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同为当代武侠三大宗师,梁羽生为什么没有像金庸古龙家喻户晓?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确实是许多武侠迷心中萦绕已久的一个疑惑。梁羽生、金庸、古龙,这三位大师无疑是中国当代武侠小说的三座丰碑,共同塑造了我们对侠义江湖的想象。然而,说到“家喻户晓”的程度,梁羽生确实似乎稍逊一筹。为什么会这样呢?这其中的原因,我认为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掰扯掰扯,而且这些原因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交织,共同作用的结果。

首先,我们得聊聊题材和风格上的差异。

金庸先生的作品,虽然也是武侠,但他的故事往往有着更广阔的历史背景,更深刻的人物塑造,以及对于人性、家国情怀的探讨。像《射雕英雄传》里的郭靖,《天龙八部》里的乔峰,他们的成长历程、情感纠葛,以及面对家国大义时的抉择,都非常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金庸先生笔下的江湖,既有荡气回肠的英雄气概,也有儿女情长的细腻描摹,他能将历史的厚重感和武侠的奇幻感完美结合。

古龙先生呢,他的风格更是独树一帜。他极度擅长营造氛围,用一种诗意、颓废、甚至有些宿命感的笔调来书写江湖。他的人物往往是孤独的、沉默的,但内心却充满了矛盾和挣扎。他的“小李飞刀”系列,“楚留香”系列,都是风格鲜明,让人过目难忘。古龙的作品更注重“意境”和“风格化”,他的语言也常常带着一种独特的节奏感和哲思,吸引了一批追求独特阅读体验的读者。

相较之下,梁羽生先生的作品,虽然也写了大量荡气回肠的故事,比如《白发魔女传》、《萍踪侠影录》、《七剑下天山》等等,但他的风格更偏向于传统的武侠路数,尤其是受到了“鸳鸯蝴蝶派”的影响,文笔比较典雅,故事叙述也更为传统和流畅。梁羽生先生的作品,更强调“侠”的精神,尤其是“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理念。他的主角往往是充满正义感,一心为国为民的侠士。这种“正”和“侠”的内核非常鲜明,但也可能在某些方面,相对于金庸和古龙的复杂性和多面性,显得“直”了一些,少了一些扑朔迷离的悬念和极致的风格化,因而对一些追求刺激和新奇的年轻读者来说,吸引力可能稍弱。

其次,人物的塑造和辨识度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金庸先生笔下的人物,虽然数量众多,但许多角色都拥有极高的辨识度和鲜明的个性。无论是郭靖的憨厚,黄蓉的聪明,杨过的叛逆,还是令狐冲的洒脱,都深入人心。这些角色往往有自己的成长弧线,有自己的缺点和优点,他们的情感世界也更加立体。

古龙先生的人物,虽然有时会给人一种“脸谱化”的感觉,比如他笔下的剑客,常常是沉默寡言、孤独如风的形象,但这种“脸谱化”反而形成了一种强烈的风格符号。他的主角,如楚留香、陆小凤,都带有独特的个人魅力和标志性的行动方式,让读者很容易记住。

梁羽生先生的人物,虽然也是饱满而有血有肉的,但可能在某些方面,尤其是主角的塑造上,更倾向于一种理想化的“君子侠”形象。他的主角,如卓一航、张丹枫,往往是儒雅、正直、有担当的,但这种“完美”的形象,有时候可能不如金庸和古龙笔下那些带有明显瑕疵、更接地气的角色那样容易让读者产生“代入感”和“共情”。换句话说,梁羽生先生笔下的英雄,更像是教科书式的侠客,而金庸和古龙笔下的侠客,有时更像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人,他们的挣扎和选择,更能触动人心。

第三,推广和时代因素也不可忽视。

金庸先生的作品,在传播上可以说是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他的小说在香港报刊上连载时,就积累了庞大的读者群,并且后来被广泛改编成电视剧、电影,这些影视作品的成功,极大地推动了他的作品的普及。特别是1980年代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金庸武侠剧的大量引进,使得他的名字和他的故事真正“家喻户晓”。

古龙先生的作品,虽然在创作上也经历了辉煌时期,但他的作品的传播,尤其是通过影视剧的改编,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的故事往往更具戏剧性和视觉冲击力,非常适合改编成具有现代感的影视作品,从而吸引了更广泛的观众。

相比之下,梁羽生先生虽然也曾有作品被改编成影视剧,但影响力可能不及金庸和古龙,而且他的许多作品的节奏和叙事方式,可能更符合纸媒时代的阅读习惯,在向更广阔的影视市场推广时,可能遇到了一些与时代风格不太契合的挑战。

