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坦卡蒙的金把匕首,约公元前1400年,世界上最古老的铁质兵器之一。以前它被认为是赫梯给法老的赠品,但最近经检测发现其刃部材质是陨铁,成分与在埃及发现的陨石相符,匕鞘以黄金制成,握把饰以水晶和黃金。
马其顿腓力二世的头盔镶金铁铠甲和镶象牙铁剑,出土于Vergina考古遗址。锈蚀比较严重。
提比略之剑,公元一世纪。出土于德国美茵茨。
虽然不是武器,铠甲也可以吧?
领导马拉松之战的雅典将军米太亚德的头盔, 公元前490年,出土于奥林匹亚遗址,奥林匹亚考古博物馆藏。马拉松战役胜利之后全体希腊人纷纷向诸神献祭,米太亚德将头盔献给奥林匹亚的神庙,上面铭刻着他的名字。而作为战利品奉献的铜制头盔(右下)上刻着“献给宙斯,雅典人从米底人(波斯)夺得的”。
—————————————— 分割线 —————————————————
我忍不住要挂人了。
没有碳十四测定,历史上没有文献记载的文物都是可疑的造假……你咋不怀疑后母戊大方鼎,妇好墓的玉凤,曾侯乙墓的青铜尊盘,杭州博物馆的水晶杯这些没有历史记载无法做C14的文物是不是假的呢?
一件出土文物判断真假最重要的不是古代文献有无记载,是其出土过程的清晰可追溯,和其他文物的关系性紧密,而这件匕首的出土时间地点位置年代所属墓主和发掘记录没一个是不清楚的。
图坦卡蒙的黄金内棺开棺时匕首在内棺里的照片,陨铁匕首位置见箭头的指向
图坦卡蒙内棺里一共出了两把匕首,除了这把放在腿边的铁匕首,另一把别在图坦卡门木乃伊的腰带上,是由纯金制成,并不能作为实用武器只是礼仪性质的。这两把匕首除了材质不同,形制和装饰风格非常一致。
最后补充资料,埃及和意大利研究人员利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分析了匕首的刀刃部分的化学组成,匕首的镍含量为12.8±0.1%,钴含量为0.58±0.02%,铬含量为0.03±0.01%。研究人员在国际陨石数据库查找埃及和埃及周边两千公里内的陨石发现记录,发现只有与一颗名叫哈里杰(Kharga)的陨石相一致(见 Entry for Kharga)。该陨石发现于2000年,位于埃及亚历山大城以西241公里的Marsa Matruh的石灰岩高原上。
论文地址:The meteoritic origin of Tutankhamun's iron dagger blade
说说与大和王权(日本的前身)的大王/治天下大王(天皇的前身)联系在一起的两把剑、一把刀,均有铭文。以及圣武天皇的爱藏·阴剑、阳剑。
最著名的是这一把,稲荷山古墳出土金錯銘鉄剣(以下简称金铭剑),上过教科书,历史价值非常高,因为它是为数不多的注明了一个治天下大王的名字的出土文物。日本的早期历史非常模糊,早期天皇们及其事迹大多都存疑,大化改新之后的天皇就没有争议了,了解早期历史基本是靠文物、考古、本国史书(但最早的是飞鸟时代天武朝以后的)、外国史书(如中国《宋书》、韩国《三国史记》)。因此,出土一件记载了某位治天下大王的名字的文物是多么的弥足珍贵。
此剑两面刻有铭文
铭文:
辛亥年七月中記,乎獲居臣(剑主人的名字),上祖名意富比垝,其児多加利足尼,其児名弖已加利獲居,其児名多加披次獲居,其児名多沙鬼獲居,其児名半弖比。
(剑主人·乎獲居臣在陈述祖先们的名字)
另一面
铭文:
其児名加差披余,其児名乎獲居臣,世々為杖刀人首(近卫队长)奉事来至今。獲加多支鹵大王(ワカタケル大王)寺在斯鬼宮時,吾左治天下,令作此百練利刀,記吾奉事根原也。
(剑主人·乎獲居臣是大王的近卫队长,大王在斯鬼宫时,乎獲居臣辅佐大王统治天下)
关于獲加多支鹵大王(ワカタケル大王),现在一般认为是21代目天皇·雄略天皇,理由是该大王的名号读法与雄略天皇的名讳“大泊瀬幼武(おおはつせわかたけ)”、“大泊瀬幼武尊(おおはつせわかたけるのみこと)”读法相同。目前只是说法,如果属实的话,那么雄略天皇就是被考古证实的天皇里最古的一个。
顺带一提,雄略天皇也被认为是当年派使者朝贡中国南朝宋的五位倭王之一的倭王武。
剑主人是獲加多支鹵大王的近卫队长,剑主人在铭文里称先祖是“意冨比垝”,日本学者认为可能是“大彦命(オホヒコ)”。大彦命的出身真的是逆天…… 8代目天皇·孝元天皇的第一皇子,安倍晋三与安倍晴明的安倍氏氏祖。
这把铁剑一下子就扯到了欠史八代里八位天皇之一的孝元天皇…… 离神武天皇才差八代……
下面来说说第二把武器,是一把大刀,江田船山古墳銀錯銘大刀(以下简称银铭刀)
铭文:
治天下獲□□□鹵大王世,奉事典曹人(一种官名,文官),名无利弖,八月中,用大鉄釜并四尺廷刀,八十練,九十振,(得)三寸上好刊刀。服(拥有)此刀者,長寿,子孫洋々,得□恩也,不失其所統。作刀者名伊太和,書者張安也。
