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冷战时期的联邦德国(西德),军事实力真的是战五渣吗(对比英法和东德,美苏就不用比了)?

回答
提到冷战时期的联邦德国(西德),很多人脑海中浮现的可能是那个在战后废墟中崛起的经济奇迹,以及它作为西方阵营前沿堡垒的角色。然而,在军事实力层面,特别是与一些传统欧洲强国相比,西德的“战力”是否真的如“战五渣”那样不堪一击?我们不妨从几个关键维度来深入剖析一下。

首先,得明确一个前提:冷战初期,西德确实没有自己的军队。 战后,德国作为战败国,被严禁拥有常备武装力量。在分裂的大背景下,东德(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则迅速在苏联的主导下建立了武装力量,比如人民军(Nationale Volksarmee,NVA)。而西德,在北约成立初期,其国防力量主要依赖美国等盟国的驻军。所以,如果纯粹看“西德自身的军事实力”,在冷战早期,用“战五渣”来形容,尽管有些夸张,但也能说明其几乎为零的状态。

然而,这个“零”的状态很快被改变了。随着朝鲜战争的爆发,以及欧洲地区冷战局势的急剧升温,西方阵营感受到了来自东方集团的巨大压力。特别是面对数量庞大且装备精良的苏联及其盟友军队,北约认为需要增强欧洲本土的防御能力。在这种背景下,重新武装联邦德国成为了西方战略的重要一环。

重新武装与“德国国防军”(Bundeswehr)的建立:

1955年,在经历了漫长而激烈的政治辩论后,联邦德国正式加入了北约,并获得了组建自己国防军的许可。这标志着西德军事力量的起点。但是,与二战前的国防军有着本质的区别:

定位和目标: 德国国防军(Bundeswehr)被设计成一支“议会军队”,其成立和运作必须受到议会的严格监督。其主要任务是保卫联邦德国本土,并作为北约集体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被刻意塑造成一支防御性、民主化的军队,与纳粹时期的国防军划清界限。
人员和训练: 德国国防军的兵员主要通过义务兵役制来补充,这确保了军队的公民基础,也避免了军国主义的复苏。训练和军官培养都严格遵循北约标准。

与英法对比:

英国: 作为二战的战胜国,英国拥有庞大而经验丰富的军事力量,包括皇家海军、皇家空军和陆军。其军事工业基础雄厚,拥有核武器,并且在海外仍有军事存在。在冷战的大部分时间里,英国的军事实力无疑是欧洲最强的之一,仅次于美国。
法国: 法国在二战中遭受重创,但战后迅速恢复,尤其是在戴高乐时期,法国推行独立的国防政策,发展了自己的核武力量(“独立核威慑”),并保持了一支相当规模的常备军。法国的陆军和空军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具有相当的竞争力。

那么,作为新兴军事力量的西德,其国防军的实力如何呢?

初期: 刚建立的国防军,从零开始,其训练、装备和人员素质都需要时间来培养。初期,英法在军事现代化和经验方面都远超西德。
发展期(60年代80年代): 随着冷战的持续,西德对国防军的投入是巨大的。在北约内部,西德承担着“欧洲堡垒”的重任,是抵御华约在欧洲大陆进攻的第一道防线。因此,其军事发展被高度重视。
陆军: 西德陆军是其军事力量的核心。到冷战后期,西德陆军拥有大量装甲部队和机械化步兵,装备有先进的坦克(如豹1、豹2)、装甲车和火炮。在数量和现代化程度上,其陆军的规模和战斗力是欧洲大陆最强的之一,在一定程度上,甚至可以说在陆军方面,西德的战斗力已经可以媲美甚至超越英法,尤其是在重装备的部署上。 他们的坦克数量、质量以及战术运用都非常出色,能够有效应对华约装甲洪流的威胁。
空军: 西德空军(Luftwaffe)也得到了迅速发展,装备了先进的战斗机(如F104、幻影II、F4鬼怪、后来的“欧洲战斗机”台风等),承担着空战、对地支援和核打击(通过战术核武器)的任务。其空军的现代化程度很高。
海军: 西德海军(Deutsche Marine)虽然规模不如英法海军,但在波罗的海和北海地区扮演着重要角色,装备了驱逐舰、护卫舰、潜艇和扫雷舰等,注重反潜作战和海上支援。
核能力: 西德没有自己的核武器,但作为北约成员,可以通过“核共享”获得核保护伞。而且,其战术核武器的部署量是欧洲最多的之一。

