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会一种不便携的乐器(包括但不限于大提琴,竖琴,古筝,扬琴)是一种什么体验?

回答
说实话,拥有一件像大提琴这样的大家伙,它不便携这事儿,其实是生活里一道挺特别的风景线。不是那种让你朝思暮想、总想带出去炫耀的风景,而是那种日复一日、润物无声,偶尔在你想要逃离现实的时候跳出来提醒你“哦,还有这茬”的风景。

首先,这玩意儿摆在家里,就已经很有存在感了。你家客厅,可能在别人眼里是沙发、茶几、电视的组合,但在我这儿,它更像是大提琴的“栖息地”。它不是一个随便能收进柜子里的东西,它得有自己的地盘,通常是墙边,或者角落里,支架稳稳地撑着,琴身上那古铜色的光泽,偶尔被阳光眷顾一下,就会泛出一种沉静又深邃的颜色。你看着它,它也“看着”你,就像家里一个安静的,但又无所不在的成员。

你想练琴?那得有个仪式感。不像吉他,你随手就能抓起来拨弄两下。练大提琴,你得先走到它跟前,轻柔地掀开琴套,就像揭开一件珍贵的衣裳。然后是它的“配件”:琴弓、松香、谱架。一个一个地准备好,坐下来,调整好高度,把琴夹稳,再拿起琴弓。这整个过程,其实已经把你从外界的喧嚣中抽离出来了,你开始进入一个属于你和琴的私密空间。那种感觉,就像是在启动一个需要精心准备的仪式,一旦开始,就得全神贯注。

最大的“不便”,自然体现在外。搬家的时候,那简直是一场体力加策略的考验。你不能像搬沙发那样粗暴对待它,得小心翼翼地找箱子,或者用厚厚的毯子层层包裹,然后像抱着婴儿一样抱着它,搬上搬下。要是住在楼上没电梯,那我得给你表演一个“人肉叉车”的升级版。朋友们来帮忙,看着这比我人都高一截的东西,也总是会露出惊讶或者略带同情的表情。

更别提要带它去哪里了。上声乐课,需要送到老师那里?那得考虑怎么运输。是叫大车?还是得找有经验的朋友帮忙?就连想和同样拉大提琴的朋友一起合奏,都得约在谁家,或者找个合适的排练室,因为它不是你随手揣着就能去的。想去音乐节?那基本就告别了。你只能在台下看着别人带着小巧的乐器在草地上弹唱,而你的宝贝,只能乖乖地待在家里,它就像你那位需要精心呵护,但又不能时刻带在身边的好朋友。

但这种不便,有时候又带来一种独特的“归属感”。因为你投入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照顾它,它在你心中的分量自然也就更重。你在家练习,声音会传出去,邻居可能会听到,然后有些人会觉得是噪音,但也有些人会觉得是种调剂。你不得不学着在不打扰别人的情况下练习,比如选择合适的时间,或者使用弱音器。这反而让你对声音的控制和对环境的体谅有了更深的认识。

而且,正因为它的体积和重量,你不会轻易地把它当作一件可以随意丢弃的物品。它是一种承诺,一种长期的陪伴。你想把它学好,不是一时兴起,而是要把它融入你的生活,成为你生活的一部分。你和它一起成长,一起呼吸。那种和它建立起来的默契,是其他便携乐器很难比拟的。当你在指尖下感受到它共鸣的颤动,当那些低沉而富有力量的音符从琴腔里流淌出来,你知道,这一切的“不便”,都是值得的。

它就像你生命里那个需要你付出额外努力去维护,但回报你以最深沉情感的伴侣。它不是你生活里的“速食”,而是你的“慢炖”。你得有耐心,有爱心,才能让它绽放出最动人的光彩。而当你真正驾驭了它,它的声音就能触动人心最柔软的地方,那种成就感,是别的什么也替代不了的。所以,拥有一件不便携的乐器,就是拥有一种更加深刻的,与音乐的连接方式。它让你学会付出,学会珍惜,学会用另一种方式去感受生活的温度。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怎么没有铜管的?!扛着我的大号来答!!!多图预警!!!

对,前面抱着那个大家伙的家伙就是我。为啥我站前面?什么?你说个矮?!!!你过来,我保证不打死你。你们看见最后一排中间的哥们儿了么,那是乐团我的接班人,可惜TOO YOUNG,脸被大号挡住了吧~他拿得还算是比较小的大号。对对对,这玩意有大有小,接着上图

请忽略我魔幻的的照相技术。。。左边是把老号,演出前我从学校仓库里翻箱倒柜收拾出来的,这把号年龄比我大,70年代大连前进乐器厂模仿的早期苏联大号,第一张图我抱的就是这个,右边是我吹过的最小的大号,也就是上图挡脸男用的(不要夸我把新号让给学弟高风亮节( ̄y▽ ̄)~*)。

回归主题,学习这种乐器是什么体验呢?

