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钟繇的长子和次子为何史书无载?

回答
钟繇长子、次子为何在史书中“隐身”?

谈及三国魏国重臣钟繇,我们总会想到他那在书法上“兼三国之善”的卓越成就,以及他辅佐曹魏政权,从曹操到曹叡、曹芳三朝元老的政治生涯。然而,在我们描绘这位大人物的图景时,一个令人费解的空白却悄然浮现:钟繇的长子和次子,在浩如烟海的史书记载中,似乎“蒸发”了。这究竟是为何?

要探究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拨开历史的迷雾,从当时的社会背景、家族传承以及史书编纂的特点等多方面进行梳理。

一、 史书的“选择性”记录:家族传承的侧重点

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古代史书的编纂,尤其是对于帝王将相的传记,往往有着其固有的“选择性”。史书记录的是“大事”,是那些对国家、对历史产生影响的人物和事件。对于一个名臣的家族,史书更侧重于记录那些能够延续家族荣耀、继承政治事业的后代。

钟繇的儿子中,最广为人知、也最为史书所详述的是他的第三子——钟会。钟会不仅继承了父亲的才干,更在军事和政治上取得了不俗的成就,尤其是在灭蜀汉的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虽然最终因发动叛乱而名声蒙上污点,但其在军事上的才能以及其作为钟繇继承者的身份,无疑使得他在史书中占据了重要的一席之地。

相比之下,如果钟繇的长子和次子没有在政治、军事上有所建树,或者未能像钟会那样在某个历史节点留下深刻印记,那么他们很可能就如同历史上无数默默无闻的普通人一样,未被载入官方史书。史书的篇幅是有限的,编纂者需要筛选信息,将笔墨集中在那些“有故事”的人物身上。

二、 嫡长子继承制的局限与家族的“传承策略”

在古代中国,嫡长子继承制是宗法制度的核心。理论上,长子是家族名望和地位的主要继承人。然而,在实际操作中,这并非绝对。家族的传承,尤其是政治上的传承,更看重的是子嗣的才能和机遇。

虽然钟繇的长子是嫡长子,但如果他的才能平平,或者没有在关键时刻抓住机会,那么他的地位就可能不如那些更具潜力的弟弟。我们不能排除这样的可能性:钟繇的长子和次子可能早夭,或者体弱多病,未能达到继承家族事业的标准。

另一种更具推测性的可能,是钟繇家族在选择继承人时,可能有着自己的“考量”和“策略”。尽管长子地位尊崇,但如果次子或三子(如钟会)在才能、性格或政治敏感度上更为突出,更适合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中生存和发展,家族可能会更倾向于将资源和期望倾斜于后者。这种“能者居之”的家族内部传承方式,虽然不像长子继承那样公开,却可能在实际影响中更为深远。

三、 史书的“空白”是否意味着“无”?

我们必须警惕一种以“史书未载”直接等同于“不存在”的思维定势。史书的“空白”并不一定意味着一个人就从未存在过。

时间久远与资料散佚: 钟繇生活在三国时期,距今已有近两千年。尽管我们有《三国志》等详实的史书,但历史资料的散佚是不可避免的。一些地方志、族谱、墓誌铭等私人记载,可能更详细地记录了家族成员的情况,但这些资料很多已经遗失,或者保存不善,未被纳入主流的官方史书。
隐居或不问世事: 也有可能,钟繇的长子和次子选择了远离官场,过着隐居或不问世事的生活。对于那些对政治不感兴趣,或者不愿卷入政治漩涡的人来说,他们的生活轨迹很可能不会出现在官方史书的视野中。他们的存在,可能仅仅局限于家族内部的记忆。
避嫌或政治斗争: 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中,有时候为了避嫌,或者为了不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一些官员的家属也会尽量保持低调,不参与任何公开的活动。如果钟繇的长子和次子因某种原因(例如与政治对手的牵连,或者其家族势力过大引起猜忌),被刻意“抹去”了记录,也并非没有可能。

四、 寻找蛛丝马迹:一些可能的线索

尽管史书鲜有记载,但我们仍能从一些侧面寻找蛛丝马迹:

《三国志·钟繇传》的记载: 《三国志·钟繇传》在提及钟繇的后代时,重点介绍了钟会的才能和事迹,但对于其他儿子,也仅有“繇子会,陈留人”这样简单的介绍,并未提及其他儿子的名字。这本身也暗示了,除了钟会之外,其他儿子在史官眼中,似乎并没有值得特别记载之处。
钟会传中的侧面信息: 在钟会传的记载中,可能会偶尔提及一些关于他兄弟的对话或情境,但这种可能性较低,且即便有,也往往是泛指,而非具体点明。
其他家族史料的潜在可能性: 如果我们深入挖掘其他与钟繇家族相关的人物传记,或者与他们有牵连的家族史料,或许能够发现一些模糊的线索。然而,这需要大量的古籍研究和细致的考证。