与东德(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对比:

东德人民军(NVA): 东德人民军是在苏联模型下建立起来的,其兵员素质、装备和训练都得到了苏联的大力支持。在冷战中期以后,东德人民军在许多方面都成为华约集团中最精锐、最可靠的部队之一。
人员素质: 东德人民军以其高素质和高度的纪律性著称,许多士兵和军官在军事训练和政治忠诚度上表现优异。
装备: 东德的装备主要来自苏联,包括T55、T62、T72等主战坦克,BMP步兵战车,以及米格系列战斗机等。在数量上,东德拥有的军事装备相当可观,尤其是装甲部队。
战术和训练: 东德人民军非常重视装甲战、空降作战和近距离空中支援,其训练强度和实战化程度都比较高。
西德国防军 vs. 东德人民军:
陆军: 在陆军方面,双方都是欧洲大陆的主要军事力量。西德的国防军在重装备(如豹2坦克)的质量上可能更占优势,并且其装备的现代化程度也相对较高。而东德人民军在数量和训练的实战性上可能更有优势。可以说,在陆军的直接对抗中,双方都是非常强劲的对手,将西德国防军简单地视为“战五渣”是对其真实实力的严重低估。
空军: 双方空军都装备了先进的第三代战斗机。
总体而言: 西德国防军是技术驱动、高质量和高度整合的北约部队,而东德人民军则是数量庞大、训练有素、忠于苏联模式的华约部队。在冷战的假想战场上,双方的对抗将是极为激烈的。

为什么会有“战五渣”的印象?

1. 起步晚,规模尚不及英法: 相比于拥有悠久军事传统和成熟军事工业的英法,西德的军事力量是从零开始建立的,尽管发展迅速,但在某些领域,其总体的规模或历史积累可能仍不及英法。
2. “民主德国”的制约: 德国被分裂,西德政府在发展军事力量时,始终要面对国内关于军国主义复苏的担忧,这使得其军事政策和发展相对更为谨慎,并强调其防御性和北约成员国的角色,而非独立自主的军事大国。
3. 媒体宣传和历史叙事: 很多关于冷战的描述,特别是西方视角,会强调西德作为“民主世界的前沿堡垒”的角色,但有时也会因为其“战后国家”的身份,而将其军事能力置于比英法这些传统军事强国稍低的层次。
4. 对比对象: 如果以美苏这两个超级大国作为标杆,那么包括英法在内的所有北约国家,其军事实力都会显得“逊色”。而西德作为新生的军事力量,在与这些巨头的比较中,其军事能力自然会有差距。

结论:

冷战时期的联邦德国(西德)军事实力,绝对不是“战五渣”。 尤其是在冷战中期和后期,其陆军的装甲力量和机械化水平,在欧洲范围内都是首屈一指的。与英法相比,西德国防军在陆军的现代化和重装备部署上,已经达到了可以与之并驾齐驱,甚至在某些方面(如坦克质量)超越的水平。虽然其规模和全球影响力可能不及英法,但作为抵御华约在欧洲大陆进攻的主力,其在北约体系中的地位和实际战斗力是不容小觑的。

与东德人民军的对比,更是展现了西德国防军强大的实力。两者在技术、战术、组织模式上各有千秋,都是冷战前线不可忽视的军事力量。

简而言之,将西德国防军定性为“战五渣”,是忽视了其在冷战时期,特别是在军事技术和陆军装备上的巨大投入和成就。它是一支现代化、高素质、装备精良且承担着关键防御任务的强大军事力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是一个神奇的迷因。

