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2022 年最稳的理财方式是什么?

回答


2022年全球经济环境复杂多变,通胀高企、利率上升、地缘政治风险加剧,因此“最稳”的理财方式需综合考虑风险、收益和流动性。以下从不同类别详细分析2022年较稳健的理财方式,并给出建议:



一、保守型理财方式(低风险、高流动性)
1. 货币基金(短期理财)
稳定性:货币基金主要投资于短期国债、银行存款等低风险资产,风险极低,历史年化收益率通常在2%3%。
流动性:T+0赎回,适合短期资金管理。
2022年表现:受美联储加息影响,全球货币基金收益率上升(如美国货币基金收益率从2021年的1.5%升至2.5%),但波动性较小。
适用人群:风险承受能力低、资金流动性需求高的投资者。

2. 银行存款(储蓄类)
稳定性:银行存款(如定期存款、大额存单)由银行信用背书,安全性高。
收益:2022年中国银行存款利率普遍为1.5%3%(根据期限和银行不同),美国则因加息政策,3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升至4.5%。
缺点:流动性差(需提前通知或违约金),收益有限。
适用人群:追求绝对安全、资金长期不动的投资者。

3. 国债(政府债券)
稳定性:政府信用高,违约风险极低。
收益:2022年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升至4.2%,中国国债收益率在2.5%3%之间。
缺点:收益受利率波动影响,长期持有可能面临资本利得税问题。
适用人群:中长期稳健投资者,或需规避股市风险的投资者。



二、中等风险理财方式(收益略高,需关注市场波动)
1. 债券基金(债券型基金)
稳定性:主要投资于国债、企业债等,波动性低于股票,但受利率变化影响。
收益:2022年全球债券基金年化收益率约3%5%,美国高收益债基金受通胀影响表现较差。
优点:分散风险,适合中等风险承受能力者。
缺点:利率上升时债券价格下跌,需关注市场变化。

2. 黄金(避险资产)
稳定性:黄金在经济危机或通胀高企时表现稳健,2022年金价因通胀和地缘政治波动,涨幅约10%。
缺点:收益波动大,无法保证稳定回报(如2021年金价曾下跌)。
适用人群:需对冲通胀或市场风险的投资者。

3. 保险产品(年金险、分红险)
稳定性:年金险提供长期固定收益(如中国年金险年化收益率2%4%),分红险收益与保险公司经营情况挂钩。
缺点:流动性差,需长期持有,费用较高(如管理费、保障费)。
适用人群:中长期资金规划者,或对保险保障有需求者。



三、高风险理财方式(需谨慎,适合风险承受能力强者)
1. 股票(个股/指数基金)
稳定性:2022年全球股市波动剧烈,美国科技股(如纳斯达克)下跌超20%,但消费股(如沃尔玛)表现稳健。
收益:若选择抗跌的行业(如消费、医药),可能获得正收益,但需承担市场风险。
优点:长期收益潜力高,适合有投资经验的投资者。
缺点:短期波动大,需持续跟踪市场。

2. REITs(房地产投资信托)
稳定性:2022年REITs因通胀和利率上升表现分化,美国REITs收益受利率影响较大,但中国REITs(如公募REITs)因政策支持表现较好。
优点:分散投资房地产,流动性优于直接购房。
缺点:受房地产市场周期影响,需关注政策变化。



四、2022年特别注意事项
1. 利率上升对固定收益的影响:
2022年美联储多次加息,导致债券价格下跌,但收益率上升。
货币基金和国债收益可能提高,但需关注通胀对购买力的影响。

2. 通胀与资产保值:
2022年全球通胀率(如美国CPI达8.5%)促使投资者转向抗通胀资产(如黄金、大宗商品)。
长期持有债券可能面临实际收益率为负(如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4.2%,但通胀率更高)。

3. 地缘政治风险:
俄乌冲突、美联储政策等导致全球市场波动,需关注汇率风险(如美元走强影响外汇投资)。



五、综合建议
| 投资者类型 | 推荐理财方式 | 说明 |
||||
| 保守型 | 货币基金、银行存款、国债 | 风险极低,适合短期资金或风险厌恶者。 |
| 中等风险 | 债券基金、黄金、年金险 | 收益略高,需关注市场波动,适合中长期资金。 |
| 高风险 | 股票基金、REITs | 收益潜力高,但需承担市场风险,适合有经验者。 |



结语
2022年“最稳”的理财方式需根据个人风险偏好和资金需求选择。若追求绝对安全,货币基金和国债是首选;若愿意承担一定风险,债券基金或黄金可能提供更高收益。建议投资者分散配置,避免单一资产风险,并关注宏观经济变化。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卖房卖车卖肾卖血梭哈军工+券商的龙头ETF