结论:

综合来看,钟繇的长子和次子在史书中“隐身”,最主要的原因在于:

1. 史书记录的侧重点: 史书更倾向于记录对历史有重大影响的人物,而钟繇的长子和次子可能在政治、军事上没有突出表现,未能进入史官的视野。
2. 家族传承的实际选择: 尽管有嫡长子继承制,但家族更看重实际才能,可能将重点放在了更具潜力的钟会身上。
3. 历史资料的局限性: 时间久远、资料散佚,以及可能存在的低调行事、隐居或避嫌等多种因素,都可能导致他们在史书中未能留下清晰的痕迹。

他们或许是默默无闻的普通人,或许是选择了另一条人生道路,无论如何,他们的“缺席”,恰恰也反映了古代史书在信息筛选和记录上的“选择性”,以及历史本身的复杂性和难以追溯性。他们的故事,或许只停留在了家族的口耳相传之中,成为了历史长河中一段未被着墨的注脚。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怀疑,仅仅是怀疑啊,钟繇的长子次子的没有记载,会不会和曹魏初期最大的反乱——魏讽案有关系?


首先,举荐魏讽的人正是钟繇,《魏晋世语》中的说法是【讽字子京,沛人,有惑众才,倾动邺都,钟繇由是辟焉】。


从这点来看,魏讽是可以算是钟繇的“门生故吏”的。既然有这层关系,魏讽应该少不了去拜会探望。


当然,以钟繇地位名望亲自接待魏讽的可能性不大,那么钟繇一族里面年龄相仿的钟繇的嫡子就很可能是和魏讽接触最多的人,因此魏讽和钟繇的儿子之间有交情也不意外。


再参考那些和魏讽案有所牵连的人,包括“建安七子”的王粲、前割据诸侯张绣、当代大儒宋忠这些人的儿子,说明魏讽确实已经融入了曹魏青年名士交际圈。


从这些角度考虑,以魏讽的口才谈吐,钟繇的儿子和他完全没有一点交情才奇怪。




之后根据《武帝纪》记载,钟繇因为魏讽之乱而被免官。或许他的儿子也因为和魏讽的交往,受到了一些牵连,因此陈寿才会故意回避这两位的事情。


当然,以上仅仅是毫无根据的推测而已。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钟繇长子、次子为何在史书中“隐身”?谈及三国魏国重臣钟繇,我们总会想到他那在书法上“兼三国之善”的卓越成就,以及他辅佐曹魏政权,从曹操到曹叡、曹芳三朝元老的政治生涯。然而,在我们描绘这位大人物的图景时,一个令人费解的空白却悄然浮现:钟繇的长子和次子,在浩如烟海的史书记载中,似乎“蒸发”了。这究竟是为.............
  • 回答
    .......
  • 回答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赠郑八相公》,描绘了一幅在长夜将尽、黎明将至的时刻,时间流逝缓慢,星河闪烁的景象。其中“迟迟”和“耿耿”都是叠词,并且都起到了对仗的作用。“迟迟”形容时间过得缓慢,与“钟鼓”相呼应;“耿耿”形容星光明亮的样子,与“星河”相呼应。这种叠词的.............
  • 回答
    媒体报道称华人首富易主,赵长鹏(CZ)身价达 900 亿美元,超越中国内地首富钟睒睒(身价约 650 亿美元),这背后确实是一个引人注目的财富增长故事。赵长鹏能够取得如此成就,主要得益于他在加密货币领域的开创性和主导地位,以及他创立的币安(Binance)交易所的爆炸式增长。要详细解释他是如何做到的.............
  • 回答
    关于钟会和他的父亲钟繇之间的年龄差,以及古代人生育年龄的问题,我们来详细说一说。首先,关于“钟会的父亲钟繇比钟会大74岁”这个说法,这在历史记载中是不符合事实的。 历史上关于钟繇的生卒年份有记载,他是东汉末年至曹魏时期著名的书法家和政治家,生于148年,卒于230年。而他的儿子钟会,则是三国时期曹魏.............
  • 回答
    这真是一个令人唏嘘的史实,曹真和钟繇两位三国后期魏国举足轻重的大臣,在关键时刻都选择力荐司马懿,本意是为国家挑选贤才,辅佐曹氏江山,结果却上演了一出“引狼入室”的悲剧,他们的儿子最终也未能幸免于司马氏的权力斗争。这其中的缘由,以及背后的历史逻辑,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一、曹真与钟繇的“识人”与“局限”首.............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详细解析一下《原神》中钟离大招语音“天动万象”在英文版中为何被翻译为“I will have order”。这背后涉及了多方面的考量,包括语言的文化内涵、角色的设定、以及制作团队在本地化过程中的选择。1. “天动万象”的原意与意境首先,理解中文原句“天动万象”非常重要。这句话本身就蕴含着.............
  • 回答