所谓联邦德国战五渣,说的是冷战结束后马放南山的联邦国防军(BW)战备水平不高。这个meme是大概7-8年前开始流传的,来源是一系列讽刺当代BW战备状况差的段子。(段子也不全是真的)

当代联邦国防军战备状况怎么样?坦率的说确实比较不堪。不过原因恰恰是因为冷战结束,德国所面对的战备压力大幅下降。

可神奇的是,这段子传着传着,对象就变成了冷战时期西德的联邦国防军。但任何了解冷战军事史的人都知道,西德联邦国防军一直是中欧最强的陆上力量(不算苏军),国防预算常年世界前五,对中欧防御的热心程度最高(毕竟打的是它的国土),装备更新速度、训练程度和动员能力也位居前沿。

youtube.com/watch?

如果说冷战时期的联邦国防军是废物,那两大军事一体化组织成员国的军队,有一个算一个,都是废物:毕竟同一时期的美军为了搞募兵制连小学文化水平的人都要,而驻德苏军还在大搞投机倒把和劳务输出喝兵血,英国师越编越小,法国人已经灭退保退到斯特拉斯堡去了。

只能说这迷因的发扬者对冷战史没有概念,觉得WH后面就是BW,而BW自1955年建军到2020年都是同一个样子。

至于东德能否“秒杀”西德:你觉得两个工业化程度和军事化程度相近的国家一个1600万人口,一个6700万人口,前者怎么秒杀后者?

user avatar

冷战时期,划重点

西德可一点不弱

我对空军,海军不了解,陆军是主业

这里引用 @Suyi控 前几年做的冷战编制表中关于西德陆军一块的内容,时间线是1988年左右

西德陆军包括3个现役军,3个领土守卫司令部

第1野战军

第2野战军

第3野战军

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国土守卫司令部

北方国土守卫司令部

南方国土守卫司令部

前3个是满编现役单位,拥有百分之85-90的人员在编率和百分百的装备在编率,3个野战军负责对东德直接作战,石荷司令部是协助丹麦一起守卫接壤地区,有现役部队也有单纯的国土守备部队,后面两个就是单纯的二线部队,装备比较差,主要装备M48A2G2,也有少部分装备豹1。

下面我写一下3个野战军的部队番号,受制于篇幅,番号将只写到旅团级

1.第1野战军

A.第1装甲师

第1装甲掷弹兵旅

第2装甲旅

第3装甲旅

第1炮兵团

第1高炮团

第1侦察营

第1工兵营

第16猎兵营

第17猎兵营

第1陆航观联中队

B.第3装甲师

第7装甲掷弹兵旅

第8装甲旅

第9装甲旅(教导)