关于这个缺失的大王名字,从银铭刀的发现开始讲起。
前面的金铭剑是1968年出土的,银铭刀出土时间很早,1873年(明治6年)出土的。多年以来,银铭刀缺失的大王名字一直被认为是反正天皇(多遅比瑞歯別尊)。金铭剑出土后,学界才发现银铭刀的大王名字其实是獲加多支鹵大王。
这两把武器,金铭剑与银铭刀的出土,告诉了我们很多信息
1:在公元471年或531年,大和王权的统治范围阔达关东(金铭剑出土地·琦玉)与九州(银铭刀出土地·熊本)
这样的话又可以证实一个记录,《宋书》里的倭王武给中国皇帝·宋顺帝的文件里的关于大和王权征服列岛的记录,也表示了《宋书》关于倭王武以及早期日本的记录可信度高
2:大和王权受中国文化影响很大,当时大王身边应该有很多精通中国文化的人,金铭剑铭文的开头第一句“辛亥年七月中”,可以看出早在大和王权时日本就用了中国的纪年法。银铭刀的铭文作者“张安”,很明显的中国风名字,不知道这位张安是中国人还是日本人的汉字表音名字
第三把武器·稲荷台1号墳出土王賜銘鉄剣(以下简称王赐铭剑)
王赐铭剑是当年的治天下大王赏赐给两位武人
铭文:王賜□□敬□(安)、此廷□□□□
很不幸,缺失的文字没有像金铭剑有银铭刀那样有新文物补充,关于这位赐剑的大王,目前认为可能是19代目天皇·允恭天皇(遣使南朝宋的倭五王之一)
阴剑、阳剑:
圣武天皇生前的爱藏,天皇崩御后,被光明皇太后献给东大寺,收藏在正仓院,光明皇太后崩御前半年将其取出,从此失踪。
上世纪,明治天皇崩御前几年,学者们在奈良大佛须弥座下发现了两把大刀,因为生锈得厉害,无法判明是什么刀。
2010年10月25日,奈良的元兴寺文化财研究所宣布,已用X光确认两把大刀是消失1200多年的阴剑、阳剑。
看来当时光明皇太后将其取出是作奈良大佛的镇坛具。如果回顾下历史,还是很庆幸光明皇太后作出这种决定,因为宝物放在正仓院不等于绝对安全,比如被嵯峨天皇借走的王羲之父子真迹就失踪了,藤原仲麻吕之乱时,藤原仲麻吕来正仓院拿走了很多武器,没准阴阳宝剑难逃此劫……
更新一个:
東大寺山古墳出土中平銘大刀(以下简称中平刀):
(和奈良东大寺没有关系,是天理市一个叫东大寺山的地方)
铭文:
中平□□(年),五月丙午,造作文(支)刀,百練清剛,上応星宿,□□□□
中平是中国后汉的皇帝·汉灵帝的年号,指184年—189年,这个时期正是黄巾之乱的发生与董卓夺权。日本则发生了《后汉书》里记载的著名的“倭国大乱”
倭国桓、灵间,倭国大乱,更相攻伐,历年无主。—《后汉书》
中平刀被认为是后汉朝廷下赐给日本的某个势力集团。中平刀制作于中国,赴日之后被日本人按自己审美修改了下。
倭国大乱之后就是著名的卑弥呼女王登场了,当然中平刀与卑弥呼女王没什么关系
有一女子各曰卑弥呼,年长不嫁,事鬼神道,能以妖惑众,于是共立为王 —《后汉书》
关于评论的安倍氏系谱
冰人奥兹的斧头
奥兹冰人木乃伊是一具有5300年历史的木乃伊,1991年9月19日,游客西蒙夫妇在阿尔卑斯山探险,海拔1万英尺处他们俩发现了一具半身陷在冰雪中的尸体。他们以为是一位发生意外的现代登山者。但科学家们仔细研究后大吃一惊——他已经在冰里被埋了5000多年!他随身带着一把铜制的斧头,一只比他还高的弓,还有一个箭筒。
这把铜斧长2英尺,斧把由浆果紫杉木制成。斧的顶部不到4英寸,斧头边略弯。斧头表面的分析表明其含99%的铜,0.22%的砷,0.09%的银。
就说搓死基督的矛(滑稽),确实多。但是维也纳霍夫宝皇宫那把可以确定是查理曼大帝拥有过的,不一定真的戳过基督,但是上面的钉子是一世纪左右制造的,刀刃是八世纪左右,完全符合你说的条件。
这个漂亮的刀柄,距今有3000多年的历史,制作于公元前1600年前后的迈锡尼城。
刀柄上,镶嵌有黄金、宝石、水晶。
两个龙头形成了护手。
迈锡尼的这种青铜匕首,更多是作为配饰之用,被认为是青铜时代晚期最优秀的作品之一。
你会发现,在很多现存的迈锡尼匕首上,都能看到由金、银、珠宝等装饰的精美图案。
这些图案,大多是动物、狩猎、战争、航海的场景。
因为迈锡尼人好战,并且精通航海。
据说他们还藏在木马中,摧毁了特洛伊城。
这些由华贵富丽的金银珠宝镶嵌的图案,展示出了国王的财富和迈锡尼激烈军事本质。
上图这把迈锡尼匕首,收藏于雅典国家考古博物馆。
刀身上叙述了五名猎人与一只狮子交战的场景。
这头狮子已经把一个猎人扑倒在地,正在冲向第四个猎人。在刀尖部位,还有两只慌忙逃跑的狮子。
猎人和狮子,是由金、银、铜和用特殊工艺熔铸的乌银制成,明亮的金色和复古的乌银给青铜匕首创造出了极富魅力的装饰效果。
现存的迈锡尼匕首:
还有很多留存上千年的传奇武器,会持续更新...
