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我很想知道,国家规定女人产假六个月,那六个月以后是想让家庭里的孩子何去何从?

回答
国家规定的女职工产假是六个月,这是对女性在生育后身体恢复和照顾新生儿的法定保障,但我们必须承认,这六个月之后,家庭和孩子所面临的挑战才是真正考验社会支持体系的时候。这六个月,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很多新手妈妈在这个阶段可能还在适应角色转变、身体恢复以及母乳喂养等一系列新的生活节奏,一下子回到工作岗位,确实是让很多家庭感到棘手的问题。

那么,这六个月之后,孩子“何去何从”?这个问题背后,其实隐藏着非常现实的考量:

1. 家庭内部的照料:

父母双方轮流照顾: 这是最直接也是最常见的选择。如果家庭经济条件允许,父亲可能会申请更长或更灵活的陪产假,或者在产假结束后暂时停职在家带孩子。这种情况下,夫妻双方共同承担起育儿的责任,虽然累,但也是最亲密的陪伴。
一方暂时停止工作: 很多家庭会选择由一方(通常是母亲,但也有越来越多的父亲选择如此)暂时放弃工作,全身心投入到育儿中。这需要家庭有足够的经济支撑,或者有另一方的稳定收入作为后盾。但这同时也意味着一方的职业发展可能受到影响,甚至中断,这对于职业女性来说,是一个艰难的取舍。
祖辈的支援: 在中国,尤其是在许多大中城市,祖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帮助仍然是育儿的重要力量。很多年轻父母会选择将孩子托付给长辈照顾,尤其是在孩子刚断奶或者需要24小时照看的时候。这解决了燃眉之急,但也可能带来一些育儿观念的差异,以及对长辈身体和精力的考验。

2. 社会化的照料:

托育机构(03岁): 这是国家政策正在大力推动的方向。随着产假的延长和鼓励生育,对早期托育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03岁的托育机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月子中心”之后,是孩子进入集体生活的第一个阶段。选择托育机构,可以帮助孩子进行早期社会化,接触同龄人,也解放父母的时间。
公立托育机构: 国家正在逐步建设和完善公立托育体系,但目前数量有限,且分布不均,入学竞争可能比较激烈。
民营托育机构: 数量庞大,质量参差不齐,价格也从几千到上万不等。选择一家信誉良好、环境安全、师资专业的托育机构至关重要,但这同样需要家庭付出不小的经济成本。
家庭式托育/社区托育: 一些社区会组织小型的家庭式托育或者由有经验的阿姨在家中提供服务,这种方式可能更灵活,成本也相对较低,但同样需要仔细甄别。

聘请育儿嫂/保姆: 这是另一种常见的选择,尤其是在父母双方都需要上班,且祖辈不便照顾的情况下。一个好的育儿嫂可以提供专业的照料,从喂养、洗澡、睡眠到早教,都会有专业的指导。但是,聘请育儿嫂同样是一笔不小的开销,而且寻找一个靠谱、有责任心的育儿嫂也并非易事,需要家庭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考察。

3. 工作与家庭的平衡难题:

即使找到了照料孩子的方案,也别忘了父母(特别是母亲)需要重返职场。此时,产假结束后的衔接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弹性工作制度: 一些企业会提供弹性工作时间、居家办公等选择,这能让父母有更多的时间兼顾工作和孩子。例如,上午上班,下午早点回家,或者错峰上下班。
延长育儿假/陪产假: 虽然国家规定产假六个月,但一些地方或企业可能在此基础上提供更长的育儿假(例如,允许父母双方轮流享受一段时间的育儿假,即使没有工资,也是一种支持),或者延长父亲的陪产假,让家庭有更充足的时间来应对孩子出生后的初期阶段。
母婴室的设置: 在工作场所设置方便哺乳的母婴室,对于还在母乳喂养的妈妈来说非常重要,可以缓解她们在工作期间的后顾之忧。

