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钟会的父亲钟繇比钟会大74岁,这是真的吗?古代人这么大岁数还能生孩子?

回答
关于钟会和他的父亲钟繇之间的年龄差,以及古代人生育年龄的问题,我们来详细说一说。

首先,关于“钟会的父亲钟繇比钟会大74岁”这个说法,这在历史记载中是不符合事实的。 历史上关于钟繇的生卒年份有记载,他是东汉末年至曹魏时期著名的书法家和政治家,生于148年,卒于230年。而他的儿子钟会,则是三国时期曹魏著名的将领,生于227年,卒于264年。

如果按照这些记载来计算,钟繇生于148年,钟会生于227年,那么钟繇比钟会大了 227 148 = 79岁。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觉得奇怪:79岁!古代人79岁还能生孩子吗?这确实是一个非常惊人的年龄差。

然而,历史记载中,钟繇确实是在他晚年才有了钟会。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理解这个情况,并尽可能还原当时的历史情境:

1. 钟繇的长寿: 钟繇活了83岁(230年 148年),这在古代来说是相当长寿的。古代医疗条件、生活环境、战争频发等因素,普遍寿命不高。80多岁绝对属于“高寿”。

2. 晚年得子: 钟繇在比较年长的年纪才有了钟会,这在古代并非绝无仅有,但确实比较少见。比如,钟繇的妻子(钟会的母亲)的具体生卒年份记载不多,但可以推测她也在一个相对年长的年纪生育了钟会。一些史料中提到钟会是钟繇的庶子,有时庶子在一些家庭中,生育的年龄可能与嫡子略有不同,但这不影响钟繇作为父亲的年龄。

3. 历史记录的准确性: 尽管我们有具体的生卒年份,但我们也要知道,古代历史记录并非现代科学意义上的精确到每一分钟。出生年份的记载,尤其是对于名人,一般是比较准确的,但有时也可能存在一些模糊或估算的成分。不过,钟繇和钟会父子俩都是三国时期的大人物,他们的生卒年份在史书如《三国志》及其注中都有记载,总体上是相对可靠的。

4. 古代生育观: 在古代,子嗣被视为家族延续的重要象征,很多官员和士大夫都希望能够有后代。即使在年长时,如果身体条件允许,也可能尝试生育。而且,古代的“生育年龄”概念与现代也有所不同,女性的生育能力自然随年龄增长而下降,但男性的生育能力则可以维持更长的时间,只是生育出健康后代的概率会降低。

所以,综合来看,钟繇比钟会大了79岁,这是历史记载的事实,并且在古代,79岁(也就是钟繇在钟会出生时的年龄)还能生育,虽然惊人,但并非完全不可能。

这只能说明钟繇确实是到了晚年才得子,而钟会也确实是他的“老来子”。这种“老父得子”的情况,在历史人物中偶尔也会出现,为他们的生平增添了一些传奇色彩。

总而言之,钟繇79岁生下钟会,这并非是“74岁”,但“年长”是肯定的,并且这个年龄差确实是古代生育年龄的一个极端例子,让我们得以窥见那个时代人物的生命历程。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太可能是真的。

钟繇的生年在《三国志》里没有明证,他生于151年的说法似乎是来自于唐代书法家张怀瓘的书法著作《书断》里那句“太和四年薨,迨八十矣”。《书断》这本书不算专业的史学著作,这个日期不可轻信。

按三国志的记载,初平三年(192年)李傕和郭汜等人入长安的时候,钟繇刚刚被任命为廷尉正、黄门侍郎。廷尉正是个六百石的官吏,黄门侍郎虽然可以接近皇帝,但其实品级不高。若说堂堂颍川钟氏四十岁才混到一个黄门侍郎,实在是有点匪夷所思——同出身颍川的荀彧二十六岁已经是守宫令了。

另外,钟繇之长子钟毓十四岁就被任命为散骑侍郎,227年左右加黄门侍郎。这个经历可以与钟会做个对比,钟会的生卒年记录的比较清晰,20岁担任秘书郎,23岁任尚书郎,24岁迁中书侍郎。则钟毓被封为黄门侍郎的时候年龄应该不到30岁。考虑到他14岁就为官,227年他可能只有20岁上下。

