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有没有大神能预测一下未来三年内的疫情走向?

回答
预测未来三年的疫情走向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任务,因为病毒的演变、人群免疫力、疫苗接种率、公共卫生政策以及社会行为等多种因素都在不断变化。任何预测都带有不确定性,并且可能会随着新信息的出现而调整。

不过,我们可以基于当前的科学认知、历史经验以及各种趋势来描绘一个可能的未来场景,并进行相对详细的分析。以下是我对未来三年内疫情走向的预测,尽可能包含更多维度和细节:

总体趋势预测:从“大流行”转向“地方性流行/季节性疾病”

最普遍的预测是,未来三年内,新冠病毒(SARSCoV2)将不再是全球范围内的“大流行”状态,而是逐渐演变成一种可以控制的地方性流行疾病(Endemic),类似于流感。这意味着病毒会在人群中持续存在,但其致病性和传播力会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不会再引发大规模的爆发和对社会秩序造成颠覆性影响。

具体细分预测(未来三年,分阶段):

第一年(未来12个月):适应期与波动期

病毒变异与新变种的出现: 这是最关键且最不确定的因素。新的变异株(如Alpha, Beta, Gamma, Delta, Omicron及其亚型)已经证明了病毒的演化能力。未来一年,我们很可能还会看到新的变异株出现。这些变异株的特点可能包括:
免疫逃逸能力增强: 能更有效地规避先前感染或疫苗产生的免疫力。
传播力增强: 具有更高的感染率。
致病性变化: 可能更强,也可能更弱,但通常情况下,病毒更倾向于在不迅速杀死宿主的情况下传播,所以致病性大幅增强的可能性相对较低,但也不能排除。
疫苗有效性降低: 现有疫苗可能需要更新,以针对新出现的变异株。
疫苗接种策略调整与迭代:
加强针的普及与常态化: 针对老年人、免疫功能低下人群以及高风险职业人群,加强针可能会成为一种常态化的预防措施,类似于流感疫苗。
新一代疫苗的研发与应用: 针对最新变异株的单价或多价疫苗将逐渐推出和普及,可能包含针对Omicron及其亚型,甚至包含一些早期变异株以提供更广谱的保护。鼻喷式疫苗或口服疫苗等更便捷的接种方式也可能出现,提升接种意愿。
疫苗接种率的地区差异: 发达国家和一些积极推广疫苗的国家疫苗接种率会更高,覆盖更广。发展中国家和对疫苗持观望态度的地区,接种率可能仍然是影响疫情传播的重要因素。
公共卫生政策的平衡与调整:
“清零”政策的退出或转型: 大部分国家,特别是已经经历了大规模感染的国家,将不再追求“清零”。政策重点会转向“减缓”、“保护脆弱人群”和“维持医疗系统运转”。
精准防控与社会生活常态化: 大规模封锁将变得罕见。政策可能更侧重于对高风险场所(如医院、养老院)的严格管理,以及对症状明显者进行检测和隔离。个人防护措施(如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在特定场合(如拥挤的室内公共场所)可能仍然被推荐或要求。
边境管控的调整: 随着全球疫苗接种率的提升和病毒的普遍传播,边境管控可能会逐渐放松,但可能会保留一些基本的健康申报或检测要求,尤其是在出现新的高风险变异株时。
医疗系统承压与韧性:
周期性压力: 在新变种出现导致感染人数激增时,医疗系统仍可能面临周期性压力,特别是在疫苗接种率不高或医疗资源不足的地区。
应对策略的优化: 医疗机构将积累更多应对新冠的经验,包括分级诊疗、远程医疗的普及、药物治疗方案的优化等,以提高应对能力。
经济与社会影响:
供应链逐步恢复: 随着疫情的常态化和旅行限制的放松,全球供应链有望逐步恢复,但仍可能受到区域性疫情爆发和地缘政治等因素的影响。
消费与出行回暖: 随着感染担忧的缓解和政策的开放,旅游、餐饮、娱乐等行业将逐步回暖,但可能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完全恢复到疫情前水平。
心理健康问题: 疫情带来的长期压力、隔离和不确定性可能导致持续的心理健康问题,需要社会关注和支持。

第二年(未来1224个月):稳定期与适应性调整

病毒演变趋于稳定: 病毒可能依然会变异,但新变种对现有疫苗和人群免疫力的冲击可能逐渐减小。病毒可能更倾向于通过“挤牙膏式”的小幅变异来维持传播,而非出现颠覆性的新变种。
疫苗接种的常态化: 针对新冠的疫苗接种将更像每年接种流感疫苗一样,成为一种可选项,特别是对于有风险的人群。疫苗的类型可能更加多样,提供更广泛的保护。
社区免疫力的巩固: 随着大量人口通过疫苗接种或自然感染获得免疫力,人群整体的免疫屏障将更加牢固,即使出现新的病毒株,大规模爆发的可能性也会降低。
公共卫生政策的精细化: 政策将更加注重数据的监测和风险评估,而非一刀切的措施。可能会有更精细的指南,指导不同风险人群在不同场景下的防护。
疾病监测体系的完善: 全球将建立更强大的疾病监测和预警系统,能够快速识别和应对新出现的传染病威胁。
社会生活基本恢复常态: 大部分社会活动将恢复到疫情前的模式,但一些习惯(如某些场合戴口罩、加强个人卫生)可能会保留下来。
对其他呼吸道传染病的影响: 可能会出现与其他呼吸道疾病(如流感、RSV)的叠加效应,需要更全面的呼吸道疾病防控策略。

第三年(未来2436个月):地方性流行与新常态化

新冠成为一种地方性流行病: 新冠病毒将与其他季节性呼吸道病毒一样,在人群中持续存在,引发季节性的小规模感染潮。
疫苗更新与接种: 疫苗可能会根据病毒的流行株每年进行更新,以维持对主要流行株的保护。
个人责任与选择的重要性提升: 公共卫生政策将更多地依赖于个人对风险的认知和选择,例如是否接种疫苗、是否在特定场合戴口罩等。
医疗资源常态化管理: 医疗系统将能够常态化地应对因新冠感染而产生的就医需求,不会再出现挤兑现象。
社会经济活动全面复苏: 受疫情影响的各行各业将基本恢复正常运行,全球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可能出现的挑战:
长期后遗症(Long COVID): 长期新冠后遗症的研究和治疗将成为公共卫生领域的重要议题。
社会不平等: 疫苗接种、医疗资源、经济复苏等方面的不平等可能会持续存在,需要社会关注。
新发传染病的风险: 即使新冠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我们仍需要警惕其他新发传染病的出现,并保持警惕性。

关键影响因素总结:

1. 病毒变异速度和性质: 这是最核心的不确定性。
2. 疫苗研发和接种的有效性: 包括新疫苗的上市速度、有效性,以及全球接种率。
3. 公共卫生政策的科学性与执行力: 各国政府如何根据疫情变化调整策略。
4. 人群免疫力的水平: 自然感染和疫苗接种共同构筑的免疫屏障。
5. 社会行为和防护意识: 人们是否愿意并能够持续采取防护措施。
6. 全球合作和信息共享: 及时有效的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对控制疫情至关重要。

风险提示:

出现比Omicron更具破坏性的新变种: 如果出现一种传播力、致病性或免疫逃逸能力都极强的变种,上述预测可能会被推翻。
疫苗接种进展缓慢: 特别是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如果疫苗接种率始终无法达到预期,病毒的传播和变异风险会更高。
“免疫疲劳”或防护松懈: 如果人们对疫情产生“免疫疲劳”,防护意识大幅下降,也可能导致疫情出现新的波动。
其他不可预测的“黑天鹅事件”: 如其他重大自然灾害、地缘政治冲突等,可能会间接影响疫情的走向或应对能力。

总而言之,未来三年内,新冠病毒大概率会从全球大流行阶段过渡到地方性流行阶段。这意味着疫情的威胁性将逐渐减弱,社会生活将逐步恢复正常,但我们也需要为病毒的长期存在做好准备,并持续关注其演变和对人类健康的影响。这是一个“与病毒共存”的时代,但更是一个“在变化中寻找稳定”的时代。

请注意,以上预测是基于当前的科学理解和趋势分析,实际情况可能与预测存在偏差。保持科学的认知、积极的防护以及对变化的适应性,将是我们应对未来疫情的关键。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各位老铁邀请,但本人既不是啥大神,又实在不擅长搞预测~

而且啊,话说各位知不知道很多研究微生物演化的大佬们有句口头禅是啥?

“病毒演化是一门历史科学……”

所以啊,咱回顾历史总结经验还差不多,强行搞预测那就是上头了。


不过,既然承各位老铁抬爱来答题,撂两句场面话就跑路估计也没法交差……那么老夫就勉为其难地根据当前的一些蛛丝马迹盲猜几个小细节吧,肯定够不着三年那么远,也完全不能保证命中,权当是借题发挥贩卖点焦虑得了。



一、病毒的弗林蛋白酶切割位点即将被攻陷

新冠病毒之后的突变趋势,可能会重点围绕FCS(Furin Cleavage Site刺突蛋白弗林蛋白酶切割位点)展开,直到这一位点实现最优化。

——比如说,delta的招牌突变P681R,如今几乎已经霸榜:

正如上图所示,基本上已经可以确定成为D614G之后的第二个永久增益突变了。

大伙儿可能已经熟知,Delta绝大多数的变态本领——比如超短的代际间隔和高1000倍的病毒RNA载量——都和这个突变有关。

但大伙儿可能不太熟知的是,在获得P681R之后,新冠病毒的FCS结构还远远不算理论上的最优化状态。

而且吧,虽然病毒没有智力,但病毒显然在朝这个方向在靠近……

所以我们可以看出,FCS相关区域已经成了当前新变异株的突变重灾区~

——请品鉴:

上表是最近两个月以来新定义的变异株,几乎全部带了FCS相关突变,有些还丧心病狂搞双突变。

(上表有几个VOC的徒子徒孙们没全部列出来,但不影响结论)

这算不算是在犯罪的边缘疯狂试探……

并且,7月份之后的最新趋势,已经不止是边缘试探行为,

而是直接一杆进洞了:

Q677H+P681R+S686R阴间搭配可还行?