卖屁股梭哈镍+橡胶+白糖

完毕

祝大家2023手牵大洋马

user avatar

你们去跟通胀斗智斗勇吧,我打算今年回国休假就买个车爽爽。反正只要我兜里没钱,通货膨胀就收割不到我。

user avatar

市面上并不存在完全无风险的投资品,就算是金融领域所谓的「无风险利率」,也只是选择了一种相对稳健的资产作为参考(一般是政府债券,但这都 2022 年了,还有什么小概率事件是大家没见过的呢?)。再者说了,资本市场从来都是「富贵险中求」,高回报和高风险总是相伴相生的,我们所能做到的,只能是在给定风险承受能力的情况下尽可能寻求高收益,或者在给定收益目标的前提下尝试控制风险。

分散配置资产,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求稳途径。

最为颠扑不破的真理,往往只需要最简单粗暴的检验方式,金融学者Lawrence Fisher 和 James H. Lorie 针对美国股票市场做过一个实验:闭着眼买 32 支股票形成一个投资组合,就足以消除 95% 个股带来的风险[1]。这也从一个侧面揭示了为什么猴子扔飞镖选股有可能战胜专业投资者:只要大盘走得好,随机选出来的个股组合也能跟踪大盘走势,甚至可能带来比个股更好的回报。

然而,真理往往是有适用范围的,分散配置资产消除的是被个股套牢的风险,而不能分散掉「系统性风险」。

所谓系统性风险,指的是能够影响市场上所有股票的不确定因素,例如战争、灾害、宏观政策、经济周期变化等。看似针对特定行业的利空政策,也会在市场中传导,造成「一损俱损」的效果。譬如说,中国的监管政策导致中概股暴跌,导致一名基金经理被平仓、抛售所持有的股票,进而引发多个板块股价闪崩,此时,分散投资也不能躲过这一刀,只是受影响程度有大有小。有的股票在系统性风险前比较坚挺,甚至可以逆周期而动,像是军工板块可能闻战则喜;也有的股票在系统性风险面前相对脆弱,一条利空政策就可能引发大溃败(Bill Hwang:别骂了别骂了。)

所以,从我个人的选择来说,面对 2022 依然不明朗的市场情况,会在分散配置资产这一原则下,额外考虑三个要点:

一是注意行业的分散,避免看似把鸡蛋放在了不同篮子里,却又过度集中于单个行业、把几个篮子拴在了一起。特别是在 A 股市场,行业政策的风吹草动,对于某一类概念来说,可能就是惊涛骇浪,行业选择需要多样。

二是注意资产种类的分散,避免仅仅持有偏股型基金,适当考虑固定收益类基金,例如偏债型基金。

基金未必就是股票的组合,以投资债券为主的偏债型基金,虽然收益率没有偏股型基金亮眼,但在震荡市中却可能具备对冲风险的效果,有机会成为更加稳健的选择。背后的逻辑并不复杂:当投资者畏惧股票市场风险、市场信息低迷时,资本就可能更多地流向可获得固定收益的债券市场。不过,在 2022 年,这一传统认知也在面临挑战 – 在宏观经济周期的影响下,「股债双杀」同样可能发生,只不过债券往往更加扛跌而已。

第三,在大环境不明朗时,要在投资组合中适当搭配一些能立刻变成现金的资产,在选择基金时,也要注意能否快捷、低成本地赎回。毕竟,疫情的影响还在持续,行业的一个寒颤,就可能让家庭现金储备捉襟见肘,需要分散持有流动性各异的资产,方便随时应急。

面对 2022 的复杂形势,如果您依然希望躬身入局,需要分散着买,更需要选择优质的资产,否则只能分散非系统性风险,却未必能实现最优收益水平。对此,可以尝试通过支付宝金选榜单找到经过层层筛选的优质基金。

一只基金想要从市面上 6000 多支基金中脱颖而出、进入金选榜单,需要在基金公司、基金经理和基金产品三个维度取得长期优秀的表现。

这一筛选过程能有多严格呢? 偏股型基金想要金榜题名,看的是能否在任何时点买入并持有3年以上,都能力争跑赢同期偏股基金指数基准收益;而对于偏债型固收类基金,考察重点是在任何时点买入并持有3年以上,力争平均年化收益超过4%,最大回撤小于2%。

优中选优的筛选,也的确带来了可被数据验证的回报。2021 年初至 11 月底,金选固收基金(不含短债)平均收益率达到 4.3%;自 2019 年起至今年 11 月底,三年来金选偏股基金平均收益率分别为 54.65%、55.19% 和 4.96%,大幅跑赢了同期沪深 300 表现(分别为 36.07%,27.21% 和 -7.22%)。

