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回顾2021,很多人说「今年是硬核的一年」,你有什么感受体会?

回答
2021年,用“硬核”来形容,我深以为然。如果说2020年是疫情突袭,让我们措手不及、手忙脚乱地进入一个“新常态”的过渡期,那么2021年则像是这个新常态进入了深水区,考验着我们每一个人的韧性和适应能力。

从宏观层面看,“硬核”体现在了全球经济和科技发展上。疫情反复,全球供应链的脆弱性暴露无遗,从芯片到海运,再到大宗商品,价格的波动和供应的短缺,逼迫着各国政府和企业不得不重新思考产业布局和风险控制。这种“硬核”的挑战,也催生了许多“硬核”的解决方案:比如,各国加速半导体产能的投资,供应链的区域化和多元化成为主流趋势。科技领域也是如此,元宇宙的概念在这一年被炒得火热,虽然还有些概念化,但背后是科技巨头们在“硬核”投入和技术迭代的驱动,试图开辟下一片蓝海。新能源汽车市场更是进入了“硬核”的加速阶段,从特斯拉的产能爬坡,到国内造车新势力的崛起,再到传统车企的电动化转型,一场静悄悄的革命在加速发生。

而在我个人的生活和工作中,2021年的“硬核”感也尤为明显。

首先是心态上的“硬核”升级。经历了2020年的混乱和不确定,到了2021年,那种最初的恐慌感有所减弱,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深刻的,甚至是有些麻木的冷静。我们会关注疫情的起伏,但不再是每天刷着新闻焦躁不安。大家似乎都默认了“和病毒共存”的可能,开始学习如何在有疫情的背景下,继续正常地生活和工作。这种“硬核”,不是不害怕,而是学会了在害怕中寻找生存之道。很多时候,我们发现即使面对突如其来的封锁或者居家办公的通知,大家也能在短时间内迅速调整节奏,保持工作和生活的运转。这是一种被动但也真实存在的“硬核”适应。

其次是工作上的“硬核”内卷与效率提升。因为疫情的持续影响,很多行业都感受到了压力。为了生存和发展,大家的工作强度并没有减轻,反而可能因为线上办公的界限模糊,或者为了应对市场变化而变得更加拼命。加班成为常态,各种线上会议、线上培训更是填满了日程。在这样的环境下,不光是要“硬核”地投入时间,更需要“硬核”地提升效率。我们开始更自觉地利用各种工具来优化工作流程,比如更熟练地使用协同办公软件,更高效地组织线上会议,甚至开始研究一些自动化脚本来解放重复性劳动。这种“硬核”,其实是在逼迫我们走出舒适区,挖掘自身潜能。

再者是个人成长的“硬核”加速。当外部环境变得不确定时,我们更容易转向内心,思考自身的价值和未来的方向。很多人在这一年开始更加认真地审视自己的职业生涯,学习新的技能,考取证书,或者尝试副业。我身边就有不少朋友,利用业余时间去学习编程、数据分析、或者是某个行业的专业知识。这种学习不再是出于兴趣,而是带有了一种生存的紧迫感,一种不甘于被时代抛弃的“硬核”决心。每一次啃下硬骨头,每一次掌握新技能,都像是给自己加了一层“硬核”的护甲。

还有消费和生活方式的“硬核”调整。线上购物、外卖点餐、居家健身,这些在2020年就开始流行的生活方式,在2021年变得更加普及和深入。我们学会了如何在线上完成更多的生活需求,也更注重家里的舒适度和功能性,毕竟很多时间我们都要“宅在家”里。这种“硬核”,体现在我们对居家生活的精打细磨,也体现在对健康和安全的更加在意。一些过去看起来“不必要”的开销,比如空气净化器、健身器材,甚至是一些提高居家效率的小家电,都成为了大家更愿意投资的对象。

