988年巴勒斯坦独立宣言后正式移交“巴勒斯坦国”)。

阿盟成员进进出出很有意思,有兴趣题主可以查看维基,而有趣的是英文维基不知为何停在了2011年叙利亚成员国资格被终止之后再无更新(无知且未曾紧跟国政大事的我感到一些有的没的的恶意),但阿盟官网[1]上好好的22个都在,叙利亚在 o(╯□╰)o

夜深了,我也没有唾手可得的出版物资料可以查询白纸黑字的说法,只从阿语维基截过来阿盟成员国的标准,题主可以参考:

三个条件:(1)是“阿拉伯国家”,即:该国主流语言为阿拉伯语且该国有阿拉伯传统;(2)是独立国家;(3)阿盟委员会全体接受。

如果这个没标注出处的说法靠谱,那么“阿拉伯国家”一方面以阿拉伯语为定义,另一方面以阿拉伯传统文化为定义(实话说我印象中还有一条关于主体民族的民族认同的问题……)——实话说我十分困惑,而且没有找到更加权威的定义,只能暂时依赖这个阿语维基了。引用两个其他来源以说明这个定义的模糊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网[2]上列出了的“Arab States”有23个,除了22个阿盟成员国之外,还带上了马耳他,且未给出定义;按照下面引用的这本关于阿盟的出版物[3]的行文,厄立特里亚被归为“Arab country”,而乍得似乎却似乎被认为不是(Toffolo 2008:9):

Other states joined the league as they gained political independence or began to see advantages to membership. As of early 2008, there are 22 voting members. In 2003, Eritrea, which is an Arab country, joined as an observer, which means it can attend league meetings but cannot vote. Since then the league has opened up observer status to non-Arab states as well. This has led to the following countries joining as observers: Armenia (2004); Chad (2005); Turkey (2005); Venezuela (2006); and India (2007). It is likely that Russia and perhaps Iran will also soon join as observers.

而实际上,乍得是全世界(如果把联合国大多数国家承认的巴勒斯坦国包括在内的话)23个把阿拉伯语定为官方语言(之一)的主权国家之一。此外,不被定位官方语言的国家,阿拉伯语都能算作至少七个独立主权国家的工作语言之一([不设立官方语言的]厄立特里亚)、民族语言之一(尼日尔、马里、塞内加尔)或者官方承认的少数族裔语言之一(伊朗、土耳其、塞浦路斯),当然,到了这个层级就有点儿微妙了,因为就又涉及到which Arabic的问题了,毕竟作为官方认可的少数族裔语言存在的“阿拉伯语”,仅被认定为民族语言之一的阿拉伯语,大体上不是标准阿拉伯语,而这还不算实质上属于“新阿拉伯语”(Neo-Arabic)之一的马耳他语。所以“阿拉伯语”的使用范围远超过阿盟成员国的22个。

我没看过原文,但英语版的乍得宪法[4]规定其官方语言为Arabic and French,实际上并没有明确说明是否是标准阿拉伯语(虽然按理说应该是),而据说乍得境内有“约30种阿拉伯方言”(Cordell 1988:57)[5]。除了阿拉伯语之外,乍得还有亚非语系重要的乍得语族的很多语言,此外还有尼日尔-刚果语系和尼罗-撒哈拉语系的众多语言。总体上实质的lingua franca是法语和乍得阿拉伯语(注意:并非标准阿拉伯语),而乍得阿拉伯语本身也有和与标准阿拉伯语相异的特色,历史渊源上或许和苏丹阿拉伯语有关联,此外似乎有音高重音产生的迹象。

和复杂的语言情况对应的,是乍得同样复杂的民族状况。不提众多其他非阿拉伯民族,即便认同为“阿拉伯人”的也不构成一个整体。按照2014年发布的报告[6],阿拉伯人虽然算是个大族群(12.9%),但仍然不敌占26.6%的萨拉人。

此外,不同的群体使用的“阿拉伯语”也有断层:市场中存在非阿拉伯人使用的“皮钦”化的变体,伊斯兰化的非阿拉伯人出于工作生活中会习得带有母语口音的乍得阿拉伯语,而阿拉伯人则以乍得阿拉伯语为母语。

总之,按照上面未证实出处的阿盟的定义,乍得大概几乎算“是阿拉伯国家”,但显然还不够被算是真·阿拉伯国家——反正2005年阿盟批准了乍得观察国地位之后,就一直没给它完整的成员国资格,总让人觉着就,一直在外围徘徊…… 但是,乍得的阿拉伯人乃至非阿拉伯人使用乍得阿拉伯语,是与该国是否“是阿拉伯国家”无关的。

参考

  1. ^ http://www.lasportal.org/ar/aboutlas/Pages/CountryData.aspx
  2. ^ http://portal.unesco.org/en/ev.php-URL_ID=23110&URL_DO=DO_TOPIC&URL_SECTION=201.html
  3. ^ Toffolo, Cris E. 2008. Global Organizations: The Arab League. New York: Chelsea House Publishers.
  4. ^ https://www.constituteproject.org/constitution/Chad_2018
  5. ^ Collelo, Thomas. ed. 1990. Chad: A Country Study. Washington, D.C.: U.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6. ^ Institut national de la statistique, des études économiques et démographiques (Chad). 2014. Deuxième recensement général de la population et de l'habitat (RGPH2, 2009).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