再者,“影响力”和“流行度”是不同的概念。

虽然梁羽生先生的作品在武侠文学史上的地位不容置疑,他的“侠”的精神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但“家喻户晓”更多的是一种大众化的、全民性的流行度。这种流行度,很大程度上是受到媒体传播、影视改编等外在因素的影响。在这一点上,金庸和古龙,无疑在市场化和大众传播上做得更加成功。

当然,这并不是说梁羽生先生的作品不好。他的小说,依然是武侠小说宝库中的瑰宝。他的严谨的史料考据,他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他对“侠”的深刻理解,都是独一无二的。他的作品,对于真正热爱武侠、懂得品味传统侠义精神的读者来说,依然是极具魅力的。只是在“家喻户晓”这个层面上,可能因为上述种种原因,受到了一些限制。

最后,还要考虑到读者群体的口味变化。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阅读口味也在不断变化。新一代的读者,可能更倾向于节奏更快、冲突更强、风格更鲜明的故事。金庸先生的作品,虽然有历史的厚重,但其曲折的情节和鲜明的人物,依然能够吸引不同时代的读者。古龙先生的风格化叙事,也更能满足一些追求个性化体验的读者。而梁羽生先生的作品,虽然精彩,但其叙事方式和人物塑造,可能在面对快速变化的读者口味时,显得“传统”了一些。

总而言之,梁羽生先生之所以没有像金庸、古龙那样“家喻户晓”,并非因为他的作品逊色,而是因为多方面的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题材和风格上的差异,人物塑造的侧重点不同,以及在推广和影视改编上的影响力差异,还有时代和读者口味的变化等等。但无论如何,梁羽生先生在武侠小说领域的贡献,以及他所代表的“侠”的精神,都将永远被铭记。他更像是武侠世界的“大侠”,默默守护着江湖的道义和传统,而金庸和古龙,则更像是行走江湖的“明星”,他们的身影和故事,被更多人看见和传颂。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邀,这个问题我觉得可以分为几部分来谈。

1.对传统武侠小说/话本小说的继承度过高,文笔虽然很不错但是特点不明显。

2.剧情比较平淡,冲突不激烈。

3.非常左派的家国观念导致视角比较死板。

4.人物塑造不出彩。

1.梁羽生的早期小说龙虎斗京华那两本很明显就是按照传统话本写的,包括打擂台等传统画本常用情节,不过相比于传统的三侠五义之类的小说,梁羽生更喜欢把视角放在起义军人士身上,高手不再是官员/皇家的走狗,这在当时是很先进的想法;不过在这本书里,梁羽生也暴露了他的一个重要短板:不怎么会写爱情,或许是因为话本小说的限制,或许是因为梁羽生本人的性格和经历,总之这个弱点一直伴随他的写作生涯。梁羽生的文笔不是像古龙一样的烈酒,也不是金庸一样的回味鲜美的鱼汤,而是像矿泉水,注意,我这里说的矿泉水不是说梁羽生文笔弱,只会平铺直叙像白水一样,而是说,梁羽生的文笔做到了很神奇的一点:你无论怎么看都不会烦,但是你看完了你也留不下印象。那些真正的像白开水一样索然无味的文字,是看多了很觉得很烦的,梁羽生的文字水平其实应该很高,但是为什么把大多数文章写的像矿泉水一样,这个只能梁老自己回答了。武侠小说当初都是报纸连载,梁羽生这种文字使得他在商业成就上远不如金庸、古龙,虽然他是第一个写新派武侠的。

2.梁羽生的小说基本上除了:飞凤潜龙(这小说明显有古龙的感觉,和梁羽生的其他作品完全不一样)、女帝奇英传(这本太长了,建议删一些)、武林天骄(的前半部分)、还剑奇情录、白发魔女传、萍踪侠影录、云海玉弓缘之外,或许还有广陵剑和武当一剑,剩下的作品的剧情都是非常套路化的:有几名反派,(反派武功一般不会高过正派最高的高手:比如乔北漠,西门牧野,孟神通等等),有一堆男主女主(梁羽生爱写群像,不过写的好不好那就不好说了),一般有男主女主的长辈高手(比如说张丹枫、檀羽冲)然后男主女主们一开始是 A配B,C配D,结束时变成AD和CB,如果有单身的,一般再来个拉郎配,然后反派被干掉,故事结束。梁羽生后期天山派系列基本都是这剧情,然后加一些别的东西,要命了,官方逼死同人啊。

