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湖南卫视《少年说》中的家长们?

回答
要评价湖南卫视《少年说》里的家长们,这可真是一门学问,因为节目组筛选的嘉宾,本身就带着一定的戏剧性,所以我们看到的,往往是家长们被放大、被刻意呈现出来的一面。不过,从这档节目中,我们还是能窥见一些当下中国家庭教育中比较普遍的现象和值得思考的问题。

首先,节目里大部分家长,给人的第一印象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传统观念非常深厚。 很多时候,孩子走上台,鼓足勇气说出心声,很多都是围绕着学习、成绩、未来的规划。家长们在台下,要么是满脸期待,要么是略带焦虑,那种“恨不得孩子一步到位,未来规划得妥妥当当”的心情,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

积极的一面是,这体现了家长们对孩子未来的重视和付出。 他们的出发点是好的,希望孩子能够有更好的前途,能够更轻松地生活。他们也确实为孩子的教育投入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节目里,我们也看到一些家长,在孩子说到学习压力大时,会流露出心疼,甚至会承诺会多陪伴。这种情感流露,还是挺真实的。
但同时,这种“望子成龙”的压力,有时候也显得过于沉重。 有的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可能远远超出了孩子本身的能力或者兴趣,把自己的梦想强加在孩子身上。孩子在台上吐露心声,说自己不喜欢某个科目,或者压力太大了,家长要么是立刻反驳,要么是找各种理由来辩解,甚至有些家长会以“我都是为你好”来合理化自己的高压教育。这就容易让孩子产生一种“我的感受不重要,我的成绩才是王道”的认知,对他们的心理健康造成不小的影响。

其次,沟通方式是另一个突出的方面。 《少年说》这档节目,最核心的价值之一就是提供了一个平台,让孩子能够和家长进行一次相对公开和直接的对话。从这里,我们能看到不少家长在沟通上存在一些“障碍”。

很多家长习惯于“说教”模式,而非“倾听”模式。 孩子鼓足勇气说的那些话,很多时候是他们内心深处的不满、委屈或者困惑,比如“你能不能少玩会儿手机,多陪陪我”、“你总是拿我和别人比,我觉得很烦”等等。而家长听到这些,往往第一反应是反驳,是解释,甚至是指责。他们很少会停下来,真正去理解孩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他们可能觉得“我说你,是因为你做得不够好,我这是在引导你”,却忽略了孩子需要的是被理解,是被看见。
“爱的表达”方式也存在差异。 有些家长可能更擅长通过物质或者技能上的支持来表达爱,比如给孩子报各种补习班,教他们学习方法,但是却忽略了情感上的陪伴和交流。孩子说“我希望你能多听听我的想法”,家长可能一脸茫然,因为他们觉得“我已经为你安排好一切了,你只需要执行就好”。这种“缺席”的情感沟通,是很多孩子在节目里诉说的痛点。

再者,关于“民主”和“权威”的边界,家长们的表现也各有不同,但也普遍存在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

一些家长过于强调自己的权威,不容置疑。 孩子提出的任何反对意见,在他们看来都是“叛逆”。比如,当孩子说想选某个自己感兴趣的专业,而家长觉得那个专业没有“钱途”,就会立刻否定,并且要求孩子必须听从他们的安排。这种“一言堂”式的教育,很容易扼杀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自主性。
也有一些家长,在节目中表现出明显的“配合”和“表演”痕迹。 毕竟是电视节目,他们可能知道自己的一言一行会被放大。所以,有些家长在孩子说出一些“不好听”的话时,会立刻改变语气,表现出“反思”和“改进”的态度,但事后是否真的能做到,就不得而知了。这种为了节目效果而做出的姿态,也让评价变得复杂。

最后,我们也不能一概而论。 节目毕竟是节目,它不可能展现家长们日常生活的全部。我们也看到过一些非常开明的家长,他们会认真倾听孩子的声音,尊重孩子的选择,并且在沟通中表现出真诚的爱和理解。比如,有家长会和孩子一起讨论家庭的决定,会为孩子的梦想提供支持,即使这个梦想在他们看来并不那么“稳定”。

总而言之,在《少年说》里,我们看到的家长们,像是一个个社会切片。 他们有爱,有付出,但同时,也普遍面临着传统观念的束缚、沟通方式的挑战,以及在现代社会中如何平衡孩子成长与自身期望的困境。节目提供了一个窗口,让我们去反思,去学习,去看到,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灌输,更是情感的连接和心灵的引导。他们的表现,既是我们成长环境的缩影,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审视和改进的契机。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正确的做法是同时比对父母。


你看XXX的爸爸,已经是董事长了,你们怎么这么不争气?