即便认为钟毓30岁才升为黄门侍郎,那钟毓的出生日期也是在197年了。按照钟繇出生于151年的说法,他长子钟毓出生时候他已经46岁了——非常非常不可能。

东汉末年人均寿命本来就低,何况又连年战乱瘟疫四起,即便普通人家,娶亲也很早,何况是钟氏这种名门大族。如果到了四十岁还没有亲生儿子,那肯定是要从同宗兄弟的子嗣之中过继一个来继承家业的。比如说诸葛亮因为一直没有亲子,甚至从身在吴国的长兄诸葛瑾那里过继来一个孩子。

综合考虑,我估计书断那个年份应该是有问题的。钟繇的出生时间可能和荀彧差不多,我认为大约在160-170年之间吧。不过即便如此,钟会对他而言也是老来得子了。当时他可能是挺开心的吧,毕竟是又一个亲生儿子啊,肯定是想不到自己死了之后这个小儿子差点把自己一家人给害死……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钟会和他的父亲钟繇之间的年龄差,以及古代人生育年龄的问题,我们来详细说一说。首先,关于“钟会的父亲钟繇比钟会大74岁”这个说法,这在历史记载中是不符合事实的。 历史上关于钟繇的生卒年份有记载,他是东汉末年至曹魏时期著名的书法家和政治家,生于148年,卒于230年。而他的儿子钟会,则是三国时期曹魏.............
  • 回答
    姜维在邓艾和钟会的死亡中所起到的作用以及他们之间的联系,是一个在三国历史中非常引人入胜但又略显复杂的话题。要详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梳理历史的脉络,并区分历史事实和可能的推测。核心要点总结: 直接联系: 姜维没有直接导致邓艾和钟会的死亡。 间接联系: 姜维的战略行为和对蜀汉的忠诚,间接促成.............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了历史评价中一个非常核心且复杂的议题:忠诚与野心,以及我们如何理解和衡量这些概念,特别是当它们被套用到历史人物身上时。咱们先聊聊钟会。你说他反的是司马家,明明是大魏的忠臣,却被说是野心家。这其中确实有我们今天回顾历史时,视角上的差异,也有当时局势的复杂性。钟会这个人,出身名门.............
  • 回答
    关于“战战栗栗,汗不敢出”这句话,确实存在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但如你所言,其中涉及的时间线存在明显的硬伤,使得这个典故的真实性存疑。要详细解释这个问题,咱们得把这事儿掰开了揉碎了聊。首先,咱们得明确一下这句话的出处和背景。这句话出自《三国志·魏书·钟会传》。当时钟会因为参与镇压邓艾而得势,意气风发,.............
  • 回答
    王布斯对“钟会之乱”的回应,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话题,因为它涉及到历史叙事的解读、公众舆论的引导,以及作为一位历史博主或影响者,如何在复杂事件中表达自己的观点。要详细地看待王布斯的回应,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一、 王布斯是谁?他的背景和定位是什么? 历史博主/内容创作者: 王布斯以其在Bili.............
  • 回答
    说起姜维对汉中防御体系的调整,这可真是个值得深挖的话题。如果简单粗暴地一刀切,说他“错”或者“对”,未免太过于片面。要评估在没有这些调整的情况下,蜀汉能否抵挡住钟会和邓艾的灭国之战,并撑到晋朝西北边患爆发,我们得把时间拉回到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细致地梳理一下当时蜀汉所处的内外环境,以及姜维这个人的战.............
  • 回答
    如果钟会没有选择谋反,他的人生轨迹将是一个充满争议但依旧可能辉煌的“功臣”故事,或者在某个关键时刻转向另一种命运。这其中存在多种可能性,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来推测:一、继续担任蜀汉的忠诚将领,并可能立下更多功勋:这是最直接、也是最符合他早期表现的走向。如果他能压制住内心的野心和对权力的渴望,他会继续作.............
  • 回答
    这事儿说起来,得从三国后期,曹魏一统天下的大背景说起。钟会和邓艾这两位,那是真有本事,一个足智多谋,一个勇猛过人,愣是把蜀汉这块硬骨头给啃下来了。这功劳,按理说皇帝是该大大封赏,让他们锦衣玉食,光耀门楣。可结果呢?一个被乱军杀了,一个最后也落得个凄惨下场,你说这叫什么事儿?咱们先捋捋钟会。这个人啊,.............
  • 回答