就问各位焦不焦虑吧~


二、FCS不断优化的后果之一,可能是越来越明显的免疫抑制

之前已经简单提到过,delta通过P681R突变,诱导形成合胞体的本事一口气翻了三倍

——具体有多恐怖呢?请品鉴[1]

新冠病毒感染引发脑细胞融合 https://www.zhihu.com/video/1413779181406302208

上面视频是今年尼康Small World微摄影大赛获奖作品,作者是法国巴斯德研究所的Delphine Planas老师,

讲述了蝙蝠脑细胞感染新冠病毒后形成合胞体并死亡的悲伤故事……

不说了老夫去吐一个先~~~


然后呢,之前同样简单提到过,

被新冠病毒感染形成的合胞体,可以触发淋巴细胞内化,通过细胞叠套作用清除淋巴细胞[2]

——请品鉴:

具体情况知乎有其他人已经发过了:

所以将来人类可能面临的问题是:

  • FCS结构越来越优化的病毒,会不会导致更明显的细胞融合?
  • 会不会因此导致更严重的T细胞减少症?
  • 会不会进一步导致更大的机会性感染风险?(比如说啊,印度的黑毛霉菌爆发、美国的耳念珠菌爆发、巴西的隐球菌爆发……)


三、还可能会出现新的疾病表型

咱先回头看个老例子,新冠病毒演化史上的第一个永久增益突变——D614G。

通常我们认为,这个突变的主要作用是增加病毒感染上呼吸道上皮细胞的效率[3],从而取得相对于原始株的选择优势。

但我们似乎没太注意到,感染者的一大常见症状——嗅觉/味觉受损——可能与这个突变密切相关。

Delta流行之前,嗅觉/味觉受损症状出现的风险大概在45%左右[4]

可是呢,作为对比,比如说当初闹得沸沸扬扬的钻石公主号感染群吧,总共712个确诊病例,出现嗅觉/味觉症状的,却一例都没有。而钻石公主号的毒株,刚好也没有D614G:

所以问题就来了:

如果嗅觉/味觉减退症状真的跟D614G的出现相关的话,那么它只是一种新症状呢,还是代表了新的疾病表型?

Delta流行之后,新冠感染者常见症状排名又发生了变化,现如今最常见的症状是严重头痛,那么这种头痛只是一种症状呢,还是说也代表了新的疾病表型?

——比如说这样的[5]

血脑屏障表示亚历山大……

——要是换成小鼠的话,试验结果更让人焦虑[6]

中枢神经也表示亚历山大……

所以啊,之前老夫一直在念叨,

死亡不是唯一的bad ending~

这句话以后可能会具有全新意义……

(几十万covid brain fog患者深表同意)



四、还可能会出现更频繁跨物种传播

之前已经有各种报道提到猫狗猩猩狮子白尾鹿雪貂等各种动物感染的个例。

老夫也讲过纽约的老鼠似乎已经建立起独立于人类疫情涨跌曲线的独立持续传播链。

但事情可能比之前八卦的更大条。

——比如说啊[7]

去年12月到今年2月份之间,英国某兽医研究所发现,伦敦某郊区猫狗心肌炎的发病率从1.4%暴涨到14.8%,并且增长曲线跟当时alpha毒株爆发曲线相吻合。

于是兽医们给其中14心肌炎发作的猫猫狗狗做了检测,果然不出所料,全部阳性,并且全部是alpha。

——再比如说啊[8]

哪儿还需要啥Q498H特殊突变点位?beta跟gamma表示徒手突破物种障壁毫无悬念~

——咱继续比如说啊[9]

密苏里大学Marc Johnson教授表示,密苏里州废水监测系统持续检出混有老鼠、狗以及其他物种感染delta的痕迹。

所以咯,四大VOC,个个都不挑食,跨物种感染手到擒来。

想必以后的变异毒株还会变本加厉吧。


五、动物回传人类想必也在所难免

接上一条啊~

虽然由于英美等重灾区流调能力拉胯,咱至今没法掌握动物回传人类的直接实锤,

但其实间接证据早就有了[10]

——请品鉴:

上图是中科院陈洛南老师的Nature大作。

简单来说,陈老师发现,alpha的刺突蛋白上有5个突变点位,在95%以上的情况下都同时出没(145del、A570D、T716I、S982A和T1118H),几乎是固定搭配,并且其中两个(S982A和T1118H)在alpha出现之前几乎只在动物测序记录上有。

因此他的结论是——alpha的出现,涉及了跨物种感染和回传过程,发生在美国,并且最有可能牵涉到水貂或者狗或者猫科动物。

摊手~


六、快速突变

一直以来,大众的观念是——

新冠病毒的突变速率是固定的,在RNA病毒当中并不算快,大概相当于流感的一半,或者HIV的四分之一。

以上说法当然没问题。

但同时也毫无意义。

因为,根据墨尔本大学Sebastian Duchene老师的研究[11]

虽然新冠病毒绝大多数变异株的突变速率确实如上所述(咱不妨称之为背景突变速率),

但截至目前,所有VOC和VOI的出现,

都涉及到短时间的、突如其来的加速突变。

虽然我们不知道这些VOC和VOI各种经历了什么武林奇遇(比如上面提到了alpha可能碰到了跨物种传播)

但最终结果都一样——各大VOC/VOI的突变速率远远甩了背景速率八条街。

其中像gamma和beta这类奇行种,更是直接翻了6倍……

——请品鉴:

然后呢,由于VOC们碾压性的选择优势,它们又往往能迅速挤掉普通款,实现一桶浆糊的伟业,

就比如现如今的delta……

所以咱强调背景突变速率只有流感一半又有啥意义?

反正最后全球大流行的,从来就不是那些靠着背景突变速率慢吞吞爬行的无名变异株,

而是经历了各种武林奇遇,快速进化并且快速霸榜的VOC们。


七、全面重组

冠状病毒爱玩儿重组,这个大伙儿早就知道了。

但大伙可能不知道,重组的后果比想象中的更大条……

在新冠刚刚诞生的蛮荒年代,每个变异株各有两三个突变,重个组下来,顶天也就是六个突变。

然而到了随便哪个变异株都拿得出二三十个突变的现在,重组的后果可能就不是一般人能想象的。

——比如说啊,咱随手举个例子:

如上图啊,黄色高亮=delta,红色高亮=gamma~

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然后呢,不光是老牌VOC们在蠢蠢欲动玩重组,后浪们更是重组得亲妈都不认识。

——请继续品鉴:

上图是最新几种变异毒株的相似度矩阵,数字越高则重组可能性越高。

B.1.627、B.1.628、B.1.631和B.1.634这四位,怕不是在搞多P……


累了累了,就这样吧。

参考

  1. ^ https://www.nikonsmallworld.com/galleries/2021-small-world-in-motion-competition/sars-cov-2-infection-triggering-cell-fusion-and-cell-death-in-bat-brain-cells
  2. ^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18-021-00782-3
  3. ^ 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70/6523/1464
  4. ^ https://journals.sagepub.com/doi/10.1177/2473974X20957975
  5. ^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1-03710-0
  6. ^ https://www.mdpi.com/1999-4915/13/1/132
  7. ^ https://www.biorxiv.org/content/10.1101/2021.03.18.435945v1.full.pdf
  8. ^ https://www.biorxiv.org/content/10.1101/2021.03.18.436013v1.full
  9. ^ https://www.ky3.com/2021/08/05/waste-water-study-reveals-changes-delta-covid-19-variant-missouri/
  10. ^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21-021-00282-1
  11. ^ https://virological.org/t/the-molecular-clock-of-variants-of-concern/736
user avatar

形势不是小好,是大好!是一片大好!

