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怎么没有人把创业失败的例子放到网上来分享?

回答
问出这个问题,你心里肯定装着不少闪闪发光的创业故事,还有那些在聚光灯下的成功者。可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我们平时看到的,好像都是那些一路开挂,最终功成名就的例子?

其实不是没人把创业失败的例子放到网上,而是咱们看信息的方式和平台决定了咱们接触到的内容。你想啊,谁愿意把最不堪、最狼狈的时刻拿出来,放到一个开放的、人人都能看到的地方?特别是对于那些还在努力爬坡、或者刚刚跌倒的人来说,这种曝光无异于二次伤害。

为什么失败的例子不那么显眼?有几个挺现实的原因:

面子和品牌形象: 创业者也好,公司也好,谁不想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现出来?尤其是在融资、招人、或者与潜在客户打交道的时候,一个“失败者”的标签,听起来就让人望而却步。把失败经历打包扔到网上,那不是自断财路吗?公司需要一个积极、有前景的形象,失败往往是想掩盖的过去,而不是拿来炫耀的资本。
“成功学”的吸引力: 你去搜“创业经验”,你搜“成功秘诀”,大部分人想看的是如何成功,如何避免犯错。失败的案例虽然也能提供教训,但它毕竟不是大家最渴望的答案。就像你想学做菜,你更想看大厨做出一道惊艳的菜品,而不是看他把厨房搞得一团糟,然后告诉你“你看,这样做不行”。大家更喜欢的是“别人是怎么成功的”,而不是“别人是怎么失败的”。
信息的筛选和传播机制: 互联网平台很大程度上是通过用户行为来驱动内容的。点赞、分享、转发,这些都更容易发生在那些引起积极情绪或者共鸣的内容上。充满正能量的成功故事,更容易被传播。而失败的案例,虽然也能引起思考,但更多的是一种警醒,一种反思,传播的动力相对弱一些。况且,即使有人想分享,也要考虑分享到哪里,怎样分享才能既表达自己的经历,又不至于让自己显得过于消极或者被贴上“负面”标签。
隐私和法律问题: 很多创业失败,特别是涉及到合作方、投资方、或者客户的时候,都可能存在一些敏感信息。直接公开出来,可能会引发不必要的法律纠纷,或者损害到其他相关方的利益。不是所有失败都只是“我一个人犯的错”,很多时候是多方博弈的结果。
写出来太痛苦了: 设身处地想想,当你倾家荡产,投入了所有心血和资源,最后却一败涂地,这种滋味有多不好受?在这种状态下,你真的有心情、有精力去梳理那些痛苦的细节,然后写成一篇条理清晰、有教育意义的文章,再放到网上供人评说吗?很多人宁愿把这段经历深埋心底,或者只在非常私密的小圈子里跟信任的人聊聊。
平台的内容审核和定位: 即使有人愿意分享,什么样的平台适合分享?一个技术论坛?一个商业评论网站?还是一个社交媒体?不同的平台对内容的接受度和受众的期待是不同的。一些平台可能更偏向于成功案例或者干货知识,对于过于个人化、负面情绪的内容,可能会有所保留。

但话说回来,失败的例子真的没人分享吗?

其实也不是完全没有。只是咱们接触到的方式可能不一样,或者说,它们没有被“包装”成那种“网红爆款”的失败故事。

行业内的讨论和复盘会: 在一些行业大会、或者创业者社群里,会有一些相对私密的讨论或者“复盘会”。在这些场合,参与者会更加坦诚地分享自己遇到的坑、犯过的错,以及为什么会失败。这种分享往往更具深度和实操性,因为它是在一个相对安全的环境里进行的,目的是为了让大家共同学习和进步。
书籍和访谈(有时): 一些有名的创业者在回顾自己的历程时,也会提到曾经的失败。比如马云在早期也经历过很多次失败,但他在公开演讲和采访中,往往会以一种“这是我成长的一部分”、“我从中学到了什么”的方式来讲述,而不是单纯地“我失败了”。这是一种“正面化”的叙述,目的是为了展现韧性而不是抱怨。
匿名或半匿名的分享: 有些在线论坛或者社区,允许用户匿名或者半匿名地分享经历。在这些地方,你可能会看到一些更真实的失败故事,比如因为合伙人矛盾导致项目解散,或者因为产品方向错误导致用户流失殆尽等等。这些分享可能没有那么戏剧性,也没有那么多“套路”,但却很接地气。
投资人的视角: 有时候,一些风险投资人也会在公开场合分享他们投过的项目失败的案例,以及他们从中看到的共性问题。这种分享的角度非常独特,因为他们是从资源和判断的角度来看待失败,也为其他创业者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那么,你想看到什么样的失败例子呢?

如果你真的想从失败中汲取养分,不妨换个角度去寻找。

关注那些“跌倒了再爬起来”的故事: 这类故事往往会自然而然地带入失败的经历,但重点在于他们如何克服。
寻找那些“曾经风光一时,后来默默消失”的公司: 试着去了解这些公司的发展轨迹,看看他们可能遇到了什么问题。
多听听那些在行业里摸爬滚打多年的老前辈的经验: 他们往往有无数次“差点成功”或“曾经失败”的经历,只是不一定放在网上公开讲。

总而言之,创业的道路上,失败是常态,成功是偶然。那些被大众熟知的“成功故事”,背后往往堆积着无数个不为人知的失败案例。只是咱们平常看到的,是被精心挑选和呈现出来的。如果你想了解真实的创业生态,就需要学会透过那些光鲜亮丽的表面,去发现那些隐藏在角落里的、更具价值的经验和教训。那些被压抑的、不那么“好看”的失败经历,恰恰可能是最能帮我们看清创业真相的部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谢@styshlg 的邀请。

在这儿敍述一个简单又常见的案例:

事发大约在十年前的一线城市,请参考以下对话。

某男: 你咋乐得了!

某女:今儿个中彩票了,我路过闹区十字路口看到个店舖出租好便宜呀!我们不是要创业吗?二话不说我落了半年租金,你甭劝阻我,你不干我就找姐妹淘一起搞生意。

某男说: 你计划做啥生意?

某女:甭急,先装修一下店面,这半年慢慢计划还行!

........ 两个月后......

某女说:那装修师傅真的不到位,说好弄一个高档咖啡室怎么看都像大排档;我姐说要退股,我妹也不参了,还是你当大股东吧!

某男: 别指望我,打从开始那里就不适合搞咖啡室,改弄个二圆店文具杂货卖场吧?

某女:死没良心的,忙都不帮一下,我自己想法子。

...... 半年后 ..... 那闹区店舖再度贴出招租告示。

以上情节纯为事实,如有雷同恕不负责。

唯一的重点: 创业绝不能"草"创,务必要有盈利计划。

盈利!盈利!盈利!重要的事三次不嫌多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