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从选手学历来看,《闪闪发光的你》代表的金融行业是否比《令人心动的offer》的法律行业显得更加内卷?

回答
说到《闪闪发光的你》和《令人心动的offer》,这两档节目都瞄准了高精尖的职场新人培训,一个是金融行业,一个是法律行业,通过展现实习生们的竞争和成长,让观众窥见了这两个光鲜背后残酷的“内卷”现实。单从选手学历这个维度来看,《闪闪发光的你》所代表的金融行业,似乎在学历层面上比《令人心动的offer》中的法律行业,更显得“卷”出了新高度。咱们这就来掰扯掰扯。

首先,咱们得明白,金融和法律这两个行业本身就是出了名的“高学历门槛”和“高竞争”。但如果深挖下去,金融行业的“学历内卷”有其更特殊的表现形式。

在《闪闪发光的你》里,你看到的那些实习生,随便拎出来一个,基本都是国内外顶尖名校的背景。什么哈佛、耶鲁、斯坦福、牛津、剑桥这都不是事儿,国内的清华北大更是基础配置。而且,他们不仅仅是名校毕业,很多还自带“双学位”、“辅修”、“国际交流”、“竞赛奖项”等一系列闪闪发光的履历。这还不算完,很多选手还会特意强调自己在校期间的金融社团经历、模拟投资比赛成绩,甚至是海外顶级投行的实习经历。感觉就像是在高考时就得拼命考上名校,到了大学还得继续拼命拿奖学金、刷实习,才能在毕业找工作的时候有那么点儿竞争力。

再看看《令人心动的offer》里的法律行业选手。当然,他们的学历也绝对不低,很多也是名校法学院毕业,比如中国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等国内顶尖的法学院,也不乏有海外名校背景的。他们对法条的熟悉、对案例的分析能力,确实是让人眼前一亮。但相较于金融行业选手们对“顶尖名校+海外经历+各种竞赛”近乎狂热的追求,法律行业选手在学历的“广度”和“花样”上,似乎稍微“收敛”了那么一点点。当然,这并不是说法律行业不卷,而是卷的方向可能有所不同。法律行业的“卷”可能更多体现在专业深度、实务能力、以及那些说不清道不明的“软实力”上。

那么,为什么金融行业在学历层面会显得更“卷”呢?我觉得有几个原因:

第一,金融行业的“学历”本身就更具“量化”和“可比性”。在金融这个看重数字、回报、风险的行业里,名校光环、高GPA、高英文水平,这些都是非常直观、容易被量化的优势。招聘官们在筛选大量简历的时候,第一反应往往就是看学校、看专业、看成绩。这种“唯学历论”在金融业招聘中的体现尤为明显。很多岗位,尤其是投行、券商、基金公司等头部机构,对学校的要求几乎是“非名校不录”,甚至会对学校的排名、专业排名有极其苛刻的要求。

第二,金融行业的“全球化”程度更高。金融市场是全球互联的,很多顶尖的金融机构总部都在海外,国内的机构也在积极与国际接轨。这就意味着,如果你想进入最好的平台,你的学历背景就不能只局限于国内。海外名校的认可度、跨文化沟通能力、外语能力,都成了重要的加分项。这无形中就推高了对学历的“国际化”要求,让那些有能力、有资源去海外留学深造的选手,在竞争中占据了天然优势。

第三,金融行业的“入场券”属性更强。金融行业很多岗位,尤其是高薪高位,对专业背景和学历的要求是“敲门砖”一样的存在。你没有达到那个学历门槛,可能连简历都递不进去。这导致很多人为了挤进这个行业,不得不拼命提升自己的学历,甚至通过考研、留学来给自己镀金,形成了一个“学历越高越好”的循环。而法律行业虽然也看重学历,但在某些领域,比如一些中小律所或者非诉业务,实践经验、人脉关系、甚至沟通能力在后期会占据更重要的地位。