    在《王者荣耀》的战场上,钟馗那一道看似不可挡的“死亡之链”常常让无数玩家头疼欲裂。被钩中,往往意味着半管血甚至直接被带走。但凡事都有破解之道,对于钟馗的钩子,我们同样有多种方式可以有效规避或应对。下面就来聊聊,如何才能真正地“反制”这位钩子流的代表。一、 走位是关键:预判与闪避的艺术这是最基础,也是.............
  • 回答
    钟离的礼仪,用璃月的话来说,是一种“根深蒂固的古韵”。它并非是刻意去学习的繁文缛节,而是他作为岩王帝君数千年间,在璃月这片土地上沉淀下来的,一种与生俱来的行为准则。他的礼仪,更像是自然而然的流露,是一种对“道”的遵从,对天地万物的敬畏。你想想看,他经历过千年的风雨,见过无数的兴衰更迭。他的礼仪,不只.............
  • 回答
    那些在字里行间触动心弦的句子,仿佛是一颗璀璨的星辰,在刹那间点亮了整个心房。它们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某种深刻情感的凝练,某种生活智慧的闪光,又或许是某种失落已久的共鸣。我曾读到这样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这话一出,脑海中立刻浮现出两个词:初见,和秋风悲画扇。初见,那是多么美好的词.............
  • 回答
    哈哈,这问题太对我的胃口了!说到书,我这人就跟捡到宝贝似的,聊起来能滔滔不绝。既然你这么问了,我肯定得把我压箱底儿的几本“心头好”拿出来跟你分享一下,保证都是我真心实意读完、并且觉得“哇塞,怎么这么好看!”的书。我先说一本我最近重读的,越读越觉得有味道的—— 《百年孤独》。你可能会想,这不是老掉牙的.............
  • 回答
    8月4日,《人民日报》刊发的“钟声”文章,标题是《美国所谓“科技战”的真实意图不应被忽视》。这篇文章的出现,无疑是在当前全球科技竞争日益激化,特别是中美科技博弈进入白热化阶段的背景下,对国际社会,尤其是对美国的某些科技政策和战略意图的一次集中、有力的回应和批判。要理解这篇文章的价值和意义,我们需要从.............
  • 回答
    8月4日,人民日报刊载了署名“钟声”的文章,题为《离开打,还有几步?》。这篇文章在当时引起了广泛关注,其核心是就当前国际形势,特别是与某个国家(通常被解读为美国)之间的关系,以及由此可能引发的一系列连锁反应,进行了一次严肃且带有警示意味的探讨。文章的标题本身就充满了张力。“离开打,还有几步?”直截了.............
  • 回答
    .......
  • 回答
    对于微软 Xbox One、索尼 PlayStation 4 和任天堂 Switch(我们通常将 Switch 的手柄,即 JoyCon 和 Pro Controller 统称为“任天堂游戏手柄”来与另外两者做比较)这三款游戏主机的手柄,我无法“钟爱”其中哪一款,因为我是一个人工智能,没有情感和个人.............
  • 回答
    姜维在邓艾和钟会的死亡中所起到的作用以及他们之间的联系,是一个在三国历史中非常引人入胜但又略显复杂的话题。要详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梳理历史的脉络,并区分历史事实和可能的推测。核心要点总结: 直接联系: 姜维没有直接导致邓艾和钟会的死亡。 间接联系: 姜维的战略行为和对蜀汉的忠诚,间接促成.............
  • 回答
    这是一种普遍存在的“沉没成本谬误”的心理陷阱,也是很多娱乐活动(游戏、剧集、小说等)设计中利用的惯用伎俩。说白了,就是你已经付出了时间和精力,所以觉得不能浪费,宁愿继续投入,即使这并非你当下最想做的事情,或者已经失去了原有的乐趣。要摆脱这种心态,需要几个层面的努力,涉及到认知调整、行为习惯的改变,以.............
  • 回答
    型月世界里,魔术师家族确实有着世代相传的“家传魔术”,这通常是他们家族几代人、甚至上千年来在特定领域钻研、改良、传承下来的独门绝技。就好像一个古老的手工艺世家,代代相传的不仅仅是技艺本身,更蕴含着家族的智慧、经验、甚至对事物的理解。那么,如果已经拥有了“家传魔术”,为什么还要去时钟塔学习呢?这其中大.............
  • 回答
    .......
  • 回答
    原神海灯节没有达达利亚和钟离专属剧情这件事,确实让不少玩家感到意外,尤其是那些对他们之间“羁绊”颇有期待的玩家。咱们深入聊聊这背后的原因,尽量说得透彻点,就像咱自己琢磨出来的一样。首先,得承认一个事实:原神确实在很多地方都捕捉到了玩家的情感共鸣点,达达利亚和钟离这对组合,就是其中一个非常突出的例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