病毒是全球变暖背景下自然负反馈的一种机制。

RNA病毒的变异重组很像一个优化问题,而且还有点像退火算法,在寻求一个全局最优点,即长潜伏高传染高免疫抑制,每多感染一个人就多一份分布式并行计算的算力,抗体则作为优化条件助其筛选出逃逸免疫的解。

每一个稳定的血清型都是一个局部最优点,RNA的重组机制可以轻易的跳出局部最优转而再次寻找直至找到全局最优点。但真实世界是动态的,尤其是疫苗的使用,所以不存在一个固定的全局最优点

当年西班牙大流感爆发三波后忽然消失的原因,关键就是自然感染后的免疫效果更好,而流感病毒在纯粹自然状态下传播很快,远小于抗体衰减的周期,因此只有及时变异重组出有效逃逸抗体的新变种才能掀起新的一波。

但这个“算力”在自然状态下是有极限的,即人口数乘以感染时间,每一波在限定算力内不能算出有效逃逸这波免疫的变种就不会有下一波了。

因此关键不是第三波之后的群体免疫有效,而是第一二波的群体免疫效果导致第三波算力太少没有及时算出有效变种。

而新冠有明显优势

更多的全球人口;

更多更快的全球人口流动,新变种可以迅速扩散加速重组效率;

全季节传播;

更快的抗体衰减,等效增加了复用的人口;

更长的感染时间;

非清零派采取的种种措施降低传播速度却没有完全阻断,并且各国措施不一,波峰不同步,等效缩短了抗体衰减周期,又增加了复用的人口;

疫苗加速筛选逃逸免疫的变种;

HIV等免疫低下患者及更多的老年人口被先进医学维持生命,又增加了感染时间;

其他脊椎动物易感并能方便的回传人类等等;

因此新冠有足够多的算力,甚至无需耗竭RNA组合的穷举潜力就可以持续流行。还有,碰巧冠状病毒的核酸链是RNA病毒中最长的!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没想到吧

新冠面临的主要劣势是清零国家永久占用了这部分人口的算力,非清零国家的疫苗接种者在二十周内临时占用了它的算力并且如果新疫苗研发时间不够快,这个算力迟早要还回去,所以疫苗其实不真正影响算力。

未来也许是致死率高到一个令各国无法忍受的点,严格清零并捕杀脊椎动物后,事情才有可能结束

否则,病毒会把人口削减到自己无法再及时产生有效变异的地步,那就是真正的群体免疫。参考西班牙大流感时的全球人口,大概全球非严格清零地区要损失百分之八九十的人口吧

不过死亡其实只是个贪心鬼的意外事件,毕竟病毒只是想鹊巢鸠占复制自己罢了,可你要问为啥病毒要复制?那是因为不能复制自己或借助外力复制自己的有机大分子结构就不能穿越时空传递下来了,算是一种幸存者偏差吧。对病毒而言,一般大量复制后如果不被宿主弄死,很容易就弄死宿主,临界点太难掌握,不过在现代科学的加持下,一些免疫缺陷的人可以带毒长期生存,这大概就是病毒最想要的状态吧,宿主不死我繁殖,美滋滋啊



另外解释一下为什么形势是大好

因为中国严格清零,所以抗疫形势大好!

因为国外不清零,所以病毒全球传播形势大好!

因为国外医疗资源饱和,所以一神教徒更快去见上帝,形势大好!

因为人口削减,全球变暖得到缓解,形势大好!

因为捕杀脊椎动物,中国的狂犬病顽疾得到解决,形势大好!

只要坚持严格清零,形势总是大好!


另外,对于因抗疫政策而利益受损的当地居民,正确合理的诉求是要国家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而不是攻击防疫政策。时刻记住是国家控制住了病毒让你有命在网上bb而不是哭着敲锣打鼓到处发贴求氧气瓶!

另外,对于一切没死到自己身上就故作轻巧的人,看看知乎上嘴最硬的美国icu医生的打脸吧:


更早的像张网红那样预测美帝没问题的回答已经删了,可惜他关了评论,不能接受大家的群嘲了

user avatar

无需预测。只说当下。以后只有病毒说了算,只要病毒变异,必然人人茫然。简单粗暴,全世界都不会治,也不知道下一个变异株如何传播。

9月第一周,和漂亮国的某医院开视频会。纪要如下:

  1. 对方目前无法完全理解不清零就会指数增长的趋势。或者说,虽然已经理解书面,但是无法执行。在医院里,在临床工作里,没落实就等于没理解。由于2021年7月没有最大程度清零,现在医疗系统内比较被动。目前有些州icu饱和,已经难以应对。对于冬季可能再次爆发,医疗系统内也无相关可操作预案。比如,预计多少人入院,需要多少呼吸机,有其他普通可救治的疾病的人(数量多少)怎么处理,目前都比较茫然。中层和其他大夫自己也不清楚。目前,重要的两点,医院院感问题已经无法解决,以及儿科重症率太高。
  2. 欧美开放,基于2021年3月对疫苗的乐观的态度。以色列的现实数据已证实,过于乐观。2021年9月的现实与预期不完全相合。由此,与1互相交错。对于医院而言,院感已经难以解决。
  3. 目前已知的各大合作医院,包括欧美医院,对于新变异株的缪的毒性和临床特征还无法精确判断。将给救治带来极大的困难。我们自己也一定会面临类似的困难。
  4. 说穿了,全世界,根本就没特效药。对于没有特效药的传染病,目前所有参会的人都持悲观态度:社会无法回到从前。

我们国家,目前也对于2021年秋冬季的形式无法看清,比较紧张。因为,我们自己也并不知道病毒还会有什么花样手段。

传染病面前,没有幻想,纸上谈兵的结果就是耽误时间。目前只有面对现实:新的变异株必然出现,疫苗研发速度很可能落后于新的变异速度,很大可能是不清零就指数增长。

同时,随着不断的变异,既往的临床救治经验也有可能不再生效。

就我们国家,秋冬季必须要减少儿童的感染和重症。我们国家的医疗资源是有限的,不如福建的地区太多。如果发现晚上报晚,结局是收治晚。收治晚则治疗难度大。最后儿科其他本可治疗的普通疾病也许无法收治。

新冠病毒截止到2021年,还是没有成套的经验可用,只有现实。全世界都摸着石头过河。

一切因为没上过临床而得到的猜测,没见过院感而得到的推断,没见过病人实际临床后遗症的,基本都过于乐观。

如果知乎倾向于对这种人类未摸清规律的传染病乐观,可以自己去高发国体验乐趣。话说,心动不如行动。去很乐观的近邻们,诸如缅甸,越南,新加坡乐观乐观,本人认为很符合知乎的风格。

2021年9月,新加坡现状。

zhihu.com/answer/213074

新冠,只有得过和没得过。

user avatar

疫情不会消失是必然的,五年内都不会消失。

对全世界都会带来产业上的大变化,很大一部分工业会变得只有抗疫成功国可以做,而抗疫失败国则会全力研究疫情肆虐下仍然推进工业的方法,比如无人化工厂之类。

其实我比较关心学校。要知道现在欧美学校的相对低感染率,大多是在线下未上课,学生宅宿舍,偶尔去实验室,很少聚集的情况下弄出来的。就这每天国内还能收到不少外输的留学生病例。

一旦线下复课了,按照学校的防疫条件,天天都在和不同的人聚集,基本就是大规模爆发。虽说年轻人大概率不会死,不过基数上去了不可避免地会有人重症、死亡,人心惶惶加上新冠后遗症作用下很难认真学习。

但线下不复课呢?网课的效率众所周知,而且有大规模舞弊问题,学校的培养质量势必严重下降。

这是个两难。目前的做法基本就是“线上+兜售线下复课的希望”,强行拖时间。但最后必须要做出选择。

这种情况持续个一两年,损失可能也不算特别大,但是持续个五年呢?十年呢?


另外啊,新冠这玩意,目前的死亡率约为2%,看上去还好。但其实吧,现代医学是很强的,我们可以对比一下。

霍乱,死亡率0.5%-1%

艾滋病,年死亡率1-2%

user avatar

这道题是群众心理学问题,也是道医疗经济学问题,但肯定不归我们传染病学院管。

user avatar

我不懂病毒学,不能从科学的角度去预测,但我们可以从历史和逻辑的角度做一些猜想。

从过去看,还没有出现过一种病毒能够灭绝人类,新冠也远远没有这个实力。

从短期看,还没有人敢断定新冠下一次重大变异会不会发生,会在何时发生,短期依然充满了不确定性。

从中期看,不论是用哪种“群体免疫”的方式,新冠疫情是一定会过去的,人类必然会战胜新冠或与新冠共存。

从长期看,如果再出现一个比新冠更猛的病毒,西方依然会拉胯,这是制度缺陷。这将严重冲击人类的意识形态,严重程度不会亚于当年黑死病。而且从逻辑上讲,这个超级病毒既然可能会出现,那就必然会出现,西式制度也必然会终结。

user avatar

2121.12.31更新

Omicrom 将终结疫情。

理由如下:

1,omicrom 高传染,潜伏短(72小时),杀伤低。容易快速形成大面积感染,形成群体免疫。

2,omicrom 如果真的是从免疫缺陷病人身体里进化出来,那么对于免疫无缺陷的人自然不应该有伤害。从来只有殖民者给印第安人带瘟疫,没有印第安人给殖民者带瘟疫。殖民者肯定能感染,但是无症状啊。

3,结合以上两条,omicrom借着发达的交通形成全球群体免疫,终结疫情。

4,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这就是两面性。


2021.10.4更新

默沙东出特效药了。股价暴涨,疫苗股跌了。

说实话本来我比较信福奇,现在发现老头应该受到压力不小开始不讲科学讲政治。所以美国人现在已经完全没有说实话的人只能信股市了。

预计是除了中国,其它国家今冬怎样也不会搞封锁了。人死不能复生,活人还要吃饭。

明年东运会确定不卖票给外国人了。第一是说明不打算让外国人来看了。第二搞得好像外国人很想来看一样。场馆组织一下学生和大妈们就坐满了还要什么外国人。

国庆旅游跟去年没法比,新疆有病例准备搞封锁了。陕西有点不妙,有些地方关了。按照这个趋势,果然棍子早晚就要打到那些看福建吉林人民封锁不吃力的喷子们身上。到时候看他们继续鼓吹感恩非药物干预。

非药物干预是大清都能干的事情,非药物干预能有用还要现代医学干啥。解决战斗还是要靠现代医学的。


2021.9.30更新

油,天然气,煤都涨价了。

前脚中国限电,广东开一休六。看着能给卡一下出口,让美国和美元收到点压力。后脚大宗又涨,于是美元需求又起来了,狗大户们收了钱,中国制造买不到,转身又去买了美债,军火,波音。真是你不买有其它人买的节奏。