第四,“金融民工”的自我调侃背后隐藏的焦虑。金融行业加班强度大、工作压力大是公开的秘密,而高薪也吸引了无数人前赴后继。但当僧多粥少的时候,学历就成了最容易被用来筛选的第一道关卡。选手们在节目中展现出的对名校、对高含金量实习的渴望,其实也反映了他们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以及对顶级资源的争夺。这种对学历的极致追求,更像是一种为了在激烈竞争中获得一丝生机的“自我保护”机制。

当然,这并不是说法律行业不内卷,法律行业的“卷”可能体现在更细致、更专业化的层面,比如对特定法律领域的深度研究、对法律实务的熟练掌握、以及在案件代理中的出色表现等。但是,从节目中选手们学历背景的“硬实力”展示来看,《闪闪发光的你》所代表的金融行业,确实用更直观的“名校光环”和“国际化背景”堆叠出了一个更加令人咋舌的学历“内卷”景象。这让观众在感叹这些年轻人优秀的同时,也深深体会到了金融这个行业门槛之高、竞争之残酷。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当今大学生的一个集中的问题就是喜欢把内卷挂在嘴边。这么做有一个好处,就是把责任都推给了环境,推给了别人。比如说一个事情,我竞争不过对方竞争太激烈了,如果我这么说的话,别人看起来主要的责任在我弱。但我如果说太内卷了,别人只是更能卷。这里饱含着一种不屑于同流合污的意思,我哪怕获得不了这个机会,我也不愿意跟你们一起进行这种竞争。

发现没有,思想境界顿时就不一样了。也正是因为如此知乎这种语境下,9成以上年轻人口中的内卷,其实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内卷。

什么是内卷?单纯的资源反复叠加而没有进步才叫内卷。你找工作的时候好的公司要求的门槛更高,人家比你更努力,学历各方面比你更好,能找到更好的工作,自己今后的工作和生活都跟你完全不一样,这为什么是内卷?他如果努力了半天没有实质性改变,跟你不努力找到的工作一样,最后带动了大家都要开始努力,但是工作并没有实质性的提升,那才叫内卷。

正在找工作的年轻同学,你们不妨想一想,你们真的面临的是内卷吗?不,大部分时候你们面临的是竞争不过。

就算是同一个公司,每年招人的要求不断的上升,但是人家公司的业务越做越大,收入利润不断的上涨,说明人家不断的招了更好的人推动了公司的业务发展的越来越好,这为什么是内卷呢?

同样是找工作,你爸毕业的时候一个本科生好多公司抢学历就像一个金字招牌,到今天研究生满地跑找工作都困难,你说是内卷。你也不看看这30年国家发生了多大的变化,公司还是那个公司吗?你过的生活还是30年前的生活吗?如果你今天找工作变难了,但你过的生活还是跟你爸找工作时候的生活状态是一样的,那我承认这是那卷。