3.梁羽生是个非常左派的人,比金庸左的多,古龙的政治观点不详,估计也没人知道他的政治观点,搞不好他是无政府主义。梁羽生在作品里非常愿意写起义军,包括龙虎斗京华里的义和团,以及蓬莱魔女、叶成林,竺尚父等等各路起义军领袖,其实我个人是很左的一个人,但是梁羽生的书里起义军实在太多了,他还把反帝视角当成唯一的视角,这就导致了作品价值观狭隘,观众带入感差,人物不容易出彩,比如:梁羽生笔下有个人叫石惊涛,他偷了一把大内宝剑,然后他后来收了个徒弟,叫铁镜心,铁镜心父亲是御史,后来石惊涛事发,然后官员去找铁镜心,铁镜心当然也没有出卖师傅,只不过他希望师傅把大内宝剑还回去,结果石惊涛勃然大怒,觉得铁镜心没骨气,表示你怕什么,大不了你和你父母跟着我浪迹天涯。我当时看到的时候真的是非常震惊啊,铁镜心的父亲是御史啊,而且是高龄退休的御史,人家一大把年纪了,身体撑得住吗?严仲子也没强迫聂政老娘还活着的时候让他去杀侠累啊!还有一段,霍天都是个武痴,他的理想就是创立一套顶尖剑法,他老婆凌云凤天天去支援义军,最后夫妻感情不和,分开了;其实这也没什么,夫妻感情不和离婚很正常,但是梁羽生的态度一直是贬低霍天都推崇凌云凤,这个观点在和平年代的人看来就不是很好接受。其实霍天都对于义军也都是能帮则帮的,他也不反对自己的徒弟去帮,只不过他没有凌云凤那么积极,梁老不能因为人家进步的不彻底就天天批评人家啊。

4.人物不出彩:这个是最致命的问题。梁羽生基本上写过的人物,让人印象深刻的只有:张丹枫,白发魔女,厉胜男,以及我个人喜欢的檀羽冲。梁羽生只擅长塑造魔女和名士型人物,然后就没了。反派角色在梁羽生笔下基本上没法出彩,乔北漠在云海玉弓缘里被写成小流氓了;而且他还喜欢后面的书让前辈高手出场并且出彩,就像他写散花女侠和联剑风云录,张丹枫简直就是全场MVP;写风云雷电和鸣镝风云录的时候,檀羽冲每次出场的风姿都轻松盖过主角,那么问题来了,你让后辈做主角干啥啊,你直接写前辈的故事不就得了?

5.昨天和 @白小羽叶开 的讨论让我意识到,老梁还有一个大问题:他不会写比武。比如张丹枫和乔北溟的比武,最后张丹枫为了让乔北溟心服口服,故意被他打了一掌,以此证明自己内力深厚,但是观众看着就很奇怪啊,这有必要吗?东方不败会为了让任我行心服口服被任我行打一掌吗?不可能的啊,打了就被吸了啊。任我行会因为东方不败不让自己打一掌就不服吗?当然也不会啊,自己都跟不上东方不败的速度啊,和东方不败打自己必死无疑啊。还有一场更让人无语的比武:厉胜男对唐晓澜,三场比试:剑法、内力、暗器。本身这种比斗设置就很奇怪,你以为考试呢?还考三门。谁活着谁就是赢家呗!阿飞会暗器吗?阿飞内力深吗?但是阿飞就是可以让你咽喉直接开个洞。比试过程就更让人无语了:三场比斗:剑法,乔北溟在秘籍中授意自己弟子用裁云宝剑斩断对手兵刃,这个倒还可以,结果还让自己弟子穿上刀枪不入软玉甲,然后一剑换一剑,我当时就蒙了!!?你这叫比武啊??这个怎么证明你的剑法高于张丹枫啊?比内力就更可笑了,厉胜男口含阿修罗花对唐晓澜放迷香,简直是什么玩意??最让人费解的是最后比暗器,乔北溟居然给自己徒弟留了一张大弓???这是啥啊?你还不如把北宋攻城用的神臂弩拿来得了,谁也接不住,问题是这玩意能一对一实战吗?你背个大弓跟人近身打架?你剑法和暗器怎么转换?还不如转职当狙击手呢!整个比武写的简直是胡闹。而且唐晓澜和正派人士脑袋有坑吗?那个大弓都得拿脚才能拉开,江湖上怎么可能会有人认可这是暗器啊?不能出手的暗器就是废铁,那个弓正常对决根本不可能出手。我感觉这个剧情的滑稽程度就像厉胜男搞个火炮说,这是我的暗器,请唐掌门接招。