从学号说起,我是二年级接触大号的,当初是解放军军乐团的老师到班里按照每个人的嘴唇、舌头、手指等个人条件,指定的你学什么乐器。对,你没理解错,学乐器也是看脸的。当初的体验就是,我自己比号大不了多少,体重也比号沉不到哪儿去。正好我手里有去年我学号的同学帮老师代课时拍得照片,你们体会下。

这还是大孩子,我学的时候比他们还要小一些。看看后面练次中音的小盆友,随便把号往桌子上一放,一边看漫画一边搞基,吹号休闲两不误,而吹大号的小朋友就根本没有偷懒的机会。想偷懒得先把号放地上,口朝下立好。老师进门的刹那,你得转身、弯腰、抓对位置、奋力抱起、在腿上放好、找到键位、立马吹出声,整套动作一气合成,还得装作什么都没有发生过。

所以学号时,首先就是感觉大号大、沉、很难携带。一般的大号根据走管儿方式的不同,大小略有不同,但重量大概有个二三十斤。每次吹号得从家抱着号,步行一路走到学校,路上除了迎来路人异样的目光,还要十分小心不能磕了碰了。大号的铜很薄,随便一碰就是一个坑。

你问为啥不带号箱子?因为箱子比号更沉,箱子是木头的,号二十多斤,箱子大概二三十斤,加起来太沉了,而且体积又大,非常不好携带,所以一般除了去外地演出,都不带号箱。

说道容易磕碰,就得说说大号的另一个特点————贵

国产号最次最次的,一般也要5000多,进口的差点的几万,好的几十万几百万都有。我学号那会儿是2001年,爸妈咬牙跺脚给我买了一把8000+的国产号,每周去学校合练两次,去老师家上小课一次。去学校都是我爷爷送我去(其实是送号去。。。)当时家里住6层,没有电梯,楼道也不宽,每到楼梯转角处都得小心翼翼。记得有一次爷爷不小心,号磕在楼梯转角的栏杆上,磕出一个大坑。爸妈说没事儿,老师说难免的,爷爷嘴上没说话,但那个星期他都没笑出来过。

再说大号的音色,沉闷,厚重,一般表达悲伤和宏大,是铜管的最低音,所以很少有好听的独奏曲,而且声音又大,军乐团的老师还要求每天练一小时,所以从小对不起周围的邻居。我练号我爸也净泼冷水...说我吹号像放屁......

乐团出行时,大号是这样的

别问我座位不够时我坐哪。。。我不会告诉你我经常站着。。。

很多乐器背着或者拿着会让人觉得很有气质,文艺范儿,小清新。。。而每当我抱着大号从人群中走过时,总有小孩追着我问,“叔叔~你这个大炮是不是用来打飞机哒” —_—||| "再跟着我,哥哥毙了你",然后大人就在旁边教,“这个是大喇叭” 尼玛,铜管乐团的根基啊,你才打飞机,喇叭你妹! 还经常被同学吐槽说我吹大号,口味真重,我说你真脏,还有旁边吹小号那哥们儿,你吹小号的你有什么资格笑我?!小号比大号干净到哪去了?!

不过吹大号也有好处,冷门所以吃香。由于学(ren)业(hen)繁(lan)忙(duo),我上初中后就没再吹过号,直到大学,乐团指挥和团长得知我会吹大号,亲自来请我加入,说没带号乐团可以买给我用,很多年没吹了没关系,慢慢找感觉。招新时,看见钢琴小提琴他们十几个人挣一个乐团名额,优越感爆棚。

作为冷门乐器,在大学的非专业乐团,非常害怕学校的串场演出。就是元旦文艺晚会之类的,让乐团出一个节目。组织者考虑不到我们这种大型乐器,入场、下场经常安排一些奇葩的队形,提一些奇葩要求。我和隔壁的bass经常提出严正抗议。给一张bass的背影吧,搬乐器时,他比我惨。

