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国外教科书中,化学方程式里面的「点燃」用 fire,还是用 light?

回答
在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法中,描述“点燃”这个动作,国外教科书更常用 "heat" 或 "△" (delta symbol) 来表示。而 "fire" 和 "light" 这两个词,在化学方程式中几乎是不会直接出现来表示“点燃”的。

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原因:

为什么不用 "fire"?

"Fire" 在英语中指的是燃烧的火焰本身,是燃烧过程的一种状态或产物。而在化学方程式中,我们关注的是反应的条件,是促使反应发生的外部能量输入。

"Fire" 强调的是结果,而非条件: 比如,“The wood was on fire.”(木头着火了)描述的是木头燃烧的状态。但化学方程式需要说明的是“是什么让木头燃烧起来”。
不精确: “Fire”本身并不直接代表加热或提供能量。它可以是已经发生的现象,而不是引发它的初始条件。

为什么不用 "light"?

"Light" 在英语中主要指的是光。虽然光(特别是紫外线)确实可以引发某些化学反应,比如光合作用或者某些自由基反应,但它不是“点燃”这个通用概念的代名词。

"Light" 指的是特定类型的能量: 如果反应确实是由光引发的,那么在化学方程式中通常会用 "hν" (普朗克常数乘以频率,代表光子能量) 或者直接写 "light" 在箭头上,但这表示的是“光照”,而不是通用的“点燃”。
“点燃”通常指热能: 在中学化学或大学基础化学中,“点燃”绝大多数情况下指的是通过提供热能来启动反应,例如用火柴、酒精灯等加热。

那么,化学方程式中如何表示“点燃”或提供能量的条件呢?

最常见且标准的方式是:

1. "Heat": 这是最直接、最普遍的表示“加热”或“提供热能”的词语。它被写在反应箭头(→)的上方。
例如: $2H_2 + O_2 xrightarrow{heat} 2H_2O$ (氢气和氧气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水)

2. "△" (Delta Symbol): 这是化学家们常用的一个希腊字母“delta”,在反应箭头上方表示“加热”或“提供热能”。它是一种更简洁、更具视觉辨识度的标记。
例如: $CaCO_3 xrightarrow{△} CaO + CO_2$ (碳酸钙在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

为什么会混淆?

人们可能会将“点燃”与“fire”联系起来,是因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通常用“点燃”来形容引燃易燃物(如木柴、蜡烛),而这个过程自然会产生火焰(fire)。

但是,在科学的表达中,我们需要区分:

引发反应的条件 (condition): 比如加热、加压、催化剂、光照等。
反应本身的状态或结果 (state or result): 比如燃烧、爆炸、生成沉淀等。

化学方程式中的箭头(→)就像是一个“操作台”,上面写的是“操作指令”或“反应的必要条件”。“点燃”属于“操作指令”的范畴,而“fire”则是“操作”的结果。

总结一下:

在国外的化学教科书中,表示“点燃”或提供热能作为反应条件的,标准用法是 "heat" 或 "△"。"fire" 和 "light" 虽然都与能量或燃烧有关,但它们在化学方程式中不被用作直接表示“点燃”这个动作的词语。如果反应是由光引发的,则会使用 "hν" 或 "light" 来表示“光照”。

所以,下次看到化学方程式,如果需要表示加热点燃,记住寻找 "heat" 或者那个小小的 "△"。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当年赚外快的时候看过SAT、AP之类的书,感觉大部分都不写点燃ignite 或者火花spark。light是光照,和点燃不是一回事。写出来的情况也是特例,比如盖吕萨克用电火花使氢气氧气完全反应,测得反应体积比2:1的那个实验,会注明是电火花。