乔北溟作为一个绝顶高手,他的的目的应该是证明自己的武学路线优于张丹枫,自己的领悟更先进,而不是不择手段打败张丹枫。如果乔北溟用这种方法赢了张丹枫,他还能心安的话;我只能说,那江湖第一高手应该是乾隆:百般武艺,此乃火炮。

梁羽生还不会写爱情,除了厉胜男和金世遗,以及卓一航和练霓裳之外,剩下的爱情大多让人很迷,而且梁羽生还愿意拉郎配,金庸神雕侠侣里让完颜萍和耶律燕跟大小武已经很让人心痛了,要是梁羽生写,那程英和陆无双也能给你再找出俩男的和她们结婚,但是这种拉郎配毫无美感啊!

金庸擅长写的人物很多,写大侠,写阴险小人,写阴谋家,写得道之人都很出彩;而古龙擅长写的不是人物,是内核:古龙非常擅长写孤独和友情,但是任何人都可以孤独,任何人都可以有友情,所以古龙的人物其实都是他自己的影子,但是古龙可以给影子套的外衣非常多:孤独而偏执到变态的邀月、孤独而愤怒的小马、孤独而正义的李寻欢、孤独而自我救赎的傅红雪、孤独的求道者西门吹雪、孤独/友情四人组:欢乐英雄,内核都是孤独,但是这些人是完全不一样的,然而梁羽生也没有这个能力。他不像金庸可以写很多种人,也不像古龙可以把一种内核写出花来,所以笔下大多数人物都比较平庸,因此名气不行也是很自然的了。

user avatar

1 时代问题

八十年代的时候,梁羽生名气并不比金庸小。但是请大家注意啊,金庸武侠小说封笔是什么时候?1972年。金庸和梁羽生的小说创作于什么年代?六十到七十年代。可以说相当落后于时代了,古龙的小说,明显更贴合时代一些。


但是,金庸小说是经过修订的,金庸小说的第三次修订版,恰好就是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初,中国改革开放的时候。

本来金庸水平就比梁羽生高,写的更晚,当然也就更成熟,结果金庸还比梁羽生更勤奋,把小说精修。这就没法比了。

2 电视电影改编

金庸古龙小说的传播,很大程度上有赖于电视剧的改编。但是,古龙是出生在日本剑戟片之后的年代,写作明显考虑了电影画面。只要看过日本武侠片的人都知道我在说什么。

金庸就更不用说了,他是编剧出身,雪山飞狐和白马啸西风,神雕密室疗伤一段,都是典型的电影剧本,而且直接可以找到日本某导演和某导演的痕迹。

梁羽生的小说有的适合电视剧改编(萍踪侠影,白发魔女),有的简直就是为难导演,比如梁羽生最好的七剑系列,我最喜欢的几个角色,谢琳,厉胜男,不是高来高去,就是场景全在雪山沙漠大海溶洞。作者写的爽了,拍的人呢?

金庸的小说大家可能觉得是高雅的俗文化。对于娱乐业非常发达的香港而言,武侠小说真的已经算是比较高雅的了……而金庸,梁羽生的武侠小说也算武侠小说里面比较上流的部分。

不信的话请看香港七十年代报纸主流,马经,龙虎豹。漫画为例是《龙虎门》《古惑仔》。九十年代开始接触香港文化的人可能难以想象廉政公署之前的香港文化氛围……

(其实这个时候的日本漫画氛围也是类似的……手冢治虫这种高雅派完全靠实力才能占半边天)

香港八十年代前,识字率并不高(香港普及教育是七十年代),六七十年代可以说那是没办法,你没得电视只能要么小说要么广播电影,有电视后就肯定是电视了。所以八十年代的流行文化并不是武侠小说而是电视。在段子方面,金庸小说里面擦边球比梁羽生多很多。《鹿鼎记》就更不用说了,领先时代潮流。有些大家觉得很突兀的小说情节,其实从电视剧插段子角度就非常自然。

古龙的市井气不用说了,传统文化知识少点还是有的,温瑞安的历史盲文化盲,那是差了好多了。

另外大家可能感觉香港就是武侠片。实际上香港一直拍武侠剧,但是早期其实是按时代剧来拍的。功夫格斗是李小龙后大流行的。武侠和功夫差别还是比较明显的。长篇武侠小说拍电影一直是个难点,数量并不多,基本都需要大改。