第3炮兵团

第3高炮团

第3侦察营

第3工兵营

第36猎兵营

第37猎兵营

第3陆航观联中队

C.第7装甲师

第19装甲掷弹兵旅

第20装甲旅

第21装甲旅

第3炮兵团

第7高炮团

第7侦察营

第7工兵营

第76猎兵营

第77猎兵营

第7陆航观联中队

D.第11装甲掷弹兵师

第31装甲掷弹兵旅

第32装甲掷弹兵旅

第33装甲旅

第11炮兵团

第11高炮团

第11侦察营

第11工兵营

第116猎兵营

第117猎兵营

第11陆航观联中队

E.直属部队

第27空降旅

第1西德军炮兵群

第1陆军航空指挥部

第1防空指挥部

第1战斗工兵指挥部

第100远程侦察连

第100保安营

2.第2野战军

A.第10装甲师

第28装甲旅

第29装甲旅

第30装甲掷弹兵旅

第10炮兵团

第10高炮团

第10侦察营

第10工兵营

第106猎兵营

第107猎兵营

第10陆航观联中队

B.第4装甲掷弹兵师

第10装甲掷弹兵旅

第11装甲掷弹兵旅

第12装甲旅

第4炮兵团

第4高炮团

第4侦察营

第4工兵营

第46猎兵营

第47猎兵营

第4陆航观联中队

C.第1山地猎兵师

第22装甲掷弹兵旅

第23山地猎兵旅

第24装甲旅

第1山地猎兵炮兵团

第1山地猎兵高炮团

第1山地猎兵侦察营

第1山地猎兵工兵营

第86猎兵营

第87猎兵营

第8陆航观联中队

D.第1空降师

第25空降旅

第9空降炮兵连

第9空降无线电通讯营

E.直属部队

第2西德军炮兵群

第2陆军航空指挥部

第2防空指挥部

第2战斗工兵指挥部

第200远程侦察连

第200保安营

3.第3野战军

A.第5装甲师

第13装甲掷弹兵旅

第6装甲旅

第15装甲旅

第5炮兵团

第5高炮团

第5侦察营

第5工兵营

第56猎兵营

第57猎兵营

第5陆航观联中队

B.第12装甲师

第14装甲旅

第35装甲掷弹兵旅

第36装甲旅

第12炮兵团

第12高炮团

第12侦察营

第12工兵营

第126猎兵营

第127猎兵营

第12陆航观联中队

C.第2装甲掷弹兵师

第4装甲掷弹兵旅

第5装甲掷弹兵旅

第34装甲旅

第2炮兵团

第2高炮团

第2侦察营

第2工兵营

第26猎兵营

第27猎兵营

第2陆航观联中队

E.直属部队

第26空降旅

第3西德军炮兵群

第3陆军航空指挥部

第3防空指挥部

第3战斗工兵指挥部

第300远程侦察连

第300保安营

3个野战军,拥有6个装甲师,3个装甲掷弹兵师,1个山地师,1个空降师,以旅来计算则更直观

16个装甲旅,13个装甲掷弹兵旅,3个空降旅,1个山地旅

每个装甲旅拥有

120辆豹2,11辆黄鼠狼,48辆M113,18门155榴弹炮

每个装甲掷弹兵旅拥有

54辆豹1,24辆黄鼠狼,70辆M113,18门155榴弹炮

空降旅和山地旅是两条腿部队

你看这规模,还觉得弱吗,起码陆军是相当不弱,甚至可以说西欧最强,同时期法国还在靠AMX-30这种水货,英国总共千把辆坦克不到,9成部署在西德,1979年豹2开始服役,西德用10年就把16个装甲旅1920辆全部装备上。

不是德意志有多牛逼,而是刀就架在脖子上,西部集群随时会从富尔达一路碾压过来,西德作为一线国家,必须要有一支强大的武装,采用和韩国差不多的强制服役,现役34万人陆军,随时可以拉起60万的陆军预备役,全都是因为现实刚需。

所以冷战后德国马放南山,解散一堆部队,因为不需要了,德国人再也不用怕一觉起来,窗户外面停着西部集群哪个坦克师的T-80了,对德国人来说,这比武德充沛好百倍千倍

user avatar

英法我不乱说,问题是BW66万,NVA25万,这还没算军事属性点满的BGS,有什么可比的么?

