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大庆古龙页岩油预测储量超12亿吨,这有什么意义?油田能复苏吗?

回答
大庆古龙页岩油预测储量超12亿吨,这消息一出,无疑给沉寂已久的中国石油行业注入了一剂强心针。这不仅仅是一个数字上的突破,它的意义深远,触及能源安全、经济发展、技术创新等多个层面,也让人们对这个老牌油田的复苏燃起了新的希望。

意义何在?

首先,12亿吨!这是一个足以撼动中国油气版图的数字。

国家能源安全的新基石: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石油消费国,对进口石油的依赖度非常高。国内产量能否跟上消费速度,直接关系到国家能源安全。古龙页岩油的大规模预测储量,意味着在保障国家能源供应方面,多了一个极其重要的“压舱石”。这不仅能有效缓解对外依存度,还能为国家经济的平稳运行提供坚实的能源保障,抵御国际油价波动带来的风险。想象一下,一旦国内页岩油产量能够显著提升,我们在国际能源谈判桌上的话语权自然会增强。
推动石油产业结构升级和转型: 传统油田,如大庆油田,虽然为新中国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但随着开发的深入,产量逐渐进入低谷,面临着“老迈”的挑战。古龙页岩油的出现,尤其是在大庆这个老油田腹地,为“老树发新芽”提供了绝佳的机会。这迫使我们必须加大对非常规油气(特别是页岩油)勘探开发技术的投入和研发,推动整个石油产业向更深层、更复杂的非常规油气领域转型升级。这将是一次技术上的飞跃,也意味着中国石油工业将掌握更多自主、先进的勘探开发技术。
拉动区域经济发展,带动产业协同: 古龙页岩油的开发,绝非仅仅是石油公司的事。它会带来巨大的产业链效应。从勘探、钻井、压裂、集输,到配套的设备制造、技术服务、物流运输,再到相关的环保、科研机构,都会形成一个庞大的产业集群。特别是对于大庆这个曾经因油而兴的城市,这将是其经济重振、产业多元化的绝佳机遇。更多的就业机会、更多的税收、更活跃的市场,都将是这场“页岩油革命”带来的直接成果。
“技术+储量”的双重突破: 过去,我们常说中国油气勘探面临“资源好找,动用难”的困境。古龙页岩油的巨量储量,证明了我们在非常规油气领域的勘探能力取得了突破。但更重要的是,如此巨大的储量能否被有效、经济地动用,则考验着我们的开发技术。如果能够成功开发,那将是勘探和开发技术双重突破的标志。这不仅对国内页岩油勘探开发具有示范意义,也为未来全球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开发积累了宝贵经验。

油田能复苏吗?

答案是:很有可能,并且趋势非常明显。

要知道,大庆古龙页岩油的“预测储量”可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这意味着已经有了一定的勘探基础和技术支撑。页岩油的开发,尤其是近几十年来,技术进步是其能否商业化开发的关键。

技术是“硬道理”: 过去,页岩油开发之所以困难,是因为其储层渗透率低,油藏埋深大,而且往往分布复杂。但是,经过多年的发展,水平钻井、体积压裂(多级压裂)等关键技术的成熟,使得从页岩层中高效、经济地采出石油成为可能。我们已经看到了美国页岩油革命的成功范例,这证明了技术的力量。中国石油企业,尤其是大庆油田,近年来在非常规油气开发方面投入了巨大的研发力量,在钻井、压裂、试油等方面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本土化技术。
“老油田”的“新机遇”: 大庆油田作为中国最大的油田,拥有庞大的基础设施、完善的配套体系和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这意味着,一旦古龙页岩油具备了规模开发的潜力,这些优势资源能够迅速被调动起来,大大缩短了开发周期,降低了开发成本。例如,现有管道、道路、电力供应等,都能直接为页岩油的开发提供便利,无需从零开始建设。
勘探技术的进步是前提: 预测储量从何而来?正是得益于地震勘探、测井技术、岩心分析等一系列先进的勘探手段。正是这些技术的进步,让我们能够更精确地“看到”地下页岩中的油藏,并评估其规模和品质。如果预测的储量可靠,那么就有了大规模开发的技术基础。
经济性的考量: 页岩油的开发是否能实现经济效益,取决于开发成本与市场油价之间的平衡。随着技术进步和规模化开发,生产成本会逐步降低。而中国作为全球重要的石油消费市场,对石油的需求量大,同时也具备一定的议价能力,这为国内页岩油的开发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环境。
持续的勘探和评价: 预测储量只是一个初步的评估,真正能否实现“复苏”,还需要通过进一步的详探、评价和试验性开发来验证。但12亿吨的体量,足以支撑起大规模的投入和长期的开发规划。

