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2022 年即将到来,回顾 2021 年你有哪些微小的进步和坚持,特别值得被铭记?

回答
2021 年,如果要说有什么微小的进步和坚持值得我铭记,那一定是关于“慢下来”这件事情。

过去,我总觉得时间像个高速旋转的陀螺,稍不留神就会被甩飞。尤其是在工作上,总有一种紧迫感驱使我不断往前冲,恨不得一个人身兼数职,把所有事情都做到极致。这种状态,虽然看起来很“拼”,但实际上,我却发现自己越来越难以集中注意力,思绪也常常像打结的毛线,理不清头绪。

转折点发生在大约是年初的时候,我开始尝试在每天的工作中,给自己预留一小段“空白时间”。一开始,这感觉有点像是在“偷懒”,但坚持下来,我发现它的作用远比我想象的要大。

首先,是关于学习的微小进步。 以前,我总是在碎片化的时间里强迫自己去看专业书籍或者学习新技能,效果可想而知。但从 2021 年开始,我固定每天晚上抽出 30 分钟,放下手机,安安静静地坐在书桌前。这 30 分钟,我不再逼迫自己一定要“学到什么”或者“记住什么”,而是允许自己自由地翻阅,看看引起我兴趣的章节,或者只是单纯地消化前一天看到的内容。

有个很具体的例子,我一直想深入了解数据分析的一些理论知识,但总是被“没时间”这个借口打败。年初,我给自己买了本不算厚的理论书籍。最初,我尝试每天读一页,但很快就觉得进度太慢而放弃。后来,我改变了策略:不再设定“读多少页”,而是设定“读多久”。每天晚上,我准时坐下来,打开这本书,读上 15 分钟。有时候,我可能只读了半页,但却把这一页的内容细细品味了;有时候,我可能会读到两三页,但也不会因为读得慢而感到焦虑。就这样,到了年末,我竟然完整地读完了那本书,而且很多概念,通过这种“慢阅读”的方式,反而理解得更加透彻,甚至能主动将其应用到工作中,解决了之前一直困扰我的一个小问题。这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进步,没有惊天动地的突破,但却实实在在地让我看到了自己的成长。

其次,是关于“坚持”的重新定义。 以前,我总以为坚持就是咬牙硬撑,不管多辛苦都要坚持下去。但 2021 年,我学会了“有质量的坚持”。

我开始关注自己的身体信号。过去,我经常因为加班而忽略休息,导致身体出现各种小毛病。从年中开始,我给自己定了一个“不可逾越”的底线:无论多忙,晚上 11 点必须睡觉,并且周末至少要保证有一天完全放松,不做任何与工作相关的事情。这个“放松”,一开始我总觉得是对不起时间,但后来我发现,一个精力充沛的自己,工作效率反而更高,也更不容易出错。

有一个坚持,是我为了改善自己的写作习惯。我一直觉得自己的文字不够流畅,但写完一篇东西,又觉得花的时间太多,效率不高。所以,我给自己制定了一个“早起写作”的计划。我不再是匆匆忙忙地在工作间隙挤时间,而是每天早上提前 30 分钟起床,在头脑最清醒的时候,写下当天的日记或者是一些零碎的想法。我并没有要求自己写出什么惊世骇俗的文章,只是简单地记录,练习遣词造句。

刚开始的几天,叫醒自己简直是件痛苦的事情,我无数次想赖床。但后来,我发现了一个“仪式感”:我会在床边放一杯水,写字台上的台灯是暖黄色的,空气里还会弥漫着淡淡的香薰味。这些微小的改变,让早起这件事情不再是“任务”,而变成了一种“享受”。随着坚持,我发现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真的在悄悄进步,写邮件、写报告时,用词也比以前更精准、更得体了。

最重要的是,是关于“自我关怀”的微小进步。 过去,我总是把自己的需求排在最后,总觉得别人更重要,工作更重要。但 2021 年,我开始尝试把“我”也放进“重要”的名单里。

