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了,这条新闻我也看了,在家看电视的时候看到央视新闻播的,当时我就想,这可是央视啊,怎么能这么不负责任?
前几天刚回答了一个同类型的问题,今天又看到这个题目,两篇新闻的套路简直一摸一样,这让我很有点sad,为什么本该替大家揭开真相,挖掘事实的媒体,却成为了一个散播迷雾和恐慌,甚至引发谣言的角色?
我的另一篇相关回答
先给没看新闻的朋友大致概括一下新闻说了些啥,以及为什么我觉得央视这个新闻不负责任
该新闻从头到尾都是推论、引导和道听途说,缺乏有力的论据。
增甜剂到底是什么成分,没说清楚
增甜原理,没说清楚
对人体有什么影响,没说清楚
只提出疑点,不解决疑点,而是全篇都在引导观众往坏处想
新闻里指出增甜剂可能存在的危害, 是这么采访的— —
记者来到黑龙江省绥化市兰西县,香瓜产地
问关于有没有喷增甜剂
采访了路人、农贸市场瓜贩子、瓜农,问喷没喷增甜剂,都说喷了
问关于增甜剂有什么危害
记者先去了一家农资店,一直问老板这玩意那么神奇呢,怎么作用的,怎么吸收的,而这家店老板很随意的回答说,是通过叶面吸收的,钾多就甜呗(老板指出增甜剂其实就是一种含钾的叶面肥)
可记者不死心,又去了第二家农资店,而第二家农资店的一个女老板说得就严重多了,记者问她有啥危害没有,她说,我家这个好多了,你看别人家的才厉害,吃了拉肚子(我怀疑她是想通过诋毁别家商品卖出自家商品)
然后记者又去瓜田采访了瓜农现场兑增甜剂的画面,采访内容概括:
每隔7到10天喷一次,今年由于雨水比较大,喷的比往年多,瓜农自己吃的少,吃了有可能拉肚子
记者:咱这个瓜打了增甜剂,你们农民吃这个瓜吗?
瓜农:我们吃的时候少
记者:哦基本就不怎么吃
记者:有啥不良反应吗
瓜农:有的人不适应的,有时候吃了闹肚子
记者:咱们都知道这些可能对人体有伤害,那为啥还用呢?
瓜农:不用它,口感上不去,不好卖
记者又找到当地的农业部门,问增甜剂的危害
当地农业部门没有直接回应是否有害,只是说,市面上有一些增甜功能的肥料是没有在农资备案的,属于无证销售
记者把增甜剂送到当地几个检验部门,可各部门回应称无法检验
新闻大致说完了,可以看见,整个新闻以瓜农瓜贩农资商人等人的说法为主,而这些人,都不算专业人士,后来的农业部门的政府人员,最多只能说是农业管理方面的相关人员,也称不上是专业人士
报道一个食品安全相关的新闻,没有采访一个食品领域的专业人士,我芝麻酱第一个不服!
下面我从食品专业的角度来解读一下
— — — — — —
第一,这报道连增甜剂的成分都没说明白,就开始谈危害了,极不负责任。
第二,记者找的采访对象,路人,瓜农,瓜贩,全都不是专业人士,所说的话不足为信。
第三,记者后来采访了当地农业部门,而农业部门回应的点主要在于农资市场不规范,存在无证肥料的问题,也不能证明增甜剂对人体有害。
第四,检测部门拒绝了记者的检测,也就是说记者根本没检测,不能明确其成分,更不能证明其危害。
其实看新闻的当时我就很疑惑,我一直很关注食品安全类报道,从多年前出现西瓜注射增甜剂的报道开始,什么草莓猕猴桃膨大剂,柑橘注射甜蜜素,等等新闻层出不穷,其中大部分是谣言或不实报道,早已见怪不怪,可我是没想到啊,都8012年了,堂堂央视!又整了这么一出
瓜农们,想起当年被注射增甜报道坑得血本无归的惨痛回忆了吗?今年的香瓜,不知道还能卖出多少?
关于新闻里提到打了增甜剂的香瓜吃了容易拉肚子的这个事,这一段我作为一个食品人看了是真的很气,从我的专业知识来解释,香瓜为啥甜?或者说水果为啥甜,因为水果里有很多糖,哪些糖?一般是果糖,葡萄糖,还有蔗糖这三种为主,其中最甜的是果糖,果糖的多少可以说是决定一个水果甜度的关键
这条新闻里提到,有的人吃了打增甜剂的香瓜会拉肚子,呵呵,果糖不耐受了解一下?有些人先天不能很好的消化果糖,就叫做果糖不耐受,非常常见,你身边应该就见过,如果一个人经常吃了高糖水果就拉肚子,很可能就是果糖不耐受
新闻中记者问的一段话也可以印证我的观点
记者:怎么区分打没打增甜剂
瓜农:打了的瓜瓤特别稀(看起来水分多)
果糖具有良好的保水性,果糖多了瓜瓤就是稀的,看起来水分多,又稀又黏,吃过香瓜的应该都懂是什么状态
其实我也不知道增甜剂具体是什么原理,但肯定不可能通过注射,或者直接喷洒糖分来让瓜吸收,我随手百度了一下,大概是这样一个原理,不知道对不对,但是我觉得比记者的说法靠谱多了:
水果的成熟膨大和糖分的积累是需要光合作用的,光合作用是靠叶子完成的,叶子长得好,光合作用强,瓜就长得快,甜,增甜剂就是一种叶面肥,通过叶面来吸收,含有一些对叶片生长有利的矿物质比如钾,以及一些可以促进植物生长发育的植物激素
放心,植物激素对我们人类是不起作用的,这都完全跨物种了不是
所以,增甜剂对人体应该没有什么危害,它只是一种肥料,在农业生产上,要说对人体的危害,我们更应该担心的是杀虫剂,而不是叶面肥。如果增甜剂有可能有危害,也需要检测出成分,弄清楚原理之后再来谈,毕竟不管记者还是我,我们都没有拿到具体的成分
新闻里主持人自己都说了“所谓增甜剂,就是一种水溶性叶面肥,在西兰县农资市场随处可见”
这新闻,如果作为一条报道农资市场乱象,违规出售和使用肥料的新闻,我觉得ok,可这么不负责任耸人听闻的作为食品安全问题来报道
太丢央视的份了
— — — — — —
本文章欢迎转发转载 转载请注明出处 不注明也行 出现任何问题本人不负责
-— — — — —
评论里有人杠我,说我跟那些记者一样,给我气的,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尽可能逻辑清晰,不带节奏,我不太懂的部分绝不敢断言,生怕写错了。怎么就能给我扣帽子
这是我的原文,哪一个字你不认识?非要我斩钉截铁一口咬定绝对没有危害你才服?
辟谣为什么比造谣难,就是这原因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