我只能继续看海,反正收收房租也不是不能活。国内的生意放一放,下了单,厂家交不了货。9月头的订单厂家还没开始生产,电不能保证,停一下电全产线的货全部报废,厂家赔不起,我只能表示理解。6月的订单 9月中旬厂家才交货,客户又不来提,而且11月前都没船提。有那钱压仓库里不如存银行吃利息得了。外贸红火党们,我这下是没招了,货代忽悠我一年了,他现在再说11月能上船我也不信了。我8月底到洛杉矶的货现在还在美国货场里撂着呢。这下没法再给你们提供订单了。

要是这个情况继续,我跟客户互相解约互相不赔违约金,仓库里东西拼多多拉JB倒。今年提前休息了。美国的客户都是十几年的老朋友,明确说了今年已经没法干了,他不干没事,干可能要破产,圣诞节啥的只有砍SKU了。建议我把供应移动到罗马尼亚走美东。罗马尼亚我倒是有路子,但是人家接不了这个量啊。所以,达成共识,我们一起砍SKU。大波波能接这个量,但是人家只做欧盟生意都来不及。越南也打听了,目前订单排满,厂房原料有,人在隔离,10月基本恢复,11月中旬要交货到美东不可能,完犊子。

还是收房租稳,今年上海房租涨20%,我那个中介还是挺给力的,帮我涨了30%。

旁边又有人拉去隔离了,我还是没事。

感觉海滩还是比较安全。



被删了,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我列举了一些我们国家面临的危机和挑战。

然后一堆人喷,说我们制度优势怎么怎么,然后东北停电了。

所以突然明白了一个事情,所谓避免任何一个人因为新冠死亡所以要严格清零这种说法有点站不住脚。

但如果用多数派和少数派去解释就明白了。只要是少数派,通通应该为多数派牺牲。比如东北人,比如福建人,比如海外华人。

吐槽吐完我要讲点科学。

最近没啥事在泰国,每天拼命K书。既然不着急挣钱,也无所谓事业不如学习学习。

此处感谢中国知网。

最终,这个世界只有四类人:

天生免疫+获得免疫(疫苗)+感染免疫(康复病人)+不免疫

四组人有各自不同的感染风险和死亡率。

我发上一篇回答的时候,还只看了个大概,现在了解稍微多一点,也不知道是不是全对,但应该是跳不出传染病的基本原理。

我们急需一种低毒高扩散病毒。

听上去骇人听闻吧,但现实就是如此魔幻。

印度最近消停了,应该是delta 快速扩散以后产生两个效果:

1,感染免疫者数量大增,暂时性形成了免疫屏障。

2,非常残酷,应死尽死。死人不会到处走动去传染。

把中国从这个地球上单独拿出去,这个50多亿人口的地球正在搞进化论实验。

放到几百年前,地球不是地球村,搞不了那么大规模的实验。最终一定是应死尽死以后筛选出高传染低致命病毒动态平衡,而这个过程不会很久,比如西班牙流感就三年。

现在是地球村了,各国发展水平,防疫政策不一致,干预手段不一致。这个达成动态平衡的过程要长很多。A国的免疫力不一定防B国憋出来的新病毒。现在肉眼可见的是死亡率齐刷刷下降,感染率大升大降。

未必死多少人,但是会变成持久战兴许十年三十年也不一定。说30年那是因为30年一代人,儿童感染者感染以后的抵抗力更光谱一些,等儿童新冠一代长大,产生新一代儿童,而老一代人挂到墙上,那么肯定是群体免疫了。

几时退化成流感兴许真的要一代人。

再来说我国,目前保护是保护得挺好的。但是未来弄不好更麻烦。

远有新大陆,近有马来西亚。

新大陆那破事就不提了,说说马来西亚。马来西亚最近压力很大,死亡率和死亡数量都很可观。去年马来西亚搞封锁,算是稳住了局面。今年几个新品种一起来,顿时崩了招架不住。新冠死人多,防疫防死的人也不少。他那个骚操作就是一会开放,一会封锁,封锁以后看病都困难,马国糖尿病人还特别多,不能按时抓药那还不完犊子。又是各州自治,好不这个州封锁,隔壁在马照跑舞照跳。打疫苗又有一些宗教阻力。国内还有野生动物是新冠的原始宿主,没救了,完犊子了除非敞开来一波delta 。

感染免疫跟应死尽死相比也就差一个医疗实力强不强,国民体质好不好。

目前欧洲解套的丹麦基本是靠国民体质+医疗实力雄厚,新冠这个事情算是翻篇了。

印度靠着一波快速传染+应死尽死,基本稳住了局面,经济开始回生。

不免疫的人,最终要么康复了,要么挂了,要么打过疫苗了,限制住病毒的传播空间与变异范围。

然后,靠医疗技术进步慢慢减少新冠对医疗资源的占用。好比原来一个人得病最少得住院隔离一两个月,现在三天转阴回家。最终新冠不再是个大事,那这个事情就算结束了。

希望这一天早点来吧。没必要为了一个治愈率99%的病让小孩一辈子不知道啥是旅游。

user avatar

挂个评论区的,建议下次三反招人拒绝下口嗨患者,不过却也是我十一节前的快乐源泉~


不是大神,没有确切数据,口胡乱说。

目前丹麦彻底躺平,英国假装躺平。美国一秒钟感染两人。

目前探知的最毒广泛性传播的变体是mu,delta已经是嘴强王者了。西方国家的疫苗有效率已经从九成退减到三成。

日本作为东亚第二强的国家,已经到了全民得病在家疗养(就是这俩字,它们自己就用疗养),没有医院收治病人(以院内感染率不低为缘由)的程度了。

精日精美精资本主义的,轻喷。如果能反驳,请拿证据,不是你们自己编的那种!

对了今年是新冠疫情被发现的第二年,还没到周年。如果按照德特里克堡的时间表,差不多三年多一点。

三年多,从默默无闻到全球大流行,并且所有疫苗不能形成绝对有效的阻断效果。美国的瑞德西伟确定无效了,疯传的以色列特效药也没有平民化。参考确诊总统特朗普,只要有类似的医疗能力,以之前的新冠致病程度,都死不了。

很多人都说这是人类清除计划,表示赞同。通过流行病筛选掉老弱病残,通过经济能力剔除掉劳苦大众。我之前写过,新冠病毒不会让有钱人轻易死去,但是会让穷人永远年轻。

全民卫生健康与私人医疗保险,一个姓社一个姓资。目前看,前者口碑不好,但是效果显著。后者么,自行体会,呵呵。

未来三年,对抗新冠的能力尚未可知,毕竟新冠变异能力太强。

以目前已知地表最强新冠变异体的能力衡量,发达国家会不断推出加强针,百姓会出现更加强烈的反疫苗情绪,今年冬天对西欧和北美都是考验。到底是美国先分裂,还是美国韭菜先死绝,这是个问题。其他非西方国家,新冠疫情更加凶狠,但是他们自然淘汰的原因更多,战乱的参考非洲中东墨西哥,自身条件差的参考印度北方邦。新冠跟这些死亡原因相比,也是个弟弟。

但是新冠会不会持续变异呢?我觉得肯定会,纽约的下水道里布满了得了新冠的老鼠,北美的丛林中生活着得了新冠的白鹿(感染率70%以上)。虽然现在还没有变成人畜共患,但是未来可期。以其他国家躺平的方式,只能变成新冠更大的培养皿。

不过新冠病毒也有另外一个好处,让三战爆发的可能性降低。本来以美国的尿性,三战甚至很难避免。然而对外战争只能把阶级矛盾转移,却不能阻止国内疫情泛滥。开战解决不了病死,那对外战争就无法分流主要矛盾了。

未来三年,最好的结果是新冠突变出感染能力超强致病能力极低的毒株,然后一统天下,真正的和平共存。最坏的结果,疫情没结束,战争已经开始。

user avatar

先说明,既不是大神,也不会预测。

但我就请问一句,时至2022年3月,有谁还敢说,疫情会结束,病毒会消失,抗疫会胜利。

工程院院士、国家科学进步奖获得者张伯礼谈为何会有大量的无症状感染者时说,“新冠病毒变异株传染力增强,物极必反,其毒性也相对减弱”。

那如果大家都心知肚明不可能结束了,那我们现在的动辄封城的意义何在,只为了证明我们是对的?

朋友圈里曾经旅游行业的美女小导游,转行去做直播,卖力的跳着舞;

门口土菜馆小老板这次已经是第N次关门了,房租还照交,无奈跑起了外卖;

高速公路收费站,货车苦苦哀求交警想上正在管控的高速:这车货规定时间运不到我就全完了;

毕业去大城市做外贸快10年的大学同学回来了,到现在在我们小城市都还没找到工作;

准备下周婚礼的同事,正在挨个通知婚礼取消;

曾经生意还可以的街口网吧,三波疫情结束后,小老板都不知道哪去了;

公司旁的宾馆,撑过了前两波,终于在这波疫情下关门了,开业才三年。

这是身为屁民的我看到的听到的。更高维度的我也不懂,也不敢说。

如果你觉得这和你的行业你的公司没关系,那我也只能说,现代经济是大规模的协同经济,一定会波及到你的行业、你的公司、你。

当然,如果你说你公司是生产核酸检测工具的,当我没说。

任何的决策,不是对与错,是成本代价和收获结果的权衡。这个权衡调节的天平,是不是慢慢的在倾斜。

中国民众最听话,是不是最好不要辜负这份信任?