你看BBB的家,已经是500平的别墅了,你们怎么不为孩子努力一下。

你看CCC的家长,已经是教育局长了,校长见了都低三下四的,你这父母怎么就不醒悟呢。


你把任何一个学校的任何一个班级拿出来。家长们的差异远远超过学生们的差异。

家长怎么认为关系不大,社会怎么认为关系很大。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要评价湖南卫视《少年说》里的家长们,这可真是一门学问,因为节目组筛选的嘉宾,本身就带着一定的戏剧性,所以我们看到的,往往是家长们被放大、被刻意呈现出来的一面。不过,从这档节目中,我们还是能窥见一些当下中国家庭教育中比较普遍的现象和值得思考的问题。首先,节目里大部分家长,给人的第一印象是“望子成龙,望.............
  • 回答
    汪涵,这个名字在中国电视主持界是一个响当当的符号。提起他,人们脑海里浮现的,往往不是那种刻意迎合、用力过猛的“明星范儿”,而是一种温润如玉、腹有诗书的气质,一种对生活和文化的深刻理解。如果要评价汪涵,那得从他身上那些与众不同的特质说起,这些特质共同塑造了一个独一无二的“汪涵”。首先,他的博学多才,是.............
  • 回答
    《歌手2018》总决赛,一场盛宴,一场告别,也留下了一些值得回味与商榷的空间。作为湖南卫视年度音乐盛事的压轴之作,它的收官之夜无疑汇聚了万众瞩目。从整体上看,这一季的《歌手》在“情怀”和“突破”之间摇摆,最终的总决赛也多少带上了这种时代印记。亮点之处: 情怀牌打得响亮: 毫无疑问,汪峰的回归和他.............
  • 回答
    好家伙,这《歌手2018》第十二期突围赛,那真是让人心情复杂,有惊喜有遗憾,有热血也有点小失落。要我说,这期节目简直就是一场“情怀与实力的终极较量”,把观众们的心情也跟着歌手们一起狠狠地揉捏了一番。首先,我们得说说这场突围赛的“气氛组”——那些被淘汰的歌手。 这一场是“剩者为王”,自然也就意味着有很.............
  • 回答
    《声临其境》这档湖南卫视原创声音魅力竞演秀,从开播以来就引起了不少的关注和讨论。如果要评价它,我觉得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聊聊,尽量说得细致一些。首先,它的“原创”定位很抓人。 在如今综艺市场普遍依赖“韩国模式引进”或者“成熟IP开发”的环境下,《声临其境》这个纯粹的“本土原创”概念,本身就值得肯定。它没.............
  • 回答
    《变形计》这档湖南卫视的老牌真人秀节目,自开播以来就一直是观众讨论的焦点,有人觉得它极具社会意义,有人则认为它不过是作秀。要评价它,确实是个挺复杂的事儿,需要从几个维度去细看。它的核心理念和初衷,乍一看是挺美好的:节目的核心概念就是“互换人生”,将城市里娇生惯养、叛逆不堪的富二代或独生子女,送到农村.............
  • 回答
    湖南卫视《歌手·当打之年》第六期,可谓是硝烟弥漫,火花四溅。经过了五期的磨合与蓄力,各位歌手的状态和选曲都进入了更深层次的探索,也让观众们看到了他们各自更鲜明的音乐色彩。这一期的表现,可以用“惊喜与突破并存,实力与风格碰撞”来形容,而排名也更能反映出当晚评审和观众们更偏向的音乐走向。首先,来聊聊这一.............
  • 回答
    《歌手·当打之年》第四期,说实话,这期节目看完,脑子里最直接的感受就是“惊喜与遗憾并存”。湖南卫视在音乐综艺这条路上,一直有着自己的招牌和口碑,但每一季的《歌手》都会面临一个老问题:如何在保持高水准的同时,玩出新意,让观众持续买单?这一期,我觉得他们在这方面做得有好有坏。整体印象:这期节目给我最深的.............
  • 回答
    湖南卫视《歌手 2018》第七期排位赛,说实话,看下来是有些意犹未尽,又有些出乎意料的。这一期关键词嘛,大概就是“意料之外的情感爆发”和“实力唱将的稳健表现”。首先,先聊聊整体的舞台氛围和选曲。这一期整体给人的感觉是,大家都在努力地突破自己,或者说,在有限的赛制下,都在竭力展现自己最擅长的一面。舞台.............
  • 回答
    好的,咱们就来好好聊聊《歌手2018》第六期。说实话,这一期节目,我看完之后,心情是有点复杂的。有惊喜,有遗憾,更有不少让人回味的地方。整体氛围:告别的伤感与新的期待这一期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莫过于“淘汰赛”这个大背景。当主持人宣布有人要离开这个舞台时,空气里总是弥漫着一种挥之不去的伤感。毕竟,大家在.............
