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请问跑步时的两步一吸,两步一呼是什么意思?

回答
跑步时“两步一吸,两步一呼”,这是一种常见的呼吸节奏,对于提升跑步体验、提高运动效率有不小的帮助。简单来说,它就是把呼吸的动作和跑步的步频巧妙地结合起来,让身体在运动中找到一种更顺畅、更自然的节奏。

为什么会有“两步一吸,两步一呼”?

跑步是个耗能的过程,身体需要大量的氧气来供给肌肉活动。同时,运动产生的二氧化碳也需要及时排出体外。如果呼吸节奏跟不上身体的能量需求,就会出现气喘吁吁、身体不适的情况。

“两步一吸,两步一呼”这种节奏,正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而产生的。它建立在一种“等量”的分配原则上:

“两步一吸”: 意味着你用两个跑步的步伐来完成一次吸气。
“两步一呼”: 意味着你同样用两个跑步的步伐来完成一次呼气。

这样一来,一次完整的呼吸(吸气+呼气)就用了四个跑步的步伐。

这种节奏有什么好处?

1. 更均匀的供氧: 跑步时,身体的每一次运动都会对呼吸系统产生一定的影响。把吸气动作分散到两个步伐里,可以避免一次性吸入过多的空气,让氧气能够更平缓、更有效地进入肺部,再输送到全身。这比那种“跑一步吸一口”的混乱节奏要科学得多。

2. 更有效的排二氧化碳: 同样,呼气也同样重要。两个步伐来完成一次呼气,可以确保身体有足够的时间将运动产生的二氧化碳彻底排出,避免二氧化碳在体内堆积,导致呼吸不畅。

3. 减轻呼吸的负担: 如果你只是凭感觉随意呼吸,很容易出现呼吸过浅、过快,或者吸不深、呼不尽的情况。这都会增加你的呼吸肌的负担,让你感觉更累。有意识地建立“两步一吸,两步一呼”的节奏,能让你的呼吸变得更有规律,更省力。

4. 与步频的协调: 很多人在跑步时,其步频(每分钟走的步数)大概在170180步左右。按照“两步一吸,两步一呼”的节奏,一个完整的呼吸周期就是4个步伐。这样,每分钟大约是 170/4 ≈ 42.5次呼吸,或者 180/4 ≈ 45次呼吸。这个呼吸频率,对于大多数人在中低强度的跑步来说,是比较舒适和高效的。它避免了呼吸过于急促,也保证了身体有足够的时间换气。

5. 更专注跑步本身: 当你找到了一个舒服的呼吸节奏,你就不需要分太多精力去“想”着呼吸了,可以把更多注意力放在享受跑步的过程、感受身体的律动,甚至欣赏周围的风景。

如何做到“两步一吸,两步一呼”?

刚开始练习的时候,可能会觉得有点别扭,这很正常。关键是要找到一个适合自己步频的节奏:

找准你的步频: 如果你不知道自己的步频,可以先随便跑一段,然后数一下自己一分钟走了多少步。或者,在一开始跑步时,有意识地放慢一点节奏,感受一下身体的频率。
尝试结合: 试着在跑步时,内心默默数“一、二(吸),三、四(呼)”。让你的步伐跟着这个节奏走。
关注胸腹部: 感受吸气时胸腔和腹部的扩张,呼气时胸腔和腹部的收缩。这种腹式呼吸(用腹部呼吸)比单纯用胸部呼吸更有效。
慢慢来,循序渐进: 不要强求自己立刻做到完美。刚开始可以尝试着做几次,然后放松,过一会儿再尝试。随着你对跑步节奏越来越熟悉,这种呼吸方式会变得越来越自然。
根据强度调整: “两步一吸,两步一呼”更适合中低强度的跑步。当你的跑步强度加大,身体对氧气的需求也会增加,你可能需要调整成“一步一吸,一步一呼”,甚至更快的节奏。但无论如何,都尽量保持呼吸的深度和规律性。

注意事项:

不是绝对的: 跑步节奏是变化的,你的呼吸节奏也应该根据身体的感受来调整。如果觉得气喘,说明当前的节奏不适合,需要放慢速度或者调整呼吸。
鼻子呼吸为主: 尽量用鼻子吸气,用鼻子或嘴巴呼气。鼻子吸气可以过滤空气、预热空气,保护呼吸道。
倾听身体的声音: 最重要的还是感受自己的身体。如果某种呼吸方式让你不舒服,那就调整它。

总而言之,“两步一吸,两步一呼”是一种非常实用的跑步技巧,它帮助你找到身体和呼吸之间的和谐统一,让跑步过程更轻松、更高效,也更愉快。多加练习,你会发现跑步的乐趣大大提升!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题目里问的,

“应该是跑两步吸一下,跑两步呼一下”还是“跑这两步的同时一直吸,下两步的同时一直呼”?

用跑这两步的时间一直吸气、再用两步的时间一直呼气。

否则如果跑两步再呼/吸一下,呼吸时不可能是静止(肯定还在向前跑/迈步状态),依然要再算一步进去了。


「2-2呼吸节奏」是丹尼尔斯那套训练里比较推荐的。

丹尼尔斯的观点是,「2-2呼吸节奏」时,每次呼吸的量和呼吸肌的能量消耗,处于一种较为平衡的状态。

配合老头推崇的步频(至少)180,算下来差不多1.3秒时间完成一次呼吸。对普通跑者来说,其实是一种强度很高的呼吸方法了。

并且挺丧心病狂的是,丹尼尔斯不光推荐比赛时候用2-2呼吸节奏,还建议在所有强度下(哪怕是轻松跑)也养成用这个节奏呼吸的方法/习惯。


丹尼尔斯关于跑步呼吸的观点挺有意思的。他认为跑步呼吸最重要的作用不是供氧,而是交换气体(即快速且大量的排出运动时产生的二氧化碳)。

当然他的意思是放在跑步场景下,区别非运动时——不是说供氧不重要,没氧人早挂了;而是身体产生二氧化碳急剧增加后,会用加重的呼吸去排出(即对交换气体有更为迫切的需要)。

这和有些运动理论的观点不太一样。

我们一般人犯不着用对错评价,多了解下各自的观点即可。

(以及他认为肺活量差异大小远那么重要,这点我也认同:大一体测一千可以跑到3分4-50,但感觉跑完有恶心呕吐的感觉,跑的时候感觉喘不过气。是肺活量不足吗?


但丹尼尔斯的那套训练,大体上还是针对非常高阶的跑者而言的。比如之前七分配速慢跑是否有必要追求180步频? 里也提到,他是基于奥运会级别选手、顶级长跑运动员得出的观察:

丹尼尔斯当初提「步频180」的概念,是基于参加奥运会的顶级长跑运动员得出的统计。在一定的速度、步幅、持续时间……前提下。出色的中长跑选手,往往能维持一个稳定的、较高频率的步频跑步。而这个步频的最低经济形态,基本就是180。

对普通跑者的意义,主要还是认识到高步频的优势,尽可能尝试以较高的步频去跑步。至于追求具体数字,没有太大意义。


而且如果算一下丹尼尔斯的训练方法具体数据(用训练时长和跑量很容易估算出来),会发现很多轻松有氧慢跑/放松跑,其实配速都在4分出头、5分内,对多数普通跑者而言一点都不慢。

回过来,真的强行让自己去掌握「2-2呼吸节奏」,可能多数人会明显感觉没跑多久,呼吸肌就没劲了。


当然除了丹尼尔斯,也有很多其它的训练方式,同样建议2-2呼吸。至于很可能这种节奏撑不了多久的问题,一些训练要求在短距离的跑步中先尝试使用,然后慢慢考虑用到更长的距离里。


职业或者高阶的跑者,需要刻意去训练自己的呼吸能力。更极端点,他们甚至不一定是最适合自己个体、而是存在一个最高效的方式,让自己去训练掌握。

普通跑者的话更多根据自己节奏,去找到一个适合的呼吸节奏就好。


关于跑步呼吸,还有一个呼吸商(RQ)的概念有兴趣可以去了解下。比如呼吸商0.7时差不多处于最佳燃脂/有氧效率,节奏/最大摄氧时候呼吸商会超过1等等。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