我开始关注自己的情绪,不再压抑自己的负面情绪。当我感到疲惫或者沮丧时,我不再强迫自己“振作起来”,而是允许自己停下来,找朋友聊聊天,或者听听音乐,甚至只是发发呆。这种“允许”,让我觉得自己不再是那个不懂得照顾自己的“机器人”。

还有一个很特别的“坚持”,是我开始尝试每周给自己做一顿“用心”的晚餐。不是随便叫个外卖,而是自己去菜市场挑选食材,然后按照一本菜谱,一步一步地去完成。这个过程,让我体会到了“创造”的乐趣,也让我感受到,即便是最普通的生活,也可以因为自己的用心而变得不一样。

2021 年,这些进步或许都很微小,甚至有些“不值一提”,但它们就像一粒粒种子,在我心里悄悄生根发芽。它们让我明白,真正的成长,并不总是轰轰烈烈,而是在日复一日的微小坚持中,一点点雕刻出来的。我很庆幸,在那个忙碌又焦虑的一年里,我没有完全丢失那个愿意慢下来,愿意照顾自己的自己。这份“慢”与“坚持”,让我觉得,2021 年,虽然辛苦,但也收获了难得的平静和内在的力量,这比什么都值得被铭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之前写过年终总结,但比较笼统,这次拿点时间,详细说几句。

一月和二月;

这两个月主要工作是编撰《石头山房藏古砚》,在古玩里,我觉得古砚的档次很容易判断,年代也不难,但古砚值钱之处是名人加持,也就是砚身上有名人的题刻,这个几乎没有好办法直接判断真假,只能看传承。这两个月如果说有进步,当属鉴定能力,其实鉴定能力是一个life study(终身学习),但见得多,水平确实提升很快。

三月、四月和五月;

这三个月主要是北方考察,去了陕西、河南、河北、天津、内蒙古、山西、山东。其他省份比较走马观花,看的比较仔细深入是山西,中国古代建筑、壁画、彩塑艺术的精华都看了。收获进步有三点吧,第一文博知识,中国重要文物看一眼基本知道哪个时代,哪个区域,哪里出土,现在藏于何处。第二是地理,比较清楚中国北部的行政设置,基层的运行机制。第三就是历史发展,看书上文字,很多东西其实很模糊,但看实物是很清楚的,无论是文字的发展、彩塑的发展、建筑的发展、琉璃的发展,城墙的发展,一切发展都是有迹可循的。

六月、七月、八月和九月;

我管这四个月叫文化夏天,这是十年来,我第一个没有远行的夏天。除了写作,这个夏天最大收获是碑铭和书法研究。我自己不打算搞这方面研究,但如果目标是一个中国文人,碑铭书法功力不足肯定是不行的。

十月、十一月和十二月;

这三个月最大进步是美术史研究。一来,和国内外著名学者有了联系;二来,也有了自己的研究方向。未来也希望在这方面投入更多精力。当然,我的重点始终是南亚和东南亚艺术。

总结:很多时候我们不知道眼前的努力有什么用,但过了一段时间后,就会发现,其实所有努力都有用。人生一环扣一环,很多看似无心的事情,其实都在改变影响未来的生活。

user avatar

谢谢 @小中 的盛情邀请,特别值得铭记以下,

2021 最微小的进步是学会了以耐心回答知乎上的大小问题,大约三千个条目,希望能利国利民!

最微小的坚持是继续冷处理知乎体系以AI,做出不近人情的违规判决,实话实说!

