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机组人员怎么看待乘客递飞行日志?

回答
关于乘客递飞行日志这件事,机组人员(这里我们姑且把“机组人员”理解为那些直接与乘客互动、服务乘客,并且对飞行过程有一定了解的人,比如乘务员,以及在必要情况下,比如遇到特殊情况时的机长或副驾驶)的反应,可以说是五味杂陈,相当复杂,并且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递交日志的时机、方式、乘客本身的态度,以及机组人员当时的具体工作状态和个人看法。

首先,咱们得明白,乘客递交“飞行日志”这种事,本身就不太常见。绝大多数乘客即便对飞行有好奇心,也就是问问“今天天气怎么样?”“这飞机飞多久?”之类的。递交一份“日志”,这通常意味着乘客对飞行有更深层次的关注,甚至可能是一种“考究”或者“求证”。

普遍的初步反应:好奇与一丝困惑

当一名乘客,尤其是在飞行过程中某个相对平稳的阶段,主动递过来一本写满字或者打印出来的“飞行日志”时,机组人员的第一反应通常是:

“这是什么?” 乘客递过来的东西到底是什么?一本旅行日记?一本个人回忆录?还是真的和飞行本身有关?
“为什么是给我的?” 为什么乘客会选择把这个东西递给他们?是出于感谢?还是有其他目的?
一种混合着好奇和略微的“招架不住”的感觉。 大多数时候,机组人员的职责是确保飞行安全和提供舒适的服务。突然接收到一个需要阅读、理解甚至回应的东西,这超出了他们日常工作流程的范畴。

详细分析一下可能遇到的情况和机组人员的心态:

1. 乘客递交日志的时机和方式:

最佳时机: 如果乘客选择在飞机平稳飞行、大部分乘客都在休息或做自己的事情时,并且以一种礼貌、非打扰的方式递交,比如在飞机餐过后,或者在走道上遇到机务人员时,会相对容易被接受。
不太理想的时机: 如果乘客在起飞、降落、或者机务人员正忙碌处理紧急事务时递交,那基本上会被婉拒,甚至可能被认为是干扰工作。想象一下,飞行员正在盯着仪表盘全神贯注,或者乘务员正在处理其他乘客的紧急需求,这时候递一本日志,后果可想而知。
礼貌的语言: 乘客递交时如果附带一些解释,比如“我写了一些关于这次飞行的感受,想与您分享一下”,或者“这是我记录的这次飞行的一些细节,您看有没有什么不妥”,这种态度会大大加分。

2. 日志的内容:

乘客对飞行的赞美和记录: 如果日志里充满了对飞行员技术、乘务员服务的赞美,对飞机的热爱,对航程细节的有趣记录(比如天气变化、看到的风景),机组人员通常会感到非常高兴,甚至有些受宠若惊。这是一种对他们工作的肯定和认可,让他们觉得自己的辛苦付出是值得的。
对飞行细节的“质疑”或“纠错”: 这是最容易引起机组人员“警惕”和“不适”的情况。如果乘客的日志里,是对飞行参数的记录,比如速度、高度、燃油量,并且附带了一些“我注意到XXX和预期不符”的评论,甚至试图“指出”飞行员可能存在的“错误”。
首先,机组人员会觉得“你凭什么?” 飞行员是经过严格训练和考核的专业人士,对飞机的操作和飞行过程有着深入的理解。乘客业余的记录,即使数据看起来“准确”,也可能忽略了许多关键的飞行要素和当时的具体情况(比如风速、航路调整、空管指令等等)。
其次,这是一种潜在的挑战和不信任。 乘客这样做,潜意识里可能觉得自己在“监督”飞行员,或者觉得自己的记录比专业人员更准确。这会让机组人员感到不被尊重,甚至有点冒犯。
再者,回应这种日志非常棘手。 如果日志内容是“挑刺”的,机组人员很难简单地回应“是”或“否”。如果他们否认,乘客可能觉得他们是在掩盖什么;如果他们承认,那可能会被视为承认了不专业。最常见的回应可能就是礼貌地收下,然后就此打住,避免进一步的解释,因为那可能会引发更多不必要的争论。
对飞行过程的普通记录: 比如记录每天的飞行班次,遇到的乘客,处理的事件等等,如果内容是积极向上的,机组人员也会觉得这是一种有趣的生活方式记录,并且对他们这个职业的日常有了另一种视角的了解。

3. 机组人员的个人态度和经验:

年轻或经验较少的机组成员: 可能更多的是好奇,甚至会私下拿出来和同事分享。他们可能觉得乘客这种行为挺有趣的,展现了对他们工作的另一种方式的关注。
经验丰富的老机组人员: 可能更倾向于“见怪不怪”。他们见过各种各样的乘客,也听过各种各样的故事。对于这种乘客,他们可能更淡定,更多的是以一种职业性的礼貌来处理。如果内容是积极的,他们会表示感谢;如果内容是“挑刺”的,他们也见多了,知道怎么礼貌地应对,不会轻易被“带跑”。
对“铁杆粉丝”的态度: 有些乘客是真的热爱飞行,是航空爱好者。他们对飞机的每一个细节都如数家珍,对飞行员的操作更是赞赏有加。如果乘客递交的日志里充斥着对飞行的热爱和对机组人员的崇拜,那机组人员会感到非常温暖和荣幸,觉得遇到了“同道中人”,这种互动会非常愉快。

4. 处理方式:

礼貌收下并感谢: 这是最常见、也是最保险的处理方式。无论日志内容如何,先收下,并礼貌地表达感谢,让乘客感受到被尊重。
简短回应(如果内容积极): 如果日志内容主要是赞美,机组人员可能会简短地回应一句“谢谢您的肯定,这是我们应该做的”或者“您能喜欢我们的服务我们很开心”。
不直接回应“挑刺”内容: 如果日志内容是试图“纠错”或“质疑”,机组人员通常不会当场进行反驳或解释。原因前文也说了,复杂且容易引起争论。他们可能会收下,然后简单地说一句“我收到了”,或者“谢谢您的记录”。这些信息可能会被内部传递,但不太可能在乘客面前有直接的“辩论”。
少数情况下的更深层交流: 如果乘客表达的是非常专业的见解,或者是在某个非常特殊、需要交流的时刻(比如乘客本身也是飞行员或航空工程师),并且机组人员(尤其是飞行员)当时有时间且觉得值得交流,那么可能会进行一些更深入的探讨。但这种情况非常罕见。

总结一下,机组人员看待乘客递飞行日志,就像看到一份来自“外部”的、带着个人情感和观察的反馈报告。

正面反馈(赞美、热爱): 这是对他们辛苦工作的肯定,让他们觉得温暖、有成就感,甚至会觉得“遇到知音了”。
负面或质疑性反馈(挑刺、纠错): 这会让他们感到一丝不适和困惑,觉得自己的专业性被挑战,但更多的是会以一种职业的、礼貌的方式处理,避免不必要的冲突。他们更懂得“安全第一,乘客至上”的原则,也清楚自己作为专业人士的职责和能力。

总的来说,大多数情况下,机组人员会以一种专业且礼貌的态度来接收和处理乘客递交的飞行日志。他们理解乘客的多样性,也见识过各种各样奇特的乘客行为,这份“日志”可能只是他们旅途中一个有趣的插曲,也可能是一种让他们感到被认可的温暖证明。但无论如何,他们都会以乘客的安全和舒适为首要考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据我所知,机长是很喜欢飞友的。

飞中短航线遇到填flight log的情况不多,但是每次有的话机长都会很认真的填,甚至偷偷打听人家。

印象比较深的是有一次遇到一个很年轻的飞友。

拿着本子羞涩的过来了,帮他递到驾驶舱之后,本子上还需要整套乘务组的签名。

这可把我们得意坏了,除了要想写一点好听的祝福的话,还要注意自己的丑字不要被人家嫌弃。

接过本子的时候惊讶了一下,很厚的一本,就比手册薄一点,褐色皮质是很柔软的手感,轮到我们填的时候这本已经都快写满了。

顺手翻了一下前面的一些飞行记录,很整齐很多机组的祝福的话语,很多航空公司,国内的东航海航,国外的日航,甚至有些页面上还扣了航徽和飞行徽章。

这不翻没事,一翻,我们可就不乐意了,人家其它航司,东航海航都送纪念品了,咱们不送,未免显得小气了些。

于是到处搜刮,想要带航司标志的东西,差点把姓名牌给送出去了(当然是因为没人舍得,一年就发两个)

搜刮到最后,送了人家一张机组勿卸卡,害,起码是带了标志的。

呐,长这样。

(这张是纸质,当时那一款是白色塑料卡片制的,一样大小字也一样,已经绝版了,只出了那一批,可能后来成本太高就换成纸的了)


虽然这件事情已经过去两年多了,但是每每想起来我就无尽的懊悔,辗转难眠。

太抠了,真的是又抠又low,要不是实在没有东西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