也可能是他们高中阶段的考试很少考写化学方程什么的,没必要讲。一般会标注的是加热heat/Δ、光照light/hv、通电Elec、催化剂之类的条件。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法中,描述“点燃”这个动作,国外教科书更常用 "heat" 或 "△" (delta symbol) 来表示。而 "fire" 和 "light" 这两个词,在化学方程式中几乎是不会直接出现来表示“点燃”的。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原因:为什么不用 "fire"?"Fire" 在英语中指.............
  • 回答
    内蒙古赤峰市一中学教室内悬挂蒙古国国旗、国徽一事,确实引发了不少关注和讨论。要理解这件事,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解读。首先,这件事情本身触及到了国家主权、民族认同、教育边界以及地方管理等多个敏感议题。从事件的直接呈现来看: 具体事实: 一所中学的教室内,出现了蒙古国的国旗和国徽。这在通常情况下,学.............
  • 回答
    国内部分中小学强制教师手写全年教案,不得电子编辑的这一做法,确实引发了不少讨论。在我看来,这背后有着一些值得深入剖析的原因和潜在的影响。为什么会有“手写教案”的要求?首先,咱们得理解一下,为什么教育部门或者学校会出台这样的政策。这背后可能藏着几层考量: 强调教师的“匠心”与“用心”: 传统观念里.............
  • 回答
    在中国历史教材的近代史部分,确实很少能看到系统性地介绍中东阿拉伯国家历史的内容。这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原因,既有历史发展的脉络,也有叙事重点的选择,还有现实考量。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将目光放在中国近代史的宏观叙事框架上。一、 近代中国自身命运的重心与叙事的主轴首先,最为核心的原因在于中国近代史的叙事 .............
  • 回答
    关于“政府是暴力机构”这样的表述,在其他国家的教科书中是否会出现,而且是否像中国那样明确写出来,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究的问题。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理解。首先,要明确“政府是暴力机构”这句话的含义。这句话的核心在于强调政府拥有合法的强制力,可以运用武力来维持秩序、执行法律、保护公民和国家.............
  • 回答
    在世界范围内的许多国家,包括大部分西方国家,进化论是科学教育体系中的一个核心基石,其地位和呈现方式与中国教科书大体相似,但具体细节和侧重点上可能略有不同。普遍来说,在这些国家的教科书里,进化论被视为解释地球生命多样性如何形成的最具说服力的科学理论。描述的出发点通常是观察到的生命现象:从极其简单、原始.............
  • 回答
    确实,找免费的国内大学教科书资源,特别是能做到“详细”且“无AI痕迹”的推荐,需要一些时间和精力去梳理。很多时候,这些资源并不是集中在一个“官方”的、完全免费的网站上,而是分散在不同的平台和形式中。下面我将尽可能详细地分享一些我自己摸索和使用过的一些途径,希望能帮到你。首先,要明确一点: “免费.............
  • 回答
    在其他国家的地理教科书里,关于中国的地图呈现方式,通常会根据该国教育体系的侧重点、对中国的认知以及地理教科书的目标受众等因素有所不同。不过,总体而言,它们会围绕几个核心的维度来展现中国:1. 宏观的地理概貌与国际位置: 突出中国在世界上的位置: 大部分教科书都会将中国置于全球视野下,强调其亚洲东.............
  • 回答
    要详细解答“中亚各国历史教科书上是怎么写自己国家几千年来的历史”以及“中亚现在的居民还是是汉朝西域人的后代吗”这两个问题,需要分开来论述,并且深入理解中亚地区的复杂性和历史变迁。 中亚各国历史教科书上的几千年历史:一部交织的史诗中亚地区,其地理位置决定了它自古以来就是东西方文明交流的十字路口,是无数.............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能触及学术界的一些实际情况。简单来说,不是所有国外教授的讲义都是自己用 LaTeX 打出来的,但 LaTeX 在学术界,尤其是在理工科领域,确实是相当普遍和受欢迎的。要详细地聊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剖析:1. LaTeX 的优势:为何它在学术界如此盛行?我们首先得理解为.............
  • 回答