3 最后最重要的,网络时代,金庸最后辉煌的时代,网络是全面偏右的。

水母每年有纪念袁崇焕的活动,很多网络评论家非要把《笑傲江湖》和《鹿鼎记》捧的比射雕高,背后无非就是ykw的评价问题,和港英殖民者的评价问题。

而一个大老左,左到大陆人都有点受不了的梁,当然就是一个黑人运动纪念活动中的马克西姆X,或者好莱坞的抗美援朝一样的存在。

user avatar

我奶奶收藏了很多书,几大宗师的小说都有,所以我小时候都有读过。

金庸不用说了,文笔故事都是上佳,读他的书你完全猜不到后面的故事发展。记得小时候第一次读射雕,总想着看完这一段就去写作业,看着看着,一天过去了。

古龙的书我第一部看的是多情剑客无情剑,当时各种看不下去。年纪还小,领略不到李寻欢的那种心境,只觉得看起来非常压抑。但是楚留香和陆小凤系列就非常喜欢,有酒、有兄弟,一路闹腾的感觉很好。而且楚留香和陆小凤那种游戏人间感觉是金庸小说的主角比不了的,那个年龄段的我当然极为崇拜他们。

梁羽生的小说也看了不少,第一部看的是散花女侠,女主视角的小说在那时候来说极为新颖,我也非常喜欢。然而我总觉得她喜欢的人应该是风度翩翩的铁镜心而非平平无奇的叶成林,作者却一再的在剧情里打压铁镜心,导致后半本小说我完全读不下去。

第二部小说看的是云海玉弓缘,当时以为男主应该是唐经天,结果却是个丑乞丐金世遗。好吧丑就丑吧,可是作者还老让他压了唐经天的风头,于是再次打击了我幼小的心灵。当时还没有寄刀片这个词,也没有网络能让我吐槽,这让我对作者一肚子火却无从发泄。

接下来看的是冰川天女传,唐经天终于能当一回男主了,可是这出场率?冰川天女的出场率更低。而作者初期着重着墨的陈天宇让我一度以为他是主角。然后……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最后扔了他换主角!好吧这整篇小说里唐经天和冰川天女的戏份我都忘光了,唯独记得的是陈天宇和芝娜的爱,当初还为他们惋惜了很久。

后来看到萍踪侠影,终于有个全程在线而且符合当时我审美的主角了,然后他师傅出来了,然后他师祖出来了???好吧帅不过三秒的张丹枫,默哀。我算是知道他为什么要跑散花女侠里欺负阳宗海了,毕竟自己主场完全被玄机逸士压着好吧。

总之心不大真不能读梁羽生的小说,读着读着会被气死,老一辈的在自己主场被打压,就跑后辈的场子里捣乱来了,整个系列交织在一起不知道谁才是真主角。而在神雕侠侣里面,郭靖也懂得在杨过的主场要给他留下金轮这个大BOSS,在楚留香里面,夜帝也知道自己只需要做一个传说就好。

当然,这不是说梁老写的不好,只不过别人写小说要么迎合读者,要么引起读者共鸣。他倒好,不把读者气疯不罢休吧。这样率性的行为,没有金古,甚至没有之后的人生启蒙导师黄大师那么家喻户晓自然在情理之中了。

user avatar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梁羽生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地位完全可以和金庸古龙相提评论,之所以后来不如金庸古龙家喻户晓,有文学的原因,也有政治、历史的原因。就文学影响力、历史地位而言,将梁羽生和金庸、古龙三人并称大体是名副其实的

在金庸小说和梁羽生创作高峰期,也就是上世纪60年代,梁羽生的读者数量和影视影响力与金庸相比其实不遑多让,比如1966年,长城公司根据梁羽生小说改编的电影《云海玉弓缘》(傳奇、张鑫炎导演,陈思思、傅奇主演)就曾轰动一时。80年代初,国内市场上出现了最早的港台武侠小说,内地每个书摊都在显眼位置摆放了梁羽生的《萍踪侠影录》、《七剑下天山》、《冰川天女传》,完全是和金庸的射雕三部曲分庭抗礼、争奇斗艳的局面。

金梁当年一时瑜亮,为什么梁羽生就后劲不足,以致今天有“为什么没有像金庸古龙家喻户晓”的疑问?