结论是不生气了!但还是很不服气,努力实现自己的项目和开发计划,多帮助一些有需要明灯的知乎好友。

祝福大家新年兴愿!新春如意!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2021 年,如果要说有什么微小的进步和坚持值得我铭记,那一定是关于“慢下来”这件事情。过去,我总觉得时间像个高速旋转的陀螺,稍不留神就会被甩飞。尤其是在工作上,总有一种紧迫感驱使我不断往前冲,恨不得一个人身兼数职,把所有事情都做到极致。这种状态,虽然看起来很“拼”,但实际上,我却发现自己越来越难以.............
  • 回答
    关于2022年新冠疫情的走向,说实话,我心里是怀着一种谨慎的乐观的。毕竟,过去几年我们经历的跌宕起伏,已经让大家学会了对任何预测都保持一份敬畏。但如果非要聊聊我的期待,我会从几个方面来掰扯掰扯。首先,我最期盼的是,疫情能真正进入一个“可控”的状态。这不意味着病毒会一夜之间消失,也绝对不是说我们就能回.............
  • 回答
    虽然现在是2024年,我无法直接“期待”2022年的春晚,因为那已经是过去的事情了。但是,我可以基于对往年春晚的了解以及对中国社会文化趋势的观察,来模拟一下如果我生活在2022年初,我可能会对春晚抱有哪些期待。我的期待会围绕着几个关键方面展开:一、 节目内容:传统与创新的融合,多元化与时代感的并存 .............
  • 回答
    要评价理想2022年即将推出的第二款车X01,我们需要回归到它最核心的定位和产品逻辑,而不是被一些浮于表面的营销辞令所迷惑。首先,X01的出现,不是一个简单的“第二款车”的推出,而是理想汽车对于“增程电动+智能座舱+智能驾驶”这套组合拳的一次升级和精进,更是其向“家庭智能科技公司”转型战略的关键一步.............
  • 回答
    眼瞅着2022年的春节越来越近,日历上一翻,好家伙,距离回家过年,就剩下最后五天了!这几天脑子里就像开了个小型会议,关于“返乡”还是“就地”,讨论得热火朝天。最终,我拍板了——返乡!说实话,这个决定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一方面,老家父母总是念叨,一年到头就盼着过年一家人能团聚,听着他们语气的期待,心里那.............
  • 回答
    好的,2022 年 4 月新番动画季即将来临,这是一个充满活力和惊喜的季度!许多备受期待的作品将与观众见面,涵盖了各种类型和题材。为了让你更清楚地了解有哪些值得一看的作品,我将从不同维度进行详细介绍。一、 万众瞩目的续作与热门 IP 延续:在 4 月新番中,有几部作品是基于超人气 IP 的续作,它们.............
  • 回答
    2022年,高校毕业生人数突破千万,这个数字足以让每一个身处其中的人感受到那份沉甸甸的责任与期待。对于在校生,这意味着竞争的加剧;对于即将踏入社会的毕业生,则意味着要打起十二分精神去迎接挑战。给在校生的建议: 学业为本,但不止于学业: 校园生活是你们打磨技能、积累知识的宝贵时期。除了扎实学好专业.............
  • 回答
    2022年3月16日,联合国国际法院(International Court of Justice, ICJ)就乌克兰与俄罗斯之间的领土争端作出裁决,要求俄罗斯“停止在乌克兰的军事行动”。这一裁决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其法律效力、背景及后续影响值得深入分析。 一、裁决的背景与法律依据1. 案件来.............
  • 回答
    2022年A股市场在整体经济环境下经历了一定的波动,但并未出现全面崩盘的情况。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2022年A股的走势逻辑和关键影响因素: 一、经济基本面:压力与复苏并存1. 国内经济数据 GDP增速:2022年全年GDP同比增长3.0%,略低于预期,但全年经济增速仍高于2021年的8..............
  • 回答
    2022年葛兰的医疗基金能否“翻身”,需要从多个维度综合分析。以下是从行业趋势、基金策略、市场环境及潜在风险等方面进行的详细解读: 一、2022年医疗行业整体趋势1. 疫情后复苏与结构性变化 疫情冲击后的恢复:2022年全球医疗行业逐步从疫情初期的低迷中恢复,但复苏节奏因地区差异而异。中国.............
  • 回答