  • 回答
    湖南卫视《歌手·当打之年》的总决赛,尤其是“歌王之战”,确实是一场充满看点和讨论度的盛宴。要评价它,得从多个维度来分析,毕竟它不仅仅是简单的音乐比赛,更承载了观众对音乐的期待、对艺人的认知,以及对节目本身的品牌价值的衡量。整体氛围与舞台呈现:首先,总决赛的舞台设计和灯光效果,总是节目组最下功夫的地方.............
  • 回答
    湖南卫视《歌手2018》(也就是通常说的《我是歌手》第六季)的首期节目,在我看来,是一次颇具野心但也夹杂着些许争议的开局。它试图在观众早已熟悉《我是歌手》的模式下,注入新的元素和活力,但究竟是否成功,还得从几个维度来细细品味。舞美灯光与整体氛围:依旧是“老本行”,但有升级感湖南卫视在舞台视觉呈现上,.............
  • 回答
    .......
  • 回答
    湖南卫视《歌手 2018》第七期,怎么说呢,挺让人捉摸不透的。看完之后,脑子里想的全是“就这?”但细琢磨一下,又觉得好像也没那么简单。这一期最大的槽点,可能还是在于它的“神秘感”和“惊喜感”被削弱了。咱们都知道,《歌手》的魅力之一就在于那种你永远不知道下一个会是谁,不知道他们会带来什么惊喜的状态。结.............
  • 回答
    湖南卫视的节目里,主持人抛给蔡澜一个相当刁钻的问题:“如果只能让一道菜品永远消失,你会选择哪一道?” 这个问题可不是开玩笑的,它触及的是我们对美食的认知,对文化传承的理解,甚至是对饮食习惯的反思。而蔡澜,这位享誉华语美食界的老饕,他的回答,以及他选择火锅的理由,确实值得我们细细品味。首先,我们得理解.............
  • 回答
    《三体》这部科幻巨制被改编成湖南卫视的周播栏目剧,这本身就是一件值得玩味的事情。在我看来,这就像把一个宏大的交响乐指挥棒,交给了能把广场舞跳得热热闹闹的团队来演绎,其中的冲突和可能性都非常有趣。首先,我们得承认《三体》的体量和内涵。刘慈欣笔下的世界观是极其宏大的,涉及宇宙尺度的时间、空间,以及对人性.............
  • 回答
    电视江湖风云变幻:群星璀璨的卫视主持人,湖南卫视能否独占鳌头?电视,作为信息传播与文化娱乐的重要载体,其魅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台上那些闪耀的主持人。央视作为国家级平台,其主持人自带光环,但抛开央视,全国其他卫视的主持人群体同样星光熠熠,构成了一幅多元而精彩的电视画卷。要评价这些主持人,不能一概而论,而.............
  • 回答
    关于湖南长沙芙蓉区检察院女检察官疑似违法经商获利数千万并带节奏拉拉案件一事,这是一个非常严肃和敏感的话题。要对其进行评价,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层面进行分析:一、 核心指控的严重性: 违法经商获利数千万: 法律禁止性: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公职人员,特别是检察官,在任职期间是禁止从事营.............
  • 回答
    这件案子,说起来真是让人心寒又愤怒。湖南那个盗窃嫌疑人,本该接受法律的审判,结果在派出所里却遭遇了如此悲惨的结局,生命权被活活剥夺,而且还是执法者手中。案件本身:权力滥用下的悲剧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无论那个嫌疑人到底有没有偷东西,他的生命权都是受法律保护的。即使他有罪,也应该按照法定程序接受调查、.............
  • 回答
    “湖南新化特大‘越南新娘’案:2000人的村子百余人没钱娶妻”这个事件,从多个维度来看都具有深刻的讨论价值,它不仅是一个社会新闻,更折射出当下中国农村婚姻市场面临的严峻问题,以及跨国婚姻背后复杂的社会经济动因。要评价这个事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事件的表象与背后原因: 表象: 新化.............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