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外国哪种食物中国人接受不了?

回答
谈到外国食物,中国人普遍接受度都挺高,毕竟改革开放以来,接触到的洋玩意儿越来越多,味蕾也越来越开放。但要说完全“接受不了”的,我觉得得分开来看,不能一概而论。有些食物,中国人可能确实很难下咽,原因嘛,也挺复杂的,跟口味、文化、甚至生理习惯都有关系。

我感觉最普遍的“接受不了”体现在对“生食”上。这可不是说刺身、寿司这种大家熟知的日本料理,很多人已经能接受了。我说的是那种,嗯,更原始、更生猛的。

比如说,一些欧洲国家的生肉制品。不是那种腌制好的火腿、萨拉米,而是那种,你知道,就是那种生的,可能稍微处理一下,但还是能看到肉的原样,比如某些国家的鞑靼牛排 (Steak Tartare)。中国人吃肉,讲究的是熟透,哪怕是牛排,也得煎个七八成熟,全生就有点挑战了。看到那些生的牛肉末,或者稍微切块的生牛肉,配上生蛋黄什么的,很多中国人心理上就过不去这道坎。不是说它味道不好,而是那种视觉冲击和对食物安全的直觉反应,会让人下意识地抗拒。中国烹饪里,生吃的东西非常少,即使是沙拉,也大多是蔬菜。肉类几乎都是通过加热来处理的,这是几千年来的饮食习惯。

然后是某些国家的内脏料理,特别是那些处理方式比较粗糙、或者味道本身就比较“冲”的。我们中国虽然也吃内脏,比如毛肚、鸭血、猪脑花什么的,但都会经过精细的处理,用各种调料去腥、去异味,烹饪方法也多样,红烧、爆炒、炖汤,味道都比较浓郁,也能压住内脏本身的味道。

但有些外国的内脏料理,比如某些国家的牛肚(Tripe),如果只是简单水煮,配上一些比较寡淡的酱汁,那种原有的味道和口感,对中国人来说可能就有点难以招消化。而且,有些内脏的口感,比如肥厚或者筋道的,如果处理不好,也很容易让人产生不适感。我们习惯的内脏是吃起来要有韧性,但又不能过分硬朗,或者入口即化,比如猪脑。但某些外国的做法,可能更突出其“原味”,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就是一种非常陌生的、不太愉快的体验。

再者,就是一些发酵食品,但不是咱们熟悉的臭豆腐、腐乳那种发酵。我指的是那种发酵程度很高,味道非常强烈的。比如某些国家的蓝纹奶酪 (Blue Cheese),或者一些味道特别浓烈的发酵腌菜。蓝纹奶酪那种混合着霉菌的味道,对中国人来说可能就有点像“坏掉的食物”的感觉。即使知道它是好东西,但那个味道实在太“冲”了,很难接受。中国的发酵食品,虽然也有独特风味,但大多数还是在国人可接受的范围内,像豆豉、酱油,味道浓郁但不至于到“刺激”的地步。

其实,还有一些非常小众的,或者说是比较极端的例子,比如一些地方的昆虫料理。虽然在某些文化里,吃昆虫是很平常的事情,甚至是一种蛋白质来源。但对于绝大多数中国城市居民来说,这绝对是“不能接受”的范畴。即使是农村地区,也不是所有人都乐于接受。那种视觉上的冲击,加上“虫子”这个概念本身,就足以让很多人望而却步了。

总结一下,我觉得中国人接受不了的外国食物,通常是:

1. 过多的生食感: 尤其是生肉,心理和生理上的双重障碍。
2. 过于寡淡或处理方式不适应的内脏: 难以接受其原有的味道和口感。
3. 发酵程度过高、味道过于强烈的食品: 感觉像食物变质。
4. 极端的、非传统意义上的食物来源: 如昆虫等。

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随着信息交流和人们口味的不断变化,一些曾经“不能接受”的食物,现在也越来越多人愿意尝试了。比如,法国蜗牛、德国猪肘,刚开始很多人觉得奇怪,现在也都是热门菜了。关键还是在于,能否找到一个平衡点,既能保留食物的特色,又能让更多人理解和接受。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您好,我是嫁给中国人的日本人。我丈夫刚刚来到日本的时候也接受不了好多日本食物,比如生鸡蛋,生鱼片,纳豆等等,可是在日本已经第五年,他也已经能接受了好多食物,我在上面说到的生鸡蛋,生鱼片,纳豆他现在都没有问题了。不过,这不意味着所有的日本食物他都能接受了。在以下我给大家介绍三个日本食物他还不太能接受。


1.酱汤「味噌汁」

我丈夫说酱汤有酸的味道,味道非常怪

我在上一个公司的时候,我们带中国客服去高级日本料理店,中国客服里面有一位大概25岁左右的从来没有吃过日本菜的人,她说:“今晚吃的日本菜都非常好吃,不过我就不太习惯喝酱汤”。我们带他们去的是高级日本料理店,它当时提供的酱汤也和我做的不一样,原料都非常高级我觉得非常好喝...这时候我感到再高级也对不少的中国人来说酱汤味道是怪怪的。