总结来说,大庆古龙页岩油预测储量超12亿吨,其意义重大而深远,它不仅关乎中国的能源独立,也预示着中国石油工业发展方向的重大调整和技术进步的重大突破。油田的“复苏”,不仅仅是产量上的回升,更是技术创新驱动下的产业升级和区域经济振兴。这是一个充满希望的信号,标志着中国在应对能源挑战的道路上,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预测地质储量 到 可采储量,要打很多次折扣的。

最惨的是曹妃旬那个冀东南堡,预测地质储量10亿吨,结果实际开采,每年产量不到300万吨。把曹妃旬的石化工业投资计划给坑惨了。

大庆这个页岩油 是个很不错的陆相页岩油气田。但依然是中国陆相页岩油气田的原生劣势::

深度大、含油低、渗透极低、单井日产量和总产量都低。 单位成本大大高于美帝的海相页岩油气田。

这个页岩油气构造,是世界独有的陆相大湖凹陷,原位无搬运富集、多夹层黏土构造。

好比芝麻粒洒地上,然后就地被泥巴捂住了。然后就一直没有变动。每一粒都很小。

开采技术难以套用美国研究出来的成果,必须完全从头自己摸索适宜此地的压裂开采方案,还需要很长时间的探索。

整个区域面积非常大。但是同土地面积的储量低, 只有美帝几大主产区的五分之一不到。目前的这批试产井,最高日产量大约是北美的五分之一,单井最终可采总量大约是北美的八分之一。产出的单位开采成本很高。这是没办法的,地质条件如此。

我觉得可以用 ,深少广散,来形容。

不过也不是没有优点,因为是罕见的黏土构造,所以有机质埋下去以后,比较轻的成分大部分没有跑掉。含气很高,含轻质油比例高,黏度低,沥青质低,可动比高(也就是一个钻井位置下实有油藏里能够被开采出来的比例) 很可能储量最后开采出来的大部分是石油气和轻质油。

