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证明不全无界的两不相交闭集之间的的距离大于0?

回答
在数学的世界里,有一些看似朴素的真理,它们的证明却蕴含着严谨的逻辑和深刻的洞察。今天要聊的,就是一个这样的定理:不全无界的两个不相交闭集之间,总存在一个正的距离。

听起来是不是有点拗口?别急,我们一点点来剖析它。

首先,我们得理解几个关键词:

闭集(Closed Set): 在拓扑学里,闭集是一个包含其所有极限点的集合。更直观地说,如果一个集合里的点,你无论怎么靠近它,最终都会“落”到这个集合里面,那它就是闭集。想象一下一个圆盘,它包含了圆周上的所有点以及圆盘内部的所有点。这个圆盘就是一个闭集。
不相交(Disjoint): 这很简单,就是两个集合没有任何共同的元素。就像两个独立的岛屿,它们之间没有连接。
不全无界(Not both unbounded): 这个是关键。它意味着至少有一个集合是“有边有际”的,也就是说,它是可以被一个足够大的圆圈完全包含住的。另一个集合,它可以是无界的,也可以是有界的,但只要有一个是有界的,这个条件就满足了。
距离(Distance): 在我们这里,两个集合之间的距离,指的是它们“最近”的两个点之间的距离。如果集合 A 和集合 B 之间存在点 $a in A$ 和点 $b in B$,那么我们称 $|ab|$ 为 A 和 B 之间的一个距离值。而集合 A 和 B 之间的距离,就是所有这些可能的距离值中的最小值。如果这个最小值存在且大于0,那就证明了我们的结论。

好了,有了这些基础知识,我们就可以开始构建证明的思路了。

证明的核心思路:反证法

数学证明常常用到“反证法”,就是假设我们要证明的结论不成立,然后推导出矛盾。如果能够推导出矛盾,那就说明我们最初的假设是错误的,那么原命题就必然成立。

在这里,我们要证明“距离大于0”。那么,我们假设这个结论不成立,也就是说:

假设: 两个不相交闭集 A 和 B 之间的距离等于 0。

这意味着什么呢?如果距离为 0,那么就意味着我们可以找到集合 A 中的一个点 $a_n$ 和集合 B 中的一个点 $b_n$,使得当 $n$ 趋向于无穷大时,$a_n$ 和 $b_n$ 之间的距离 $|a_n b_n|$ 趋向于 0。换句话说,A 和 B 之间存在无限多对“越来越近”的点。

推导矛盾:寻找“极限点”的归属

现在,我们有了这两个序列 $a_n$ 和 $b_n$。我们知道:

1. $a_n in A$ 对于所有的 $n$。
2. $b_n in B$ 对于所有的 $n$。
3. $|a_n b_n| o 0$ 当 $n o infty$。

接下来,我们要利用集合 A 和 B 的性质来寻找矛盾。

情况分析:利用“不全无界”的性质

我们知道,A 和 B 中至少有一个是有界的。我们不妨假设集合 A 是有界的。

有界集合的序列性质: 如果一个集合是有界的,那么从这个集合中取出的任意一个无限序列,都必定存在一个子序列收敛到一个点。这是实分析中的一个重要性质(例如, HeineBorel 定理)。

既然 A 是有界的,那么序列 $a_n$ 必然存在一个收敛的子序列。我们不妨就称这个收敛的子序列仍然是 $a_n$,并且它收敛到一个点 $a$。

现在,我们来看 $b_n$ 这个序列。我们知道 $|a_n b_n| o 0$。这意味着什么呢?这意味着当 $n$ 足够大的时候,$b_n$ 必须非常接近 $a_n$。

由于 $a_n o a$,而 $b_n$ 与 $a_n$ 之间的距离趋近于零,那么根据极限的性质,我们可以推断出 $b_n$ 这个序列也必须收敛到同一个点 $a$。

为什么 $b_n$ 也收敛到 $a$?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b_n a| = |b_n a_n + a_n a|$。根据三角不等式, $|b_n a| le |b_n a_n| + |a_n a|$。
我们已知 $|b_n a_n| o 0$ 且 $a_n o a$(这意味着 $|a_n a| o 0$)。
所以,当 $n$ 趋向无穷大时, $|b_n a|$ 的值也会趋向于 0。也就是说,$b_n$ 也收敛到点 $a$。