新冠病毒单纯就是个医学问题,不该是个政治问题。及时止损

user avatar

先看看年底会不会出现新一轮爆发吧。

这一轮全球德尔塔爆发始于4、5月的印度,现在应该是快到顶了,估计9月下旬之前基本就结束了。但现在新的变异还在催生中,德尔塔本身都已经有12种变异毒株了。

现在主要的问题是疫苗对防感染的效率有限,以欧美这种只有有症状或者少数特殊人群才会核酸检测、不进行全面筛查的搞法,病毒在大量已经完全接种的人中间也仍然会出现传染,因为无症状而不会被检测到,一方面导致隐性传播链无法彻底切断,另一方面也使得病毒受到疫苗带来的更大选择压而加速进化。

国内更大概率只能是继续目前这种基于物理防控和大规模核酸筛查结合的模式,直至新的病毒变种传播能力大幅提升,致病的最小拷贝数再减少一个数量级,能够一天传一代,能突破医用外科口罩,无症状就是彻底无症状,有症状就是强免疫抑制或者细胞因子风暴,或者导致暴发性心肌炎等急症,一天之内就能危重,变得极端化,静若处子、动若脱兔。这样,能彻底拖垮防疫基层人员的体力。

user avatar

从2020年1月下旬,新冠疫情暴发以来,新冠病毒席卷全球,WHO公布的新冠感染人数超过1.67亿、感染致死人数超过346万人。

比起这些残酷的数字,更残酷的是,人们已经不好估计新冠疫情何时能够结束——随着新冠病毒的快速变异,跨国疫苗分配的无序和低效,用疫苗去终结疫情的希望,现在越来越渺茫。相反,一些专家都认为,新冠疫情将会“流感化”——这其实是人类无法消灭新冠病毒、无法消灭新冠疫情的委婉说法。

新冠疫情将走向何方?它的未来将如何收场?这些都有待专家们的思考和研究。但是就目前掌握的信息而言,完全可以做出一些方向性的预测:

新冠疫情致死人数将达到数千万人

WHO公布的病亡人数为346万,但实际死亡人数远不止这么多。

英国《经济学人》杂志用统计学方法,结合“超额死亡”人数,估算出目前全球已经因新冠病亡700万-1300万。尽管数字惊人,但完全经得住推敲(而且该研究中,美国、欧洲等地区,病亡人数可能也被大大低估了)。

现在全球有70亿人,按照这个病亡率推算,全球因为新冠病亡人数将达到数千万规模。

疫情结束遥遥无期,最终新冠疫情将导致多少人丧生?现在没答案,但可以肯定,它最终致死人数将会达到数千万人之多(现在可能已经有近1000万人了)——这可能会让新冠变成本世纪最大的疫情,最终致死人数或将达到上世纪的1918-1920年大流感相同的数量级。

新冠抗疫将会长期化

新冠疫情将会“流感化”,是很多病毒学家和公卫学家的观点。但“流感化”意味着什么?

笔者理解,它指的是“传播模式”流感化,因为传播规模太大、无法消灭,它将和人类长期共存——像流感一样阶段性的、此起彼伏的流行。同时,像流感一样,因为病毒变异很快,疫苗需要不断调整,才能起到有限的防疫作用。

但是,专家们没有明确提示的是:在“致死率”上,新冠和流感其实判若云泥。

新冠抗疫不能采用“流感式抗疫”

新冠病毒的感染病死率远比流感高。笔者根据之前掌握的材料估算,新冠病毒的感染病死率大致比流感高10-20倍。一种像流感一样具有强大传染能力,致死率却比它高一个数量级的“流感”,该咋办?

靠人类硬扛来实现“群体免疫”?它的传染力之强和致死率之高,又让“群体免疫”成了社会不可承受之重。印度、英国、美国等尝试群体防疫的国家,已经证明“硬扛”行不通。像巴西马瑙斯市、印度部分地区,本来以为已经群体免疫,但病毒变异太快,遭遇第二波、第三波疫情,宣布了“群体免疫”路径的破产。

冠状病毒变异速度极快,在大规模流行的情况下,想让疫苗跟得上病毒变异速度,也非常困难——笔者猜测,各国的疫苗审批流程,经此大疫,或将不得不调整。像mRNA疫苗这类新技术产品,将会成为主流技术——主要原因,是它可以快速响应变异的病毒,快速制造出有效的新疫苗。

人类急需建立全球抗疫新机制和新能力

人类现有的“流感模式”抗疫,对这种“高致死率新流感”不太有效。

整体社交隔离式防疫被证明是最有效的措施,但有没有多少国家有能力像中国一样实施——在政府能力较强、经济发达的西方国家尚且做不到,对第三世界不少国家来说,比起整体隔离、没有工作饿死在家,穷人们可能宁愿病死。

而在全球化时代,以新冠的超级传染能力,一国疫情不除、全球不能安宁。

新冠疫情过去一年多来,对全球造成的巨额经济损失、对各国经济和民生的极大冲击,正反映了全球化时代,我们的全球公卫系统面临着新挑战——当面临着“新冠疫情”这类威胁的时候,人类需要一个在全球有权威和行动力的组织,来应对疫情的“外部效应”,否则在疫情攻击之下,没有国家能够免受其害。

该通过什么机制来协调全球抗疫行动?该怎样组织全球的经济和资源来应对这种挑战?

目前尚无有效的全球抗疫机制,这无疑是一个悲哀的事实,而找不到新机制,“新冠抗疫”的前景无疑非常黯淡。

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我们学习到的经验是:社会机制往往是对环境和社会压力的回应的产物。一旦碰到了难以克服的危机,人类社会就会做出相应调整,调整的速度可能比较慢,但最终人类会找到应对危机的办法——那或许是一个能够超越政府、超越国界、超越政治偏见和画地为牢,有权威、有资源、有行动力的新的WHO。

user avatar

疫情可能永远不会结束,但大规模的疫情,个人预计在6个月之内就会结束。

中国的防疫措施估计会持续一年以上,但在海外,疫情的影响将持续降低,半年后基本全面解禁。


其实现在来看,新冠感染病例的重症率已经和初期不可同日而语,现在往往成百的病例感染里,都没有一个重病,大多数都是无症状感染者。

疫苗对重症的保护率是非常高的,在此基础上,疫情虽然会继续传播,但发生初期武汉那样医疗挤兑的情况几乎不可能了。

就像印度焚烧尸体,意大利医院挤兑,西班牙强制医院国有化的事情在最近几个月再没看到过类似的情况。

美国的感染病例,以及某些不发达国家的死亡人数虽然在攀升,但危急程度已经大大降低了。

经过了近一年疫苗的持续生产,各国哄抢疫苗的情况也已经缓解,美国的疫苗普及率在40%左右,剩下的大多是不愿意相信疫苗的保守人士。

所以基本上大城市在疫苗的保护下,病例虽然在整个国家来看还是在持续上升,但从国家发展和经济持续的角度来看,全面放开是迟早的事。

毕竟不打疫苗,不愿意相信科学的人你也强迫不来,不打疫苗而导致的感染新冠或者病死这也不是政府和科学家的责任。


政府和民众思想对于现状的感知都有一定的滞后性,所以严厉的防疫措施还会执行一段时间,但随着越来越多的疫苗上市,产量越来越大,对新冠的医学研究越来越深,治疗手段越来越多,对新冠的恐惧会逐渐降低。

预计明年5,6月份前,大部分国家就会相继开放国门,但获得签证的条件很可能是有否接种过疫苗,疫苗的种类等等。

未来可能在疫苗认可度上各国会产生一定的分歧,甚至部分人为了出国旅游,可能要打旅游国认证的疫苗。


中国政府一般来讲比较保守和谨慎,我倾向认为,中国会在2年后左右的时间,等其他国家早已经可以自由通行的时候再打开国门,在这之前估计回国的话可能还是要隔离十四天等等。

对内的话,中国持续严厉的防疫,防止群居,餐厅,电影院的限制,对大规模活动的禁止可能还要持续一年以上。


当然这还是比较乐观的估计,其实现在疫情如果还有反扑,会是那些不发达还没有足够疫苗覆盖人群的国家出现,要不就是等这些国家人群全都得一遍新冠,要不就是世卫组织积极的援助一些疫苗,保证这些人口多的穷国大范围覆盖。

只要第三世界国家的人大多能打上疫苗,就算有零星的无症状感染也不值得全世界的商业从业者冒着吃不上饭的风险,天天歇业了。

user avatar

都他么一群医学文盲在那讨论医学问题。你们懂新冠么?你们会看sci论文吗?看得懂电镜照片吗?看得懂免疫组化荧光图像吗?看得懂meta分析柱形图吗?你们最多只懂除法,就是死掉的/感染的/人口数。

新冠会攻击免疫系统,会攻击神经系统,会攻击心肝脾肺肾,会攻击生殖系统,这他么是流感?这特么是艾滋病毒+乙肝病毒+流感病毒,可能还要加上天知道其他什么玩意的病毒。

未来么就是不停地死死死,等老外发现他们的青壮年和儿童也开始死受不了,没死的也后遗症过两年死其他病上了。他们会被迫走我们这条路的。

实际上就是事实教做人

user avatar

我不是大神,但是这个问题是真的感兴趣,所以就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抛砖引玉吧。