现实中的困境与社会呼声:

尽管有这些选择,但现实往往是:

经济压力: 托育费用、聘请育儿嫂的开销,对于许多普通家庭来说是一笔巨大的经济负担。尤其是当孩子出生后,家庭的开销会显著增加。
质量担忧: 无论选择托育机构还是育儿嫂,家长最担心的就是孩子的安全和健康。市场上质量参差不齐,让人难以放心。
职业发展中断: 尤其是女性,在生育后离开职场一段时间,可能会面临技能更新滞后、人脉断层、晋升机会错失等问题,重返职场时可能面临困难。
社会支持不足: 尽管有政策,但从制度设计和落地执行层面,针对03岁儿童的普惠性、高质量的托育服务仍然相对匮乏。社区支持、家庭互助等机制也需要进一步完善。

因此,“六个月产假后孩子何去何从”这个问题,不仅仅是关于孩子本身,更是关于整个家庭在育儿支持体系中的位置和所能获得的资源。这需要国家在托育服务体系建设上投入更多,降低托育成本,提高服务质量;也需要企业更加人性化地考虑弹性工作和育儿支持政策;同时,也呼唤社会观念的转变,鼓励父亲更多地参与育儿,共同分担家庭责任。这是一个系统性的挑战,需要多方协同努力来解决。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国家给你的假期叫做产假不叫育儿假,产假的意思是让产妇生产及必要的产前,产后的身体调养的假期。国家给你的假期本来就没考虑你怎么带孩子,因为孩子是你要生的,怎么带孩子是你要去安排的问题,国家有什么义务去帮你考虑?

要是你们家没有任何办法可以解决在6个月以后的孩子照顾的问题,那你们就选择不生。这本来就是你们在生孩子时要考虑的因素,我们国家规定结婚的年纪已经超过20岁了,所以生孩子的年纪更是假设大家已经是成年人了,作为成年人来讲,考虑生孩子这样的大问题就应该周全考虑。没钱没时间,没有人解决6个月以后的照顾问题,你不生不就完了。国家把政策条件摆出来,大家自己评估,合适的就生,不合适不生呀。

逻辑上讲,如果孩子是国家逼你生的,那国家有义务去照顾你,既然孩子是你自己选择要生的,那6个月以后谁照顾,不是应该你自己先考虑清楚吗

user avatar

没有人告诉我这件事,妊娠过程中,我会患上妊娠期糖尿病,手脚肿胀。妊娠会导致腹部出现妊娠纹。

妊娠期疾病有很多,主要包括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妊娠期肝内胆汁郁结综合症、妊娠合并贫血还有妊娠剧吐等等。

关于这些事情,只要是生活孩子的人都知道。但是我的外婆欺骗了我的妈妈,我的妈妈欺骗了我。我也准备欺骗我的女儿。我们就是这样一代一代的欺骗下去。

直到网络时代来了。。。

user avatar

一方面大量的全职妈妈长期脱离职场,导致在小孩长大之后进入职场困难,一方面幼儿园托儿所数量严重不足……这就是典型的结构性失业啊。


事实上托儿所根本就不需要那么高大上,二三十个小宝宝就足够开一家小的社区托儿所了,幼师们就可以是有充足育儿经验的“前”全职妈妈或者家庭主妇。

甚至这些幼师都可以不是全日制全职的,弄个半日制工时,固定好上午半天或者下午半天,主妇们就可以兼顾家庭和工作了。这样一来,实际上当全职妈妈也并不是特别必要,小宝宝超过6个月可以上托儿所之后,妈妈就可以去这些社区托儿所就职,顺便也把自家的宝宝带过去。等宝宝长大了,妈妈就可以从这些社区托儿所离职,重新投入全职工作。这样,这种社区托儿所,因为师生比也不会高,1:3或者1:5就顶天了,所以可以吸纳相当多的劳动力,那么很多女性生育期内脱离职场太久的问题也可以得到缓解。