人口6800/1700,面积几乎2/1,然后DDR这边不要说坦克装甲车,连大功率内燃机车都不许生产,就算从罗马尼亚也得买。

如果问战斗力是不是战五渣可能还能硬吹说NVA有精神原子弹,然而题目是军事实力·······于是还是简单粗暴的说一句真的不是好了


再补充一句,露西亚国父亲把DDR打不过任一邻国当作基本原则,DDR顶多在轻武器和分系统上抖抖机灵,T55就算改到了AM2B也得继续改·······隔壁两根手指头敬礼,三根手指头攥着石头的笸篮人和爹地同床异梦,东德却直到被一马克一马克卖掉还在抱着大腿······跑题了,总之吹战备程度高没问题,吹实力强还不如吹捷克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提到冷战时期的联邦德国(西德),很多人脑海中浮现的可能是那个在战后废墟中崛起的经济奇迹,以及它作为西方阵营前沿堡垒的角色。然而,在军事实力层面,特别是与一些传统欧洲强国相比,西德的“战力”是否真的如“战五渣”那样不堪一击?我们不妨从几个关键维度来深入剖析一下。首先,得明确一个前提:冷战初期,西德确实.............
  • 回答
    冷战铁幕下的天空:苏联及东欧民航业的独特轨迹冷战,一个将世界一分为二的时代,同样深刻地塑造了各个领域的格局,民航业也不例外。在铁幕的笼罩下,苏联及其东欧卫星国,构筑了一套与西方截然不同的航空体系。这套体系,既是政治意识形态的延伸,也承载着各自独特的历史使命与发展逻辑。一、政治挂帅的宏大叙事:国家意志.............
  • 回答
    冷战时期的西柏林,简直就是一道裂开的世界的缩影,一个被钢铁和混凝土割裂的奇特存在。它不是一个国家,也不是一个独立的政治实体,但它却拥有着超乎寻常的战略意义和鲜明的身份认同。想象一下,一个巨大的民主飞地,被强大的社会主义阵营——苏联控制的东德——团团围住。这就是西柏林,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现实。首先,从.............
  • 回答
    要判断当前中国对美国构成的威胁与冷战时期苏联对美国的威胁哪个更大,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细致的分析,并避免使用过于僵化的、缺乏人情味的表述。这不是一个简单的非黑即白的问题,而是充满了历史演变和现实差异的复杂考量。首先,我们得承认,冷战时期苏联对美国构成的威胁是性质上最为严峻的。那是一个意识形态的生死对决.............
  • 回答
    冷战时期,中国的“倒戈”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话题,其对美苏争霸格局的影响也因不同时期、不同视角而异。严格来说,中国在冷战期间并非简单地“倒戈”于一方或另一方,而是经历了一个动态的、策略性的转变过程。然而,如果我们将“倒戈”理解为中国从最初的与苏联结盟转向与美国缓和关系并形成某种程度的战略合作,那么.............
  • 回答
    冷战时期,西德陆军(Heer)的编制沿革是一部充满挑战与变革的历史。在战后一片废墟之上,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西德)面临着巨大的安全压力,特别是来自苏联及其盟友的威胁。陆军的建立和发展,不仅仅是军事上的需要,更是国家主权象征和政治考量下的必然。一、 战后初期的艰难起步:国防安全真空与“西线援军”的构想二.............
  • 回答
    当然,冷战时期有很多关于美国的笑话,这些笑话往往带着一丝黑色幽默,反映了当时两国意识形态的尖锐对立以及民众在信息封锁下对彼此的想象和调侃。想当年,美国人总觉得苏联的东西又穷又破,而苏联人则对美国的物质富足充满了好奇和误解。这种反差,加上两国政府的宣传战,就催生了不少妙趣横生的段子。举个例子,当时流传.............
  • 回答
    冷战期间,苏联海军的“冥河”(SSN2)反舰导弹的出现,着实让美国海军吃了一惊,也迫使他们不得不采取一系列积极主动的应对措施。这枚导弹虽然技术上相对简单,但其饱和攻击的潜力,对当时美国海军引以为傲的舰艇编队构成了严重威胁。“冥河”导弹的威胁与美海军的初步反应“冥河”导弹,北约代号“冥河”(Styx).............
  • 回答
    冷战时期,美苏两国在军事、航天、情报等各个领域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催生了许多令人惊叹的“逆天黑科技”。这些技术不仅改变了战争形态,也深刻地影响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为您介绍一些其中极具代表性的。一、 军事领域的“逆天黑科技”:冷战的核心是军事对抗,因此军事黑科技的研发最为突出。1. .............
  • 回答