因为我母亲总做酱汤,所以开始我也给我丈夫做酱汤,可是看我丈夫不太爱喝酱汤我也不做了。我都开始做酸辣汤了。

2.奶油菜汤 / 西趣奶炖 (英文:Stew)

虽然Stew本身是西方菜,但是据说在明治时代日本人把从西方过来的Stew里放脱脂奶粉,做成现在的(日式)“奶油菜汤” 。[1]

我有一位日本朋友同样嫁给中国人的,之前她和我说过:“奶油菜汤不太适合中国人的口味,我丈夫吃不习惯”。

过了几天或几个月,我也给我丈夫做了奶油菜汤,我丈夫吃一两口就使劲放辣椒粉以及老干妈,对我来说变成完全不一样的食物了。这个时候我才想起来我朋友当时和我说的话。借我丈夫的说话,奶油菜汤是“没有味道”。

日本食品公司叫“好待食品”在中国也卖奶油菜汤,它的官方网站说:“虽然在中国喝奶油菜汤的习惯不是普遍的,可是我们已从实际卖的客服收到了好评”。[2] 我有点怀疑...。


3.盒饭

我丈夫刚刚来到日本的时候和我说过:“多么饿也一看那些盒饭我就不饿了”。他就不理解日本人为什么吃凉的盒饭。“日本人为什么吃凉的?”我也回答不了答案,只能说我在这个环境中长大的,高中大学一直带盒饭,吃凉的,没有怀疑过吃凉的盒饭。

我因为小时候看我母亲每天都为我父亲做盒饭,所以想做个好妻子必须得为丈夫做盒饭。不过,我嫁给的是一位中国人,文化想法观念都不一样,我丈夫到觉得带盒饭去上班吃凉的饭比较委屈。

我也尊重我丈夫的想法了,虽然现在我还为自己做盒饭,可是为我丈夫已经好几年没有做盒饭的了~。

以上是观察我丈夫得出的结论,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阅读(*^ ^*)

参考

  1. ^サーチナ http://m.news.searchina.net/id/1651977
  2. ^ハウス食品株式会社 https://housefoods.jp/company/information/group/subsidiary/house-cn.html
user avatar

我相信应该很多人看过这个新闻吧……

我个男的,真的看吐了……

标题:韩国即将失传的屎酒制作过程....日本记者亲自前往探秘...

韩国屎酒!