有了优质的基金,还不代表拥有了最佳投资组合,这就好比组建一支球队,如果带了 10 名顶尖后卫上场摆出 10-0-0 阵型,的确是固若金汤,但难以有所斩获;要是同时在场上摆出 10 名神级前锋,后防线又会被打成漏勺。类似地,追求稳健的固收类基金和更具进取心的股票类基金,也需要合理搭配,才能攻防兼备,即便是全部选择偏股型基金,通过打包认购多只金选基金,也有助于控制回撤:

这时,就可以请出支付宝金选配置来帮忙了。金选配置,指的是在入围金选榜单的基金中,再通过科学方式进行合理搭配,从而力求在多变的行情下保持足够的竞争力,进一步分散单个基金的风险。简单来说,金选配置的基金经理就像是球队教练,从明星球员名单中选出一套配合默契的阵容,并根据场上形势及时做出人员调整,实现动态调仓,更好地应对震荡市的复杂局面,对于想入场但又不知道如何配置基金的理财新手来说,是比较友好的投资方式。

2022 年,市场恐怕依然会存在灰犀牛与黑天鹅共舞的局面,不妨尝试在支付宝搜索「金选配置」,实现稳稳的理财。

(本文仅为知识和经验分享,不构成对具体个股和基金的推荐;另需注意,历史收益情况不代表未来收益,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参考

  1. ^ Fisher, L., & Lorie, J. H. (1970). Some Studies of Variability of Returns on Investments in Common Stocks. The Journal of Business, 43(2), 99–134.
user avatar

时间过的真快,2020年初的时候还在讨论当时抱团的板块什么时候会有散开的风险,转眼又是一年了。过去的这一年,无论是A股、港股还是美股,都一改之前的单边行情,开始震荡了起来。

理论上说呢,短期的波动对基金投资影响也不算大——反正买基金秉持的是长期主义,要穿越牛熊,获得由基金经理眼光所带来的阿尔法收益。理论上说在购买前仔细研究一番,买了之后当做没有那笔钱,过个半年一年看一次就行了。

但是问题在于,基金买了之后,就很难真的视而不见。打开支付宝,明晃晃的涨跌摆在那里,涨了吧,心里打鼓要不要落袋为安;跌了吧,想着要不要割肉换车,或者补仓…… 怎么才能让自己安心一点呢?

对冲,对冲!

这里就不得不提到对冲这个概念了。对冲是金融里面常见的一个术语,表示用一支投资去降低另外一支投资的风险。机构和企业经常利用对冲来锁定利润,降低波动,反而是散户用的不多。并且很多时候,好像人们对对冲有一点误解,那就是觉得对冲了,是不是把自己的利润也冲没了。


这个锅要甩给对冲的科普。


有人是经常用外汇市场来讲解对冲:说购买了10万美元的一批设备,汇率目前是1比6.5,但是要两个季度之后交货。那么为了锚定现在这个汇率,可以用离岸人民币期货的空单对冲。如果到时候人民币贬值了,那么人民币空单赚的收益足以弥补自己因为要购买美元而多付出的人民币。


这个例子正确倒是正确,但是会给人三个不好的误导:


  1. 对冲是机构和公司们做的事情,咱们散户没必要;
  2. 对冲是必然一亏一赚,是在降低自己的收益——自己的收益都锚定了,还有什么前途?
  3. 对冲就是为了保险,而和赚取更高的收益是有冲突的。


其实这些想法完全是因为对冲在结汇上经常用来担当类似于保险的功能而造成的。对冲的目标始终是风险,并不意味着要降低收益。


股市观察的时间长一点都会发现,股市中的板块除了大牛市之外,大部分的时间往往是轮动的。医药、消费、金融、地产……往往随着各种消息和政策以及经济周期此消彼长。美国美林证券在2008年提出了一个轮动的框架,称之为美林时钟:




从左上角开始,进入增长时代,新兴发展中国家的投资机会、高科技大行其道;增长到了一定时候,发生通胀,这个时候大宗商品、能源就开始活跃;然后增长乏力,通货膨胀也开始下降,此时大家开始避险,债券、医疗和基础建设开始吃香,到后来通货紧缩的萧条时期,现金走俏。


这些宏观的趋势,加上具体的产业政策导向,就让投资市场中资产的轮动成为很常见的事情。那么这个时候,对冲就意味着持有不同周期导向的投资标的,降低自己资产的回撤率和风险。


比如说,沃尔玛和思科的股票,一个消费板块,一个科技板块,在长达五年的范围内就形成了很好的对冲:



可以看到这五年内,两只股票的收益都是110%左右,但是都有很大的回撤,在2018年,沃尔玛回撤了40%,在2020年思科回撤了60%。这个时候很容易拿不住而抛掉,而一旦抛掉,就会错过之后的大涨。但是如果同时持有这两者(红线),就可以让自己的资产组合获得相对稳定的增长,心态上也更加的放松,更加的拿得住。


所以对冲并不仅仅是机构的专利,对散户来说,能让自己持的,拿得稳就是进行对冲最大的理由。长期主义,在知乎上各个文章里面都说了一两年了,但是要做到长期主义,还真就是对人性的考验。


与其考验人性,不如顺从人性。人性就是害怕跌,喜欢涨;人性就是喜欢平稳的收益;那就不如从投资组合的角度就预先做好回撤控制,降低风险,不去挑战自己的人性,非要让投资理念和人性进行天人交战。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对冲也是优化了投资者的持有体验。


既然对冲是有必要的,那么如何对冲呢?