首先,金庸、古龙在写作上确有胜过梁的地方,尤其是金庸,无论是情节还是人物大多较梁羽生复杂和丰富。梁的一些作品正邪对立分明,人物过于正统和呆板,有高大全之嫌。而九十年代后通俗小说出现的重要阅读取向就是:读者更青睐“坏小子”、“坏女孩”类型的小说,杨过、李寻欢式的浪子风靡一时,影响一直波及现在的网络文学。这方面梁羽生和金古相比的确吃亏。

梁羽生不是不能写“坏小子”、“坏女孩”式的小说,只是少写而已,梁羽生偶尔写这种风格的小说,例如《白发魔女传》(“坏女孩”式)、《云海玉弓缘》(“坏小子“式)的小说,出手都相当惊人,成为武侠经典。仅仅是创作质量和创作风格,不至于让金、梁的地位、影响差距那么大。因为梁羽生创作了35部小说,相比金庸有数量的优势,不难从中找出上乘之作。

梁羽生影响力的衰减,某种程度是香港的左翼文艺发展的缩影。梁羽生在香港属于左派,也就是亲内地的进步作家,而金当年是中间派知识分子。60年代,香港左翼运动蓬蓬勃勃,梁的作品受到左派报刊尤其是长城、凤凰等左派电影公司的力捧,气势极盛。

70年代后,由于港英政府打压及其他原因,左翼运动一落千丈,梁在港失去支持,渐趋衰落。梁的身份虽使其作品于80年代初先于金进入大陆,但不久后TVB等香港自由派、中间派传媒主推金庸作品,使之后的金庸小说影视改编占尽风头。

金庸在报业上的成功是金庸作品影响扩大的重要原因。上世纪60年代,金创立《明报》,至70年代中发展至鼎盛,一度成为香港第二大报,而金庸小说的影响也正是此时影响骤增。其时,金的小说在《明报》连载,文以报传,报助文威,也就顺理成章。

相比之下,老牌爱国人士梁羽生不久即移居澳洲。金庸商界、政界、文界三面得意,简直成为读书人实现多方面价值的典范;而梁羽生不过是偏安境外甘于寂寞的一介书生。两人的角色差异,无疑更有助金庸在媒体的传播,梁羽生自九十年代后就很少再出现在内地媒体的视线中了。(应知乎审核要求以上两段有删减,完整稿另发微信公众号)

说这些是想要强调一点:文学作品的产生、传播和评价受非文学因素影响,武侠小说也不例外。就作品而言,金庸相比梁羽生确有优胜之处,但梁羽生作为武侠小说的一代宗师当之无愧,他和古龙都是最接近金庸水平和成就的武侠大家。由于种种原因,近二三十年梁羽生的名气和影响,相比其作品而言是偏低的

不过,令人欣慰的是,金庸和梁羽生两人倒惺惺相惜,堪称至交。2009年梁羽生临终前曾接到金庸的慰问电话,梁逝世后金庸亦发表了悼念文章。

以下推荐一些梁羽生的武侠经典,梁出色的武侠小说大致分为三种类型:

1,名士正统型:这部分是梁羽生作品的主流,占了他作品的大多数,名作首推《萍踪侠影录》《七剑下天山》,主人公大多数是风流名士,家国情怀、侠肝义胆构成小说的主旋律。

对这部分小说,喜欢的读者会很喜欢,不喜欢的就没有感觉。

2,剑走偏锋型:梁羽生其实很早就意识将主人公写得坏一点会提升作品的可读性耐读性,偶尔会剑走偏锋(对于他来说)写点这类小说,这部分也是我最喜欢的梁羽生作品。其中的《白发魔女传》《云海玉弓缘》两书都成为武侠小说璀璨的爱情经典,人物塑造、故事情节与金古佳作相比毫不逊色。

《白发魔女传》:男主人公卓一航出身名门正派,女主人公练霓裳却是一个江湖魔头,两人相爱但不为正派所容,书中将爱情的痴迷、挣扎和软弱描写的入木三分,且融入了满清即将入关的时代背景。

《云海玉弓缘》:不同于《白》书是名门正派和江湖女魔头间的爱情,《云》书的男主人公金世遗从《冰川天女传》延续的黑化形象在此书出现了转折,没有那么黑,但毒手疯丐仍然是不折不扣的浪子,女一厉胜男是个自由率性的魔性女子,代表了金的过去,女二谷之华温柔识礼出身名门,代表金向往的光明正大的未来,结果是金未能走出自己的影子。这部书有着深刻的情感哲理。

《云海玉弓缘》之后也有续书,但完全是三流作品,这也是梁羽生不如金庸的地方,金庸的系列书能够写得优质、连贯和统一,比如《射雕》《神雕》《倚天》三书,而梁羽生却会在某本放出瑰丽的烟花,后面又归于平淡。