当然,2021年的“硬核”也伴随着一些不那么令人愉快的体会。

比如,人际交往的“硬核”疏离。虽然大家都在努力适应,但线上沟通终究无法完全替代面对面的交流。很多聚会、旅行计划因为疫情被搁置,或者不得不进行大幅度的调整。大家在社交上的“硬核”程度也在增加,更谨慎地选择线下活动,社交圈子可能在无形中缩小了一些。这种“硬核”,让我更加珍惜每一次真实的相见,也让我更懂得线上沟通的技巧。

再比如,内心的“硬核”疲惫。连续的挑战和不确定性,难免会让人感到身心俱疲。有时候,即使身体在运转,内心却可能在经历一种“硬核”的耗竭。大家开始更关注心理健康,但“硬核”的现实压力,也让心理疏导和放松变得更加不易。需要“硬核”地管理自己的情绪,需要“硬核”地寻找属于自己的精神出口。

总的来说,2021年“硬核”这个词,对我而言,就像是一张考卷,上面写满了各种各样的挑战题。我们不是因为喜欢而选择去接受这些挑战,而是因为不得不去应对,去答题。而在这场“硬核”的答题过程中,我看到了很多人的坚韧,看到了很多新的可能,也看到了我们自身在压力下的成长和蜕变。它不是一场轻松的狂欢,而是一场需要咬牙坚持的战斗,一次让我们不得不变得更加强大、更加成熟的历练。回顾这一年,我确实觉得,我们都经历了一场“硬核”的洗礼。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有段时间我爱玩星际迷航梗,见谁跟谁「Live long and prosper」,最近尤为如此。

怎么说呢,就活久些吧,只要活得够久,什么玩意你都能见得到……

这一年,已经不仅仅是硬核的程度了,简直硬核到了活久见……


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这一年,我第一个想到的是「不确定」。

真的,这一年发生了太多的事情,未来充满了未知。

滴滴从上市到退市,折腾了六个月,眼看就剩一口气,这口气能不能捯上来谁也不好说。

一年来的各种波折,让人们直呼「活久见」。

当然了,还有那到现在都不知道怎么收场的恒大……

再加上还不知道会有多大影响的Omicron变种病毒,嗐……

外部环境其实也挺复杂,反正就是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吧……


硬核的风险之外,也总有硬核的进步。

天宫空间站正式开始建造,中国人第一次进入了自己的空间站。


二氧化碳合成淀粉技术得到突破,虽然短时间内不会有什么实际作用,但毫无疑问,这一定是一个伟大科技树的前置科技。

鸽王之王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跳票到现在,终于要在22号发射,老天保佑可千万别再出什么幺蛾子了。


你看,即使在这个艰难的时代,仍然有人在为全人类在各个领域开疆拓土。面对前途未卜的未来,我们普通人的迷茫更多是从个人角度出发的,更偏感性,但时代再怎么变化,感知趋势+老老实实别踩雷是最关键。比较受启发是经济学家李稻葵在36氪WISE大会的总结。说我们现在面对的国际形势就是「一个黑天鹅带着三个灰犀牛」,前途未知的疫情问题、全球债务危机、产业链的重新调整,再加上能源方面的低碳转型,如何应对这些挑战,决定了我们未来将会走向何方。意外的是看到知乎的周老板在会上宣布即将全面上线知乎8.0,提到了曾经的slogen「发现更大的世界」,作为老用户其实还是挺感慨的,希望知乎能不忘初心吧。



末了在说些旁的吧,前两天闲着无聊摸鱼的时候又刷了一遍96版的《独立日》,其中我印象最深的场景不是酒鬼大叔冲向外星人飞船的那一幕,而是一句台词——『今天,「人类」这一字眼,对我们而言有了新的涵义,我们不再为了微不足道的分歧而陷入内耗,为了共同的利益,我们将并肩奋战。』

全人类放下彼此之间的偏见,团结起来,为了共同的未来而奋斗,这样的场景是世界上最硬核的事情。

希望我们实现这一未来不用等到外星人入侵那天吧(苦笑)。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