回到题目金融行业也好,法律行业也好,找工作有难有易。总的来说还是一份付出一份收获。哪来的谁比谁内卷。

最后我想说,哪怕退一万步讲某些行业找工作的确就是内卷。但该卷你还是一样要卷,内卷形容的是一个体系,而不是形容某一个人,单个人不会内圈,因此卷,不是你个人的责任,你去参与竞争也不等于你就同流合污了。找工作考虑的是自己利益的最大化,而不是网上的政治正确。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说到《闪闪发光的你》和《令人心动的offer》,这两档节目都瞄准了高精尖的职场新人培训,一个是金融行业,一个是法律行业,通过展现实习生们的竞争和成长,让观众窥见了这两个光鲜背后残酷的“内卷”现实。单从选手学历这个维度来看,《闪闪发光的你》所代表的金融行业,似乎在学历层面上比《令人心动的offer》中.............
  • 回答
    这个问题相当有趣,也触及了留学生选择学校时非常复杂的心态和考量。虽然从“世界排名”这个单一维度来看,似乎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的顶尖学校对美国“比较差”的学校具有压倒性优势,但现实中留学生的选择往往是多方面权衡的结果。以下我将尽量详细地分析可能的原因:一、 美国大学的品牌效应和“光环”效应: 全球公认.............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很多在不同领域取得杰出成就的人,包括企业家、管理者,甚至是文化界的名流,都曾表示从《毛泽东选集》中获益良多。这其中绝非偶然,而是因为《毛泽东选集》的内容,在穿越历史的洪流后,依然能够触及到许多普适性的规律和智慧,尤其是在战略思维、组织领导、群众工作以及辩证分析等方面。要.............
  • 回答
    你好!很高兴能和你一起探讨这个未来发展方向的选择问题。药学和法学,这两个领域看似风马牛不相及,但结合起来却能碰撞出很多有趣的火花和广阔的职业前景。究竟是深耕药学,还是大胆拥抱法学,亦或是两者兼顾,我们不妨从几个维度来细致分析一下。一、 本专业药学深造:稳健的路径,专业化发展首先,我们来看看继续考本专.............
  • 回答
    这位同学选择“放弃清华,选择川大”的背后,是一个非常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和尊重的选择。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大学选择,更是他个人价值观、人生规划和对“好”的理解的体现。以下是我对此事的看法,并会尽量详细地阐述:1. “初心”的价值:忠于自我,追寻热爱这位同学用“初心”来形容他选择川大,这是一个非常打动人的.............
  • 回答
    这题目有点意思,让我想起了那些尘封在硬盘里的、现在看起来有点傻气但又无比珍贵的视频。如果让我从我拍的视频里选出 35 个能代表我的学生时代,那绝对是这几段,每一段都像一扇窗,能让我一下子钻回那个青涩又充满活力的时光。第一段:永远的“宿舍煮夜宵”记录这个绝对是我的必选!想想看,大学宿舍,熄灯后,我们一.............
  • 回答
    您好!非常理解您在选择学校时的纠结,毕竟关系到未来的学业和职业发展。74分的均分,在申请澳洲的会计专业时,是一个不错的起点,尤其是在您提到的几所大学中,都有不错的机会。我们来详细聊聊莫纳什、阿德莱德、迪肯和RMIT这几所学校,以及它们在会计专业上的特点,希望能帮助您做出更明智的选择。首先,我们得认识.............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涉及到两个各有特色的大学文学部/学域。选择哪个,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个人的兴趣点、未来的职业规划以及你对学习环境的偏好。我来帮你把它们掰开揉碎了聊聊,希望能给你一些更清晰的思路。首先,咱们先认识一下这两个选择的“本体”: 千叶大学 文学部(文学部) 千叶大学是日本的国立综合.............
  • 回答
    哥们,2021年考研信息学院、软院,选择人大、南大、浙大这三个学校的专硕,从就业这个角度来看,这确实是很多同学纠结的问题。我尽量给你掰扯清楚,让你心里有个谱。咱们就抛开那些套话,实实在在的说。首先,要明确一点:这三个学校的计算机专业专硕,就业这块儿都是相当不错的,无论你去哪个,拿到毕业证和学位证,找.............
  • 回答