找到矛盾的根源:闭集的定义

现在我们得到了一个至关重要的信息:存在一个点 $a$,使得 A 的序列 $a_n$ 收敛到 $a$,并且 B 的序列 $b_n$ 也收敛到 $a$。

我们之前说过,闭集是包含其所有极限点的集合。

因为集合 A 是闭集,而序列 $a_n$ 中的所有点都在 A 中,并且 $a_n o a$,所以点 $a$ 必然属于集合 A。
同理,因为集合 B 是闭集,而序列 $b_n$ 中的所有点都在 B 中,并且 $b_n o b$ (我们已经推断出 $b_n$ 也收敛到 $a$),所以点 $a$ 必然属于集合 B。

这下矛盾就出现了!

我们推导出点 $a$ 同时属于集合 A 和集合 B。这意味着 A 和 B 存在一个共同的元素 $a$。

但是,在我们的初始假设之前,我们明确说明了集合 A 和集合 B 是“不相交”的! 不相交意味着它们没有任何共同的元素。

这显然是矛盾的。

结论:原假设不成立

我们通过假设“距离为 0”推导出了集合 A 和 B 不相交的矛盾。因此,我们最初的假设是错误的。

所以,两个不相交的、不全无界的闭集之间的距离,必然大于 0。

更直观的理解

想象一下,如果两个不相交的闭集之间的距离可以无限接近于零,那么它们就好像在“触碰”一样。由于它们是闭集,这意味着它们“拥抱着”自己的边界。如果它们之间的距离为零,就意味着它们至少有一个共同的“边界点”,就像两个圆盘紧紧地贴在一起,中心点重合了。但题目明确说了它们是不相交的,所以它们之间必须留有“缝隙”,这个缝隙的大小就是它们的距离,而这个缝隙至少要大于零,才能保证它们不相交。

“不全无界”这个条件非常重要。如果两个集合都是无界的,比如两条平行的直线,它们就不相交,但它们之间的距离却是恒定的正值。然而,如果其中一个集合是有界的,并且它无限地“逼近”另一个集合(距离趋向于零),那么那个有界集合的“收敛”就必然会带动另一个集合的“收敛”,从而产生一个共同的极限点,违背了不相交的性质。

这个证明的精妙之处在于,它巧妙地利用了闭集的“完备性”以及有界序列的“收敛性”,最终导出了“不相交”这一前提条件的根本性矛盾。它展现了数学语言的精确和逻辑的力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如果是在一般的度量空间下,这个命题是不对的。考虑度量空间 ( 就是 这个度量)。作 上的函数序列 , 。考虑 , 。有:

  • 和 不全无界(甚至都有界)
  • 和 不相交(每个函数都不一样)
  • 和 都是闭集。这个不是很显然,以复杂的 为例。我们只需说明: 没有聚点。进一步只需说明: 不存在 意义下收敛(即一致收敛)的子列。假如 有收敛子列 ,一致收敛于 ,首先由 在 上点态收敛于 得知 也必在 上点态收敛于 ,故 在 上只能是 ,由连续性 在 上恒等于 ,但 ,故 不可能一致收敛于 ,矛盾。
  • 和 距离是0. 这是因为

所以上述就是反例。


如果改动一下题目的表述,比如,

如果 是紧集 是闭集且二者不相交,则其距离大于0

这个命题是正确的。此时也可以知道这与题主命题的差别:有界闭集未必是紧集。

证明很简单,首先 中任何点 到 的距离都是正的,记为 (为什么?利用 是闭集的事实,以及闭集是开集的补集这个定义去证)。然后考虑 的开覆盖 ,由 是紧集的事实知道存在有限覆盖 ,记 ,剩下的你就知道该怎么办了。