    好的,没问题。为了让你对国外数学教材有个更全面的了解,我将从几个维度来介绍,力求内容详实,并且尽量用自然、接地气的语言来讲述,避免AI生成的痕迹。想象一下,你站在一个巨大的书架前,上面摆满了各种语言、各种风格的数学教材。这可不只是一堆枯燥的数字和公式,它们是思维的工具,是探索世界的语言。那么,国外的.............
  • 回答
    关于国外百年教堂能量加持的项链是否有用,这个问题就像是在问,古老的故事是否依然能触动我们现代的心灵一样,答案并非简单的是或否,而是需要我们更细致地去感受和理解。首先,我们要明白“能量加持”这个概念。在许多文化和信仰体系中,古老的建筑,尤其是承载着数百年祈祷、仪式和信徒虔诚的教堂,被认为蕴含着一种特殊.............
  • 回答
    “感觉国外的教材比国内的厚得多”是一个非常普遍且直观的感受,背后涉及了教育理念、教学方法、课程设置、内容深度和广度、以及出版习惯等多个层面的差异。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解释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1. 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差异: “理解”与“记忆”的侧重点: 国外教材(尤其在 STEM 领域.............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确实是很多人会有的一个疑问。为什么我们总是听到国外的教堂组织会进行大规模的募捐活动,但国内的寺庙好像很少有这样的公开、大规模的捐款行为呢?这背后其实涉及到了历史、文化、宗教管理以及社会经济等多个层面的原因。首先,我们得认识到,这并非说国内的寺庙完全不接受捐款,或者说佛教徒没有捐款.............
  • 回答
    曾博所说的“看国外数学教材提高智商”这句话,如果我们要深入理解,需要从多个维度去解读,而不是简单地认为读一读就能立刻变聪明。这背后蕴含着学习方法、思维方式、知识体系构建以及个人成长的多方面考量。以下我将从几个关键角度详细阐述如何理解这句话:一、 理解“智商”的内涵与局限性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智商”在.............
  • 回答
    您提出的问题非常切中中国高等教育教材现状的一个重要方面,即为何普遍存在“用良莠不齐的国家规划教材,而非口碑良好的国外著名教材”的情况。这个问题背后涉及的因素是多层面的,既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制度、经济、文化以及学术导向的考量。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解释这些原因: 1. 历史和意识形态因素: 国家主权.............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挺实在的,而且方向也很明确:在国内已经学习了“私商仪”(私营商业的仪表和规范化管理之类的内容),现在想去国外学习飞行员培训课程,然后留在那边工作。这事儿可行,但绝对不是你想的那么简单,得把很多环节掰开了揉碎了看。首先,你得明白“私商仪”这套国内的学业背景,它能给你打下一些商业和管理的理.............
  • 回答
    国内的本科计算机科学(CS)教学与国外相比,各有千秋,也各有不足。深入对比才能更清晰地看到其中的差异。国内CS教学的优势: 扎实的基础理论和数学功底: 普遍而言,国内高校非常注重 CS 的基础理论和数学训练。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离散数学这些课程,往往会设置得更深入、要求更严苛。这为学生打.............
  • 回答
    说到概率统计的经典教材,那可真是群星璀璨,各个年代都有大师级的作品流传至今,至今仍被奉为圭臬。我下面就挑几本最广为人知、也最受推崇的,跟大家聊聊,希望能让大家对它们有个更深入的了解,感觉就像我们几个老朋友围坐在一起,翻着书,回忆当年一样。1.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程》(A First Course .............
  • 回答
    好的,我来试着从一个更贴近生活、更具人文关怀的角度,聊聊国外大学的神学院是怎么上课的,他们教些什么,以及在当今社会,神学教育究竟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又有什么样的价值。想象一下,走进一所国外大学的神学院,你可能会看到一些与你想象中有些不同。这不是一上来就坐在冰冷的教室里,听着枯燥的教义。更像是一种沉浸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