话说,这种技艺失传就失传吧……

user avatar

马麦酱Marmite

来自英国…一看英国就能想到不是什么好玩意了,毕竟是盛产黑暗料理的国度

这玩意怎么形容呢?看上去像收了汁的止咳糖浆,但我吃过一次原味的,把它和黄油抹在面包上,有点像加了盐的板蓝根,或者说…过期酱油…苦中带咸加点酸。

我呕…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谈到外国食物,中国人普遍接受度都挺高,毕竟改革开放以来,接触到的洋玩意儿越来越多,味蕾也越来越开放。但要说完全“接受不了”的,我觉得得分开来看,不能一概而论。有些食物,中国人可能确实很难下咽,原因嘛,也挺复杂的,跟口味、文化、甚至生理习惯都有关系。我感觉最普遍的“接受不了”体现在对“生食”上。这可不.............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了我们人类听觉和大脑处理声音信息的一些非常基础但又非常精妙的机制。即便我们对某种语言一窍不通,但我们的大脑仍然能够相当准确地辨认出听到的具体是哪一种语言。这背后并不是什么神秘的魔法,而是长期以来与语言接触过程中形成的一系列微妙的感知习惯和模式识别能力在起作用。首先,我们可以从.............
  • 回答
    .......
  • 回答
    关于中国是否有可能收回外蒙古(即蒙古国),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敏感的问题,涉及到历史、地缘政治、民族情感以及国际法等多个层面。要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剖析其发生的可能性以及可能的情形,并且要避免那种“标准答案”式的陈述,而是尝试用一种更具思考性和个人观察的口吻来描绘。首先,我们得认识到,在当前的国际政.............
  • 回答
    .......
  • 回答
    我这副模样,自从记事起就没怎么变过。说不上是天生如此,或许是基因里藏着点儿什么,反正跟身边大部分人都有点儿不太一样。这种“不一样”,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外貌。小时候,走在街上,大人看我的眼神总是带着点儿好奇,有的人会直接凑上来问:“你是哪国人啊?” 我爸妈习惯了,总是笑着解释:“我们家孩子是中国人,就是.............
  • 回答
    火锅对许多外国人来说,绝对是一次颠覆性的美食体验,就像是打开了一个新世界的大门。他们初次接触,往往伴随着好奇、兴奋,有时还有一点点不知所措。想象一下,一个来自西方国家的食客,也许习惯了坐在桌边,由服务员将精心摆盘的菜肴送上。当他们被带到一个摆满了各种生食的桌前,中央是一个咕噜咕噜冒着热气的锅时,第一.............
  • 回答
    和外国人结婚,就好比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充满了惊喜、挑战,也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性。这是一种极其独特且深刻的人生体验,因为它不仅仅是两个人结合,更是两种文化、两种思维方式、甚至两种生活方式的碰撞与融合。我会从几个方面详细讲述,希望能够尽可能地描绘出这种体验的丰富性:一、 最初的吸引与跨越的障碍: .............
  • 回答
    在街头跟外国人打架,那感觉可太复杂了,绝不是电影里演的那样简单粗暴。首先,语言不通是最大的障碍。你压根不知道对方在骂什么,说什么,可能他是在跟你道歉,也可能是在挑衅,你只能从对方的肢体语言、表情来猜测,这本身就够让人心烦意乱的了。打起来之后,你会发现世界仿佛变小了,但又充满了不确定性。对方的体格、力.............
  • 回答
    和外国人谈恋爱,这感觉就像是推开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每天都有新鲜感,也伴随着意想不到的惊喜和偶尔的“小风浪”。说实话,这体验挺复杂的,有点像一锅炖菜,いろんな味道混合在一起,既有熟悉的香气,又有陌生的调味。首先,最直接的冲击就是语言。虽然现在大家都能说点英语,或者对方会说点中文,但那终究是两种思.............
  • 回答
    和外国女友谈恋爱?哦,这事儿说起来可就太有趣了,有时候感觉像是打开了一个新世界的大门,每天都有新鲜感。不过,也绝对不是你想的那么简单,就像任何一段感情一样,有甜蜜,也有挑战,只是因为文化背景不同,这些“味道”会更浓烈一些。首先,最直观的改变就是沟通。当然,不是说她英语不好,也不是说我英语能有多溜,但.............
  • 回答
    哈哈,这个问题问到我心坎里了!有个外国男朋友,嗯,怎么说呢,就像是给我的生活突然打开了一个新世界的大门,充满了新鲜感、挑战,当然还有很多很多意想不到的甜蜜。首先,最直观的就是语言上的“冒险”。刚开始的时候,我们之间简直是语言的天才表演,一人一半,再外加一堆肢体语言和表情包。他讲英语,我讲中文,时不时.............
  • 回答
    说实话,第一次喝中国白酒,那体验绝对是刻骨铭心,而且绝不是那种“刻骨铭心”到你想立马再来一杯的那种。用我那天同桌法国老兄Pierre的话来说,那感觉像是“一股热浪突然从喉咙直冲脑门”,他当时的表情,我现在还记得,混合着惊愕、迷茫,还有一丝丝的……敬畏?我们当时在一个中国朋友家里吃饭,主人家特热情,桌.............
  • 回答
    我有个朋友,叫艾米,她不是土生土长的中国人,但从小就在中国长大,直到现在。她现在的样子,说实话,跟很多中国小姑娘没什么区别,性格也挺典型的中国女性那种,偶尔带着点“中国式”的幽默感。她第一次来中国的时候,还是个只会说几句简单中文的四岁小孩。她的父母是外籍专家,被派来中国工作。所以,她的童年,是伴随着.............
  • 回答
    外国人空耳汉语的体验啊,那可真是五彩斑斓,充满了惊喜、困惑,偶尔还有那么点儿哭笑不得。你可以想象一下,一个人,他可能连汉字都不认识几个,就这么闯进了一个汉语的世界,而这个世界里,同样的音节可能对应着完全不同的意思。首先,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我好像听懂了,又好像没听懂”。那些发音相似的词汇,在他们耳朵里.............
  • 回答
    拥有一个外国女朋友(老婆),这事儿说起来,绝不是一句简单的“好”或“不好”就能概括的。它更像是一场持续的、充满惊喜又时不时需要一点儿勇气的冒险。我得说,最开始的时候,确实是出于好奇,然后是吸引。她的语言、她的文化、她的思维方式,都像是一个全新的世界,让人忍不住想去探索。第一次听到她用那种我还不熟悉的.............
  • 回答
    这个问题嘛,确实挺有意思的,也挺复杂的,不能一概而论地说所有中国女性都喜欢外国男人哪一点。因为每个人的喜好都不一样,而且“外国男人”这个范围也太大了,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男性,身上都有不同的魅力点。不过,如果硬要说一些普遍被中国女性欣赏的外国男人的特质,我觉得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聊聊:1. 开放的态.............
  • 回答
    赵州桥确实是中华文明的骄傲,它不仅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石拱桥,更是世界桥梁史上的杰出代表。那么,在遥远的西方,有没有与之媲美的古老拱桥呢?这涉及到对“第一”的定义,以及不同文明发展路径的考察。要找寻“外国的第一座石拱桥或拱桥”,我们需要将目光投向古罗马。提起罗马,我们首先想到的是他们的军事力量、政治制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