首先,病毒如果不能防堵必然会变异,目前来看,变异的方向是朝着传播性增加的路子去的。传播性增加包括

  1. 体液病毒量增加
  2. 感染其他物种(老鼠我,鹿,白貂)
  3. 潜伏期增加
  4. 免疫疫苗

但是我们也发现病毒的毒性并未显著增加,所以从病毒的进化方向来看,它其实是在无意识地朝着跟人类长期共存的方向前进。

其次,从世界范围的防治来看,总体而言是非常失败的。人类这次完全没有同心协力,结果导致控制病毒已经完全没有可能。这个后果就是病毒会继续进化。

以上两个条件直接的后果就是新冠病毒很可能再未来会与人类长期共存。

未来三年应该这种趋势有条不紊地推进。也就是病毒还会有更多的变种,但致死率应该会不断下降。

这中间可能会诞生一波进化方向错误的病毒,导致短期致死率飙升,但它应该很快就会消失。

未来三年疫苗依然稀缺,病毒依然时不时带一波节奏。除中国外欧美国家可能放弃抵抗,最后干脆连统计都不再统计,掩耳盗铃,宣布战胜病毒。歌照条,舞照唱,来一波喜大普奔。

具体是第二年还是第三年不知道,反正掩耳盗铃后会有一波超级大狂欢。然后愉快地被打脸,再次回到现在这种半死不活的路子上来。

总之看目前这个状态,不再死一大票人,防治病毒遥遥无期。

而现在看来,那一波天灾人祸应该就在这三年会来一次。

user avatar

要看如何给“疫情”下定义了。照死亡率和重症率算,已经结束。但要清零的话,不到经济破产,就不算完。

user avatar

突然想起来疫情初期我成功预言了欧美疫情的走势,可惜最初的预测是在跟别人的讨论里,被那人拉黑看不了了,那是在2020年2月底,那个时候美国病例一共也就十个左右,意大利每日新增才十几二十个。

现在只找到了后来修改过的自己的发言,修改时间已经是2020年3月5日了。

以下是原回答:


首先我对人类的长期未来是乐观的,但对短期和中期不太乐观。

第一,疫苗的保护有效时长也就半年左右,如果需要全民每半年接种一次,对广大穷国来说不是好消息。

第二,疫苗对变异毒株比如德尔塔的防感染有效性降幅非常大,哪怕对重症和死亡的防护率也有下降,这不是好消息,病毒性在向着高传染性、高毒性和高免疫逃逸能力方向变异。这方面的研究、报道都不少,我不再赘述,就贴一下以色列、英国、美国这三个国家的每日新增确诊和死亡图,大家自己就能看出来问题。






注意:

1.死亡滞后于确诊,而确诊数量大到一定程度,入院数量大到一定程度击穿医疗系统后,死亡会大幅度上涨。

2.现在北半球是病症最轻的夏季。到冬天春天会怎么样,谁说得准?

第三,全球,尤其是美国,即将经历一次惨烈的经济危机,这对疫情的防控治理都是很不利的。

不要说08年金融危机没人能预测到,很多人都预测到并且大声疾呼了,只是他们的声音被淹没在更大得多的乐观和狂热的声音里了。

1.美国2020年3月到现在印了多少钱你们有概念吗?今年二月美国M2增速是27.1%!

就美国今年6月由于去年疯狂印钱高基数下导致的看起来不那么疯狂的同比12%的M2增速,放在1960-2019年也是接近天花板的增速。

为了避免有些人提中国,我也贴个中国的M2增速:

注意08年到10年这个波峰,请回忆08年四万亿之后的物价(友情提醒,姜你军蒜你狠出现在09年)、房价(房价大幅起飞就是08年之后)和之后为了消化这个波峰付出的代价。

我们经济增速远远高于美国,但2020年到现在的M2增速是远远低于美国的。不要扯中国。中国这一年多放水非常克制。

可以扯世界其他国家,是的,全球绝大多数国家疫情期间放水都是极其疯狂好像没有明天一般,我不知道这些国家怎么想的,是觉得要死一起死吗?

防杠精时间结束,回到原来的话题,美国为首的世界其他国家即将面临一轮极其惨烈的经济危机。我之前说了印钱,印钱的负面效果是通货膨胀物价飞涨。美国最近几个月的CPI已经说明了问题:

这个CPI同比5.4%是什么概念呢?2019年由于非洲猪瘟猪价暴涨带飞的中国CPI,峰值也就这个数。

就是美国超市的肉价从8.99美元一磅涨到15.99美元一磅只需要2个月。

注意,美国可没有非洲猪瘟,美国的物价可是全面飞涨。

别忘了,美国人可没有存款储蓄习惯,人家薪水按周发放的,迟一天发工资员工都要跟你拼命,因为他们钱紧到迟一天信用卡就要逾期甚至要饿肚子。美国以前的物价尤其是食物和油价也十分稳定,几十年涨幅都非常小那种。

2.美国股市泡沫有多大你们注意过吗?

美股总市值比GDP这个股神巴菲特特别爱用的数据,现在已经涨到200%以上了。08年金融危机前这个数值是110%,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人类历史上极其出名的泡沫)破裂前,这个数值是140%。1929年美国大萧条之前,泡沫巅峰期,美股总市值1240亿美元,美国1929年GDP1036亿美元,也就是说,当时美股总市值比GDP也就120%不到。

我一直在说,我们可能在接下来的三年内见证美国历史上最大的烟花。

如果美国陷入大萧条,那还怎么防疫呢?或者说,疫情还算个啥?要知道,美国当年大萧条期间,非正常死亡人数占美国总人口的7%!这个非自然死亡主要包括自杀、饿死和饥饿穷困引发的疾病死亡。

多说一句,美国CIA认为我国三年自然灾害期间非正常死亡人数在900万,大概是当时人口的1.4%。


总结:我不看好未来三年的疫情形势,我更不看好未来三年全球的经济形势

user avatar

疫情未来走向说实话无法预测,大概率最终是共存,但是我说的共存是指有疫苗或者药物来应对疫情后,再采取共存,而不是什么都没有准备,甚至后果也未知的情况下就开始共存,包括现在的政策也是尽可能清零争取足够的时间来确保有足够的手段和资源(比如现在各地都在修方舱医院、疫苗研发等等)来应对疫情。

针对哪些说什么直接共存的,反正挺无语的,或许站在自身利益的角度来看,觉得这样更合适,但是国家站在全局来看,我还是支持现在的政策。

1。 病毒现在依然不稳定,为什么后面有德尔塔、奥密克戎,就是因为国外长期共存,导致病毒产生了变异,造成了传播力的增强,继续共存,到底病毒还会产生变异成什么,完全就是个未知,真养蛊成了传播力超强,致死率也高的超级病毒,这个时候还考虑共存么,既然如此,为什么不先等国外试水了之后再决定,非要拿自己人去养蛊么;

2。房贷断供、公司倒闭的人你认为疫情共存了就可以避免了,或许没有感染的时候,你觉得还能正常工作,从行业来看,互联网、金融等行业可以远程办公的或许影响不大,但是大量的制造业工厂这些工人共存后你觉得收入会稳定,共存后大量的人感染,你觉得有多少人会继续工作,再换句话说,对应的人感染了之后,你觉得这些企业会让你上班,还是说直接替换了你,人可到处都有的哈,国外共存的失业率数据你可以自己去查。

3。现在明明还有手段去动态清零,奥密克戎的影响范围目前除了上海、吉林两个地方,其他地方都还是可控状态,其他地方的生活状态是否也受到了影响,还是一定要共存了之后,让其他地方全部生活都受到正常影响,说直接一点就是现在也许5%的人生活受到了影响,但是还有95%的人生活还是正常状态,难道非要共存,让30%、40%的人都去面对疫情,更何况现在明明还有手段和机会去解决,只是要损失1个月或者2个月的不正常生活。

4。现在的防疫政策,一种是动态清零,一种是共存,动态清零的问题就在于要做好严防,出了问题,投入足够资源解决这些局部问题,尽量保证绝大部分人的生活不受影响,动态清零现在面临的问题,共存的时候那个问题不会面对到,共存是没有办法的最后选择(韩国政府去年宣布共存,疫情失控后,然后又重新封闭,就说明共存依然面临很多的问题),更何况现在明明有足够的手段去清除疫情,再退后一步说,所有策略手段都用上了,依然无法消灭疫情,那能不能将疫情影响最小化呢,什么都不去试,就躺平共存,合适么?


user avatar

只要人类不反思不悔改(至少要达到二战结束时人类整体的反思悔改级别),灾难只会越来越大。

五浊恶世,从心而发。

八地指南录

user avatar

先让我们时间回到2021年初

印度疫情进入失控状态

防护物资暴涨、医院过道挤满了人

氧气瓶奇缺、印度焚尸木柴都不够用

当时的我在干啥

我坐在阳光明媚的窗边

泡了一杯咖啡豆现磨咖啡

就着这明媚的天气

在键盘上问候下印度客人A

客人说他感染了2次病毒 还是不同的新G病毒
我看了 心情很沉重
担心我们的交易会受影响
担心我好不容易从对手手里夺来的客户被新G抢走
于是 我起身
抬起头看远方天际
蓝色天空上小小的飞机
心情顿时舒缓不少
那一刻 我觉得疫情离中国很远
离我们很远
中国万岁 祖国万岁 FY政策万岁