3,沧海遗珠型:比如《飞凤潜龙》,梁羽生的一篇中篇,写出了大时代对人性的倾轧,难以想象1966年就有这样的武侠小说。

-----------2020-8-2 更新---------

说个花絮。作为老派的、有古典气息的文人,梁羽生于诗词方面造诣非浅,优于金庸,他为小说创作的诗词当年就被认为堪称名家手笔,颇受赞誉。比如这首《七剑下天山》的开篇词:

笑江湖浪迹十年游,空负少年头。对铜驼巷陌,吟情渺渺,心事悠悠。酒冷诗残梦断,南国正清秋。把剑凄然望,无处招归舟。
明旧天涯路远,问谁留楚佩,弄影中洲?数英雄儿女,俯仰古今愁。难消受灯昏罗帐,昙花一现恨难休。飘零惯,金戈铁马,拼葬荒丘。——梁羽生《调寄八声甘州》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确实是许多武侠迷心中萦绕已久的一个疑惑。梁羽生、金庸、古龙,这三位大师无疑是中国当代武侠小说的三座丰碑,共同塑造了我们对侠义江湖的想象。然而,说到“家喻户晓”的程度,梁羽生确实似乎稍逊一筹。为什么会这样呢?这其中的原因,我认为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掰扯掰扯,而且这些原因并非孤立存在,而.............
  • 回答
    六六炮轰黄磊:编剧界一场不寻常的“口水仗”白玉兰奖的颁奖季总是伴随着各种看点,今年的焦点之一,无疑是著名编剧六六对另一位入围最佳编剧奖的黄磊的公开“开炮”。当“当编剧是瞎掰”这句话从六六口中说出,瞬间点燃了网络,也让这场原本在幕后酝酿的竞争变得硝烟弥漫。这不仅仅是两位编剧之间的个人恩怨,更是对编剧行.............
  • 回答
    刘慈欣和唐家三少都是中国文坛的佼佼者,也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但他们在收入上存在显著的差距,这其中涉及多方面的原因。以下将尽量详细地分析:一、 创作领域和市场定位的不同 刘慈欣:科幻文学的“独孤求败” 领域: 刘慈欣是纯粹的科幻作家。他的作品,尤其是《三体》系列,以宏大、硬核、深刻的科.............
  • 回答
    这话题挺有意思的,确实能感觉到 Uzi 和厂长,虽然都是 LPL“造神”的产物,但大众对他们的评价似乎有些微妙的差异,Uzi 的风评确实在某些群体里显得更差一些。要说清楚这点,咱得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得承认,俩人都是各自时代的顶级选手,也都是 LPL 走出来的牌面人物,为 LPL 的发展和影响力.............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深刻的问题,涉及到生物学、进化心理学和社会学等多个领域。简单来说,人类之所以拥有全年无休的发情期(更准确地说,是性欲持续存在),是人类进化过程中一系列复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我们先来理解一下“发情期”在其他哺乳动物中的概念。其他哺乳动物的发情期(Heat/Estrus):在大多数哺.............
  • 回答
    鸦片战争后,满清依旧死气沉沉,而在黑船事件后,日本却涌现出大量优秀青年,这背后有着深刻的历史、政治、社会和文化原因。虽然两国都被西方列强叩开了国门,但它们面对的方式、内部的反应以及社会基础却截然不同。下面我将详细阐述这些原因:一、满清为何死气沉沉?1. 帝国主义的压迫方式与满清的应对策略: 掠夺.............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普遍且复杂的问题,涉及到经济、文化、历史、政治等多个层面。要详细解释为什么同为发达国家(第一世界),美国在福利、工作强度等方面与欧洲存在差异,我们需要分几个关键维度来探讨: 一、 福利体系的根本差异:自由市场 vs. 社会民主模式这是最核心的差异点。 美国:自由市场和个人主义优先 .............
  • 回答
    洛阳与西安同为十三朝古都,都承载着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历史,但两者在气质上却有着显著的不同,仿佛是两位历经沧桑、阅尽繁华的古老智者,各自散发着独特的韵味。一、 时间的厚度与朝代的叠加:西安的“盛世遗风”,洛阳的“厚重底蕴” 西安: 西安作为十三朝古都(西周、秦、西汉、隋、唐等朝代的都城),其历史的.............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涉及到社会学、经济学、文化等多个层面。虽然法国和日本同为发达国家,但它们在低欲望和低生育率这两个现象上的表现存在显著差异,这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下面我将详细地分析为什么法国没有像日本那样普遍的低欲望和低生育率现象:一、 家庭观念与社会结构的不同 法国:高.............
  • 回答