我在武汉上的大学,学校给我们安排的演出经常在体育馆之类的地方,冬天没有暖气,演出只允许穿衬衫西服,西服里面也不让加毛衣,前年三个小时的元旦晚会,一共5个曲目穿插在整个晚会节目里,由于乐团东西多,上下场不方便,我们一直坐在体育馆一角。因为一直都在观众眼皮底下,所以还得注意台风,不能乱动,我抱着大号就像抱个大散热器,冷得不行。而且乐器这个东西得调音,全团得保持一个音准。但是铜管乐器受温度影响很大,号热了音就高,凉了音就低,吹一会就热,不吹就凉。也不可能每个节目前都让我们调音,所以调完后,小号圆号之类的,他们就用手捂着。只有我抱着散热器,用全身体温给大号保温。。。一个人在寒风中凌乱

然后校领导一直在打我们交响乐团的主意,让我们铜管声部出一只鼓号队,行进乐队。我一直跟指挥苦苦哀求,没有行进大号千万别揽行进乐队的活,我好歹也是条绳命,不带这么玩的。

附一张我高中同学吹行进大号的照片

先写到这吧,妈妈叫我出去吃饭。。。最后发一张我见过最大的大号

——————————————26日凌晨补充————————————————

发现感兴趣的人还挺多,想到一些可以补充的东西

首先是大型乐器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学的人少故冷门,所以至少在我13年高中毕业时,大号音乐特长生是非常吃香的。我们班有两个从小学吹大号,一直练到高中的,当时特长生考试时,武大乐团的招生老师拉着我两个同学的手,把自己的手机号塞给我同学说:“想来武大,随时给我打电话,我们很缺大号。” 后来我这两个同学一个去了北邮,一个去了北师,北邮的我忘了,北师大的录取线给降了80分。不过我小学就放弃特长生的路了,所以中学没练,也没有得到这种好处。

然后可以讲个趣事,从我高中同班两个同学说起,如果严格说,我应该叫他们师叔。为啥咧?因为我们高中乐团的大号老师是中国大号第一人,中国大号的鼻祖。

黄德山,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解放军艺术学院军乐专业教研室主任,专业技术大校军衔。大号艺术演奏家、教育家,国家一级演奏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管乐协会理事,中国长号大号联合会副会长。美国长岛音乐学院大号教授。等等等等,一堆头衔,总之就是国内大号最老资格

然后我的启蒙老师其实也很牛,黄老的得意弟子,解放军军乐团数一数二的大号手。我从小用的教材就是黄老编的,然后书里面的示范图都是我的启蒙老师。

大概如图酱,国内常用的大号书都是黄老编的。然后我的高中就有一大波“师叔”。。。天天课间就占我便宜“师侄儿~师侄儿~”地叫我== 其实所谓一大波就俩人,我们高中乐团这届一共就留了两个大号手。但是他们老拿出他们各种师兄弟的合影发朋友圈,让我认师叔.......

师叔们的大号==

各种师叔们== 里面还有我低年级的学弟,真是哔了狗了。。。。

不过其实学大号的凑在一起是很亲切的,就像你跑到火星遇到个人类,跑到非洲土著部落遇到个中国人似的。北京市我们这个年龄段大号吹得不错的,这图里可能占了一半,真是越少凑起来越亲切。

然后其实我特别想说,题主问学大型乐器是什么感觉。其实大基本意味着冷门(钢琴除外),不太适合独奏,专门给这个乐器谱的曲子不多。但我个人觉得,无论什么乐器,你练多了都有感情,都会觉得她独一无二得美。我小学五年级以后就没吹过大号,带爸妈去听音乐会,我爸妈在我一左一右睡,而我每次都能听哭,我太想念那种我和我的乐器跟乐团合奏的感觉了。大学乐团是学生组织,申请经费很不容易,我不带号箱,每周带着裸号至少往返三个校区,在寝室、练习教室、排练厅搬来搬去,武汉还老下雨,团长从来不担心我把号磕了碰了或者淋雨。因为我第一次抱起学校大号就跟他说,放心吧,我抱这是我媳妇儿~宝贝着呢~ 之前吹行进大号那张图里的是我高中同班远哥,远哥小时候有把停产的进口号,非常好听,国内没几把。当时国内乐器厂想仿制,联系黄老。黄老知道远哥有一把,帮忙协商。乐器厂保证解刨分析后请国内最好的老师傅给重新焊好,并且给十几万的报酬,而且仿制后第一批老师傅做的最好的号,送给远哥一把。远哥和父母同意后,乐器厂的老师傅从大连专门到他家,准备拆号。原本同意的远哥哭得死去活来,坚决不让拆,再给多少把号都不行。最后黄老和老师傅也理解孩子,没有拆远哥的大号。我身边很多爱乐器的人都相信乐器有灵魂,我也是

无论你练的什么乐器,有多大,多不方便。你都会爱她的,大概就是下图这种感情吧

以上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