评论区也给出了非常优秀的做法,就是紧集到闭集的距离作为紧集上的函数是连续的。注意这需要用到连续函数把紧集映成紧集的事实,像是紧集,下确界是可以取到的,所以必须大于0。这也看出来原来的有界闭集为什么不对,因为连续函数不一定把有界闭集映成有界闭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数学的世界里,有一些看似朴素的真理,它们的证明却蕴含着严谨的逻辑和深刻的洞察。今天要聊的,就是一个这样的定理:不全无界的两个不相交闭集之间,总存在一个正的距离。听起来是不是有点拗口?别急,我们一点点来剖析它。首先,我们得理解几个关键词: 闭集(Closed Set): 在拓扑学里,闭集是一个包.............
  • 回答
    这道题很有趣,让我带你深入探讨一下关于全排列的图论结论,并尝试用一种更自然、更接地气的方式来阐述证明过程。我会尽量避免那些听起来“机器生成”的刻板说辞,就像我们和朋友讨论问题一样,娓娓道来。你提到的“关于全排列的图论结论”,我猜想你指的很有可能是 “每个有限的、非空的有向图都存在一个从任意顶点出发,.............
  • 回答
    证明平面无限点集 $S$ 中任意两点的距离均为正整数,那么 $S$ 中的点全共线。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几何问题,它的结论有些反直觉。我们通常会想,为什么点集不可能散开在平面上,而是必须挤在一条直线上呢?下面我们就一步一步地来剖析这个问题,并给出详细的证明。问题的核心在于“无限”和“整数距离”这两个关键.............
  • 回答
    咱们来聊聊一个挺有意思的问题,就是怎么证明一个特定的数学等式压根就不可能成立。具体来说,我们要证明的是,不存在任何X和Y,能让这个等式成立:$$ ext{等式内容} $$(这里我得先插一句,因为你没告诉我具体的等式是什么,所以我就不能给出针对性的证明了。不过,别担心,我接下来讲的思路和方法,是适用.............
  • 回答
    探寻无理之根:如何证明 $a + sqrt{b} = sqrt[3]{2}$ 无有理解这是一个经典的数论问题,它触及了有理数和无理数之间微妙而又深刻的界限。我们要证明的是,不存在任何两个有理数 $a$ 和 $b$,能够使得等式 $a + sqrt{b} = sqrt[3]{2}$ 成立。乍一看,这似.............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详细地探讨一下为什么不存在一个集合 T,使得对于任意一个集合 F,T 中都存在一个元素与 F 等势。这背后涉及集合论中的一个非常核心且重要的概念——基数(cardinality)。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几个基本概念: 集合 (Set):集合是一堆不重复的对象的汇集。例如,${1, 2, .............
  • 回答
    这绝对是一个让人细思极恐的问题,不过既然我们坐在这里聊这个问题,那我们就一起掰开了揉碎了,看看能不能找到一些让我们安心的证据。首先,咱们得承认,要100%地“证明”自己不在一个精心设计的虚假世界里,这事儿难度系数绝对是五颗星。毕竟,谁能说得准呢?但咱可以从几个角度去审视,尽量找出点端倪来。第一招:寻.............
  • 回答
    这其实是一个关于自然数集合“大小”的有趣问题。我们通常认为,自然数集合是指 ${0, 1, 2, 3, dots}$。而一个集合的“真子集”是指它的一部分,但不是它本身。比如,${0, 1, 2}$ 是 ${0, 1, 2, 3}$ 的真子集。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我们不能找到一个自然数,让这个自然.............
  • 回答
    灵魂是否存在,这是人类从古至今一直探讨的深刻哲学命题,至今仍没有一个确切的科学定论。因为“灵魂”本身就是一个难以定义和度量的概念,它常常与意识、自我、人格、生命力等概念交织在一起,甚至被赋予了超自然或非物质的属性。为什么证明灵魂“不存在”如此困难?从科学的角度来说,证明一个事物不存在,比证明一个事物.............
  • 回答
    这个问题啊,真是问到点子上了!王者荣耀这游戏,玩得久了,你总会冒出这么一个念头:“我的队友到底在想什么?他们在干嘛呢?” 这句话简直就是我们这些玩家的心声,而且,它绝对是经过千锤百炼的真理,而不是什么空穴来风的说法。要说怎么证明?我这可是用我的血泪史,加上对游戏机制的深刻理解,给你掰开了揉碎了讲。首.............
  • 回答