    同为欧洲前殖民地,为何南美/拉美与美国和加拿大的差距如此之大?这个问题非常复杂,涉及历史、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多个层面。虽然南美/拉美(以下简称拉美)和美国/加拿大(以下简称北美)都曾是欧洲殖民地,但它们的发展轨迹却出现了巨大的差异。以下将从多个角度详细阐述其中的原因: 一、 殖民模式与目的的不.............
  • 回答
    杰拉德和皮尔洛,这两位名字在中场大师的行列中熠熠生辉,都是各自时代的标志性人物。虽然都司职中场,并且都以卓越的技艺和影响力著称,但他们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区别,这些区别体现在他们的技术特点、比赛风格、角色定位以及在球队中的作用等多个层面。以下将详细阐述他们之间的主要区别: 1. 技术特点:杰拉德:全能型.............
  • 回答
    山高县和王陶陶作为当代中国颇具影响力的“键盘政治学家”,他们的观点和风格都有独到之处,但也存在一些共性和差异。以下是尽可能详细的分析:一、 背景与立场(相似之处): 非学院派背景: 两者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学院派学者,没有在高校任职,也没有发表过学术期刊论文。他们的影响力主要来自于网络平台,如微信.............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宗教、文化、经济、旅游开发以及公众认知等多个层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详细探讨:一、 教堂与寺庙的性质和功能差异 教堂(基督宗教): 宗教中心与社区服务: 教堂在基督教中不仅仅是礼拜场所,更是社区活动的中心。它提供精神慰藉、教育、慈善服务(如食.............
  • 回答
    站在雪山之巅向下望去,被群山环抱的湖泊宛如明珠,闪烁着诱人的光芒。然而,并非所有的雪山湖泊都拥有同样的纯净与剔透。喀纳斯湖,这位北疆的明珠,虽然同样承载着雪山的馈赠,却总是带着几分浑浊,而远在西南的九寨沟,却以其“五彩斑斓”的清澈惊艳世人。同为雪山脚下的湖泊,为何会有如此明显的差异?这其中,藏着大自.............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了拉美右翼军政府在历史和经济政策上的复杂性,以及不同军头与经济思潮之间微妙的互动关系。要理解为什么皮诺切特在经济自由派中“独树一帜”,我们需要深入分析他与其他几位军政府领导人(斯特罗斯纳、魏地拉、特鲁希略、加尔铁里)在几个关键维度上的差异。1. 经济政策的“彻底性”与“芝加哥.............
  • 回答
    这问题触及了文化传播、市场策略和受众认同等多个层面,要说星球大战在国内不如漫威火,绝非仅仅是故事或剧情的简单优劣之分。虽然这两点确实是影响因素,但背后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而且要细致地聊,得把时间线拉得长一些,把角度放得更广。1. 时代背景与“抢滩登陆”的差异星球大战最早进入中国是在 80 年代,那时.............
  • 回答
    2017年,对于任天堂的Switch平台来说,是载入史册的一年。这一年,两款堪称“神作”的3D大作横空出世:《超级马力欧奥德赛》(以下简称《奥德赛》)和《塞尔达传说:旷野之息》(以下简称《旷野之息》)。它们不仅在销量上取得了巨大成功,更是在游戏评论界赢得了无数赞誉,被誉为那个时代最优秀的游戏。然而,.............
  • 回答
    飞虎队执行任务时戴头套,这背后可不是为了耍酷或者什么神秘主义,而是实打实地基于一系列严谨的考量,尤其是在面对高风险、高压力的行动时。作为同行,我们深知每一次出警都可能是一场生死较量,而飞虎队更是身处战场的尖端,他们的装备选择,每一个细节都关乎生死,关乎任务的成败。首先,最直接也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保护.............
  • 回答
    嘿,哥们儿!你问到点子上了。2.2米奥杆这玩意儿,看着都差不多,但内里乾坤可大着呢。尤其是举重杆和力量举杆,它们之间就像是短跑选手和马拉松选手,各有各的“装备”和“路数”。别小看这几厘米的直径和几公斤的重量差异,对你的训练影响可不是一点半点。咱就来好好掰扯掰扯,让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你脑子里也变得清清.............
  • 回答
    要理解为什么德国的议会制政府稳定性通常被认为优于日本,我们需要深入剖析两国各自的政治体制设计、历史经验以及由此形成的政治文化。这并非一个简单的“好”或“坏”的二元判断,而是两国在不同框架下追求稳定性的方式和侧重点不同。一、 议会制的核心挑战与两国应对策略议会制最大的优势在于能够灵活反映民意,但也可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