时间来到2022年

深圳封锁一周
我待在20多平的深圳宝安一处单间里面
桌上放满了外卖盒子
统一老坛酸菜牛肉面的红色汤汁上面飘着几粒没有吃干净的碎面
桌角破损的10元地摊桌边 还有一箱未拆封的老坛酸菜
那将是我未来一周的口粮
这时的印度客户B 反馈说印度疫情基本控制 全民实现了免疫
现在几乎没有人去医院 超市 学校 工厂均恢复了正常
他从新闻得知深圳封城一周
叮嘱我照顾好自己 少出门 戴好口罩 做好防护
同时对我样品延迟寄出表示理解

看看过去的2年
由事不关己到自己需要面对一样的麻烦

我抬头看出租屋那小小的一方阳光
思绪万千 思绪万千 唏嘘万千
由于疫情 很多海外客户取消了订单
收入也骤减 之前住的一室一厅3500一个月也退掉了
住到了1200一个月的单间
卧室对面是对面客厅
卧室沾满了油腻的不锈钢窗户和对面一样油腻的窗户只有一个手掌的距离
厕所很小 只能站一个瘦子
洗澡的时候只能站在马桶什么冲凉
对面一做饭我不用起床就知道对方做的什么菜
运气不好的话 对面上厕所加上一点点微风
我基本知道对方昨天晚上吃了什么菜
对的 你没有看错
我现在住的就是深圳传说中的“握手楼”

未来3年
疫情肯定不会走的
它不走
我就快被抑郁送走了


2022.4.21 和几个上海客户聊了下 了解到了最新的情况 内心很沉重

更多的 悲惨的发生在每一个有血有肉个人身上的故事
我们不了解 也没有渠道了解(懂的都懂)
只能说 时代在进步
科技在进步
社会的公信力在退步

user avatar

疫情预测这个事情,我熟。从2020年初,我一直在预测。有兴趣的把我回答问题的时间,和后来对比的事实对比一下。

最近一次,是在广州出事以后说机场防疫。半个月后南京出问题。


这个要看运气。

所谓运气,就是病毒怎么变异?

新冠变异是个随机事件,如果没有变异出德尔塔,现在以色列,英国基本已经用疫苗防疫成功了。

但是,一个德尔塔直接破防。以色列做的已经很好了。把原始R0到8的德尔塔压低到1.3,但是只要大于1就没有卵用。

只能减缓速度,不能消灭。

不能消灭,无非像印度一样,被德尔塔洗一轮,死很多人,实现群体免疫。

一些国家靠德尔塔疫苗实现群体免疫。

疫苗普及的国家能减少重症率,少死一些。

等德尔塔虐一次后,大家等下一个变异的比较厉害的流行变种。

如果没有变出更厉害的,大家抗体有效,这个病毒慢慢就不流行了,类似于1918大流感。慢慢消失了。

大约一两年就完了。

但是,如果新冠再变异一个厉害版本,原始抗体,德尔塔抗体无效。那就再来一轮……

一两年后,又变异一个厉害版本,那还有一轮。三年以后又三年。

真长期共存。

这个格局的打破,需要新冠进化出高死亡率版本,类似于埃博拉。

那个时候,因为死亡率顶不住,大家都会提高防御级别。用强有力的隔离措施去保护安全。那个时候是可以全球一致,消灭病毒的。

中国没有选择,加强口岸防疫,保持国内净土。看国际上的变化。

运气好,新冠没有新的厉害版本,世界正常了。中国打完加强疫苗,恢复正常。

新冠进化出新的厉害版本,那就继续当前政策。

新冠进化出高死亡率版本,全球要一致消灭病毒,中国可以提供防疫模板。

在流行期间,中国可以保持生产,帮助产业链上其他国家防疫,搞好与各国的关系。

鼓励技术和生产线向中国大陆转移,特别是光刻机芯片这类以前缺乏的生产线,鼓励各国的人才到中国工作。

user avatar

感觉回答的都个个都有保障收入,不怕隔离不怕封锁。这次瑞丽疫情,虽然我们是瑞丽隔壁的隔壁县的,现在所有边境村都在封闭中,所以投资种的辣椒都烂在地里面,血本无归了。终于也明白什么叫牺牲了。如果继续这种高压,现在可以熬,在熬下去不知道会怎么样,也不敢想。没有经历过的,不需要来跟我讲大道理,事情没有发生在你身上。所以也不用来跟我杠。

user avatar

1、由于疫苗的研发速度赶不上病毒的变异速度,群体免疫可能难以实现,戴口罩+隔离仍然是对付疫情最好的办法;

2、印度和美国的战斗力可能会达到超级赛亚人的水平;

3、全球疫情造成的感染人数可能超过1918年的流感,死亡人数可能会相当;

4、由于疫情引发的世界经济危机,美国想收割中国又收割不动,只好把盟友放进菜谱,西方世界将出现巨大裂痕;

5、中国的制造大国地位进一步加强,西方想转移制造业的愿望落空;

6、中国三年后的GDP将达到美国的80%左右。


user avatar

疫情只是一个诱因,后面的事情,波澜壮阔。

user avatar

先说结论:未来三年仍在战略相持阶段,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都是分区域一阵紧一阵松,只是松紧的平衡线有所不同,其核心要点是避免医疗挤兑。对经济的长期影响会越来越显著。不同区域的人均寿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少则几个月,多则几年。

影响疫情走向的有以下几个关键变量

1.病毒自身的特点,包括传播性、致病性、致死性、变异性。

传播性:仍有增长可能

致病性:仍有增长可能,但不会增加太多,预测全年龄段重症率不高于10%,重症患者较大可能有长期后遗症,这方面的问题会越来越大。

致死性:仍有增长可能,但不会增加太多,预测全年龄段死亡率不高于2%,年轻人的死亡率大大低于老年人,但是每年每个人都老了一岁,所以活着的人的风险总是在上升。

2.对病毒的认识。科研人员对病毒的传播模型、致病机理、变异方向的认识。

认识不断加深,但三年内无法产生革命性根本性的新理论。比如从基因序列层面穷举所有变异可能性及其效果。

2.医疗措施。包括吸氧、药物治疗。

医疗措施比较成熟,但没有特效药。从治疗方面来说早发现早治疗比较合适,但这样容易导致医疗挤兑。大多数国家的策略是宁可让人死在家里,也要避免医疗挤兑。

3.疫苗。包括疫苗的研发、制造、运输、分发能力。

疫苗研发比较成熟,但制造、运输、分发能力受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工业能力和行政能力影响很大,人群的接种意愿也参差不齐,导致接种率差异很大。

4.检测能力。包括检测的范围、频度、准确度。

类似于疫苗,受工业能力和行政能力影响很大。

4.隔离政策和能力。包括确诊者隔离,密接者隔离。

各国都做确诊者隔离,部分国家做一次密接隔离,少数国家做二次密接隔离。

如果能做到快速精准的三次密接隔离,就可以不用大范围封锁。

但即使中国也做不到,三次密接人数太多,无法追踪,必须配套大范围封锁。

5.大范围封锁能力。包括限制人员聚集、限制人员流动、非密接者隔离等。

这一点对经济伤害极大,好多国家已经做不到了,部分国家还在坚持,有些国家正在逐步放弃政府层面的封锁,而替代为组织层面的封锁,比如企业让员工居家上班。

6.死亡承受。承受死亡是最简单的一种压制疫情的能力,啥都不干就行,无论多强的病毒,死了足够多的人以后总是会缓解的。

7.区域人群共识。同一区域内的人群对以上措施的认同度。

上述的疫苗、检测、隔离、封锁、死亡都需要人群共识,如果人群不支持,就很难推行。疫情越强,支持的人就越多

user avatar

我不是大神,谈谈自己的看法。

新冠病毒大概率朝高传染性低致死率发展,几年后可能成类似流感的病,也可能成为类似乙肝的病,动不动就复阳,折腾一辈子。

目前看不乐观,终生带毒的可能性大且各脏器都有,身体一弱就可能发病,还反复感染,比流感恐怖太多太多。

就目前所知来说,后遗症才是最恐怖的事,影响智力、体能、生育能力、丧失味觉等。彻底搞明白一种病并有效治疗也许要几年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在医学没有彻底研究清楚没特效治疗药品前还是不感染为好。

无论如何发展,对中国的影响都会很小,就如同现在的中国,绝大部分地区都正常的生活,那里发现疫情就在那里消灭,这是成本最低的抗疫方式。

国外不学中国抗疫模式是学不了,政府强大的执政能力和极度信任配合政府的民众、大数据监控追踪全民出行情况、强大的制造生产能力和物流系统、无数不怕辛劳不惧死亡的抗疫医务人员和公务员、志愿者。简单直白点就是富足的国力与强大的执政力双力集合才能如中国一样搞封城抗疫。美欧不行,越南等也不行。

没有胜利者学习失败者的道理,中国人该有自信心,走自己的路。三年内实行现行抗疫政策会有啥问题?受点短时间的经济损失总比上千万人死去上亿人有各种后遗症的强。

新冠不可怕,学习失败者躺平才可怕。

user avatar

更新一下吧,我知道我的答案十分不讨人喜欢,但这是根据现状和全球各地的表现推导出来的可能性之一,迄今为止所有躺平就会让病毒不再危害人类社会的春秋大梦都幻灭了,病毒自己消失,毒性减弱,自然感染然后群体免疫现在看来哪个都是痴人说梦了。而且还有免疫突破,ADE效应等对手在前方等着向人类发起进攻。