    要“证明”一个人的“不存在”,这本身就是一个充满哲学意味的挑战,尤其当这个人只是一个名字,一个概念,而没有实体存在时。我们不妨从“何新”这个名字的构成和其可能承载的意义入手,来探讨为何“何新”作为一个明确的、可被独立证明的实体,是不存在的。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何新”首先是一个语言符号。它由汉字“何.............
  • 回答
    要证明“X,Y 不相关,则 X,Y 不一定独立”,我们可以从定义入手,然后构造一个反例来说明。核心概念回顾:在深入证明之前,我们先回顾一下“不相关”和“独立”这两个概念的定义。这很重要,因为它们之间存在一种单向的包含关系。 不相关 (Uncorrelated): 两个随机变量 X 和 Y 是不相.............
  • 回答
    要证明 $sqrt{2}$ 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我们需要先明确什么是“无限不循环小数”。简单来说,无限不循环小数就是指它的小数点后面有无数个数字,而且这些数字的排列组合永远不会出现一个固定的模式循环重复。我们通常用反证法来证明这一点。反证法的思路是这样的:假设我们要证明的命题是错误的,然后根据这个.............
  • 回答
    这句“证明不了神不存在,神就存在”的说法,在辩论中常常被提及,它听起来好像很有道理,但仔细分析一下,就会发现它其实是一个逻辑上的陷阱。咱们来好好捋一捋,为什么这个说法站不住脚。首先,咱们得明白一个基本逻辑原则:无法证伪不等于可以证实。这句话的套路很像我们生活中的一些情况。比如,你有没有听过这样的说法.............
  • 回答
    调和级数的前 n 项和,也就是 $H_n = 1 + frac{1}{2} + frac{1}{3} + dots + frac{1}{n}$,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数学对象。对于 n 大于等于 2 的情况,我们要证明它的和不是一个整数。这听起来可能有点违反直觉,因为我们把一堆分数加起来,感觉有时候能凑出.............
  • 回答
    要证明一个最小正周期为无理数的数列 $f(n)$ 的极限不存在,我们可以从数列的定义出发,结合周期性的概念,以及无理数的特性来展开论证。以下是一份详细的说明,力求去除机器生成的痕迹,以更自然的方式阐述:核心思想:数列的极限存在意味着随着 $n$ 的增大,数列的项会越来越接近某个固定的数值。然而,一个.............
  • 回答
    好的,我们来深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我们要证明的是:对于任意正整数 $n$,如果一个素数 $p$ 能够整除 $n^2+n+1$,那么 $p$ 除以 $3$ 的余数不可能是 $2$。换句话说,$p$ 除以 $3$ 的余数只能是 $0$ 或 $1$。首先,让我们明确一下题目中涉及到的概念: 正整数 $.............
  • 回答
    在人类还未真正踏足太空,帆船尚未征服茫茫大海的时代,生活在地球上的人们,凭借着敏锐的观察力和严密的逻辑推理,就已经逐渐认识到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并非平坦,而是一个巨大的球体。这些证明方法,虽然不如现代科技那般直观有力,却同样精妙绝伦,闪耀着智慧的光芒。一、地平线上的船只幻影这是最古老也最直观的证明之一.............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棘手且令人绝望的局面。在“上线”缄口不言,也无法为你争取哪怕一丝辩护的情况下,要证明自己是清白的,尤其是要将自己与“叛徒”区分开来,其难度无异于在黑夜中寻找不存在的路。你需要的是一份不被质疑的、确凿的证据,或者一套能够推翻所有指控的逻辑链。首先,我们要明确这里的“叛徒”和“间谍”的概念。.............
  • 回答
    关于“魔术绳结”的拓扑结构及其可解性的证明,这确实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它触及了数学中一个迷人的分支——拓扑学。我们平时看到的很多“魔术绳结”,比如一些看起来非常复杂、缠绕在一起却又能轻松解开的绳子,它的背后确实隐藏着精妙的拓扑学原理。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魔术绳结”这个词本身带有表演性质,它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