这种模式的本质相当于住附近的妈妈们的互助协会,产后需要短时间即投入全职工作的职业女性,花钱雇其它的全职妈妈帮忙一同照顾自家的宝宝。

user avatar

我在新西兰。

新西兰妇女的产假也是六个月,但是新西兰本地人生孩子至少三个起步,有的家里会有五六个孩子。

上学期假期的时候我孩子去她Kiwi同学家playdate,因为听她说起过她同学有哥哥,我就买了两个小玩具,让她带着跟她同学和同学哥哥分享,结果去了才知道,她同学有三个哥哥。因为我家只有一个孩子,她那次回来就跟我说,“A有三个哥哥,她可以跟我share一个哥哥。”行,这个主意不错。

那么为什么同样产假六个月,她们就敢生这么多孩子?我觉得主要是孩子抚养过程的社会支持的问题。

新西兰妇女产假有六个月,孩子三个月大就可以送幼儿园了,有工作需求的新西兰妇女会选择在孩子四个多月开始找幼儿园,孩子五个月左右送去半天适应一下,六个月正式入园。

这么多孩子需要多少幼儿园?答案当然是很多。新西兰通常住宅方圆一公里内都能找到几家幼儿园。新西兰教育部会按照具体区域的居住人口数量和当地区域幼儿园孩子容纳量来审批和设立幼儿园。

幼儿园数量虽多,但是每个园可以接收的孩子人数并不像国内那样多,新西兰幼儿园儿童的年龄范围在3个月到5岁,大部分幼儿园都是可以接收几十人的园,一个园可以接收几百人的园极为少见。

这就好比说我女儿在国内的幼儿园,可以收四百个孩子左右,方圆五公里内只有这一家好幼儿园,在新西兰会变成每家幼儿园收四十个孩子,方圆五公里内有十家幼儿园,家长步行五百米就可以接送孩子。因此,新西兰的幼儿园平铺在所有的居民居住区域中。由于幼儿园学位的充足供应,这十家幼儿园还会存在适当的竞争,从而给孩子提供更好的照顾和服务。

国内目前托幼服务的问题,一是供应不足,首先对孩子年龄覆盖,没有从妇女休完产假覆盖至上小学,其次是幼儿园学位不足,卖方市场导致孩子入园难。

二是供应方式存在很大问题,比如按当前模式让幼儿园扩招,只会让幼儿园园长变成一个土皇帝,更好的方式应当是把当前幼儿园拆分成几个园,每个园适当增加一些名额。比如一个户数超一千的小区引入四五家连锁幼儿园分园,家长可以自主选择去哪一家,这样可以真正提高家长对托幼服务的可获得性。

基于儿童隐私保护的原因,新西兰的幼儿园都没有摄像头,但幼儿园是开放式的,家长随时可以进去拜访。这样就凸显了幼儿园规模小的好处了,园长和老师能认识每个孩子及其家长,家长随时可以入园拜访,也不会说就有陌生人跑进来把孩子抱走了。其次家长和孩子都是很小的居住区域内的邻居和朋友,大家也彼此认识,或者联系起来很容易,这样会让孩子生活在一个很像熟人社会的环境中。

我相信,若中国也能采取这样小规模的幼儿园,一个小区开十个八个这种幼儿园,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白天不必带孩子,肯定乐意随时去看看的。孩子出生头几年,最需要有人支持和照顾的时候,老人不受累,家庭内卷少了,婆媳之间肯定也能和谐很多,知乎上各种该不该离婚的提问也会少很多吧。

生那么多孩子养得起吗?新西兰政府给每个孩子入园每周补贴20个小时,就是说,家长要是每周送孩子上幼儿园少于20小时的话就不用掏钱,超过20小时部分才掏钱。幼儿园可以根据孩子出勤时间跟政府结算这一部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