有些新闻表明,现在有些病例病毒潜伏期已经比以前长了,不少病例核酸检测也出现了一定的困难,传染途径也增加了(密接标准都改了)。

为什么会这样?答案就是进化压力,也可以说是人工选择的结果。容易被核酸检出的,潜伏期短的,传染限制多的的都被社会防疫系统和医疗系统淘汰掉了。

能够活下来的就是潜伏期长的,不易核酸检出的,传播途径多的变种。至于毒性强弱,就看运气了,不过十来亿人反复感染,总有毒性和竞争力双强的变种出现,德尔塔和拉姆达就证明了这点。谁说更厉害的变种不会出来呢?毒力更强,潜伏期更长,核酸检测更难,传染途径更多的变种也许已经产生了,如果欧美国家的人们不能改变他们傲慢的态度,它就在未来等着全球大部分人,有些国家就会在一次次的错误中,走向必然的命运。

分割线下为原回答,我希望我被打脸,但是非常遗憾,美利坚不会产生美式超级英雄,只会生产德特里克堡超级病毒,并且是生产出来控制不住会反噬那种。


不是大神,2021年底,毒性与德尔塔相同但是传染性更高的新变种出现,免疫逃离几率与德尔塔相同。美国部分地区出现医疗系统挤兑,印度大量的人员死亡,欧洲日本在感染率暴增后实施了表面上严格的控制措施,中国实施了严格的管控措施,进一步减少了与其他国家的往来。

2022年春季,在十数亿感染者的体内,一种超级变种形成了,潜伏期为三十天左右,不易被核酸检测出来,可通过气溶胶、飞沫、体液、排泄物、猫狗等经常与人类接触的动物传播,在空气中和物体表面存活时间超过十二小时,免疫逃离概率95%以上,并且有显著的ADE效应,重症率超高,,能够阻止其传播的方法只有严格的执行管控和佩戴口罩。新变种病毒首先在美国被检测出来,发现之时美国已经有5%的人口感染,只不过没有检测不为人知。二个月后美国医疗系统彻底崩溃,原因是医生们纷纷感染并由于ADE效应发展为重症。国内不得不切断了与境外的贸易往来,由于严格的管制措施造成的经济下滑,使操心于生计的人们无暇顾及国外发生了什么,第三个月时候,一条新闻突然引起了注意,印度方面彻底与外界失去联系。我西藏军区严阵以待,等着失去补给的山地士兵向我方讨要粮食,可是一个月过去了没有人到来。其他地区的消息也越来越少。

2023年,在卫计委的协调下,集合了国内全部药品研发机构的力量,终于研发出针对冠状病毒家族的,副作用在可接受范围以内的特效药。此时中国以外世界人口锐减60%,印度更是只剩下3%的人口,各国基本已经倒退回农业社会,大城市的人口已病死殆尽。剩下的都是人口稀少的乡村的人口。无法组织有效的行政机构,为了避免人道主义危机,我国不得不派遣防化兵去各国清理城市里的尸体,进行消杀。在消杀三个月后,将国内人员派驻各地,组织恢复工农业生产,重建社会秩序。人类又一次在病毒的魔爪下幸存过来。

不是大神,写着玩玩的


这篇回答为了过审,没有把推导的结果完全写出来,当然本来就不讨人喜欢了都写出来就更要讨人嫌了。其实受资本影响深的,自由化思想重的并且外来人口多的某地区,在推导中也出现问题了。

user avatar

这必然是一场持久战

速胜和投降都不可取

世界范围内,除了中国为首的几个国家之外

都采取了 追求速胜-失败-投降的路线

病毒在未来,一定会加速变异

并最终进化出传播性和致死性兼备的版本

人类在世界范围内,终将面临一场浩劫

经历一场人类大规模减员之后

各国最终,还是会回归中国这种

严格隔离直至局部病例清零的策略

世界范围内都将出现人道主义危机

多地进入战争状态,世界经济受到重创

国际秩序重新建立

而中国本身,也将面临严峻考验

在战争,经济,疫情的三重危机之下

中国也将面临至少三次危机

需要全国人民团结一致,付出牺牲

才会渡过危机,最终战胜疫情

而世界在经历巨大浩劫之后

当国际局势为中国主导,世界人口除中国之外下降一半以上,各国会组织起真正严格的隔离和局部封闭,彻底放弃幻想,最终把病毒封闭在印度范围之内。

如果人类在一年之内还拿不出特效药,那么疫情走势就会按照上述文字描述的可怕前景发展。

user avatar

由于病毒进化速度接近指数增长,防疫资源增长速度基本是线性,短期内境外疫情还会不断恶化

病毒通过遗传、突变、自然选择不断进化

病毒的突变(Mutation)是指基因组中核酸碱基的化学变化。在一次感染中,一个病毒粒子要增殖上百万次,增殖过程中复制发生异常就会造成突变,可以是一个核苷酸的改变,也可为上百上千个核苷酸的缺失或易位。

突变是概率事件。新冠属于RNA病毒,RNA病毒不稳定,病毒复制中的自然突变率 0.0001~ 0.000001。

大部分突变让病毒失活,少量突变会让病毒活下来并具备新特性。

周围环境会对病毒形成选择压,“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载量高、传播更快、具有免疫逃逸能力的毒株已经成为主流。

分析

1.大量人群感染+少数免疫缺陷病人长期感染促进了病毒突变。


2.突变毒株产生速度是指数函数

如果单个病人同时感染不同突变株,病毒会发生重组。 @拍照稀烂帮帮主 的分析证明,重组形成新毒株的概率越来越高。

基因组越丰富,重组速度越快,所以进化速度是指数函数。

随着时间的推进,新毒株病毒载量越来越大,并具备绕过免疫屏障能力,甚至具备抑制免疫系统能力。

所以不能用静态的观点看病毒,认为病毒危害是不变的,从而得出“共存论”。


3.对任意一次疫情来说,病例数量也是指数函数

广州疾控中心副主任张周斌在2021年5月31日下午举行的疫情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这次本地疫情的平均潜伏期为4天左右,反应传播速率的实时R0在26日达到5之后一直维持高位,直到5月29日达到最大值6.06,昨天(5月30日)第一次下降到4.19。”

疫情8天传了4代[1]

所以,在不防控状态下,疫情每隔2天左右传播一代,下一代的数量是上一代的4-6倍,疫情呈指数增长。

如果发生较大规模的社区传播,就可能出现人与环境相互传播,防控难度极大。今年石家庄藁城和南京禄口街道的疫情都是通过异地集中隔离才终止。

如果疫情已经大规模爆发(如武汉),医疗资源、隔离资源都严重不足,只有全国支援才能救得回来。

所以疫情的初起阶段防控相对容易,发展起来后很难扑灭。


4.防疫资源增长速度在指数和线性之间

疫苗研发、临床试验、批量化生产、物流、分发的速度是线性增长的,长期看疫苗开发很可能赶不上变异速度。

每个地区的医疗设施配置、物资生产是线性增长的,而有经验的医务人员培养周期是漫长的,最多只能对数增长。

隔离等防控措施基本不受变异影响,但资源增长难度极大,也可认为是对数增长。


5.用线性增长甚至对数增长的医疗资源打危害性指数增长的病毒,只能争取速胜,不能速胜的话劣势会越来越大。

所以时间越长,防疫局势越不利。


6.只有用隔离将病毒突变速度降下来,再配合疫苗和将来可能的特效药,人类才可能再度取得优势。

然而,在任何特效药开发出来之后,病毒会逐渐点出耐药性。所以特效药只有短期效果,如果想靠特效药清零,机会窗口很短。

参考

  1. ^ https://news.sina.com.cn/c/2021-06-01/doc-ikmyaawc8783978.shtml
user avatar

我估计国内外对待疫情的态度也不会有啥根本性的改变,结果就是国内控制的再好,架不住外国人躺平了养蛊,冠状病毒这变异速度,养出来啥蛊都有可能。地球村不是白叫的,谁也没法断绝各国之间的经济贸易人员往来,各国只能根据自己的国情硬扛着呗。

新冠这波还真是应了那句百十年来的大变局,很大程度会重塑整个世界国际经济政治地位。新冠对各国来说都像是慢刀子割肉,就是比赛谁失血更少的事情,无论如何积极防疫那肯定比躺平了(包括只靠疫苗)防疫效果好的多,失血少的多。今年中美谈判为啥中方硬气了很多,美国去年疫情开着直升机撒钱,今年的cpi一飞冲天,稍微了解下中国这一年集装箱的缺口有多大就知道这波中国真的赢麻了,你说有谁底气。

看着样子,新冠再折腾一两年不是问题,两年之后再看,肯定很有意思。

user avatar

新冠相当于破甲弹,碎甲弹,穿甲弹,穿甲燃烧曳光爆破弹等等乱七八糟的玩意儿。

物理防控相当于主装甲。疫苗相当于反应装甲。

众所周知,反应装甲是贴在主装甲外边的。

然后,有些老铁把反应装甲当做防弹衣的插板,挂在胸前就肉身冲出去了……

你还不能劝,你一劝,人家就说“再不冲快点,军功都被别人抢了”!

我只能说,战争的头三年,会很惨。

user avatar


最近,我们又陷入疫情的漩涡中,目前各省市正严格防控——以最快的速度切段病毒传播链,把病毒封锁在最小范围内,力求实现本土疫情的“零感染”。

虽然疫情汹汹,德尔塔毒株变得更强大了,不过也不用担心,世界上一直就有各种病毒,我们早就和很多病原体共处了百万年,对新冠病毒的阻断和其他病毒并没有本质区别。

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能做的还是:戴口罩、勤洗手、少聚集以及新冠疫苗能打就打。

这些很难,其实也不难。

参考文献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