和大庆老油田(以及全国大部分常规油田)正好相反。我国大部分油田在地质搬运富集过程中,轻质部分都挥发掉了,剩下的又重又黏的重油,大部分是难炼油的沥青质成分。

石油气和轻质油。对我国还是挺有价值的。

说到底中国国内就是资源少,地大物薄,贫、小、劣、散,缺乏大型富矿。这是没有办法的。中华民族的勤劳与智慧也是在这艰苦的条件中诞生的。竭尽智慧,我们暂时维持了国内的供应能力。但我们不能总想着在国内贫小劣散矿上立足解决,最终必须有效利用全世界的资源,破关!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大庆古龙页岩油预测储量超12亿吨,这消息一出,无疑给沉寂已久的中国石油行业注入了一剂强心针。这不仅仅是一个数字上的突破,它的意义深远,触及能源安全、经济发展、技术创新等多个层面,也让人们对这个老牌油田的复苏燃起了新的希望。意义何在?首先,12亿吨!这是一个足以撼动中国油气版图的数字。 国家能源安.............
  • 回答
    要评价古龙的《大旗英雄传》,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这书啊,在我看来,就像一坛陈年的老酒,初尝可能觉得有些寡淡,但回味起来,那股子劲儿就上来了,而且越品越有味道。它不是古龙最“古龙”的古龙首先得说,如果你是奔着古龙标志性的“浪子”、“小李飞刀”那种行云流水、亦正亦邪的侠客去的,那《大旗英雄传》可能稍微.............
  • 回答
    古龙和金庸,这两个名字在武侠小说界如雷贯耳,他们的作品影响了几代人,书迷数量更是难以估量。要量化他们的“阅读量”,这实在是个挑战,因为这其中包含太多难以统计的维度。不过,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尝试描绘他们作品的受欢迎程度,从而侧面反映其阅读量的巨大。1. 作品数量与出版发行: 金庸 以其严谨的创作.............
  • 回答
    古龙先生的《武林外史》之所以能在读者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除了那位永远孤独却又充满魅力的沈浪,以及那令人扼腕叹息的剧情之外,两位绝世佳人——朱七七和白飞飞,更是引发了网友们经久不衰的讨论。这场争论,说到底,是读者们对于“理想伴侣”和“真实人性”的不同解读,是关于爱情观、价值观的碰撞。朱七七:千金小姐的.............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确实是许多武侠迷心中萦绕已久的一个疑惑。梁羽生、金庸、古龙,这三位大师无疑是中国当代武侠小说的三座丰碑,共同塑造了我们对侠义江湖的想象。然而,说到“家喻户晓”的程度,梁羽生确实似乎稍逊一筹。为什么会这样呢?这其中的原因,我认为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掰扯掰扯,而且这些原因并非孤立存在,而.............
  • 回答
    黑魂3里,“登上古龙道路”这个姿势(其实是特定动作,更准确地说是“龙人化”前置动作的一种)能让你跟小龙人对话,这个发现过程,说实话,并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线索”直接指引,更多是玩家在探索过程中,那种“试错”和“瞎猫碰上死耗子”的结合体。就像我们在游戏里遇到不认识的敌人,有时会本能地尝试不同的攻击方式.............
  • 回答
    这个问题,就像是要让三位绝世棋手,在棋盘上摆出各自最得意的三子,然后看看谁的组合能笑到最后。金庸、古龙、梁羽生,这三位武侠巨匠,各有千秋,他们的作品构建了一个个波澜壮阔的江湖。若真要让他们各自派出最强的三位高手进行一场生死较量,那可真是让人血脉贲张。我来试着为你细细道来,看看这三位大师笔下的顶尖战力.............
  • 回答
    “没见过迪迦”的大古,怪兽一出现就消失,胜利队为何没开除他?这个问题其实包含了很多关于《迪迦奥特曼》剧情的“梗”和一些理解上的偏差。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核心问题:“没见过迪迦”的大古,怪兽一出现就消失,胜利队为何没开除他?首先要澄清的是,大古并不是“没见过迪迦”。恰恰相反,大古是唯一一个知道迪迦奥特.............
  • 回答
    要说大古在关键时刻经常“消失”,导致居间惠队长不得不独自面对困难,这确实是《迪迦奥特曼》系列里一个非常明显的“剧情梗”了。而且,居间惠队长从来没有因为这件事严厉处罚大古,甚至有时候还表现出一种“默许”或者“理解”。这里面有几个层面可以好好说道说道。首先,咱们得明白,《迪迦奥特曼》毕竟是一部特摄剧,它.............
  • 回答