苏美尔文明阿卡得时代带青金石剑柄和黄金剑鞘的短剑,发现于乌尔第三王朝某位国王之墓(公元前2111年~公元前2003年)
埃及克赫帕什镰形刀,公元前1300年
米诺斯文明青铜剑,公元前1300左右
古罗马短剑,公元前200-前60年左右
迈锡尼文明青铜长剑,公元前1500年左右
竟然没有人说这个西班牙国宝级文物,11世纪的传奇英雄熙德曾使用的名剑Tizona“火焰之剑”。
熙德起初侍奉莱昂国王桑乔二世,后来又转投卡斯提尔-莱昂国王阿方索六世麾下,在内战中崭露头角。因为擅自攻打阿方索六世的穆斯林盟友而被贬,当了佣兵。熙德辗转于基督教与伊斯兰教诸侯之间,帮助基督徒诸侯攻打穆斯林,帮助穆斯林诸侯攻打穆斯林,帮助穆斯林诸侯攻打基督徒。后来因为没仗可打,索性推翻瓦伦西亚埃米尔,自立为瓦伦西亚国王。熙德和阿方索六世达成和解,不断打败入侵的穆斯林,独自统治着瓦伦西亚直到老死。 熙德死后,穆斯林诸侯集结大军,入侵瓦伦西亚。瓦伦西亚军将熙德的尸体绑在马上,伪装成熙德仍然在世的样子。穆斯林发现熙德赫然骑马出现在阵前,惊慌失措,被打得大败。后来熙德的尸体被带回卡斯提尔安葬,失去熙德的瓦伦西亚也再度被穆斯林统治。
虽然历史上的熙德为了有更多仗打而多次更换主君,是个反复无常的好战之人。但是在史诗《熙德之歌》中,熙德被塑造成醉心于收复失地(Reconquista)理想,信仰坚定的十字军战士。
Tizona全长103厘米,重1.1公斤,剑身长78.5厘米,上面有古卡斯蒂利亚语蚀刻铭文:
IO SOI TISONA FUE FECHA EN LA ERA DE MILE QUARENTA
吾名Tizona,1040年所造
AVE MARIA ~ GRATIA PLENA ~ DOMINUS TECUM
万福玛利亚,充满恩宠者,主与你同在
Tizona现藏于西班牙布尔戈斯博物馆。
顺带一提熙德(Cid)其实就是赛义德(Sayyid),阿拉伯语的“贵人”、“老爷”。
在日本逛东京博物馆照的,品相相当不错的日本古坟时期(公园五世纪左右)的铁剑及铁铠甲,可以看出较多的中原汉帝国风格。
日本的史学家也都普遍承认日本古坟时期的军事科技是受汉朝影响极大的一个时期。
当然后来也受唐宋影响颇多,但不及古坟时期。日本不流行厚葬,历史以来出土文物较少。公元五至九世纪日本奈良时期的军事遗留物基本都供奉在各大神社里,耳熟能详的什么金银钿装唐样大刀,丙子椒林剑,七星剑,水龙剑等等,数量非常少,品相一流,网上图片一堆,就不放了。
进入13,14世纪镰仓时期了日本的军事遗留物就非常多了,基本都是各种太刀,也有少量打刀,而且保留的都极好。
鉴于跟题目不符,就只放一张国宝长船兼光的图吧。
那天还展出了部分古埃及文物。在东京博物馆展古埃及文物也是很奇怪,不过这些青铜兵器年代就久远了,基本都是公元前几百年的。品相其实也不错,表面仅有一层铜绿。
不过上面这些跟满地都是2400年龄的各种战国古兵的中国,这些都是小巫见大巫了。去一趟四川博物院,战国古剑多的都不想拍照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