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一九四二》的开篇,一个人用平静的声音,念出了下面这段话:
一九四二年,因为一场旱灾,我的故乡河南,发生了吃的问题。 与此同时,世界上还发生着这样一些事: 斯大林格勒战役、甘地绝食、宋美龄访美和丘吉尔感冒。
特别是听到“丘吉尔感冒”这个话,心里咯噔了一下,一种很滑稽而又很无语却很真实的感觉。
而电影在这段独白期间,伴随着色调的变化
电影,如色调般,逐步变得灰暗。
无数人的生命,就浓缩为一个数字:
全电影中的独白,是电影的真正精华,那是一种真的经历过绝望之后的平静。
比如,作者的母亲不吃肉了。
十五年后,这个小姑娘成了我娘,自打我记事起,就没见她流过泪,也不吃肉
让我想起了《少年派漂流记》里的主角,也不吃肉。
《资治通鉴》:江、淮大饥,人相食。
这张图,做的,真好:
蚂蚱吃庄稼变成了人,人造反就变成了蚂蚱
当然,肯定有人会问,提这个干嘛,都过去了。
电影里其实也说:
她愣了半天,这些糟心的事情,我都忘了,你又写它,图个什么?
也许是
纪(端起杯子闻了一下杯中的酒):哎呀,好酒,真的是好酒!
和(微笑着):果真不愧是纪晓岚,一闻就知道是好酒。实不相瞒,这酒是我从京城里带来的,一直舍不得喝呀。
纪(大笑):和大人,算了吧,有这样的好酒,你还能不孝敬皇上?
和(微笑摇头):纪先生,说句心里话,这酒呀,只能与知音同享。
纪(微微冷笑):堂堂和大人,你的知音会在牢里?
和(端起羽觞,微笑):三国时,曹操煮酒论好汉,他对于刘备说:天下豪杰,唯使君与操耳。今夜和某有同感呀!
纪(冷笑):和大人,大奸与大善岂能相提并论?和大人这是夸我呢,还是骂我呢?
和(无可奈何地笑着):行行行,君忠我奸,君廉我贪,君善我恶,行了吧?天下清名被你占光,天下恶名被我占光,既然如斯,你我还不当饮上一杯吗?
(纪与和笑着举杯喝酒。)
纪(放下杯子,神色稳重):和大人,咱们仍是得说点正事吧。
和:你说。
纪(脸色愈加庄严繁重):燕城府的大小官吏,居然把皇上拨下来的赈灾粮食换成了麸料发放给灾民,和大人可晓得这件事?
和(漫不经心):噢,我晓得。
纪:那和大人不感到愧疚?
和(微微笑了):偏偏相反,我倍感欣慰呀!
纪(吃惊地)为什么?
和(微笑着):纪先生有所不知,这一斤粮食可以换三斤麸料,这也就象征着,原来只能救一个人的食粮,现在可以救活三个人。
纪(口吻慢慢愤怒):可麸料是牲畜吃的,不是给人吃的!
和(不耐心地)唉,灾民也算人吗?
纪(震惊的):你说甚么?
和(轻描淡写地):你不要把眼睛瞪那么大。……你知道不知道,即将饿死的人,已经不是人了,那就是牲畜!快饿死的时候,还管你什么麸糠呀,那是好东西!草根,树皮,土壤,均可以吃!
纪(万分沉痛地):此话出自堂堂和大人之口,真是使人震惊呀。
和(安静地):你当然觉得震惊。你是一介书生,你只会坐在书斋里读读圣贤书、骂骂当朝者而已!
纪(恼怒地拍案):当朝者不公自然要骂!
和(无可奈何地):你干嘛火气这么大……来来来,饮酒饮酒……少安毋躁……
(纪与和又对饮一杯。)
和(放下酒杯,慎重地):纪先生,你见过吃观音土活活胀死的人没有?
纪(有些困惑地):甚么是观音土?
和(苦笑):看看,你不知道……还有,你见过千里平原,所有树木的树皮都全体被啃光的情景吗?
纪(吃惊地):啊?
和(苦笑着摊开双手):这易子而食……噢,这你当然听说过,那只不过是史书上的四个字而已。可我是亲眼见过地!……这换孩子吃呀,那就是锅里的一堆肉!
纪(说不出话):你……
和(真挚地):你认为我毫无人道是不是?你认为我只顾敛财,是不是?……我亲身到灾区去过,到那儿一看,我心都凉了,那时候我才晓得,不管朝廷拨下多少赈灾食粮,永远也不够!我若不想法变通一下,纪先生此来,看到的就不是灾民,而是白骨喽!
