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为是集体主义,实际上是权体主义。
--------------------------------------
只有从分配机制上使得体选择积极合作是最优战略的时候,群众才会用脚投票。
然而权体主义下,蛋糕做大了是当权者来分,蛋糕做不大是当权者背锅,关屁民鸟事。
大锅饭精神深入骨髓。
并不是西方的个体性多样性就有益于团队合作了,而是在某些制度下,
选择团队合作对决策者来讲的收益是零甚至负数的时候,
你不能强迫所有的决策者都做出对自己有害的选择。
换句话讲,要人民选择合作,就要让人民通过合作以后得到更多的利益分配,
而不是通过教育告诉他们,团队合作是整个团队利益最大化的方法,那没用。
没有利益的刺激的团队合作教育,其实本质上是一种道德绑架。
而随着识字率的上升,这种道德绑架会越来越无效。
年轻人已经开始渐渐地在反抗这种虚无的大锅饭精神了。
所以东北那疙瘩的人才开始流失。
他们更愿意付出背井离乡的代价前往相对于家乡来说,
更加按照规则分配利益,而不是按照权力所有人的个人意志来分配利益的,
付出就会有看得到的回报的南方和沿海发达地区。
说下去又变成一片长文了……
不对已经改着改着就变长了……
到此为止。
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开了花样的脑洞来解释自己为啥从世界中心沦落到任人欺凌的弱鸡。
这些大胆的思考有:
我们的枪炮不行:(洋务运动)
我们的制度不行:(百日维新)
我们的皇帝不行:(辛亥革命)
我们的文化不行:(五四运动)
我们的人种不行:(....)
我们的语言不行:(废除汉字)
我们的教育不行:(...)
.....
当然其中一定有一些是对的,但不可能都对。于是我就想到了电影《一百万英镑》,两个有钱人给一个流浪汉一张一百万英镑的支票,结果前脚还是流浪汉的主角,后面就成了有着特殊癖好(化妆成流浪汉)的上流人。
西方工业革命确实是成就巨大,但是是不是因此就说明西方文化的一切都是最好的呢?这个真的不一定。
譬如这个所谓的“集体主义”,这并非是中国的制度问题,而是作为上千年来世界第一的人口大国,作为一个人口密度远超过其它种族的大一统国家。集体主义是一个必然的结果。因为“个人主义”是必须要有足够的空间的。这个空间包括了时间,金钱,和物理上的空间。就物理空间来说,美国的人均耕地面积是中国人的七倍!想象一下,你上学的班里只留下1/7的人,火车,公交车只有1/7的乘客,你的家扩大7倍的面积,是不是会觉得,自己就算是在路上横着走也不会撞到别人,是不是在班里在闹腾也不会被老师忽略(一个老师就十多个学生),是不是自己在家里一个不爽就可以在自己的房间里可着劲的翻跟头。这就是所谓“个人主义”的真相。
反过来,个人的空间被压缩,你的每一个特立独行都可能妨碍到别人。在家里电视声音大一点,左邻右舍,楼上楼下就要敲你家的门;路上走得慢两步就有人在后面推你;学校里不努力,老师就当你是空气。这个时候你要是不“集体主义”,需要付出极大的代价而且极有可能还没等到你脱颖而出,好的机会就已经让老老实实,团结同学,尊敬师长的人给占了。
因此“集体主义”其实是现象而不是原因。至于团队合作:在竞争剧烈,生存压力大,晋升机会少的环境里,自然免不了相互拆台,明争暗斗。反过来,大家忙着升职加薪,谁还搞这些没有用的。因此,如果把美国这种“多样性”,“个性”的人,放到中国这种竞争环境里,这些人要么也变得“集体主义”,要么就会成为一个处处讨人嫌的loser。
反过来,中国这些受“集体主义”熏陶的人,在美国相对宽松的公司里,个个都是兢兢业业地好员工。
自由自在,充满个性还能事业有成,这个是富人的专利。至于穷人嘛,因为个性失去一次重要机会可能几年都翻不了身。所以富人只要有脑子就会四处宣扬,素质教育,民主制度,奢侈生活。因为如果穷人都把时间,精力和金钱花在这些东西上,就永远没有可能成为富人。说白了,穷了还不知节俭积蓄,不知艰苦奋斗,不知克己自律,那么凭啥你比富人的机会更多呢?要说个性,同为中国人的王思聪恐怕比绝大多数美国人都有个性,但这跟文化有多大关系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