    2022年全球金融市场面临复杂多变的环境,是否会出现“大牛市”需结合宏观经济、政策变化、地缘政治等因素综合分析。以下是基于2022年经济背景的详细分析及可能的利好方向: 一、2022年全球经济与市场环境分析1. 全球经济复苏分化 美国:2022年美国经济增速相对强劲(约2.5%2.7%),.............
  • 回答
    2022年,美国经济和通胀形势确实面临复杂挑战,但整体上并未出现系统性崩盘,而是处于调整和结构性变化的阶段。以下是详细分析: 一、美国经济是否会出现崩盘? 1. 经济基本面的稳定性 GDP增长:2022年美国GDP实际增长约2.1%(根据美国商务部数据),高于2021年的2.5%,但增速放缓。.............
  • 回答
    2022年全球经济环境复杂多变,通胀高企、利率上升、地缘政治风险加剧,因此“最稳”的理财方式需综合考虑风险、收益和流动性。以下从不同类别详细分析2022年较稳健的理财方式,并给出建议: 一、保守型理财方式(低风险、高流动性)1. 货币基金(短期理财) 稳定性:货币基金主要投资于短期国债、银.............
  • 回答
    以下是我为最高人民检察院设计的10个具有代表性的法律问题,涵盖司法实践、法治建设、社会热点等维度,旨在通过知乎平台展现检察机关的职能与社会价值: 1. 反腐败斗争中的"打虎拍蝇"如何实现制度化? 背景:2022年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通报,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审查调查中管干部42人,处分厅局级干部213.............
  • 回答
    2022年清朗专项行动有关情况发布会是国家网信办在2022年期间组织的一系列网络治理行动的阶段性总结,旨在回应公众对网络环境治理的关切,展示政府在净化网络空间、维护网络安全方面的成果与措施。以下是发布会中值得关注的详细信息: 1. 发布会背景与目标 专项行动背景: 2022年,中国互联网面临网.............
  • 回答
    2022年考研报名人数达到457万人,其中近300万人可能落榜,这一现象看似矛盾,实则反映了中国社会、教育、经济等多重因素交织下的复杂现实。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的成因: 一、社会背景:学历竞争与社会流动的“刚需”1. “双一流”建设与人才竞争 中国近年来大力推进高等教育“双一流”建.............
  • 回答
    2022年1月20日,北京正值“大寒”节气,这一天的降雪为这座城市披上了一层银装,形成了极具诗意的雪景。以下是对那天北京雪景的详细描述,以及如何捕捉这份意境的建议: 一、雪景的自然呈现1. 降雪时间与强度 1月20日清晨,北京迎来了一场持续约3小时的初雪。降雪强度适中,雪花以细密的颗粒状飘落.............
  • 回答
    2022年上海体育中考暂停并按满分15分计入总分的政策,对教育系统、学生群体及社会层面可能产生多方面的深远影响。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其可能带来的影响: 一、对学生群体的影响1. 学习压力与心理状态 短期影响:体育中考暂停后,学生无需额外准备考试,可能在短期内减少对体育的焦虑,将更多时间投.............
  • 回答
    2022年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简称“北大软微”)研究生复试分数线波动不大,这一现象背后涉及多重原因。而关于2023年是否会“炸”,需要结合当前趋势、政策变化及行业动态综合分析。以下是详细解析: 一、2022年复试线波动不大的原因1. 招生计划稳定,扩招有限 北大软微作为国内顶尖的计算机.............
  • 回答
    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是一场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现代科技与奥林匹克精神的视听盛宴,亮点纷呈,令人印象深刻。以下是一些值得关注的亮点以及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节目,我会尽量详细地讲述:值得关注的亮点:1. 科技与艺术的完美融合: 巨型 LED 地屏: 整个体育场地面是一个巨大的高清 LE.............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