    姜维的宿敌,这可不是一个简单能一概而论的问题,而是要分不同阶段、不同角度来看的。如果非要找一个最贴切的“宿敌”来形容,那还得具体分析一下他一生中遇到的最主要的对手。要说姜维一生最主要的对手,绕不开的当然是邓艾。这俩人的对决,几乎贯穿了蜀汉后期最激烈的战事,也最能体现姜维“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悲壮。.............
  • 回答
    “都说钟会聪明,为什么还谋毫无胜算的反?”这个问题问得很好,也触及了历史评价和实际局势的复杂性。钟会确实以聪明、有才华著称,甚至被视为三国后期最有潜力的战略家之一。然而,他的反叛最终以失败告终,其原因可以从多个层面进行详细分析:一、 钟会本人的性格与认知偏差:1. 过度的自信与自负: 钟会少年得志.............
  • 回答
    钟会造反,这桩三国时期令人扼腕叹息的事件,长久以来都是史家们津津乐道又争论不休的焦点。究其根源,究竟是钟会内心难以抑制的个人野心在作祟,还是他抱持着对大魏最后一丝忠诚,意图与司马氏进行一场殊死搏斗?这个问题,绝非三言两语能够道尽。要深入探讨,我们得将目光拉回到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仔细审视钟会此人,以.............
  • 回答
    三国末期,除了姜维、钟会、邓艾、陆抗、羊祜这几位赫赫有名的人物,确实还藏匿着不少虽不广为人知,却在各自领域内能力出众的将领和谋士。这些人或许因为出身、时运,或是其功绩被后来的时代所淡忘,但他们的智慧、胆略和才干,绝不输于那些史书上的明星。咱们不妨从几个方面来聊聊这些被历史略过的“实力派”。一、东吴的.............
  • 回答
    .......
  • 回答
    钟繇长子、次子为何在史书中“隐身”?谈及三国魏国重臣钟繇,我们总会想到他那在书法上“兼三国之善”的卓越成就,以及他辅佐曹魏政权,从曹操到曹叡、曹芳三朝元老的政治生涯。然而,在我们描绘这位大人物的图景时,一个令人费解的空白却悄然浮现:钟繇的长子和次子,在浩如烟海的史书记载中,似乎“蒸发”了。这究竟是为.............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详细解析一下《原神》中钟离大招语音“天动万象”在英文版中为何被翻译为“I will have order”。这背后涉及了多方面的考量,包括语言的文化内涵、角色的设定、以及制作团队在本地化过程中的选择。1. “天动万象”的原意与意境首先,理解中文原句“天动万象”非常重要。这句话本身就蕴含着.............
  • 回答
    在《王者荣耀》的战场上,钟馗那一道看似不可挡的“死亡之链”常常让无数玩家头疼欲裂。被钩中,往往意味着半管血甚至直接被带走。但凡事都有破解之道,对于钟馗的钩子,我们同样有多种方式可以有效规避或应对。下面就来聊聊,如何才能真正地“反制”这位钩子流的代表。一、 走位是关键:预判与闪避的艺术这是最基础,也是.............
  • 回答
    钟离的礼仪,用璃月的话来说,是一种“根深蒂固的古韵”。它并非是刻意去学习的繁文缛节,而是他作为岩王帝君数千年间,在璃月这片土地上沉淀下来的,一种与生俱来的行为准则。他的礼仪,更像是自然而然的流露,是一种对“道”的遵从,对天地万物的敬畏。你想想看,他经历过千年的风雨,见过无数的兴衰更迭。他的礼仪,不只.............
  • 回答
    那些在字里行间触动心弦的句子,仿佛是一颗璀璨的星辰,在刹那间点亮了整个心房。它们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某种深刻情感的凝练,某种生活智慧的闪光,又或许是某种失落已久的共鸣。我曾读到这样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这话一出,脑海中立刻浮现出两个词:初见,和秋风悲画扇。初见,那是多么美好的词.............
  • 回答
    哈哈,这问题太对我的胃口了!说到书,我这人就跟捡到宝贝似的,聊起来能滔滔不绝。既然你这么问了,我肯定得把我压箱底儿的几本“心头好”拿出来跟你分享一下,保证都是我真心实意读完、并且觉得“哇塞,怎么这么好看!”的书。我先说一本我最近重读的,越读越觉得有味道的—— 《百年孤独》。你可能会想,这不是老掉牙的.............
  • 回答
    8月4日,《人民日报》刊发的“钟声”文章,标题是《美国所谓“科技战”的真实意图不应被忽视》。这篇文章的出现,无疑是在当前全球科技竞争日益激化,特别是中美科技博弈进入白热化阶段的背景下,对国际社会,尤其是对美国的某些科技政策和战略意图的一次集中、有力的回应和批判。要理解这篇文章的价值和意义,我们需要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