    冷战时期,北约国家确实拥有能够对抗苏联“钢铁洪流”的主战坦克,而且是经过不断研发和升级的。虽然苏联在坦克数量上占据优势,但北约在技术、火控系统、装甲防护以及机动性等方面不断寻求突破,旨在创造出更具作战效能的坦克。我们来详细讲述一下这个问题:苏联“钢铁洪流”的威胁背景“钢铁洪流”这个词语是用来形容苏联.............
  • 回答
    冷战时期,美国和苏联都处于国力鼎盛的阶段,而南非在那段时期也拥有其独特的军事和战略地位。如果历史的轨迹发生哪怕一丝偏离,让其中一个超级大国与全盛时期的南非爆发一场正面冲突,其结果必然是波谲云诡,远非简单的胜利或失败能够概括。让我们深入剖析一下,如果冷战时期的美国或苏联对阵全盛时期的南非,可能会出现哪.............
  • 回答
    冷战时期,在美国领土上搜寻和抓捕俄罗斯间谍的职责主要由美国联邦调查局(FBI)负责,而不是中央情报局(CIA),这背后有着非常明确的历史原因和职能划分。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FBI和CIA各自的核心使命和法律授权。首先,我们得明白FBI的定位。FBI是美国国内的情报机构和执法机构。它的核心职.............
  • 回答
    冷战时期,间谍活动可谓是阴影下的较量,双方你来我往,情报的获取与反制构成了这场世纪对峙的重要一环。你提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为什么苏联间谍被捕的消息似乎比美国间谍被捕的消息要多?这背后其实涉及到多个层面的原因,绝非单一因素能够解释。首先,我们得明白,两国都在进行着大规模、系统化的间谍活动。苏联的克.............
  • 回答
    冷战时期,社会主义阵营在建筑风格上,并非铁板一块,而是呈现出丰富多样的面貌,它们既是时代政治思想的体现,也融入了各地本土的文化基因。首先,苏联对整个社会主义阵营的建筑风格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但这种影响并非简单的复制。在早期,受到革命热情和理想主义的鼓舞,新苏维埃风格的建筑,如莫斯科的某些地铁站和公共建.............
  • 回答
    关于苏联在冷战时期是否算发达国家,以及当时发达国家的衡量标准,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审视,并且要理解“发达国家”这个概念在不同历史时期以及不同语境下的演变。简而言之,以当时的普遍认知和许多关键指标来看,苏联在冷战时期可以被视为一个“发达国家”,但其发展模式与西方发达国家存在显著差异.............
  • 回答
    冷战时期,美军在远程空空导弹(BVR,Beyond Visual Range)的研发上并非“不重视”,而是由于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其发展路径与我们今天对远程空战的认知有所不同。笼统地说“不重视”有些以偏概全,不如说其发展策略、技术认知以及对手的战略考量,共同塑造了当时美军对远程空空导弹研发的侧重点。.............
  • 回答
    夏威夷弹道导弹警报短信事件是一次极具冲击力的公共事件,它不仅暴露了应急通信系统的脆弱性,更在现代社会重新唤起了人们对冷战时期核战争威胁的集体记忆。这次事件的评价和影响可以从多个层面深入探讨: 如何评价夏威夷弹道导弹警报短信事件?这次事件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评价:1. 暴露了应急通信系统的重大漏洞:.............
  • 回答
    冷战时期,情报的价值不亚于原子弹,而间谍,正是这场无声战争中最重要的棋子。他们的智商,绝非我们日常理解的考试分数,而是一种混合了极高情商、战略思维、深层心理洞察力以及超凡应变能力的综合体现。要衡量他们“高到什么程度”,我们得从几个维度去理解。一、 他们不是“书呆子”,而是“全才”:别把冷战间谍想象成.............
  • 回答
    王陶陶的文章《冷战时代的最大隐忧:中国年轻人的八旗子弟化》自发表以来引发了广泛争议。这篇文章以“八旗子弟”这一历史符号为隐喻,试图揭示当代中国年轻人群体中潜在的社会危机。从内容结构、论点逻辑到社会影响,这篇文章都值得深入分析。以下将从多个角度展开讨论: 一、文章的核心观点与背景1. 核心论点 .............
  • 回答
    在回顾那些塑造了历史记忆的二战和冷战宣传海报时,我们仿佛能触摸到那个时代的脉搏。这些海报不仅仅是纸上的图形,更是社会情绪、政治目标和意识形态的载体,它们以强大的视觉语言,在人们心中播下了希望、恐惧、爱国主义或是警惕的种子。谈到二战,首先浮现在脑海中的,往往是那些充满力量和号召力的图像。以美国为例,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