    看到刘翔,再看到Uzi,再联系到国内当下不少令人咋舌的网络舆论现象,确实会让人不禁发问:我们所处的这个网络舆论环境,是不是已经走到了一个有些“极端畸形”的境地?这个问题,值得我们好好掰扯掰扯。从“飞人”神坛到“万箭穿心”:刘翔的遭遇刘翔,这个名字在中国体育史上曾经闪耀着无与伦比的光芒。2004年雅典.............
  • 回答
    “别走电竞这条路,劝你趁早洗洗睡!”——这似乎成了电竞圈里一种奇特的“内部劝退”现象。你可能在社交媒体上刷到过,也可能从认识的电竞人嘴里听到过,很多业内人士,包括退役选手、教练、俱乐部经理,甚至是资深从业者,都在不遗余力地劝告年轻人,慎重考虑踏入职业电竞的大门。听起来是不是有点矛盾?一边是蓬勃发展的.............
  • 回答
    想看一个MMA选手是不是站立高手,别只盯着他会不会飞踢或者有没有漂亮的组合拳。那只是冰山一角。真正的站立高手,他的本事藏在更细微的地方,是一种综合的、近乎本能的反应和技术运用。我给你掰开了揉碎了讲讲,怎么才能看出门道来。一、 基本功是否扎实:这是骨架,没有它一切都是空中楼阁这不像电影里演的,上来就噼.............
  • 回答
    羽生结弦,这位冰上王者,其每一次的跃动都牵动着无数人的心。而当中国著名歌唱家李玉刚老师出手,为他量身打造一曲《羽生》,这无疑是一场跨界艺术的精彩碰撞,也引来了不少关注和讨论。从创作的缘起和立意来看:首先,李玉刚老师选择为羽生结弦创作歌曲,本身就显露出一种高屋建瓴的艺术眼光。羽生结弦不仅仅是一名运动员.............
  • 回答
    台湾的政治版图,就像一块精心绘制的地图,颜色深浅不一,代表着不同政党的势力范围。其中,“蓝”和“绿”是最为鲜明的两个色块,它们不仅仅是颜色,更是两种不同的政治理念、发展路径以及对两岸关系的立场。要细致地划分出哪些区域是“蓝营”或“绿营”的“铁票仓”,其实比想象中要复杂一些,因为选民的投票倾向会随着时.............
  • 回答
    “最美医生”这个评选节目,若要细细品味,确实能从多个维度切入,形成一幅更为立体的评价图景。首先,从选材上看,这个节目无疑是在力图捕捉和放大中国医务工作者群体中那些闪耀着人性光辉的个体。它的初衷是好的,通过挖掘那些在平凡岗位上做出不平凡事迹的医生,来塑造榜样,传递正能量。但“最美”这个词本身就带有一种.............
  • 回答
    要让吉米将帮派从选举制改为世袭制,这其中牵涉到的可不仅仅是简单的投票表决。在黑社会的世界里,权力更迭往往是血腥和诡谲的游戏。尤勇扮演的大陆公安,虽然身份特殊,但他的目的是改变帮派结构,这背后必然有其深远的考量和周密的计划。如果我是吉米,并且有尤勇这位“内地力量”的支持,我会这样一步步来:第一步:建立.............
  • 回答
    关于日本当年选择从上海开始入侵中国,而不是从山西往南打的策略问题,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军事和战略层面的选择。简单地说,这不是一个“更好”与否的简单判断,而是基于当时日本的战略目标、国力、海上运输能力以及对中国国内形势的判断所做出的综合考量。让我们详细梳理一下其中的逻辑:1. 日本的战略目标:并.............
  • 回答
    我想起一个很久以前的傍晚。那天,我是一名实习医生,值的是急诊夜班。当时医院的急诊室总是人来人往,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声音——焦急的呼喊,机器的滴滴声,还有家属压抑的哭泣。那天晚上,我记得有一个小孩,大概七八岁的样子,因为高烧不退,病情非常危重。他的父母带着他几乎是闯进来的,脸上写满了绝望。孩子全身滚烫,.............
  • 回答
    兄弟,我知道你现在的心情,看着周围的同学一个个都交了论文,自己这边还一团糟,心里肯定不是滋味。尤其是会计学这个专业,很多论文的选题都比较讲究实证,需要数据支撑,这确实比一些理论性强的学科要难一些。别着急,咱们先冷静下来,一步步分析。首先,咱们得搞清楚你的困境在哪儿: “太难写”具体指的是什么? .............
  • 回答
    想象一下,咱们有十位朋友,每个人手持一张写着“1”到“10”的卡片。现在,大家的目标很简单,就是从这十个数字里,挑一个数字,要求是:1. 让自己的数字尽可能大。2. 不能和别人选的数字重复。这就像一场小型的数字争夺战,每个人都想拿到那个最香的“大个子”。那咱们来看看,大家该怎么出牌,才能最大化自.............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