纪:这……赈灾的食粮不够,可以再向朝廷恳求拨放嘛
和(苦笑):朝廷?你知道国库里还有多少银子?你不知道,你根本就不知道!……征大小金川,平准噶尔部,现在国库就是个空壳子了你知道么!
纪(浮躁的)可朝廷仍是发了赈灾粮食!……我看了他们的帐本,大大小小的官员,全体在侵吞着赈灾的粮款!
和(阴森的):救民先救官!官都活不了,还救甚么民!
纪(恼怒地):荒谬
和:这是事实!……哎,我问你,这千千万万的灾民呀,救灾的粮食,是你去发,仍是我去?还不得靠那些大大小小的官员!喂饱了他们,他们才肯替我卖命!
纪(冷笑):真乃旷古之谬论!贪污纳贿竟然还有了大道理!
和(无奈的):这是几十年官场生活换来的大道理,这是无数血淋淋的事实换来的金道理呀纪先生!……你怎么就不懂呢!
纪(恼怒地):食君俸禄,为君分忧,点点滴滴皆是民脂民膏呀和大人!你怎么忍心再从灾民的口里,抠出一粒粮食!
和(无奈地):又来了又来了,喝酒饮酒……
(纪与和再次共饮。)
和(放下酒杯):纪先生,这官字两个口,先喂饱了上面那个口,才去喂下面一个!
纪:宋有包公,明有海瑞,康熙朝有施公,代代清官,愧煞大人!
和:那好,那我问你,这古往今来,多少清官,多少贪官?
纪:清官如凤毛麟角,贪官如黄河之沙。
和:还不是!那我不依附那些贪官,我靠谁呀!我这个军机大臣,若没有那些贪官在下面撑着,那就是个屁!……我容易吗…
——————————————————我是分割线——————————————————
竟然快破千了,知乎小透明谢谢大家的赞!改了错别字,再添加点自己的想法。
题目问的是“触动你的台词”,我的第一反应就是这个,也许是铁三角给人的印象很深刻吧(笑)。当我第一次看到和二的这个说法的时候,我也感觉很震惊,大概就是所谓的触动吧。以往我对于贪官污吏的印象和大多数人差不多,欲悉数杀之而后快。但是和二的这个说法听起来似乎也有道理。当然对于贪官清官的讨论我觉得我还没有资格去说什么,对于这个答案以及评论区的一些讨论,说说自己的想法。
首先,我觉得评论说对和珅黑转粉什么的完全没必要。你喜欢的应该是王刚老爷子扮演的和二这个影视形象,和历史上富可敌国的军机大臣和珅相去甚远。当然,我无法考证出历史的和珅是否有这样的想法,但是正是这种可能性存在或者说可能不为人熟知的想法与我们平时对贪官的看法有差距,这种差距应该就是触动的来源。触动不一定是非黑即白,你可以去思考另一种可能性我觉得就是这部电视剧就没有白看。
其次,用糠麸换粮食到底是为了救人还是为了贪污,应该也是可以讨论的。不排除很多贪官就是为了贪钱,但是是否有些官吏然真的有这种救人的想法呢?我们认为他们是贪官,实际上也许可能是有点冤枉了呢?(有点,不是完全哦)当然,我不是为贪官洗地,历史会有公断,但是也需要越辩越明,您们说是不?
再次,说什么纪晓岚好色之类的,毕竟人家电视剧没有说起这个嘛,就不需要用好色来讨论台词是否有触动啦。
最后,再次感谢大家的赞,知乎欢迎不同的观点,更支持理性友善的讨论。
-
一、
「和尚!和尚!去,把老子的那个………」
二、
「魏和尚啊,我李云龙 对不住你…
我的兄弟!!!………」
三、
「 护士同志,
你是我们全师的大恩人。
是我段鹏的大恩人!
我代表我全师向您磕头啦!!」
-
英国电影The Liability(《碍事者》)里的台词:
老港片菩提幽魂,为了对抗魔王,需要一尊菩萨像加上舍利子。菩萨雕好了,舍利子却百寻不着。这时,魔王已经出世了,一直吃肉喝酒放荡不羁的老和尚笑嘻嘻地对最初提议雕菩萨的寺庙住持说道:
“只好委屈一下你了,你是高僧嘛。”
住持:“我不是高僧啊,我没有舍利子。”
老和尚:“你没有难道我有?”
住持:“那可说不定啊。”
老和尚微微一笑:“好,谁叫我是和尚呢!”
随后便一个腾身,打坐在地,熊熊烈火瞬间燃起。
二十年过去,这段台词和午马扮演的老和尚那微微一笑至今记忆犹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