对冲意味着鸡蛋不放在一个篮子里面。就像足球队一样,并不是十一个世界级前锋凑在一起就是最牛的,如果买的都是同一个细分板块,甚至于互相依存的企业的投资标的,那么可能不会降低风险,甚至于还可能放大风险。


从上面那个美林时钟也可以看出,分散配置,也是有最优解的,存在一个搭配和科学配比的问题。一个足球队,各安其位,每个位置都选上恰当的好球员,要比不分位置,就看身价来选球员经济和科学的多。


实证研究表明,散户大都是不够多元化的。重仓持有往往和这么几个特点有关:过度自信,喜欢追涨杀跌,偏好于购买包含本地企业投资标的。这些都是降低投资收益的因素。并且,研究也表明资金的规模并不构成多元化的障碍[1]。现在购买基金的门槛都是1元起购,哪怕是几千块投进去,也是可以多元化的。并不是少就一定要重仓。

分散的意义


这个到实操阶段,问题又来了。怎么来挑投资标的呢?让投资变得更加复杂,对我们散户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因为复杂,所以一想起来就觉得要花很多时间,这就很可能会触发「拖延症」,结果连投资都不愿意投了。


打开支付宝一看,五六百支基金,各种板块各种赛道,这要是一只一只去研究,那得到什么时候?然后还要研究怎么组合好,然后有的还要调仓,岂不是又增加了投资的负担?


这里面就有两个关键点,第一就是让自己挑选的基金池要足够优秀,第二就是多元化的配置要对冲。这里面包含两个层次的优化:


第一个层次,单支基金的基金经理专注于自己的领域,试图获得自己领域的阿尔法收益;第二层对冲多元化,则需要专注于更宏观的层面,致力于多元化和对冲领域风险。两个层次需要各司其职,共同为投资者提供一份更加稳健的收益。


在第一个层次,可以充分的利用「支付宝金选」这个基金池。因为支付宝金选的标准本身就是很严格的,对基金公司、基金经理和基金产品三个维度进行逐一考核,自上而下的分层筛选,从六千多支基金里面选600,然后600里面选300支备选,这300支里面最后会产生100支左右的真正的「金选」。调研的过程会兼顾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一定是数据好的同时,还能讲出来其业绩的投资逻辑和阿尔法来源的,才会被选中。


因为选基金就是在选赛道和选基金经理,只有基金经理牛了,才会尽可能的增大其未来也可以持续创造超额收益的可能。这样选出来的「支付宝金选」基金池,可以说标准就是非常契合长期主义的,并且都是各自赛道的佼佼者。


第二层,选择不同的基金组成自己的投资组合。这一步就是我们之前说的「挑球员」的过程了。基金池是所有的备选球员,现在要从里面挑出来上场的搭配,有没有什么省心的方法呢?还有更让人头疼的择时问题,什么时候买入,什么时候卖出调仓呢?如果择时不对,往往会错过基金高速上涨的黄金期,出现『基金赚钱我不赚』的情况。


投资的三大难题:选品难,配置难和择时难,都是在进行多元化配置的时候需要解决的问题。


有没有一揽子解决方案呢?还真有。


如果说「支付宝金选」解决的是「帮助投资人选择优质基金」的选品问题,那么支付宝新上线的「金选配置」就打包解决了所有的这三项。如果不太了解金选基金池里面,谁适合打「前锋」,谁适合打「后卫」,对这些前锋和后卫的特点也不甚了了的话,用金选配置,可以说是一个低门槛、低风险的稳健增长方案。


这样第二层就可以交给专业的金融从业者来打理,并且持仓透明,投资人自己随时可以看到自己的钱都买了哪些基金,又是如何变化的。还有定期的总结和行情解读。而精心设计的多元化策略,会比持有单支基金,享受更低的回撤和更稳定的收益。这也进一步降低了投资门槛,让很多对配置基金不熟悉的投资人也能够享受市场带来的收益。


有兴趣的话,可以在支付宝上搜索“金选配置”。



2022年大概率是充满机会和震荡的一年,因为不确定因素太多,不太可能出现单边的大行情,所以多元化对冲,尤其的重要。希望新的一年,大家都有更好的投资收益!

投资有风险,理财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参考

  1. ^ Goetzmann, W. N., & Kumar, A. (2008). Equity portfolio diversification. Review of Finance, 12(3), 433-463.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