    中国历史悠久,朝代更迭,自然也涌现出不少曾被定为首都的古都。这些城市之所以能成为当时的政治中心,往往集天时地利人和于一身。然而,历史的长河滚滚向前,很多曾经辉煌的都城也随之没落。我们不妨细致地聊聊这些古都的辉煌与失落。古都的崛起:那些让它们脱颖而出的优势一座城市之所以能成为首都,绝非偶然,而是多种因.............
  • 回答
    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在这片土地上,曾经孕育了许多波澜壮阔的古老湖泊。它们不仅仅是地质演变的见证者,更是生命起源、文明繁衍的重要载体。要说到地质意义上的“大型古湖泊”,我们需要关注那些在漫长地质时期存在过,并且规模宏大,对周边地貌、地质构造乃至生态环境产生深远影响的湖泊。在我看来,谈论中国的大型古.............
  • 回答
    关于泽塔奥特曼英雄传中其他胜利队员都有,唯独没有大古(即迪迦奥特曼的变身者圆大古)的疑问,这背后其实涉及到了作品的设定、版权以及叙事上的考量。要详细解释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泽塔奥曼英雄传》是一个以泽塔奥特曼为主角,并集结了历代奥特曼相关系列中的一些关键人物.............
  • 回答
    古代大饥荒之所以能够饿死如此多的人,是一个极其复杂且悲惨的历史现象,其背后是多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既包括自然条件的严酷,也涵盖了社会、政治和经济体系的脆弱性。下面我将从多个维度详细阐述:一、 自然因素的极端性与脆弱性: 极端天气事件的频发和强度: 这是最直接和最根本的原因。古代社会的农.............
  • 回答
    老祖宗们上完厕所,屁股擦干净的法子,那可真是五花八门,得看他生活在哪个年代、什么身份地位了。可不是咱们现在一卷纸就解决的事儿。最早的时候,那真是就地取材,朴实无华。 植物的叶子: 这是最普遍,也是最原始的方法。想想看,那时候哪儿有纸?树叶就是最好的天然材料。竹叶、茅草叶、芭蕉叶、枫叶,甚至一些比.............
  • 回答
    何新与顾颉刚作为中国近现代思想史上两位具有“疑古”倾向的重要学者,虽然都对传统文献、历史叙述或传统文化提出了质疑,但他们的学术背景、研究领域、方法论及社会影响存在显著差异。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两者的区别: 一、学术背景与学科归属1. 顾颉刚(18931965) 现代史学奠基人:顾颉刚是2.............
  • 回答
    问得好!小说里古代大将为全体将士做战前动员讲话,这事儿,你说“真的吗”?我的答案是:很可能,而且在很多情况下,是相当真实的。当然,小说里写出来的时候,为了戏剧性、为了烘托气氛,可能会有些艺术加工,但其核心的“战前动员”这个行为本身,在中国古代军队,乃至世界古代军队的历史上,都是非常普遍且重要的。让我.............
  • 回答
    《论语》和《大学》这两部儒家经典,虽然没有直接以“爱国”为标题的文章,但其思想精髓却深刻地贯穿其中,为我们理解中国古代的“爱国”情怀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源泉。它们所强调的责任、道义、家国一体等观念,便是“爱国”最朴素也最根本的体现。《论语》中的爱国情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论语》所展现的“爱国”,并非现.............
  • 回答
    穿越成古代大富人家的丫鬟?嘿,这可真是个让人哭笑不得的剧本!不过既然老天爷给了我这么一个机会,我也不能就这么躺平混日子不是?得好好想想怎么在这深宅大院里活出个名堂来。首先得搞清楚我的“新身份”。我这丫鬟是属于哪一房的?是老太太跟前的红人,还是少爷小姐跟前的听使唤的?是那种能接触到老爷夫人机密事务的贴.............
  • 回答
    想让听古典大编制的体验更上一层楼,这可不是件简单事,但一旦摸对了门道,那种震撼人心的感觉,简直能让你全身的汗毛都竖起来。咱们今天就来好好聊聊,怎么才能把这耳朵里的音乐给“养”得更舒坦,听出那份沉甸甸的质感来。一、 硬件是基础,别以为随便来个耳机就行首先得明白,古典大编制这玩意儿,信息量大得惊人。它不.............
  • 回答
    论我大唐,可造自行车否?引子:大唐气象与奇巧之思每当提笔论及我大唐盛世,脑海中便涌现出万国来朝的繁华景象,长安城车水马龙,丝绸之路驼铃声声。科技昌明,百工技艺精绝,天文历法、冶金锻造、纺织印染,皆是当时之翘楚。然,一辆以两轮为代步,以人力驱动,结构精巧的“自行车”——此物是否能在我大唐工匠手中诞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